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SF水凝胶载药微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32938发布日期:2023-08-25 01:38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SF水凝胶载药微针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微针,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新型的sf水凝胶载药微针。


背景技术:

1、微针(mn)作为一种新型经皮给药器具,在经皮给药应用时,使药物可以在皮肤上更好地扩散,具有较强的给药能力,已经为皮肤输送各种活性物质铺平了道路,这些微型装置可用于装载各种药物和疫苗,包括rna和dna等遗传物质。其直径为30~80μm、长度100μm以上,呈针状结构。虽然体积微小,但在性能上却具有常规器具不可比拟的特性——精确、无痛、便利。近年来新兴的聚合物微针,所用的材料包括可被皮肤吸收的水溶性高分子、生物相容性高分子和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大大降低了使用风险,同时聚合物微针具有生产成本低,制作工艺简单,可大批量生产及环境友好等优势。

2、目前的微针给药技术仍然存在诸多技术上的瓶颈,对于应用在人体皮肤上的现有的微针结构来说,微针针尖为微米尺度,在刺入皮肤时因结构强度不足而容易弯曲折断。中国专利(cn104888343 a)中公开了一种高分子实心微针及其批量制备方法,本发明中所述的材料为生物可降解不溶于水的高分子材料,所用的制备方法是将高分子材料颗粒放在微针模具上,在密闭加热装置中加热至颗粒融化,并通过制备装置将熔体趁热压模成型。但该专利中制备的微针无法负载药物,在使用时微针仅起到预处理皮肤、破坏皮肤角质层屏障的作用。另外(biomed microdevices.2007apr;9(2):223-34)提出了一种用pla、pga或plga微球制备多孔、多层生物可降解微针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将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制作的微球注入到模具中,并通过挤压以及超声焊接或热焊接技术制备多孔或多层微针,该微针制作需先经过喷雾干燥技术或乳化法制备微球,工艺复杂。所述的多孔、多层微针相比于单一微针而言较弱、易折断,难以有效地从模具中脱模。

3、因此,针对现阶段微针结构强度不足,急需推出一种新型的sf水凝胶载药微针,达到改善材料力学性能的效果,增强其力学性能,提高对相关疾病的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新型的sf水凝胶载药微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微针结构强度不足,提高了水凝胶微针的机械性能,使得微针更容易插入皮肤表皮层,发挥治疗作用。

2、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一种新型的sf水凝胶载药微针,所述载药微针针体为分层结构,包括基底层(3)和阵列分布在基底层(3)上的结构层(2)与针尖层(1)。

3、优选地,所述基底层(3)为方形片状,所述针尖层(1)为圆锥体,所述结构层(2)为圆台体。

4、优选地,所述针尖层(1)的顶部有尖顶端。

5、优选地,所述针尖层(1)圆锥角度的范围是30-45°。

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针尖层(1)圆锥角度是45°。

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结构层(2)上顶面圆半径小于下底面圆半径。

8、优选地,所述针尖层(1)底端面置于结构层(2)上顶面上,通过光固化连接。

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结构层(2)上顶面圆面积等于针尖层(1)的底端面圆面积。

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针尖层(1)和结构层(2)的中轴线重合。

11、优选地,所述结构层(2)和针尖层(1)外表面切线角度一致。

12、优选地,所述针尖层(1)与结构层(2)的高度之和为500-700μm。

13、优选地,所述多个结构层(2)位于基底层(3)尺寸边界内且呈阵列分布。

14、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结构层(2)与基底层(3)之间通过加热固化连接。

15、优选的,所述基底层(3)边长尺寸为10-25mm。

1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基底层边长尺寸为17.5mm。

17、优选地,所述针尖层(1)的个数为225-625。

1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针尖层个数为385、400个。

19、优选地,相邻两个结构层(2)中心轴的间距为400-800μm。

20、进一步优选地,相邻两个结构层(2)中心轴的间距为550、700μm。

21、优选地,所述结构层(2)下底端面直径范围220-300μm。

2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结构层(2)下底端面直径为250、270μm。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4、1、本实用新型中,当圆锥角度大于45°时,针尖层径高比太小,不易刺入皮肤;当圆锥角小于30°时,其结构不稳定,容易折断;因此,在针尖层(1)圆锥角度的范围是30-45°保证了其结构具有尖锐性,更有利于刺入皮肤;

25、2、本实用新型中,由于人体皮肤的厚度为400-900μm,且刺入皮肤越深皮肤角质层孔道闭合越慢,当针尖层与结构层高度之和为500μm长,操作力度较轻时,主要治疗强度集中于皮肤的表皮层。临床反应皮肤主要以微红为主,甚至没有出血点。当针尖层与结构层高度之和为700μm时,伤害将局限于真皮上层。故将针尖层与结构层高度之和设定在500-700μm,既能实现将药物送入皮内,又不会对皮肤产生伤害;

26、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控制边长尺寸为10-25mm,针尖层的个数为225-625,相邻结构层中心轴间距为400-800μm,结构层底面直径为220-300μm,实现控制针尖层与皮肤接触面积,达到改善材料力学性能的效果,增强其力学性能,使得刺入皮肤的压力更小,另一方面合适的微针密度也起到增加结构强度的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的sf水凝胶载药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药微针针体为分层结构,包括基底层(3)和阵列分布在基底层(3)上的结构层(2)与针尖层(1),所述基底层(3)为方形片状,所述针尖层(1)为圆锥体,所述结构层(2)为圆台体,根所述针尖层(1)的顶部有尖顶端,所述针尖层(1)圆锥角度的范围是30-45°,所述结构层(2)和针尖层(1)外表面切线角度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的sf水凝胶载药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层(2)上顶面圆半径小于下底面圆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的sf水凝胶载药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层(1)底端面置于结构层(2)上顶面上,通过光固化连接;所述结构层(2)上顶面圆面积等于针尖层(1)的底端面圆面积,所述针尖层(1)和结构层(2)的中轴线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的sf水凝胶载药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层(1)与结构层(2)的高度之和为500-7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的sf水凝胶载药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结构层(2)位于基底层(3)尺寸边界内且呈阵列分布;所述结构层(2)与基底层(3)之间通过加热固化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的sf水凝胶载药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层(3)边长尺寸为10-2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新型的sf水凝胶载药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层(1)的个数为225-625,相邻两个结构层(2)中心轴的间距为400-800μm,所述结构层(2)下底端面直径为220-300μm。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微针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新型的SF水凝胶载药微针。一种新型的SF水凝胶载药微针,所述载药微针针体为分层结构,包括基底层(3)和阵列分布在基底层(3)上的针尖层(1)、结构层(2);所述基底层(3)为方形片状,所述针尖层(1)为圆锥体,所述结构层(2)为圆台体,所述针尖层(1)圆锥角度的范围是30‑60°保证了其结构具有尖锐性,更有利于刺入皮肤;此外,通过控制微针个数,实现控制针尖层与皮肤接触面积,达到改善材料力学性能的效果,增强其力学性能,使得刺入皮肤的压力更小。

技术研发人员:贾梦虹,范丽敏,薛敬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创化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