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头部托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55039发布日期:2022-11-11 22:22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头部托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头部托举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头部托举装置。


背景技术:

2.在进行神经内科的检查时,需要使患者的头部抬起到一定高度,便于进行检查,因此检查托举装置应当具备便于调节,方便调整,且稳固安全等特点,也应当具备让患者舒适的检查条件。
3.专利公开号为cn211188022u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的检查托举装置,包括检测床体,所述检测床体的左端顶部啮合连接有腿部托举升缩杆,所述腿部托举升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腿部卡槽,且所述腿部托举升缩杆远离检测床体的一端啮合连接有头部托举伸缩杆,所述头部托举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头部卡槽,且所述检测床体的中间部位啮合连接有腰部托举升缩杆,所述腰部托举升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腰部卡槽,所述腰部托举升缩杆与头部托举伸缩杆之间啮合连接有手臂托举升缩杆,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腿、第一支撑板、减震弹簧、第二支撑板、支撑杆、滚轮。该神经内科的检查托举装置,可以根据患者所要检查的部位不同进行自由调节,但是不能对调节床体的高度,导致医生检查时需要弯腰,进而不便于医生进行检查。
4.因此,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便于医生进行检查的神经内科检查用头部托举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能对调节床体的高度,导致医生检查时需要弯腰,进而不便于医生进行检查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便于医生进行检查的神经内科检查用头部托举装置。
6.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头部托举装置,包括有医疗床、托举垫、第一弹性棉布、第一护栏、开关键、滑块、第一滑道、升降机构和头部固定机构,医疗床后侧设有第一护栏,第一护栏右侧设有开关键,医疗床底部左侧设有两个第一滑道,两个第一滑道为前后设置,第一滑道上均滑动式设有滑块,滑块左侧之间设有托举垫,托举垫顶部右侧与医疗床顶部左侧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棉布,医疗床底部设有用于调整医疗床高度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有第一支撑架、第一减速电机、丝杆、距离传感器、螺纹套和顶杆,第一支撑架设有两个,前侧的第一支撑架下部后侧设有第一减速电机,前侧的第一支撑架上部后侧转动式设有丝杆,丝杆下侧设有距离传感器,丝杆下侧与第一减速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丝杆上螺纹式连接有螺纹套,螺纹套后侧设有顶杆,顶杆与医疗床底部连接,托举垫上设有用于固定患者头部的头部固定机构。
7.作为优选,升降机构还包括有伸缩杆,后侧的第一支撑架上设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伸缩端与后侧的第一支撑架滑动式连接,伸缩杆的伸缩端顶部与医疗床连接。
8.作为优选,头部固定机构包括有第二支撑架、第二减速电机、第一速度传感器、第一齿轮、第一齿条架、第二滑道、第二齿条架、第三滑道、固定架、第一扭力弹簧和第二弹性棉布,托举垫底部中间设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上设有第二减速电机,第二减速电机输出轴上设有第一速度传感器,第二减速电机输出轴左侧设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位于第一速度传感器左侧,托举垫底部左后侧设有第二滑道,第二滑道上滑动式设有第一齿条架,第一齿条架与第一齿轮啮合,托举垫底部左前侧设有第三滑道,第三滑道上滑动式设有第二齿条架,第二齿条架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齿条架和第二齿条架外侧均设有固定架,固定架上部均转动式设有两个转动块,转动块均与同侧的固定架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一扭力弹簧,第一扭力弹簧的数量为八个,左右对应的两个转动块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性棉布。
