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机肥料生产用灭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69826发布日期:2023-01-17 20:08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机肥料生产用灭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机肥料生产用灭菌装置,属于有机肥料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有机肥料是天然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或发酵而成的一类肥料。中国又称农家肥。生物有机肥料营养全面,易于作物吸收,肥效长,长效缓释,能改善生长环境,保持、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吸附并稳固土壤中的化肥不至流失,是国家大力扶持的产品。常用的自然肥料品种有绿肥、人粪尿、厩肥、堆肥、沤肥、沼气肥和废弃物肥料等。
3.现有技术中,有机肥料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在有机肥料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灭菌处理,以便于存储和保证质量,但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有机肥制备用高温灭菌装置(公开号为213608408u),通过设置滤网,将灭菌箱分隔成两部分,热源供应一侧通过吹风式供应,经过滤网将气流缓释,防止高温气流直接吹向肥料,导致有机肥受热不均匀,进而提高人们对有机肥高温灭菌过程的质量把控效果并通过设置的往复电机、转动杆和放置盘,能够通过往复转动的方式对肥料进行灭菌处理,以便于通过往复转动将肥料铺开,防止由于肥料堆积在一起导致肥料颗粒的灭菌效果较差对品质造成影响。
4.但上述技术方案,在处理一定湿度且相互粘附的物料时,很难通过往复转动的方式将肥料进行铺开,不便于对有机肥的灭菌处理,且若将物料铺开进行干燥灭菌,若处理大量的物料,将整个装置的体积将会很大,成本较高;若体积较小,则每次处理的物料量有限且容易造成堆积,不利于干燥灭菌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有机肥料生产用灭菌装置,通过驱动结构带动转轴上的分散板转动对物料进行充分分散,并通过供热机构向干燥灭菌筒内供热,提高了对物料的干燥灭菌效果和效率。
6.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有机肥料生产用灭菌装置,包括干燥灭菌筒,所述干燥灭菌筒的其中一端设置有进料筒,在所述进料筒的上方设置有进料斗,在干燥灭菌筒的底部设置有接料斗并在接料斗的底部设置有下料管,位于接料斗上方的干燥灭菌筒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下料孔,在靠近进料斗一侧的干燥灭菌筒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
8.在进料筒的一端以及干燥灭菌筒的另一端均设置有支撑筒,在支撑筒下方分别设置有支架,并在支架的顶部的设置有用于固定支撑筒并与支架螺栓连接的固定框,在所述支架下方架体内均设置有支板;
9.在干燥灭菌筒内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其中一端水平且依次穿插过位于干燥灭菌筒同一端的进料筒、支撑筒并延伸至支撑筒的外侧,并在位于支撑筒外侧的转轴上设置有链轮一;转轴的另一端延伸至灭菌筒另一端的支撑筒内,所述转轴与干燥灭菌筒、进料筒以及两端的支撑筒均转动连接;
10.所述转轴为中空结构,在转轴上均匀环绕设置有若干个分散板,所述分散板为中空结构并与转轴的中空结构连通,在分散板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气微孔,在位于链轮一下方的支板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机构,在另一个支板上设置有向转轴内供应热气的供热机构;
11.在位于进料筒内的转轴上设置有螺旋输送蛟龙。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板上的电机,在所述电机的执行轴末端设置有与链轮一对应的链轮二,环绕所述链轮一、链轮二设置有传动链条。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所述供热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板上的热风机,在位于所述热风机上方的支撑筒内水平设置有延伸至转轴内的进风管,所述进风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撑筒外侧,进风管与支撑筒固定连接且进风管与转轴转动连接,在热风机的出风口上设置有与进风管连通的连接管。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在位于干燥灭菌筒内并靠近进料筒出料端的转轴上设置有定位套,在所述定位套的套体上环绕设置有若干个固定支耳,在所述固定支耳上固定设置有倾斜朝向进料筒的分料板。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在位于分散板两侧的转轴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固定套,所述固定套上竖直且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杆,在位于两个固定套同一侧的两个连接杆末端水平且固定设置有刮板,所述刮板与干燥灭菌筒的内壁贴合。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在位于支板上方的支架内水平设置有横板,在所述横板与干燥灭菌筒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固定杆。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8.通过分料板以及分散板能够将物料进行分散,便于在干燥处理过程中,提高干燥灭菌效果和干燥灭菌效率;通过向转动的转轴内通入热风使其经过分散板上的出气微孔排出作用与干燥灭菌筒内的物料,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干燥灭菌效果和干燥灭菌效率。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支架处侧视图;
