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带防护功能的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02715发布日期:2023-06-08 14:41阅读:34来源:国知局
分体式带防护功能的给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我给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分体式带防护功能的给药装置。本技术涉及申请号为2021226507516,申请日为2021/11/1,名称为带挫败功能的分体式自我给药装置,申请人为嘉树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背景技术:

1、目前为便于用户实现独立、便捷的自我给药治疗,自我给要系统或是装置已较为普及。为了便于理解,以其所属的自动注射器来看,考虑到使用的安全,为了避免二次滥用,往往以一次性的功能预设为主。

2、现有的一次性自动注射器,设计原理都非常复杂,导致零部件繁多,普遍在15个以上,因此可靠性不高,装配难度大,而且最后产品成本太高。

3、cn110237366a公开了一种医用注射装置,包括外筒和防护帽,外筒的一端设置有可拆卸的药仓,药仓内设置有可更换的标准卡式药瓶,外筒的内部靠近药仓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套,固定套的内部轴向移动设置有推进构件座,推进构件座的内部设置有可与传动杆的端部相啮合的传动环,传动杆的外侧套接有可轴向滑动的棘齿环,棘齿环的一端端面与外筒内部单向啮合,棘齿环的另一端轴向设置有第一弹簧,推进构件座的一端轴向设置有与外筒顶住的推进构件座弹簧,推进构件的一端穿过推进构件座伸入到标准卡式药瓶内与推块相连。

4、cn109999272a公开了一种用于胰岛素注射的一次性可调式注射装置,包括保护盖、一次性针头、笔芯套、主体外壳、笔芯和调节组件,所述主体外壳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凸台,所述第二凸台的外部安装有笔芯套,所述笔芯套的一端开设有螺纹槽,所述第二凸台的外螺纹与螺纹槽相互螺接,所述笔芯套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的外部通过螺纹连接有一次性针头,所述一次性针头的内部插接有钢针,所述笔芯套的内部安装有笔芯,所述笔芯套的外部套接有保护盖,所述主体外壳的另一端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主体外壳的内部安装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的一端向外凸出有凸缘部。

5、cn102264417a公开了一种注射设备,其包括:长的壳体;容器载运器,其具有药剂容器,针头安装到所述药剂容器;穿刺装置,其包括分离套管、预加载穿刺弹簧装置和穿刺保持装置,其中,所述预加载穿刺弹簧装置能够作用于所述分离套管且由此作用于所述容器载运器以使所述容器和针头做滑动运动,并且所述穿刺保持装置能够将所述穿刺弹簧装置保持在加载状态;注射装置,其包括柱塞杆、预加载注射弹簧装置和注射保持装置,其中,所述柱塞杆设置为作用在所述药剂容器中的限位器,所述预加载注射弹簧装置能够作用于所述柱塞杆而使得所述限位器在所述容器内产生位移,并且所述注射保持装置能够将所述注射弹簧装置保持在加载状态;退回装置,其包括预加载回缩弹簧和退回保持装置,其中,所述预加载回缩弹簧被布置为作用于所述分离套管且由此作用于所述容器载运器,并且所述退回保持装置能够将所述回缩弹簧保持在加载状态;穿刺序列启动装置,其能够作用于穿刺触发装置,所述穿刺触发装置被布置在所述分离套管上用于断开所述穿刺保持装置;注射触发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分离套管上并能够断开所述注射保持装置以当分离套管和柱塞杆移动到特定位置时启动注射序列;以及退回触发装置,其布置在所述分离套管上并能够在所述柱塞杆已经移动到一定位置时断开所述退回保持装置用于启动针头退回;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阻尼装置,所述阻尼装置包括隔室,该隔室包含一定体积的高粘性液体并且由所述柱塞杆的外表面和帽的内表面部分地限定,其中所述隔室布置有通道,所述液体仅在所述注射序列启动时被强制通过该通道,使得在所述隔室内的体积在整个注射序列期间随所述柱塞杆在所述容器的移动而减小,并由此产生阻尼剪切力。

