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急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40575发布日期:2023-05-25 00:42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急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急救装置。


背景技术:

1、脊椎损伤伤员的有效固定、极时后送,直接影响伤员的后期疗效。现有的院前脊椎损伤伤员的固定主要用铲式担架或临时木板进行固定、搬运。这些器械体积大、重量大、携行不便、固定效果较差、搬运的稳定性也较差,不适合野战条件下携带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急救装置,包括背囊,所述背囊内装设有担架,所述担架包括两个端板,两个端板之间设置有两个铰接相连的中间板,其中,位于两端的中间板分别与对应的端板铰接相连。

2、作为优选,所述端板的中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椭圆形通孔,所述端板在靠近担架端部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弓形通孔,所述端板在靠近担架端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圆形通孔。

3、作为优选,所述中间板的中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椭圆形通孔,所述中间板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呈矩阵分布的四个镂空孔。

4、作为优选,所述端板的中部可拆卸设置有头部固定器,所述头部固定器包括头部包裹件、担架固定带、额部固定带和颌部固定带;所述头部包裹件呈矩形软体状,其与端板可拆卸相连;所述头部包裹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所述担架固定带,两个担架固定带的自由端能够穿过第一椭圆形通孔并连接在一起;所述头部包裹件的一侧设置有额部固定带和颌部固定带,所述额部固定带和颌部固定带的自由端皆能够绕过头部包裹件的正面并与头部包裹件的背部相连。

5、作为优选,其中一个所述的中间板上可拆卸设置有胸部固定带,所述胸部固定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母插扣和公插扣,且胸部固定带的两端分别能够穿过该中间板上的两个第二椭圆形通孔并连接在一起;

6、另一个所述的中间板上可拆卸设置有腿部固定带,所述腿部固定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母插扣和公插扣,且腿部固定带的两端分别能够穿过该中间板上的两个第二椭圆形通孔并连接在一起。

7、作为优选,所述背囊由主包囊、附包囊和背负系统;所述主包囊为一拉链式软包囊,其正面缝设有所述附包囊,所述主包囊的背面连接有背负系统,所述背负系统包括两条背负带。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备以下的有益效果:

9、本申请的担架可折叠、体积小、重量轻、伤员固定效果好、搬运稳定性强,并且担架在折叠后可以装载在背囊内,便于单人携行,能够适用于野战条件下脊椎损伤伤员的固定和快速后送。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囊,所述背囊内装设有担架,所述担架包括两个端板,两个端板之间设置有两个铰接相连的中间板,其中,位于两端的中间板分别与对应的端板铰接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的中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椭圆形通孔,所述端板在靠近担架端部的一端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弓形通孔,所述端板在靠近担架端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圆形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板的中部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椭圆形通孔,所述中间板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呈矩阵分布的四个镂空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囊由主包囊、附包囊和背负系统;所述主包囊为一拉链式软包囊,其正面缝设有所述附包囊,所述主包囊的背面连接有背负系统,所述背负系统包括两条背负带。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便携式急救装置,包括背囊,所述背囊内装设有担架,所述担架包括两个端板,两个端板之间设置有两个铰接相连的中间板,其中,位于两端的中间板分别与对应的端板铰接相连。本技术的担架具有可折叠、体积小、重量轻、伤员固定效果好、搬运稳定性强的效果,并且担架在折叠后可以装载在背囊内,便于单人携行,能够适用于野战条件下脊椎损伤伤员的固定和快速后送。

技术研发人员:刘良明,李涛,刘建仓,闫庆广,张杰,王莉,朱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20728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