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腹部保暖功能的急救背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15321发布日期:2023-03-10 22:33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腹部保暖功能的急救背包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急救背包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腹部保暖功能的急救背包。


背景技术:

2.急救包是装有急救药品及消过毒的纱布、绷带等的小包,在人们出现意外情况下应急使用的救援物品。根据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使用对象,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按不同使用对象不同可分为家用急救包、户外急救包、车用急救包、礼品急救包、地震急救包等。
3.相关技术中的户外急救背包一般包括包体和背带,包体用于盛装物品,背带则便于使用者背起包体。但在户外行走时,使用者腹部往往是容易受凉的,在一些长期户外活动时,就容易导致使用者身体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腹部保暖功能的急救背包。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腹部保暖功能的急救背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具有腹部保暖功能的急救背包,包括包体和设于包体上的背带,所述包体上设有用于围于使用者腰部的护腰,所述护腰被沿自身宽度方向断开,所述护腰被断开的两端之间设有控制护腰断开或连接的连接件,两段所述护腰之间连接有加热带,所述加热带贴于使用者腹部,所述加热带与护腰之间通过第一魔术贴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带便于在使用者穿戴时给使用者的腹部供暖,第一魔术贴便于将加热带安装于护腰上,同时加热带也可拆下单独使用。
8.可选的,所述包体上设有转接器,所述加热带上设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与转接器连接,所述转接器用于连接电源。
9.通过采用技术方案,电源供电,转接器则将电源与加热带连通,便于给加热带供电,进而便于加热带工作。
10.可选的,所述转接器上设有多个连接口,其中一个所述连接口与连接线连接,所述转接器位于包体内的部分设有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用于与电源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接器上设有多个连接口,便于连接多个电子产品,电源接口设置于包体内,则便于在包体内放置移动电源,并将移动电源与电源接口连通,以进行供电,提升供电的便捷性。
12.可选的,其中一段所述护腰上设有收纳袋,所述第一魔术贴包括第一绒面和第一钩面,其中一个所述第一绒面设于收纳袋上,所述第一钩面设于加热带上,所述收纳袋通过拉链封口。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纳袋便于收纳加热带,拉链则便于减少加热带脱离收纳袋的可能。
14.可选的所述加热带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有安装带,所述安装带上设有第二魔术贴,所述加热带的背面设有与第二魔术贴连接的第三魔术贴。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带便于与加热带配合,缠绕于使用者的腹部或手臂上,提升使用的便捷性和通用性。
16.可选的,所述安装带采用弹性皮筋制成。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皮筋支撑的安装带可进行伸缩,便于适应不同粗细的腰部和手臂,提升加热带使用的通用性。
18.可选的,所述第二魔术贴与安装带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魔术贴沿自身的厚度方向的一面为第二绒面,另一面为第二钩面。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绒面和第二钩面可通过转动来实现切换,使得第二魔术贴可与第三魔术贴连接,也可与第一钩面连接,提升加热带使用的自由性。
20.可选的,所述第一钩面的侧壁上连接有遮盖层,所述遮盖层上设有第四绒面。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遮盖层可在加热带设有第一钩面的一面与使用者身体接触时,将第一钩面遮住,提升使用者使用时的舒适感。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通过第一魔术贴和加热带的设置,便于对使用者的腹部进行供暖,同时也令加热带可以自由切换使用状态,提升加热带使用的通用性;
24.2.通过转接器的设置,便于对多个电子产品进行接电,同时便于放置电源。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体现连接件、调节框和调节带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体现加热带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图4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包体;2、背带;3、护腰;31、调节带;32、调节框;321、调节杆;322、第一调节区;323、第二调节区;33、弹性环;34、收纳袋;341、拉链;35、加热带;351、第一魔术贴;3511、第一钩面;352、安装带;353、第二魔术贴;354、转接口;3541、连接线;3542、转接口;355、第三魔术贴;36、遮盖层;37、转接器;4、连接件;41、公扣;411、卡爪;4111、凸起;412、导向块;413、导向杆;4131、三角部;4132、直线部;42、母扣;421、卡槽;4221、卡接槽;423、导向槽;4231、三角槽;4232、直线槽;5、限位件;51、限位框;511、限位杆;512、第一限位区;513、第二限位区;52、限位带。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实施例:
33.本技术公开一种具有腹部保暖功能的急救背包。参照图1,一种带有紧身型护腰3的急救包包括包体1和固定连接于包体1上的两个背带2。包体1上还固定连接有护腰3,护腰3用于围于使用者的腰部,使得包体1与使用者的腰部更加贴合。护腰3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断开设置,护腰3断开的位置上设有连接件4,连接件4用于控制护腰3的通断,进而便于使用者穿戴护腰3。护腰3与包体1之间还设有限位件5,用于进一步控制包体1底部与使用
者腰部之间的距离。
34.参照图1和图2,护腰3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调节带31,每个调节带31上均对应设有一个调节框32,两个调节框32均与连接组件连接。调节框32上一体成型有调节杆321,调节杆321将调节框32内隔出第一调节区322和第二调节区323,调节带31穿入第一调节区322后,再绕过调节杆321并自第二调节区323穿出,两个调节带31穿入不同的调节框32。调节带31上套设有弹性环33,弹性环33套于穿过调节框32的调节带31上,弹性环33同时套于未穿过调节框32的调节带31上,弹性环33用于阻止调节带31在使用者运动时飞扬,使调节带31较为整洁。弹性环33可采用橡筋弹性带。
35.调节带31未穿过调节框32的长度与护腰3的长度之和即是护腰3能够容纳的腰围,改变调节带31穿入调节框32的距离也就可以改变护腰3对应的腰围,进而适应不同腰围的使用者。调节带31自第一调节区322穿过,绕过调节杆321后再自第二调节区323穿过,增加调节带31与调节杆321的接触面积,进而依靠调节带31与调节杆321之间的摩擦力,使得调节带31一般状态下不会发生移动。需要改变调节带31穿过第二调节区323的长度时,只需使得调节杆321与调节带31之间存在间隙,即可轻松移动调节带31;或者用较大的力量克服调节杆321与调节带31之间的摩擦力,也可以使得调节带31移动。
36.参照1和图2,连接件4包括相互扣接的公扣41和母扣42,公扣41和母扣42分别与一个调节框32固定连接。公扣41上一体成型有卡爪411,母扣42上则开设有供卡爪411卡入的卡槽421。卡爪411沿公扣41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有两个,两个卡爪411相背的侧壁上均一体成型凸起4111,卡槽421沿自身宽度方向的侧壁上则开设有供凸起4111卡入的卡接槽4221,进而便于实现公扣41与母扣42的扣接。
37.参照图2,公扣41上还一体成型有导向块412,导向块412插于卡槽421内,且与卡槽421沿母扣42厚度方向的两侧壁贴合。导向块412沿公扣41厚度方向的两端均一体成型有导向杆413,母扣42上则开设有供导向杆413插入的导向槽423。导向槽423与导向杆413的配合,便于限制公扣41与母扣42沿自身宽度方向的位移。导向杆413包括一体成型的三角部4131和直线部4132,导向槽423则包括一体三角槽4231和直线槽4232,直线槽4232用于供直线部4132插入,且直线槽4232与直线部4132相适配;三角槽4231用于供三角部4131插入,且三角槽4231与三角部4131相适配。三角部4131倾斜于公扣41长度方向的两条侧边相等,使得三角部4131与三角槽4231配合时便于公扣41和母扣42在扣接时能够实现自定位,并提升对中性。
38.参照图3,限位件5包括限位框51和限位带52,限位框51固定于包体1上,限位带52固定于护腰3上,限位框51上一体成型有限位杆511,限位杆511将限位框51内隔出第一限位区512和第二限位区513,限位带52远离护腰3的一端穿入第一限位区512后,绕过限位杆511,并自第二限位区513穿出。
39.限位带52自第一限位区512穿过,绕过限位杆511后再自第二限位区513穿过,增加限位带52与限位杆511的接触面积,进而依靠限位带52与限位杆511之间的摩擦力以及包体1带来的拉力,使得限位带52一般状态下不会发生移动。需要调节包体1底部与使用者腰部之间的距离时,只需调节限位带52穿过第二限位区513的长度即可。需要调节限位带52穿过第二限位区513的长度时,使得限位杆511与限位带52之间存在间隙,即可轻松移动限位带52,或者用较大的力量克服限位杆511与限位带52之间的摩擦力,也可以使得限位带52移
动,以调节包体1的底部与使用者腰部的距离。
40.参照图4和5,其中一段护腰3上缝制有收纳袋34,收纳袋34上留有一个收纳口,收纳口通过拉链341封口。两段护腰3之间连接有加热带35,使用时加热带35贴于使用者腹部,加热带35与护腰3之间通过第一魔术贴351连接。第一魔术贴351设有两组,使得加热带35可以与两段护腰3同时连接。第一魔术贴351包括第一绒面和第一钩面3511,两组第一魔术贴351则对应设有两个第一绒面和两个第一钩面3511。其中第一魔术贴351的第一绒面固定于收纳袋34上,与其对应的第一钩面3511则固定于加热带35上;另一组第一魔术贴351的第一绒面固定于不带有收纳袋34的护腰3上,与其对应的第一钩面3511则固定于加热带35上。
41.参照图5,第一钩面3511的侧壁上缝制有遮盖层36,遮盖层36上固定连接有第四绒面,第四绒面用于与第一钩面3511连接,便于在加热带35设有第一钩面3511的一面与使用者身体接触时,将第一钩面3511遮住,提升使用者的舒适度。加热带35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一端缝制有安装带352,安装带352采用弹性皮筋制成。安装带352上转动连接有第二魔术贴353,第二魔术贴353包括第二绒面和第二钩面,第二绒面和第二钩面贴沿第二魔术贴353的的厚度方向相对设置。加热带35的背面则设有第三魔术贴355,第三魔术贴355为绒面,便于与第二钩面连接,第三魔术贴355的长度与加热带35的长度相等,便于根据使用者腰部或手臂的粗细来调节第三魔术贴355与第二钩面的连接处。第二绒面则便于与第一钩面3511连接,使得加热带35沿自身厚度方向的两面均可与使用者的贴合。
42.参照图4,包体1上固定连接有转接器37,加热带35上连接有连接线3541,接器上开设有多个连接口,其中一个连接口与连接线3541连接。转转接器37位于包体1内的部分开设有电源接口,电源接口用于与电源连接,电源可采用移动电源,便于放置于包体1内。电源接口与转接口3542354均为usb接口。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具有腹部保暖功能的急救背包的实施原理为:护腰3便于让使用者与背包更为贴合,减少使用者背负时消耗的体力,提升使用者穿戴的便捷性和安全性。调节带31和调节框32的配合便于调节腰带的长度,进而适应不同腰围的使用者,提升急救包的通用性。加热带35则便于给使用者的腹部供暖,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