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控防止漏尿导尿管

文档序号:33987167发布日期:2023-04-29 13:45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控防止漏尿导尿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导尿管,特别涉及一种可调控防止漏尿导尿管。


背景技术:

1、目前,临床上,许多重症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需要进行留置导尿,导尿能够解除尿道梗阻,方便护理,降低骶尾部压疮及感染风险,记录每日尿量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等。但常规导尿经常发生尿液侧漏现象,导致护理不便,无法正常记录每日尿量,加重局部压疮及感染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临床使用的导尿管经常发生漏尿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可调控防止漏尿导尿管。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控防止漏尿导尿管是在导尿管上的气囊下部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套设在气囊下部的导尿管上,导尿管的下部靠近出液口的部位装配有第一阀门,第一阀门通过管路与气囊的内腔相连通,通过第一阀门能够向气囊的内腔中输水或输气。

3、气囊的形状为圆锥形。

4、固定环由外环和内环组成,内环的内腔连通有输气管,输气管的头端装配有第二阀门,通过第二阀门能够向内环的内腔中输气。

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控防止漏尿导尿管上的气囊由传统的椭圆形改为圆锥形,利用气囊锥形端能够更好地与膀胱内的出尿口吻合,从而防止尿液的泄漏,圆锥形的气囊作为第一重固定。

7、气囊下部导尿管上套设的固定环作为第二重固定。当膀胱内锥形气囊与出尿口吻合后,为防止因体位变动等因素导致松动、移位发生,向固定环内环的内腔充气,通过充气后产生的压力与导尿管管体相互作用形成摩擦力,进而达到固定导尿管、固定膀胱内的锥形气囊,使得膀胱内的尿液无法通过导尿管周围渗出。

8、固定环是由外层硬质环和内层软质环组成,外层硬质环的材质为塑料或其他硬质材料,内层软质环的材质为乳胶、硅橡胶、塑料、聚氨酯弹性医用高分子等材料,输气管与软质内环的内腔相连通,用普通注射器向内环的内腔中输入气体,充入气体体积越大,固定环与导尿管管体结合的越紧密,固定环固定住导尿管的尿道外口处,膀胱内锥形气囊连导尿管管体固定在尿道内口处,两者之间的距离即为男性或者女性的尿道长度,从而使得导尿管固定,位置不发生移动。

9、导尿管留置成功后操作步骤如下:

10、用注射器通过第一阀门向锥形气囊内注入气体或者水,注满后轻拉导尿管使得锥形气囊与尿道内口充分、紧密吻合。

11、调节固定环的位置到尿道外口处,用注射器通过输气管向固定环内环的内腔中注入气体,边注入气体边调节固定环位置,最终使得尿道内口处的锥形气囊位置固定,不发生移动。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控防止漏尿导尿管与普通导尿管相比,成本增加不多,操作极为简便,能够避免普通导尿管严重的弊端漏尿发生,一旦发生漏尿,则失去导尿管重要的引流作用,即时更换较粗的普通导尿管,也无法完全防止漏尿发生,特别是对有骶尾部、会阴压疮和感染的患者,二便失禁,导尿管漏尿是致命打击。

14、本实用新型能够明显降低相关患者骶尾部、会阴部压疮和感染的发生以及配合发生后治疗。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控防止漏尿导尿管,是在导尿管上的气囊下部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套设在气囊下部的导尿管上,导尿管的下部靠近出液口的部位装配有第一阀门,第一阀门通过管路与气囊的内腔相连通,通过第一阀门能够向气囊的内腔中输水或输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环由外环和内环组成,内环的内腔连通有输气管,输气管的头端装配有第二阀门,通过第二阀门能够向内环的内腔中输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控防止漏尿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的形状为圆锥形。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控防止漏尿导尿管,是在导尿管上的气囊下部设置有固定环,固定环套设在气囊下部的导尿管上,导尿管的下部靠近出液口的部位装配有第一阀门,第一阀门通过管路与气囊的内腔相连通,通过第一阀门能够向气囊的内腔中输水或输气。气囊的形状为圆锥形。固定环由外环和内环组成,内环的内腔连通有输气管,输气管的头端装配有第二阀门,通过第二阀门能够向内环的内腔中输气。有益效果:成本增加不多,操作极为简便,能够避免普通导尿管严重的弊端漏尿发生,能够明显降低相关患者骶尾部、会阴部压疮和感染的发生以及配合发生后治疗。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峰,陈满秋,王洪,邢宝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808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