6、但是,现有的各个自动注射器,其滑块在击发前行时,由于无法受到轴向的约束,若操作者没有经验,滑块容易出现轴向转动,导致滑块与容器或是托架组件接触期间发生错位。由此,会影响击发的顺畅性,容易出现注射延误或是卡死,影响注射器的使用。

7、但是,现有的诸如自动注射器等的常规自我给药装置,使用期间存在以下的缺陷:

8、1、其第二弹簧在使用的时候,容易在压缩期间出现非必要的轴向旋转。因此,会产生与击发注射方向不同的作用力,影响顺畅的击发。如果为了对第二弹簧进行必要的约束,往往需要增设过多的附属结构,也让第二弹簧承受其他额外的外部应力,会造成击发施力过大,容易造成容器组件的不当冲击。

9、2、其滑块在击发前行时,由于无法受到轴向的约束,若操作者没有经验,滑块容易出现轴向转动,导致滑块与容器或是托架组件接触期间发生错位。由此,会影响击发的顺畅性,容易出现注射延误或是卡死,影响注射器的使用。

10、3、由于或多或少的装配、制造误差,容器组件的尾端无法被有效的限位,存在的一定的间隙。这样,不仅仅会在输送期间出现晃动,可能造成击发零件的错位。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间隙的存在,其在使用击发时,很容易受到过度冲击。目前,常规采用的容器组件均是采用二氧化硅玻璃为主,在受到过度冲击后会造成容器组件的碎裂,导致无法完成给药,且存在一定的使用风险。并且,即便是采用202011110579.9的方式,其还需要附带若干组件来实现容器组件的限位,装配过程复杂,对装配工艺要求高,容差率较低。同时,现有的自动注射器中还有利用缓冲垫硅胶的柔性特性来构成缓冲垫,作为容器组件保护组件。但是,这种方式依然无法避免可能存在装配公差,还是可能存在间隙。缓冲垫在装配的时候需要多个辅助器械来实现其本身的定位,且容器组件在置入的时候容易发生非必要的干涉,影响容器组件的安放到位。再者,依然会导致装配工艺复杂,影响生产。

11、4、其外壳均采用了一体式的设计,这样在装载容器组件的时候,由于笔身整体过长,容易导致装配不到位的缺陷,影响后续的顺利击发使用。并且,由于外壳的长度限制,会增加装载容器组件所需时长,导致整体的产能效率较低。如果只是简单的将传统的外壳进行切分制造,那么在实际应用的时候由于外壳结合后可能在结合处存在松散点,容易导致容器组件出现非必要的晃动。如果需要增设类似托架的机构,则还需要协调实现挫败功能的保护壳的改造,实施起来成本较高。

12、5、拔出防护帽后,为了注射,还需要对安全帽进行二次拔出,操作不是很便利。同时,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污染针头,造成感染。防护帽与笔身的结合不是很稳定,存在一定的间隙,且无法确保非使用状态下安全帽始终紧密扣合在针头上,容易造成污染入侵。

13、6、如果采用螺纹方式,需要双手才能实现防护帽的旋转释放,操作不是很便利。

14、7、如果安全帽收纳在防护帽中,安全帽还是很容易从防护帽上的脱模孔中掉落,影响整体回收。

15、8、其都均缺乏必要的限位挫败构造,在击发注射完毕后,容器针头会暴露在注射端头或是松脱延伸出注射端头。这样,很容易造成接触暴露,一旦处置不当,在回收或是放置期间很容易扎伤医务人员或是用户,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甚至引发交叉感染。如果增设二次限位防护帽,又会增加成本,且在防护帽异常分离后,还会出现扎伤的情况,属于治标不治本的方式。