9.作为优选,还包括有用于按摩患者颈部的脖子疏松机构,脖子疏松机构包括有第三支撑架、第三减速电机、传动带、第四支撑架、按摩器和第二速度传感器,医疗床底部左前侧设有第三支撑架,第三支撑架上设有第三减速电机,医疗床左侧设有两个第四支撑架,两个第四支撑架为前后对称设置,第四支撑架左侧之间转动式设有按摩器,按摩器后侧与第三减速电机输出轴之间通过传动轮绕有传动带,按摩器前侧设有第二速度传感器。
10.作为优选,还包括有安全护栏机构,安全护栏机构包括有第二护栏、固定板、第二扭力弹簧、第二齿轮、第三齿条架和电动推杆,医疗床前侧转动式设有两个固定板,两个固定板为左右对称设置,固定板均与医疗床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二扭力弹簧,固定板之间设有第二护栏,右侧的固定板右侧设有第二齿轮,医疗床右前侧内部设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活塞杆上设有第三齿条架,第三齿条架与第二齿轮啮合。
11.作为优选,还包括有用于让患者舒适的检查条件的加温机构,加温机构包括有压力传感器、第五支撑架和发热板,医疗床底部左前侧设有压力传感器,医疗床底部后侧设有两个第五支撑架,第五支撑架为左右对称设置,第五支撑架上部之间设有发热板。
12.作为优选,还包括有便于医生取放医用器材的放置机构,放置机构包括有放置箱、开合板、第一合页、第三扭力弹簧和第二合页,医疗床左后侧设有放置箱,放置箱顶部左后侧设有第一合页,第一合页上转动式设有第二合页,第二合页与第一合页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三扭力弹簧,第二合页上设有开合板,开合板闭合放置箱。
13.作为优选,还包括有控制箱,医疗床底部右侧设有控制箱,控制箱内安装有开关电源、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开关电源为整个神经内科检查用头部托举装置供电,开关电源的输出端与电源模块通过电性连接,电源模块上通过线路连接有电源总开关,电源模块与控制模块通过电性连接;控制模块上连接有ds1302时钟电路和24c02电路;距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第一速度传感器、第二速度传感器和开关键都与控制模块控制电性连接;第一减速电机、第二减速电机、第三减速电机、电动推杆和发热板都与控制模块通过继电器控制模块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5.1、第一减速电机启动带动丝杆正转,进而带动螺纹套、顶杆和医疗床向上移动,使得医疗床带动患者向上升至医生检查时所需要的高度,进而便于医生检查患者;
16.2、第三减速电机启动通过传动轮和传动带带动按摩器转动,使得按摩器通过第一弹性棉布对患者颈部进行按摩,患者身体放松,有利于后续的检查;
17.3、电动推杆启动带动第三齿条架向前移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固定板和第二护
栏正转,第二护栏进而配合第一护栏挡住医疗床前后两侧,避免患者翻身掉下医疗床;
18.4、发热板启动,使得患者处于较舒适的环境中,保证患者精神不紧张,进而提高检查的准确率;
19.5、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检查的小器材放进放置箱内进行存放,如此便于医生后续检查患者时,取放器材。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头部固定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头部固定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脖子疏松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脖子疏松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护栏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护栏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加温机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加温机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放置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36.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37.