足部防下垂热熨装置

文档序号:33302808发布日期:2023-02-28 23:12阅读:44来源:国知局
足部防下垂热熨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足部防下垂热熨装置。


背景技术:

2.足下垂是骨外科体征之一。患者坐位,两下肢自然悬垂,如见足处于跖屈位且完全不能主动背屈与内、外翻,则为足下垂。本征可见于坐骨神经麻痹和腓总神经麻痹,另外本征还可见于脊髓灰质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与下肢瘫痪等。治疗足下垂常见的方法有足部温热疗法、康复锻炼、针刺与按摩等。
3.例如申请号为202120265494.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名称为一种预防足下垂和足跟压疮的联合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放置机架,所述放置机架的内部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一侧位于放置机架的内部设有调节室,所述放置机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调节螺杆。该实用新型通过转动第一调节螺杆,第一调节螺杆通过移动块、连接杆推动安装板与软质护垫向上运动,使得软质护垫的高度根据不同的患者调节至合适的高度,对足部进行按摩,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增强预防效果,但对于部分下肢寒凉的病人,无法起到保暖的效果,同时久卧病床的患者可能会存在下肢压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足部防下垂热熨装置,通过设置支撑靠垫,防止病人出现足下垂和压疮的问题,同时设置热奄包,对患者的足底进行中药热敷疗法,刺激足底穴位,对于年老体弱,下肢寒凉、阳虚的患者还可以起到保暖效果。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足部防下垂热熨装置,包括腿部靠垫和足部靠垫,所述腿部靠垫上设有两个弧形凹陷,弧形凹陷用于将患者的腿部卡设在弧形凹陷处固定,所述足部靠垫包括底垫和固定在底垫上端的侧垫,所述侧垫上设有热奄包,侧垫用于抵住患者的足底。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来说,足后跟易受压,下肢抬高但血运还是很差,通过设置两个支撑靠垫,同时解决了足下垂和压疮的问题,足部靠垫抵住足底的同时放置热奄包,促进足底血运,改善下肢血循环,中医热敷足底还能起到引火下行的功效在足底,对于年老体弱,下肢寒凉、阳虚的人还可以起到保暖的效果。
6.作为优选,所述侧垫上设有固定袋,所述热奄包可拆卸固定在固定袋内。热奄包又称中药热敷法,以艾盐及艾绒为原料,通过粗盐热敷于人体皮肤上的穴位进行热灸,在一次热敷后往往需要更换,设置固定袋使得热奄包可以在使用完后从口袋中取出,及时进行更换,方便循环使用,对患者进行多次热敷治疗,可拆卸固定的方式可以是设置固定袋为带有一个开口的口袋式,或者带有拉链的形式等,拆卸方便的同时,又不会因为足底对固定袋的挤压而导致热奄包脱落。
7.作为优选,固定袋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袋分别位于与两个弧形凹陷一一正对的侧垫上。将固定袋设置在与弧形凹陷的长度方向正对过来的侧垫上,一方面病人将腿正放后可以正好将热奄包对应人体的足底,另一方面设置两个固定袋,可以同时对病人的两个
脚底同时进行热敷,即使有仅需一个脚底热敷的情况,固定袋与热敷包可拆卸固定也可以满足仅一只脚进行热敷疗法的情况。
8.作为优选,底垫的上端面与所述侧垫的侧壁的夹角呈直角或锐角。底垫抵住足后跟,侧垫抵住足底,通过设置底垫与侧垫之间的夹角来调整足部脚面与腿骨之间的角度,从而防止足下垂的情况出现。
9.作为优选,侧垫上设有挡边,挡边位于侧垫沿宽度方向的两侧。挡边用于防止脚向外翻,导致足底与热奄包脱开的情况,同时也能够防止足外翻的情况,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足部的治疗效果。
10.作为优选,底垫的下端面固定有连接垫,所述腿部靠垫固定在所述连接垫上。通过设置连接垫,方便再病人不需要使用本装置时将本装置快速折叠收起,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减小空间占用率。