16、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适用于自我给药装置的挫败装置,使其更安全有效的保护医护人员和使用者。本实用新型所强调的挫败功能,就是在自我给药装置完成击发后,令其所附带的容器针头不会突出于注射端头。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体式带防护功能的给药装置。

2、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带防护功能的给药装置,包括有装置本体,其中:所述装置本体包括有注射击发构造,所述注射击发构造下连接有容器收纳构造,

3、所述注射击发构造包括有第一群体组件,所述第一群体组件内设置有承载主体,所述承载主体上套设有运动组件,所述运动组件外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承载主体内套设有扣合组件,所述运动组件内设置有用于对击发后扣合组件限位的限位凸起,所述第一群体组件上安装有端盖,所述端盖上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穿过扣合,所述连杆上穿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外套设有推进构件;

4、所述容器收纳构造包括有第二群体组件,所述第二群体组件内设置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内设置有托架组件,所述托架组件中安装有容器组件;

5、所述保护壳包括有壳本体,所述壳本体的上端延伸有瓣片机构,所述第二群体组件上开设有观察窗;

6、所述第二群体组件的下端设置有注射引导头,所述注射引导头内设置有若干拔帽引导组件,所述第二群体组件的下端连接有防护帽,所述防护帽上延伸有衔接引导片,所述衔接引导片与拔帽引导组件接触。

7、进一步地,上述的分体式带防护功能的给药装置,其中,所述承载主体上设置有对称分布的扣合衔接卡槽,所述承载主体上设置有若干条状引导构造,所述条状引导构造朝承载主体的上方延伸有凸起接触片,所述条状引导构造与凸起接触片之间分布有过渡斜坡,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条状引导构造接触,运动组件的内壁设置有与条状引导构造对应的引导槽。

8、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分体式带防护功能的给药装置,其中,所述运动组件的前端延伸有镜像分布的接触片,所述瓣片机构的顶端设置有主挫败构造,所述接触片的下端分布有副挫败构造,处于击发后状态时,主挫败构造、副挫败构造相互接触,且主挫败构造受到副挫败构造的限位收纳;所述瓣片机构的分布与接触片相对应,所述主挫败构造为延伸凸起,所述副挫败构造为内凹槽。

9、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分体式带防护功能的给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群体组件内设置有组件穿设通道,所述第一群体组件的前端内壁上分布有若干辅助施压组件,所述辅助施压组件的下端露出接触端头;或是,所述辅助施压组件的下端与接触端头齐平;或是,所述辅助施压组件的下端低于接触端头;所述辅助施压组件为z字形弹片,所述z字形弹片的上分布有应力释放槽,所述z字形弹片的下端面够成接触面,所述接触面朝外设置有辅助挤压构件,所述辅助挤压构件为辅助挤压凸条。

10、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分体式带防护功能的给药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群体组件的下端延伸有衔接引导头,所述衔接引导头上分布有若干主预扣构造,所述第二群体组件的上端对应于主预扣构造的位置处设置有副预扣构造,所述第二群体组件上设置有托架限位孔,所述托架组件的上端设置有托架锁定凸点;

11、所述主预扣构造包括有前端引导块,所述前端引导块的后端设置有锁紧块,所述前端引导块、锁紧块之间设置有预留间隔,所述副预扣构造包括有位于第二群体组件的上端的预扣孔,所述预扣孔的下方设置有锁定孔,所述前端引导块、锁紧块之间的间隙与预扣孔、锁定孔之间的间隙相对应;

12、处于预扣状态时,所述前端引导块嵌入预扣孔中,处于锁紧状态时,所述前端引导块嵌入锁定孔中,所述锁紧块嵌入预扣孔中,托架锁定凸点嵌入托架限位孔中。

13、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分体式带防护功能的给药装置,其中,所述托架组件的两侧镜像分布有形变嵌设组件,所述保护壳在瓣片机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让位安装槽,所述托架组件上还设置有限位嵌设组件,所述第二群体组件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定位组件,装配完毕后,所述形变嵌设组件与让位安装槽相接触,所述限位嵌设组件与定位组件相接触;