附图标记说明:1_医疗床,2_控制箱,3_托举垫,4_第一弹性棉布,5_第一护栏,51_开关键,6_滑块,7_第一滑道,8_升降机构,81_第一支撑架,82_第一减速电机,83_丝杆,84_距离传感器,85_螺纹套,86_顶杆,87_伸缩杆,9_头部固定机构,91_第二支撑架,92_第二减速电机,93_第一速度传感器,94_第一齿轮,95_第一齿条架,96_第二滑道,97_第二齿条架,98_第三滑道,99_固定架,910_第一扭力弹簧,911_第二弹性棉布,10_脖子疏松机构,101_第三支撑架,102_第三减速电机,103_传动带,104_第四支撑架,105_按摩器,106_第二速度传感器,11_安全护栏机构,111_第二护栏,112_固定板,113_第二扭力弹簧,114_第二齿轮,115_第三齿条架,116_电动推杆,12_加温机构,121_压力传感器,122_第五支撑架,123_发热板,13_放置机构,131_放置箱,132_开合板,133_第一合页,134_第三扭力弹簧,135_第二合页。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9.实施例1
40.一种神经内科检查用头部托举装置,参照图1-7,包括有医疗床1、托举垫3、第一弹性棉布4、第一护栏5、开关键51、滑块6、第一滑道7、升降机构8和头部固定机构9,医疗床1后侧设有第一护栏5,第一护栏5右侧设有开关键51,医疗床1底部左侧设有两个第一滑道7,两个第一滑道7为前后设置,第一滑道7上均滑动式设有滑块6,滑块6左侧之间设有托举垫3,托举垫3顶部右侧与医疗床1顶部左侧之间连接有第一弹性棉布4,医疗床1底部设有升降机构8,托举垫3上设有头部固定机构9。
41.参照图5,升降机构8包括有第一支撑架81、第一减速电机82、丝杆83、距离传感器84、螺纹套85、顶杆86和伸缩杆87,第一支撑架81设有两个,前侧的第一支撑架81下部后侧设有第一减速电机82,前侧的第一支撑架81上部后侧转动式设有丝杆83,丝杆83下侧设有距离传感器84,丝杆83下侧与第一减速电机82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丝杆83上螺纹式连接有螺纹套85,螺纹套85后侧设有顶杆86,顶杆86与医疗床1底部通过螺栓固接,后侧的第一支撑架81上设有伸缩杆87,伸缩杆87的固定端和伸缩端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伸缩杆87的伸缩端与后侧的第一支撑架81滑动式连接,伸缩杆87的伸缩端顶部与医疗床1连接。
42.参照图6-7,头部固定机构9包括有第二支撑架91、第二减速电机92、第一速度传感器93、第一齿轮94、第一齿条架95、第二滑道96、第二齿条架97、第三滑道98、固定架99、第一扭力弹簧910和第二弹性棉布911,托举垫3底部中间设有第二支撑架91,第二支撑架91上通过螺栓固接有第二减速电机92,第二减速电机92输出轴上设有第一速度传感器93,第二减速电机92输出轴左侧通过键连接有第一齿轮94,第一齿轮94位于第一速度传感器93左侧,托举垫3底部左后侧设有第二滑道96,第二滑道96上滑动式设有第一齿条架95,第一齿条架95与第一齿轮94啮合,托举垫3底部左前侧设有第三滑道98,第三滑道98上滑动式设有第二齿条架97,第二齿条架97与第一齿轮94啮合,第一齿条架95和第二齿条架97外侧均设有固定架99,固定架99上部均转动式设有两个转动块,转动块均与同侧的固定架99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一扭力弹簧910,第一扭力弹簧910的数量为八个,左右对应的两个转动块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性棉布911。
43.使用本装置时,首先患者躺在医疗床1上,医生根据患者的身高左右移动托举垫3,托举垫3带动滑块6左右移动,使得患者头部枕在托举垫3上,调整好后,按下电源总开关将本装置上电,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减速电机82输出轴正转,第一减速电机82输出轴正转带动丝杆83正转,进而带动螺纹套85向上移动,螺纹套85带动顶杆86向上移动,进而带动医疗床1向上移动,伸缩杆87伸长,使得医疗床1带动患者向上升至医生检查时所需要的高度,螺纹套85向上移动至一定高度后,距离传感器84检测到与螺纹套85之间的距离达到预设值,控制模块控制第二减速电机92输出轴正转一圈后停止,第二减速电机92输出轴正转带动第一速度传感器93和第一齿轮94正转,第一速度传感器93检测到转速达到预设值,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减速电机82停止正转,同时第一齿轮94转动带动第一齿条架95和第二齿条架97向内移动,进而带动固定架99向内移动,固定架99带动转动块和第二弹性棉布911向内移动,当第二弹性棉布911与患者头部接触时,进而固定患者头部,转动块转动,第一扭力弹簧910形变起缓冲作用,此时医生就可检查患者头部,检查完毕后,按下开关键51,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减速电机82输出轴反转,第一减速电机82输出轴反转带动丝杆83反转,进而带动螺纹套85向下移动,螺纹套85带动顶杆86向下移动,进而带动医疗床1向下移动,伸缩杆87收缩,当距离传感器84检测到与螺纹套85之间的距离回到初设值,控制模块控制第一减速电机82关
