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040279发布日期:2023-05-05 13:56阅读:39来源:国知局
微创手术器械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术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微创手术器械。


背景技术:

1、为减少手术器械的使用数量和成本,并提高通用性,申请号为202120232623.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备快速更换套管的超声刀杆及超声刀,其第一外套管的尾端通过第一快拆结构与拨轮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一内套管的尾端通过第二快拆结构与第二内套管的前端可拆卸连接,第一内套管带动所述第一外套管轴向移动,第一快拆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外套管上的锁紧凸台以及套在第一外套管外且能够轴向移动的锁紧帽,锁紧帽的内腔由锁紧腔和螺纹腔组成,第二快拆结构包括两个尺寸不同的销钉,两个销钉对称固定在第一内套管的外壁上,第二内套管的管壁上对称布置有与销钉位置对应且适配的l型卡槽。通过更换外管,以适用于不同钳头,从而能使手柄具有通用性。

2、但上述方案仅能用于外管的更换,并不能进行内杆的更换,手术器械的杆部长度未发生变化。由于不同患者的皮下厚度不同,且穿刺处与病灶间距离的不同,进行微创手术时需要采用不同长短的手术器械,需要一种能便于实现杆部更换的微创手术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实现杆部更换,以能提高通用性的微创手术器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创手术器械,包括杆部和手柄基座,杆部前端设有操作头,所述杆部包括联动杆及外管,所述操作头设置于联动杆前端,所述外管套设在联动杆外并与操作头固定,所述外管后端与连接块固定,所述连接块与手柄基座可拆卸固定,所述手柄基座内设有与手柄联动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前端与联动杆后端间设有第一快接结构,第一快接结构包括位于驱动杆前端和联动杆后端的配合部,两配合部的其中一配合部设有限位槽,两配合部的另一配合部设有伸入限位槽内的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伸入限位槽内以限制联动杆相对驱动杆轴向移动。

3、当需要进行杆部的更换时,先进行连接块与手柄基座的拆卸,随后再进行联动杆与驱动杆间的拆卸,以使第一限位凸起退出限位槽;随后将具有不同长度外管和联动杆的杆部与手柄基座固定,从而在不更换手柄基座的情况下调节杆部的长短,从而提高微创手术器械的手柄基座的通用性。其中,通过使第一限位凸起伸入限位槽以限制联动杆相对驱动杆轴向移动,通过使手机基座与连接块固定以限制联动杆相对驱动杆径向移动,从而保证驱动杆与联动杆的有效联动。

4、进行本实用新型微创手术器械的杆部更换时,只需要进行第一限位凸起与限位槽的配合及连接块与手柄基座的固定即可,使得杆部的更换十分方便。其中,连接块与外管后端固定,可以通过外管的管壁限制联动杆的径向移动。医务人员能根据病灶深度更换不同的杆部,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微创手术倾斜的手柄基座具有通用性。

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包括位于限位槽开口处的一段及偏离限位槽开口处的二段,所述二段的宽度大于限位槽开口处的宽度。通过使二段宽度大于限位槽开口处宽度,以避免第一限位凸起过度向前移动;当第一限位凸起伸入限位槽内的部分长度与限位槽深度相同时,能通过第一限位凸起紧配在限位槽内的方式限制两配合部间的前后相对移动。

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偏离限位槽开口处设有三段,所述一段位于二段和三段之间,所述三段宽度大于限位槽开口处的宽度。通过设置二段和三段,以避免第一限位凸起能相对限位槽前后移动。

7、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槽贯穿所述一配合部的侧面;所述限位槽贯穿一配合部的相对两侧面。限位槽贯穿配合部侧面,即第一限位凸起可通过横向移动的方式插入限位槽内,不需要使第一限位凸起通过斜向移动的方式嵌入限位槽内。其中,限位槽左右两端开口,能使第一限位凸起既可以通过左侧进入限位槽,也可以通过右侧进入限位槽,便于两配合部的装配,便于联动杆与驱动杆的联动和固定。

8、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槽截面呈梯形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伸入限位槽内的部分的截面与限位槽截面内缘形状相同。限位槽截面呈梯形,即限位槽包括倾斜的槽面,且槽面构成锐角,相比构成直角的槽面而言,面与面的接触面积更小,摩擦阻力更小,更易实现第一限位凸起与限位槽的配合。

9、作为优选,所述限位槽截面呈等腰梯形设置。即第一限位凸起的能从两个方向进入限位槽内,便于两配合部间的装配,能使联动杆与驱动杆的装配更为方便,以缩短装配用时和步骤,便于微创手术器械的杆部更换。

10、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块设有前后贯穿并用于配合所述外管的配合孔;所述连接块外套设固定有锁紧块,所述锁紧块与手柄基座螺纹固定以使连接块被限制在锁紧块内壁与手柄基座前端面之间。

11、其中,外管可以是紧配在配合孔内的,也可以是螺纹配合在配合孔内的,甚至也可以是通过设置紧固件以将外管侧向压紧在配合孔内的。通过在连接块外侧套设锁紧块,锁紧块能对连接块及联动杆后端进行保护。

