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47455发布日期:2023-09-14 03:45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内窥镜。


背景技术:

1、智能化、微创化是现代外科手术的发展方向,内窥镜作为外科微创手术中发展最早也最为成熟的器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截止目前,内窥镜的应用领域已经包括几乎所有类型的普通外科手术,已经成为耳鼻喉科、消化科、妇产科等疾病诊治中不可或缺的技术。

2、由于人体内环境封闭黑暗,内窥镜工作时需要借助照明光源进行体内辅助照明,内窥镜常见的照明方式为在头端内置微型灯泡进行直接照明,或采用光纤导光的方式,将冷光源发出光传导至体内进行间接照明。内窥镜的成像质量与照明光的强弱密切相关,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人体病变部位反射的光会导致医生眼睛接收到不真实的信息,进而影响诊断,因此内窥镜设备为了获得准确的图像信息,要求内窥镜头端出射的光足够强,但光照太强也同样对医护人员存在潜在危害。内窥镜手术过程中,头端部位经常会沾到血液和组织液等物质而造成摄像头被遮挡,成像不清晰,因此要求医护人员在图像发生模糊时将内窥镜从体内取出,并对头端部位进行擦拭后再次插入,头端污染严重时甚至需要医护人员通过视觉辨别脏污位置,在头端出强光的状态下进行上述操作,很大程度上容易对医护人员造成视觉伤害,严重时易造成视网膜损伤及失明,对手术进度存在较大的影响。

3、手术过程中可以通过手动调节亮度归零后进行上述操作,可以有效避免对人眼的损伤,但手术过程中频繁进行亮度调节,很大程度上会干扰医生的手术状态,严重影响手术进程及手术效率。因此,在内窥镜中增加自动插入检测功能,当内窥镜插入人体后头端发光,当内窥镜从人体内拔出后发光停止,不仅可以省去医护人员手动调节的繁琐操作,同时也能有效避免对人眼的视觉伤害,有助于医护人员专注手术,加快手术进程,提高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解决内窥镜照明光的控制问题。

2、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插入检测功能的内窥镜,通过在内窥镜头端安装传感器件,利用传感信号进行探测,实现体腔插入检测的功能。

4、常规内窥镜的头端部位通常内置照明单元及成像单元,分别用于体腔的照明及图像采集工作。由于内窥镜景深性能的制约,内窥镜最大工作距离存在一定限制,而内窥镜从体腔内拔出后朝向人体时,该距离远大于实际工作距离,因此可以在内窥镜头端部位内置传感单元,通过对与镜头前端目标物体距离关系的探测,完成对镜体是否插入体腔的识别。

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6、1、插入检测功能内置后,内窥镜从体内插入或取出过程中无需手动调节归零,使操作更加智能便捷;2、镜体插入、取出及清洁过程中也不用担心头端强光对人眼造成的辐射及伤害;3、自动化出光及灭光,极大简化了设备操作过程,减少了病人的等待时长及医生的手术时长,能够有效为医护人员及病人减负。



技术特征:

1.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包括内窥镜先端以及设置于其上的成像单元、照明单元、传感信号发射单元和传感信号接收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用单端收发传感单元代替传感信号发射单元和传感信号接收单元,单端收发传感单元与照明单元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窥镜,该内窥镜包括内窥镜先端以及设置于其上的成像单元、照明单元、传感信号发射单元和传感信号接收单元;传感信号接收单元与照明单元连接。此外,该内窥镜还可以用单端收发传感单元代替传感信号发射单元和传感信号接收单元,单端收发传感单元与照明单元连接。本技术通过内置距离传感器,使内窥镜能够对镜体是否插入体腔进行识别和判断,若根据采集的传感信号,发现内窥镜镜体插入体腔,则允许照明单元出光;若检测到镜体未插入体腔,则禁止照明单元出光。因此,本技术可在手术过程中通过智能化方式打开和关闭照明光源,可有效提升医护人员手术效率,同时避免光辐射带来的危害。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卓外(上海)医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0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