11.作为优选,腿部靠垫与底垫相互靠近的端面的距离等于底垫的高度,腿部靠垫的长度等于侧垫的高度。当需要折叠时,将腿部靠垫向上翻折,此时腿部靠垫与底垫相互靠近的端面的距离相等,腿部靠垫可以正好放在底垫的上端面上,腿部靠垫与侧垫等高,使得折叠后不会凸出来一块,使得折叠后的形状更加规整,从而进一步减少空间占用率。
12.作为优选,腿部靠垫远离足部靠垫一侧的侧壁上设有魔术贴的子贴,所述侧垫的上端面上设有魔术贴的母贴,所述腿部靠垫和侧垫可通过魔术贴固定。利用魔术贴将折叠后的腿部靠垫和足部靠垫相互固定,防止散开,使得搬运的时候更加方便,也能进一步方便储存。
13.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通过设置支撑靠垫,防止病人出现足下垂和压疮的问题,同时设置热奄包,对患者的足底进行中药热敷疗法,刺激足底穴位,对于年老体弱,下肢寒凉、阳虚的患者还可以起到保暖效果。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足部防下垂热熨装置的轴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根据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6.由图1所示,一种足部防下垂热熨装置,包括腿部靠垫1和足部靠垫2,腿部靠垫1上设有两个弧形凹陷3,弧形凹陷3用于将患者的腿部卡设在弧形凹陷3处固定,足部靠垫2包括底垫4和固定在底垫4上端的侧垫5,侧垫5上设有热奄包,侧垫5用于抵住患者的足底。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来说,足后跟易受压,下肢抬高但血运还是很差,通过设置两个支撑靠垫,同时解决了足下垂和压疮的问题,足部靠垫2抵住足底的同时放置热奄包,促进足底血运,改善下肢血循环,中医热敷足底还能起到引火下行的功效在足底,对于年老体弱,下肢寒凉、阳虚的人还可以起到保暖的效果。
17.由图1所示,侧垫5上设有固定袋7,热奄包可以从固定袋7的上方装入到固定袋7内。热奄包又称中药热敷法,以艾盐及艾绒为原料,通过粗盐热敷于人体皮肤上的穴位进行热灸,在一次热敷后往往需要更换,设置固定袋7使得热奄包可以在使用完后从口袋中取出,及时进行更换,方便循环使用,对患者进行多次热敷治疗。
18.由图1所示,固定袋7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袋7分别位于与两个弧形凹陷3一一正对的侧垫5上。将固定袋7设置在与弧形凹陷3的长度方向正对过来的侧垫5上,一方面病人将腿正放后可以正好将热奄包对应人体的足底,另一方面设置两个固定袋7,可以同时对病人的两个脚底同时进行热敷,即使有仅需一个脚底热敷的情况,固定袋7与热敷包可拆卸固定也可以满足仅一只脚进行热敷疗法的情况。
19.由图1所示,底垫4的上端面与侧垫5的侧壁的夹角呈直角或锐角,侧垫5上设有挡边6,挡边6位于侧垫5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底垫4抵住足后跟,侧垫5抵住足底,通过设置底垫4与侧垫5之间的夹角来调整足部脚面与腿骨之间的角度,从而防止足下垂的情况出现,挡边6用于防止脚向外翻,导致足底与热奄包脱开的情况,同时也能够防止足外翻的情况,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足部的治疗效果。
20.由图1所示,底垫4的下端面固定有连接垫8,腿部靠垫1固定在连接垫8上,腿部靠垫1与底垫4相互靠近的端面的距离等于底垫4的高度,腿部靠垫1的长度等于侧垫5的高度。通过设置连接垫8,方便再病人不需要使用本装置时将本装置快速折叠收起,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减小空间占用率。当需要折叠时,将腿部靠垫1向上翻折,此时腿部靠垫1与底垫4相互靠近的端面的距离相等,腿部靠垫1可以正好放在底垫4的上端面上,腿部靠垫1与侧垫5等高,使得折叠后不会凸出来一块,使得折叠后的形状更加规整,从而进一步减少空间占用率。
21.由图1所示,腿部靠垫1远离足部靠垫2一侧的侧壁上设有魔术贴9的子贴,侧垫5的上端面上设有魔术贴9的母贴,腿部靠垫1和侧垫5可通过魔术贴9固定。利用魔术贴9将折叠后的腿部靠垫1和足部靠垫2相互固定,防止散开,使得搬运的时候更加方便,也能进一步方便储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