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合肌内效贴的磁疗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21634发布日期:2023-06-09 21:37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合肌内效贴的磁疗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学仪器,特别是涉及一种配合肌内效贴的磁疗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1、短波疗法应用波长为100-10米的高频交流电在机体内产生磁场或电场能量,并主要利用高频电磁场能量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短波电疗法,由于它采用电缆线圈电极,治疗时,主要利用高频交变电磁场通过导体组织时感应产生涡流而引起组织产热,故又称为感应透热疗法,肌内效贴布,即运动贴布,主要是为治疗关节和肌肉疼痛而开发的贴布,被普遍应用于运动保健及防护上,使用者中大部分为运动员,医学界也开始用其治疗关节病。

2、患者在进行骨折手术后,在手术部位的周围会发生肿胀,现有对术后消肿的方式主要是从药物来进行治疗,由于药物需要一定的时间起效,且需要多次使用药物,导致消肿较为缓慢,且效果不够显著。

3、因此亟需提供一种配合肌内效贴的磁疗治疗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患者在进行骨折手术后,在手术部位的周围会发生肿胀,现有对术后消肿的方式主要是从药物来进行治疗,由于药物需要一定的时间起效,且需要多次使用药物,导致消肿较为缓慢,且效果不够显著。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配合肌内效贴的磁疗治疗装置,包括装置外壳,还包括与本装置配合使用的肌内效贴布,所述装置外壳的底部每个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滚轮组件,所述装置外壳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

3、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柱的外壁均转动连接有调节机构;

4、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柱的内壁均螺旋连接有第一螺纹盖,两个所述调节机构在远离第一固定柱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三力臂,所述装置外壳的底部内表面安装有短波治疗机构。

5、本实用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在靠近第一固定柱的一侧均为倾斜结构。

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两个调节机构提供了一定的夹角,进而更方便对患者进行治疗。

7、本实用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柱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一螺纹盖相对应的螺纹孔。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螺纹盖与第一固定柱螺旋连接可以实现对调节机构和第二固定块之间的固定。

9、本实用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力臂,所述第一力臂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二固定柱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力臂,所述第二固定柱的内壁螺旋连接有第二螺纹盖,所述第二力臂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块,所述第一转动块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柱,所述第三固定柱的内壁螺旋连接有第三螺纹盖,所述第三固定柱的外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块。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拉动第三力臂,使第一力臂在第一固定柱上转动,第二力臂在第二固定柱上转动,第一转动块在第三固定柱上转动,同时第三力臂可以在第二转动块上转动,进而实现了对探头的伸缩和转动调节,使两个探头可以放置在患者合适的位置进行治疗。

11、本实用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螺纹盖、第二螺纹盖和第三螺纹盖均为螺纹柱和拧盖组合。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保证了可通过拧动拧盖即可完成对螺纹柱的转动。

13、本实用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固定柱和第三固定柱的内壁分别开设有与第二螺纹盖和第三螺纹盖相对应的螺纹孔。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螺纹盖和第三螺纹盖可以分别实现第二力臂和第一力臂与第一转动块和第二转动块之间的固定。

15、本实用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短波治疗机构包括短波发生器,所述短波发生器的一侧安装有两个短波电缆,两个所述短波电缆在远离短波发生器的一端均安装有探头。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短波发生器通过两个短波电缆使两个探头发出短波对患者进行治疗。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肌内效贴布和短波治疗的配合治疗,使患者在术后发生的肿胀能够快速消肿,进而加快了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调节机构,使两个探头能够根据患者的肿胀位置进行随意调整,调整到合适位置进而使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

20、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第一螺纹盖、第二螺纹盖和第三螺纹盖,使多个力臂之间可以相互固定,保证了探头可以一直稳定在调整的位置,进而保证了治疗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配合肌内效贴的磁疗治疗装置,包括装置外壳(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本装置配合使用的肌内效贴布(10),所述装置外壳(1)的底部每个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滚轮组件(2),所述装置外壳(1)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合肌内效贴的磁疗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4)在靠近第一固定柱(5)的一侧均为倾斜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合肌内效贴的磁疗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柱(5)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一螺纹盖(6)相对应的螺纹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合肌内效贴的磁疗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7)包括第一力臂(701),所述第一力臂(701)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柱(702),所述第二固定柱(702)上转动连接有第二力臂(703),所述第二固定柱(702)的内壁螺旋连接有第二螺纹盖(704),所述第二力臂(703)的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块(705),所述第一转动块(705)的底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柱(706),所述第三固定柱(706)的内壁螺旋连接有第三螺纹盖(707),所述第三固定柱(706)的外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块(70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配合肌内效贴的磁疗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盖(6)、第二螺纹盖(704)和第三螺纹盖(707)均为螺纹柱和拧盖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配合肌内效贴的磁疗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柱(702)和第三固定柱(706)的内壁分别开设有与第二螺纹盖(704)和第三螺纹盖(707)相对应的螺纹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合肌内效贴的磁疗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波治疗机构(9)包括短波发生器(901),所述短波发生器(901)的一侧安装有两个短波电缆(902),两个所述短波电缆(902)在远离短波发生器(901)的一端均安装有探头(903)。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配合肌内效贴的磁疗治疗装置,包括装置外壳,还包括与本装置配合使用的肌内效贴布,所述装置外壳的底部每个边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滚轮组件,所述装置外壳的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固定块,两个所述第二固定块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柱,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柱的外壁均转动连接有调节机构,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柱的内壁均螺旋连接有第一螺纹盖,两个所述调节机构在远离第一固定柱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三力臂,所述装置外壳的底部内表面安装有短波治疗机构。本技术通过设计肌内效贴布和短波治疗的配合治疗,使患者在术后发生的肿胀能够快速消肿,进而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进程。

技术研发人员:金国平,李新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市第九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81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