闭,同时控制模块控制第二减速电机92输出轴反转一圈后关闭,第二减速电机92输出轴反转带动第一速度传感器93和第一齿轮94反转,第一齿轮94转动带动第一齿条架95和第二齿条架97向外移动,进而带动固定架99向外移动,固定架99带动转动块和第二弹性棉布911向外移动,使得第二弹性棉布911与患者头部分离复位,进而在第一扭力弹簧910复位的作用下带动转动块复位,随后患者起身离开本装置即可,不需要使用本装置时,按下电源总开关将本装置断电即可。
44.实施例2
45.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参照图1、图8和图9,还包括有脖子疏松机构10,脖子疏松机构10包括有第三支撑架101、第三减速电机102、传动带103、第四支撑架104、按摩器105和第二速度传感器106,医疗床1底部左前侧设有第三支撑架101,第三支撑架101上通过螺栓固接有第三减速电机102,医疗床1左侧通过螺栓固接有两个第四支撑架104,两个第四支撑架104为前后对称设置,第四支撑架104左侧之间转动式设有按摩器105,按摩器105后侧与第三减速电机102输出轴之间通过传动轮绕有传动带103,按摩器105前侧设有第二速度传感器106。
46.当第一速度传感器93检测到转速达到预设值时,控制模块控制第三减速电机102启动,第三减速电机102输出轴通过传动轮和传动带103带动按摩器105和第二速度传感器106转动,使得按摩器105通过第一弹性棉布4对患者颈部进行按摩,患者身体放松,有利于后续的检查,当按下开关键51后,控制模块控制第三减速电机102关闭。
47.参照图1、图10和图11,还包括有安全护栏机构11,安全护栏机构11包括有第二护栏111、固定板112、第二扭力弹簧113、第二齿轮114、第三齿条架115和电动推杆116,医疗床1前侧转动式设有两个固定板112,两个固定板112为左右对称设置,固定板112均与医疗床1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二扭力弹簧113,固定板112之间通过螺栓固接有第二护栏111,右侧的固定板112右侧通过键连接有第二齿轮114,医疗床1右前侧内部设有电动推杆116,电动推杆116活塞杆上设有第三齿条架115,第三齿条架115与第二齿轮114啮合。
48.当按摩器105转动时,第二速度传感器106检测到转速达到预设值,控制模块控制电动推杆116活塞杆伸长一秒后停止,电动推杆116活塞杆伸长带动第三齿条架115向前移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114正转,第二齿轮114带动固定板112正转,第二扭力弹簧113形变,进而带动第二护栏111正转,进而配合第一护栏5挡住医疗床1前后两侧,避免患者翻身掉下去,当按摩器105停止转动后,第二速度传感器106检测到转速回到初设值,控制模块控制电动推杆116活塞杆收缩一秒后关闭,电动推杆116活塞杆收缩带动第三齿条架115向后移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114反转,第二齿轮114带动固定板112和第二护栏111反转复位,第二扭力弹簧113随之复位。
49.参照图1、图12和图13,还包括有加温机构12,加温机构12包括有压力传感器121、第五支撑架122和发热板123,医疗床1底部左前侧设有压力传感器121,医疗床1底部后侧通过螺栓固接有两个第五支撑架122,第五支撑架122为左右对称设置,第五支撑架122上部之间设有发热板123。
50.当第二护栏111正转与压力传感器121分离时,压力传感器121检测到压力消失达到预设值,控制模块控制发热板123启动,使得患者处于较舒适的环境中,保证患者精神不紧张,进而提高检查的准确率,当第二护栏111反转与压力传感器121接触时,压力传感器
121检测到压力达到预设值,控制模块控制发热板123关闭。
51.参照图1,图14和图15,还包括有放置机构13,放置机构13包括有放置箱131、开合板132、第一合页133、第三扭力弹簧134和第二合页135,医疗床1左后侧设有放置箱131,放置箱131顶部左后侧通过螺栓固接有第一合页133,第一合页133上通过铰接连接有第二合页135,第二合页135与第一合页133之间连接有两个第三扭力弹簧134,第二合页135上通过螺栓固接有开合板132,开合板132闭合放置箱131。
52.转动打开开合板132,第三扭力弹簧134形变,医生可以将检查的小器材放进放置箱131内,松开开合板132,进而在第三扭力弹簧134复位的作用下关闭开合板132,需要使用器材时,重复上述操作取出器材即可,如此便于医生取放器材。
53.参照图1、图16和图17,还包括有控制箱2,医疗床1底部右侧设有控制箱2,控制箱2内安装有开关电源、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开关电源为整个神经内科检查用头部托举装置供电,开关电源的输出端与电源模块通过电性连接,电源模块上通过线路连接有电源总开关,电源模块与控制模块通过电性连接;控制模块上连接有ds1302时钟电路和24c02电路;距离传感器84、压力传感器121、第一速度传感器93、第二速度传感器106和开关键51都与控制模块控制电性连接;第一减速电机82、第二减速电机92、第三减速电机102、电动推杆116和发热板123都与控制模块通过继电器控制模块连接。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