12、作为优选,所述外管与操作头的固定座间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二快接结构,所述第二快接结构包括呈外管轴线为中心均布的至少两个l形的配合槽及伸入配合槽内的配合凸起,所述配合槽设置在外管外壁且配合凸起设置在固定座内壁,或配合槽设置在固定座内壁且配合凸起设置在外管外壁,所述配合槽包括配合槽一段和配合槽二段,配合槽二段宽度大于配合槽一段以使配合槽呈l形,所述配合槽一段贯穿固定座或外管端面。通过上述设置以便于实现外管与操作头间的装配,便于操作头的更换。其中,本实施例的操作头可采用现有任意一种微创手术器械的钳头或穿刺头,钳头可以是粗齿抓钳、弯分离钳、施夹钳等。

13、作为优选,所述配合槽一段与配合槽二段的连接处设有向配合槽二段深处延伸的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将配合槽二段分隔为两部分,且所述配合槽二段的被分隔开的两部分连通且均能容纳所述配合凸起。通过第二限位凸起,以避免配合凸起滑动至配合槽二段与配合槽一段连通处。其中,可以通过螺纹转动外管的方式,以使配合凸起位于第二限位凸起侧,以避免配合凸起进入配合槽一段内。

14、作为优选,所述操作头的操作杆与联动杆间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三快接结构,所述第三快接结构包括弹性卡槽及伸入弹性卡槽内的第三限位凸起,所述弹性卡槽包括容纳部和缩紧部,所述第三限位凸起包括与容纳部对应的宽部及与缩紧部对应的细部;所述第三限位凸起的宽部呈球头状结构,所述弹性卡槽连通有若干径向贯穿并沿轴线平行线方向延伸的让位槽。通过上述设置以便于实现联动杆与操作头间的装配,便于操作头的更换。

15、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实现杆部更换,能使杆部的更换更为方便的优点,具有便于医务人员能根据病灶深度,以使不同长度的杆部能在同一手柄基座上使用,以能提高微创手术器械手柄基座通用性的优点。



技术特征:

1.一种微创手术器械,包括杆部和手柄基座,杆部前端设有操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包括联动杆及外管,所述操作头设置于联动杆前端,所述外管套设在联动杆外并与操作头固定,所述外管后端与连接块固定,所述连接块与手柄基座可拆卸固定,所述手柄基座内设有与手柄联动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前端与联动杆后端间设有第一快接结构,第一快接结构包括位于驱动杆前端和联动杆后端的配合部,两配合部的其中一配合部设有限位槽,两配合部的另一配合部设有伸入限位槽内的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伸入限位槽内以限制联动杆相对驱动杆轴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包括位于限位槽开口处的一段及偏离限位槽开口处的二段,所述二段的宽度大于限位槽开口处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偏离限位槽开口处设有三段,所述一段位于二段和三段之间,所述三段宽度大于限位槽开口处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贯穿所述一配合部的侧面;所述限位槽贯穿一配合部的相对两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截面呈梯形设置,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伸入限位槽内的部分的截面与限位槽截面内缘形状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截面呈等腰梯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设有前后贯穿并用于配合所述外管的配合孔;所述连接块外套设固定有锁紧块,所述锁紧块与手柄基座螺纹固定以使连接块被限制在锁紧块内壁与手柄基座前端面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与操作头的固定座间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二快接结构,所述第二快接结构包括呈外管轴线为中心均布的至少两个l形的配合槽及伸入配合槽内的配合凸起,所述配合槽设置在外管外壁且配合凸起设置在固定座内壁,或配合槽设置在固定座内壁且配合凸起设置在外管外壁,所述配合槽包括配合槽一段和配合槽二段,配合槽二段宽度大于配合槽一段以使配合槽呈l形,所述配合槽一段贯穿固定座或外管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槽一段与配合槽二段的连接处设有向配合槽二段深处延伸的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将配合槽二段分隔为两部分,且所述配合槽二段的被分隔开的两部分连通且均能容纳所述配合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头的操作杆与联动杆间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三快接结构,所述第三快接结构包括弹性卡槽及伸入弹性卡槽内的第三限位凸起,所述弹性卡槽包括容纳部和缩紧部,所述第三限位凸起包括与容纳部对应的宽部及与缩紧部对应的细部;所述第三限位凸起的宽部呈球头状结构,所述弹性卡槽连通有若干径向贯穿并沿轴线平行线方向延伸的让位槽。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术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微创手术器械。一种微创手术器械,包括杆部和手柄基座,杆部前端设有操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包括联动杆及外管,所述操作头设置于联动杆前端,所述外管套设在联动杆外并与操作头固定,所述外管后端与连接块固定,所述连接块与手柄基座可拆卸固定,所述手柄基座内设有与手柄联动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前端与联动杆后端间设有第一快接结构。本技术具有便于实现杆部更换,能使杆部的更换更为方便的优点,具有便于医务人员能根据病灶深度,以使不同长度的杆部能在同一手柄基座上使用,以能提高微创手术器械手柄基座通用性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葛振东,吴旺键,陈伟,舒灿灿,何晓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微度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