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聚合体输送结构

文档序号:32580491发布日期:2022-12-17 10:55阅读:83来源:国知局
细胞聚合体输送结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细胞聚合体输送结构。


背景技术:

2.当牙齿遭受到龋病、外伤或严重牙周病等问题时,牙髓可能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损伤。原有的技术,对于发生牙髓坏死或根尖周炎的年轻恒牙,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根管充填治疗。但上述方案只能彻底清除牙髓组织以后采取牙胶等材料严密充填和封闭根管系统,控制根管系统或根尖周组织炎症进展,不能有效修复已经受损的牙髓。因此,牙髓再生是本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即通过体外培养牙髓间充质干细胞获取牙髓细胞聚合体,再将聚合体植入患者经根管预备和消毒处理的牙髓腔里,引导牙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再生,完全恢复牙髓原有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将牙髓细胞聚合体输送入患者牙髓腔的细胞聚合体输送结构。
4.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细胞聚合体输送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柄部、延长部以及主体,其中,所述主体设有第一容腔,所述第一容腔用于容纳细胞聚合体且所述主体的宽度为1-2mm,所述主体的厚度小于2mm,所述延长部的厚度小于1mm。
5.可选的,所述主体具有平滑边缘。
6.可选的,所述主体的前端部的宽度从前往后逐渐变大。
7.可选的,所述主体的后端部的宽度从后往前逐渐变大。
8.可选的,所述延长部为绕性结构。
9.可选的,所述第一容腔的表面为光滑表面和/或疏水表面。
10.可选的,所述第一容腔的深度与所述第一容腔的总长度之比为1:3-10。
11.可选的,所述第一容腔的曲率半径从所述第一容腔的中部向前侧逐渐变大。
12.可选的,所述第一容腔设有多个凸起。
13.可选的,所述主体为弹性结构。
14.相比起现有技术,本公开的优势在于:
15.(1)具有细小的主体使得用户更容易将主体以及位于主体内的细胞聚合体送入到牙髓腔中。
16.(2)主体具有平滑边缘以及从前往后逐渐变大的前端部,方便主体通过牙髓腔的开孔进出牙髓腔。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输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的输送结构的区域a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其中一实施方式的输送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其中另一实施方式的输送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图3所示结构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其中又一实施方式的输送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在一实施方式中设有夹持部的输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某一实施方式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5.图中标识:1、柄部;2、延长部;22、夹持部;3、主体;31、第一容腔;32、凸起;x、第一方向;y、柄部延伸方向。h、第一容腔的深度;l1、总长度;l2、第一长度;w1、第一容腔的最大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2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以下详细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于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27.应理解的是,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将细胞聚合体放置于特定溶剂中,然后通过注射的方式将细胞聚合体输入到牙髓腔内,如专利cn202011306730.6所述。而申请人研究了一种新的牙髓细胞聚合体,相比起现有的聚合体效果更好,但其形态为膜状,不能通过现有的方式将牙髓细胞聚合体输送到牙髓腔内。因此,申请人在对该特有的牙髓细胞聚合体进行输送时,不得不使用一些不太匹配的输送设备来将牙髓细胞聚合体输送到牙髓腔内,如申请人现在主要是通过将细胞聚合体放到类似于针状的输送结构上,将细胞聚合体输送到牙髓腔内。但上述方式会经常出现细胞聚合体从聚合体输送结构上脱落的情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设计了一种新的细胞聚合体输送结构。具体如图1所示,该结构包括了依次连接的柄部1、延长部2以及主体3。其中,如图2所示,主体3设有第一容腔31,第一容腔31用于容纳细胞聚合体且主体3的宽度为1-2mm,厚度为2mm,延长部2的厚度为1mm。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可以将细胞聚合体放到主体3的第一容腔31中,然后握持柄部1,操作整个聚合体输送结构将延长部2伸入到患者的口腔,主体3插入到牙髓腔内,从而将细胞聚合体放入到牙髓腔中。此时由于在上述过程中,细胞聚合体是放置在主体3的第一容腔31中,所以细胞聚合体不容易与主体3脱离。同时,申请人考虑到了当医护人员要将牙髓细胞聚合体输送到牙髓腔内时,需要对牙髓开孔,但开孔过大会增加对牙体组织的切削。因此为了减少开孔的大小,本公开的主体3的宽度为1-2mm,厚度为2mm,使得开孔的面积很小时,主体3也可以伸入到牙髓腔中。而其中第一容腔的最大宽度w1略小于主体3的最大宽度,以让主体3在相同体积下可以承载更多的细胞聚合体。