21.图3为转轴与分散板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分料板与定位套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连接杆与刮板连接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的介绍。
25.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有机肥料生产用灭菌装置,包括干燥灭菌筒1,干燥灭菌筒1的其中一端设置有进料筒2,在进料筒2的上方设置有进料斗3,在干燥灭菌筒1的底部设置有接料斗4并在接料斗4的底部设置有下料管5,位于接料斗4上方的干燥灭菌筒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下料孔,下料孔能够允许经干燥灭菌处理后并被分散的物料通过,在靠近进料斗3一侧的干燥灭菌筒1的顶部设置有排气管6,在实际应用时,排气管6可外接除臭箱,经除臭箱对排气进行除臭后再排出,除臭箱为现有技术中常采用的设备,可根据实际情
况选用,此处不再赘述除臭箱的结构以及排气管6与除臭箱的具体连接方式。
26.在进料筒2的一端以及干燥灭菌筒1的另一端均设置有支撑筒7,支撑筒7的外形为长条状结构但内部为中空的圆柱形结构,在支撑筒7下方分别设置有支架28,并在支架28的顶部的设置有用于固定支撑筒7并与支架28螺栓连接的固定框8,在支架28下方架体内均设置有支板9。
27.在干燥灭菌筒1内设置有转轴10,转轴10的其中一端水平且依次穿插过位于干燥灭菌筒1同一端的进料筒2、支撑筒7并延伸至支撑筒7的外侧,并在位于支撑筒7外侧的转轴10上设置有链轮一11;转轴10的另一端延伸至灭菌筒另一端的支撑筒7内,转轴10与干燥灭菌筒1、进料筒2以及两端的支撑筒7均转动连接,在实际应用时,转轴10与干燥灭菌筒1、进料筒2以及支撑筒7均可通过安装在干燥灭菌筒1、进料筒2以及支撑筒7上的轴承实现转动连接。
28.转轴10为中空结构,在转轴10上均匀环绕设置有若干个分散板12,分散板12为中空结构并与转轴10的中空结构连通,在实际应用时,在转轴10上可设置与分散板12对应的开口,然后将分散板12焊接在转轴10上即可,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该种连接方式,只要能实现要达到的技术效果即可;在分散板12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气微孔,在位于链轮一11下方的支板9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轴10转动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板9上的电机13,在电机13的执行轴末端设置有与链轮一11对应的链轮二14,环绕链轮一11、链轮二14设置有传动链条15,电机13可根据功率在市面上进行选购,此处不再赘述电机13的具体结构以及型号。
29.在另一个支板9上设置有向转轴10内供应热气的供热机构,供热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板9上的热风机16,在位于热风机16上方的支撑筒7内水平设置有延伸至转轴10内的进风管17,进风管17的另一端延伸至支撑筒7外侧,进风管17与支撑筒7固定连接且进风管17与转轴10转动连接,在实际应用时,可在转轴10的末端设置轴承,进风管17通过轴承与转轴10转动连接即可,在热风机16的出风口上设置有与进风管17连通的连接管18,同样的,热风机16可根据功率在市面上进行选购,此处不再赘述热风机16的具体结构以及型号。
30.为了方便物料进入干燥灭菌筒1内,在位于进料筒2内的转轴10上设置有螺旋输送蛟龙19。
31.为了对进入干燥灭菌筒1内的物料进行分散,在位于干燥灭菌筒1内并靠近进料筒2出料端的转轴10上设置有定位套20,在定位套20的套体上环绕设置有若干个固定支耳21,在固定支耳21上固定设置有倾斜朝向进料筒2的分料板22,通过分料板22对经过进料筒2内螺旋输送蛟龙19输出过来的物料进行分散,以提高对物料的干燥灭菌效果。
32.在位于分散板12两侧的转轴10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固定套23,固定套23上竖直且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杆24,在位于两个固定套23同一侧的两个连接杆24末端水平且固定设置有刮板25,刮板25与干燥灭菌筒1的内壁贴合,转轴10在转动时能够带动刮板25相对干燥灭菌筒1的内壁进行转动,能够防止物料粘附。
33.为了提高干燥灭菌筒1的稳定性,在位于支板9上方的支架28内水平设置有横板26,在横板26与干燥灭菌筒1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固定杆27。
34.工作原理:先启动电机13以及热风机16,并打开排气管6上的阀门至一定的开度,电机13将通过链轮二14带动传动链条15转动以带动链轮一11转动,链轮一11转动时将带动
转轴10转动,转轴10则带动螺旋输送蛟龙19以及分料板22、分散板12以及刮板25转动;热风机16产出的热风将经过连接管18进入进风管17,然后再进入转轴10的中空结构内并经过与转轴10中空结构连通的分散板12上的出气微孔分散至干燥灭菌筒1内。
35.经过进料斗3将物料加入,物料落至进料筒2内并在螺旋输送蛟龙19的作用下被输送至干燥灭菌筒1内,经过进料筒2出料端的物料在转动的分料板22的作用下被打散,以便于后续的干燥灭菌;物料更多的被输送至干燥灭菌筒1内,并在通入的热风的作用下以及转动的分散板12的作用下得到更充分的干燥灭菌,被干燥分散后的物料将能够经过下料孔落至接料斗4内,待处理结束后可经过下料管5排出后收集。
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