14、所述形变嵌设组件为形变横梁,所述形变横梁上分布有若干限位凸块;

15、所述限位嵌设组件包括有若干延伸翅片,所述延伸翅片的底部分布向外开设有锁紧槽,所述定位组件为卡榫,所述第二群体组件与托架组件相连时,所述卡榫嵌入锁紧槽。

16、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分体式带防护功能的给药装置,其中,所述拔帽引导组件包括有施压条,所述衔接引导片的内侧设置有拔帽凸块。

17、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分体式带防护功能的给药装置,其中,所述衔接引导片的外侧设置有防脱组件;所述保护壳的内壁下端设置有抵位组件,所述防护帽与第二群体组件结合时,所述衔接引导片从保护壳的底部向上插入第二群体组件内,且与第二群体组件内壁接触,所述防脱组件与抵位组件接触;所述抵位组件为抵位凸条,所述抵位凸条的上端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防脱组件为防脱凸块,所述防护帽与第二群体组件结合时,所述防脱凸块嵌入限位槽中。

18、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分体式带防护功能的给药装置,其中,所述防护帽位于脱模孔的周围设置有辅助阻挡组件,所述辅助阻挡组件为若干辅助挡片,所述辅助挡片为四个矩形片,相互之间呈十字对应分布;或是,所述辅助挡片为两个矩形片,相互之间镜像分布。

19、再进一步地,上述的分体式带防护功能的给药装置,其中,所述保护壳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凸起。

20、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21、1、在第二弹簧组装到自动注射器所属的第一群体组件内时,第一群体组件的内壁不会在刮蹭到第二弹簧的时候造成第二弹簧的不当压缩或是位移,避免第二弹簧在内的关联组件出现触发失效状态,且可以保证第二弹簧不出现偏摆。

22、2、运动组件在承载主体的外部只能实现线性方向的前行运动,避免出现运动组件的晃动偏摆。

23、3、只需要增设保护壳就可以实现有效的击发后挫败,对运动组件实现较佳的限位,且限制针头的位置不外露。

24、4、可以对容器组件的尾端进行适当的施压,确保容器组件在装配完毕后不会出现晃动,且便于承载后续的击发应力,确保容器组件不会碎裂,保证使用安全。

25、5、可以实现第一群体组件、第二群体组件的分体构造,且满足两者拥有较为稳固的预扣定位,在输送至药厂期间可以保证不出现松散、碰撞等不利状态。

26、6、采用预扣定位方式,可以在装入容器组件的时候实现较为便捷的分离,无需进行撬动,不会损伤第二群体组件与第一群体组件,也不会让其他组件受损。

27、7、容器组件放入后结合稳固,不会轻易松脱,且需要继续破坏性的逆向操作才可以实现第一群体组件、第二群体组件的分离,确保不会被二次利用,避免出现使用污染。

28、8、托架组件与保护壳的顺利装配,且装配完成后两者构成一体,不会轻易分离。

29、9、托架组件的底部能够与第二群体组件实现稳固的嵌设结合,可协同后续容器组件安装到位后不会出现松脱,确保容器组件的针头刺入皮肤后不会因为击发而造成二次前行,拥有较佳的使用舒适度。

30、10、可以在储存状态下实现防护帽、安全帽、第二群体组件之间的紧密结合,拥有较佳的气密性,不会出现异常侵入,确保注射的洁净度。在用户拔出防护帽的时候,只需要施加正常的力度,就可以实现防护帽、安全帽的同步拔出,无需对安全帽进行二次拔出或是接触,不会污染针头,避免操作不当造成的感染。

31、11、可以防止安全帽意外从脱模孔中掉落,能够有效避免使用后作为医疗垃圾的安全帽散落,减少医疗回收人员的工作量且不会出现回收遗漏,避免被不当二次利用。

32、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