28.为了让主体3更好地进出牙髓孔(即为了医治牙齿,医护人员在牙体上穿孔得到的开髓孔),所以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主体3具有平滑边缘,让主体3在进入牙髓孔时更加顺滑。同时,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主体3的前端部的宽度沿着第一方向x的反方向逐渐变大。而主体3的后端部的宽度沿着第一方向x逐渐变大,使得主体3的前后两端窄而中间宽,以便于主体3进出牙髓腔。应理解的是第一方向x是沿着主体3延伸方向从主体3的后端部朝向主体3的前端部的方向。而柄部1的延伸方向y可以根据情况与第一方向一致或者不同,本公开不作具体限制。
29.在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延长部2为绕性结构,可选的,延长部2采用绕性材料制备而成。不同的牙齿分布在患者口腔中不同的位置,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弯折延长部2以调节柄部1与主体3的相对位置,从而使得聚合体输送结构可以应对位于不同位置和/或具有不同情况的牙齿。其中,绕性是指物体受力变形,作用力失去之后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质。而由于延长部2有绕性材料制备得到,故医护人员施压于延长部2时可使得其变形而不恢复。
30.可选的,第一容腔31的表面为光滑表面。通过将第一容腔31的表面设置为光滑表面以减少细胞聚合体跟第一容腔31表面的摩擦,使得用户将主体3插入到牙髓腔内后,能够调整主体3的角度以让细胞聚合体从第一容腔31的表面脱离。
31.正常情况下,会对细胞聚合体进行初步离心后再将其加入到第一容腔31中,此时细胞聚合体相对干燥,但仍有可能会有部分水性培养液残留。故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容腔31的表面设置为疏水表面。避免由于水性培养液而导致细胞聚合体粘在第一容腔31中无法脱离。
32.可选的,第一容腔31的深度h与总长度l1之比为1:3-10。这种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第一容腔31的深度h更浅一些,但又不至于第一容腔31的容积过小,难以放置细胞聚合体。应理解的是,总长度l1如图3所示,为第一容腔31最末端(最后端)与最前端之间沿第一方向x的距离。而第一容腔31的深度h为第一容腔最顶端至最底端之间的高度差。
33.可选的,参见图4,第一容腔31的深度h与第一长度l2之比为1:2-8。这样主要是为了让第一容腔31的前面的部分相对扁平,以方便细胞聚合体从第一容腔31的中部移动到第一容腔31的前端最终脱离第一容腔31。如果第一容腔31的深度h过深,则不利于细胞聚合体脱离第一容腔31以滑落到牙髓腔内。其中,第一长度l2是指第一容腔最底端至第一容腔最前端的沿第一方向x上的距离。
34.第一容腔31的曲率半径从第一容腔31的中部向前侧逐渐变大。这样是为了让第一容腔31的前面部分(即从第一容腔31的中部至第一容腔31的最前端)相对平缓,不会过于陡峭。以便位于第一容腔31中的细胞聚合体从第一容腔31中脱离。如图8所示,如果第一容腔31的前面部分相对陡峭,那么细胞聚合体就不容易从第一容腔31中脱离。可能需要用户翻转整个主体3才能让细胞聚合体从第一容腔中脱离,这样操作难度较大也可能需要较大的牙髓孔。故我方采用让第一容腔31的曲率半径从第一容腔31的中部向前侧逐渐变大的方式来让第一容腔31的前面部分相对平缓,方便细胞聚合体沿着第一容腔31的前面部分滑落至牙髓腔内部。
35.可选的,第一容腔31设有凸起32。通过凸起32的作用让细胞聚合体比较难地完全贴合在第一容腔31的表面,让细胞聚合体与第一容腔31之间留有空隙,方便细胞聚合体从第一容腔31上脱落。更具体的说,凸起32的长与宽在0.1mm-0.2mm内,厚度在0.1mm左右,且均匀地分别在第一容腔31上。
36.可选的,主体3为弹性结构。通过将主体3设置为弹性结构是考虑到牙髓腔的开孔可能比较小,主体3比较难进入。所以将主体3设置为弹性结构,以让主体3穿过较小的开孔时可以缩小以方便其更好地穿过。
37.可选的,延长部2上设有夹持部22,夹持部22上可以设有纹路。具体而言,夹持部22设置于相对远离主体3的位置,如与主体3的距离在10cm以上,以避免夹持部22过于靠近主体3而影响到主体3进入到牙髓腔内。应理解的是,夹持部22的宽度应该大于延长部2的宽
度,以便用户可以更好地夹持。例如其宽度可以有10-20cm。此外,由于夹持部22上设有纹路,更方便用户用手指夹住该夹持部22以调整延长部2的朝向。
3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首先,用户可以先对牙髓开孔,接着将离心好的细胞聚合体放到细胞聚合体输送结构的第一容腔31中。用户握持该细胞聚合体输送结构的柄部1以操控细胞聚合体输送结构,然后将主体3伸入至牙髓腔内。再通过移动加转动柄部1的方式以让第一容腔31倾斜向下,使得细胞聚合体从第一容腔31中滑落。当然,有时候由于空间受限,所以用户可以施力于延长部2以让延长部2变形,进而调整主体3的朝向以及位置。加之,第一容腔31的前面的部分相对扁平与平缓,所以让第一容腔31的前端倾斜向下后,部分细胞聚合体也可以在重力的作用力慢慢滑落至牙髓腔。如果细胞聚合体一直难以与第一容腔31脱离,那么就可以轻微抖动主体3以让细胞聚合体与第一容腔31分离。
39.首先,上述方案通过让主体3的前端部的宽度设置为沿着第一方向x的反方向逐渐变大。而主体3的后端部的宽度沿着第一方向x逐渐变大,使得主体3的前后两端窄而中间宽,以便于主体3进出牙髓腔。其次,延长部2为绕性,也利于用户调整延长部2的朝向以进一步调整主体3的朝向以及位置,对细胞聚合体的输送以及细胞聚合体与第一容腔31的分离非常有利。加之,第一容腔31的前面部分相对平缓,进一步方便了细胞聚合体从第一容腔31中脱落。综上,上述方案即满足了将细胞聚合体输送至牙髓内的需要,也方便了用户的操作,极大程度地改善了用户使用体验。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1.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42.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43.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的“多个”、“多种”,如无特殊说明,其所指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44.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结构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