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药液储液瓶

文档序号:34286201发布日期:2023-05-27 19:12阅读:47来源:国知局
眼科药液储液瓶

本技术涉及眼科用眼药水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眼科药液储液瓶。


背景技术:

1、滴眼液一般指眼药水,眼药水是眼科疾病最常用的药物剂型之一。对于许多眼病,眼药水都有直接、快捷的治疗作用。

2、市面上的眼药水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眼药水的挤出量和挤出速度难以把控,因此需要患者头仰45°并睁开眼睛,一只手缓慢挤压眼药水瓶,另一只手拉动下眼睑来扩大眼表面积,使得眼药水缓慢滴落至眼睛内。

3、由于患者在滴眼药水的过程中需要始终保持睁眼状态,对近距离的眼药水瓶无法准确定位同时伴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恐惧因素,常常无法将眼药水准确地滴入眼睛。而这种现象,在低龄儿童和中老年人中更为常见,有的患者甚至因为使用眼药水而戳伤眼睛。

4、因此,由于目前的眼药水每次挤出量和挤出速度难以把控,从而需要缓慢挤压眼药水瓶,将眼药水滴入睁开的眼内,操作不够便捷也不够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患者使用滴眼液的方式,提高患者使用滴眼液时的便捷性和舒适性,本技术提供一种眼科药液储液瓶。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眼科药液储液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眼科药液储液瓶,包括:

4、瓶身,所述瓶身上设置有出液口、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具有弹性,所述瓶身用于储存滴眼液;

5、限位部,固定于所述瓶身,所述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按压部的变形程度;

6、出液头部,连接于所述瓶身,所述出液头部内设置有出液管路,所述出液管路具有弯曲段,所述出液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出液口连通,另一端贯通至所述出液头部的外表面。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患者在使用滴眼液时,头部可以保持竖直或任何舒服姿势,然后闭上眼睛。然后将出液头部靠近患者内眦部,内眦部也即内眼角,使得出液管路的出液端口朝向内眼角缝隙设置。然后挤压瓶身的按压部,瓶身中的滴眼液从出液口流至出液管路中,出液管路的弯曲段加长了滴眼液的流动路径,对滴眼液进行缓冲,使得滴眼液能够缓慢从出液头部流向内眼角缝隙,最终流入患者的结膜囊内。

8、接着保持对按压部按压的姿势不动,将出液头部从内眦部处移开后,再松开按压部,可一定程度上减小松开按压部时出液管路回吸结膜囊内的滴眼液的可能性。每次对按压部进行按压时,按压部触碰到限位部时表示一次送液完成。限位部对按压部的变形程度进行限制,使得每次挤出的滴眼液量能够保持恒定。

9、另外,当滴眼液余量较少时,为了使滴眼液能够充满出液管路,在定位储液瓶后需要将瓶身略微倾斜,使得出液头部的出液端略微朝下设置,进而使得滴眼液能够充满出液管路,每次的挤出量也能够尽可能保持恒定。

10、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瓶身、按压部、限位部、出液管路、出液头部的相互配合,达到了精准控制每次滴眼液的挤出量和挤出速度的效果,从而使得患者在使用滴眼液时能够保持闭眼且不必仰头,减小了患者在使用滴眼液时的恐惧感,提高了患者使用滴眼液时的舒适性和便捷性。

11、可选的,所述出液头部上设置有外表面呈弧形的抵接部,所述出液管路的出液端贯通至所述抵接部的外表面。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抵接部定位在患者内眦部时,抵接部的弧形结构增大了与患者内眦部的接触面积,从而可易于将抵接部定位在患者内眦部,即使稍稍用力也不易戳伤眼睛,进一步达到了便于定位储液瓶的效果,提高使用滴眼液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13、可选的,所述出液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瓶身内设置有用于储存滴眼液的储液腔,所述储液腔与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瓶身上设置有透气孔,所述储液腔通过所述透气孔连通大气。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未设置单向阀,挤压按压部实现一次送液后,松开按压部,按压部依靠弹性复位,使得储液腔内压强减小,导致出液管路产生负压,从而容易将患者眼中的滴眼液回吸至出液管路中。因此在使用滴眼液时需要在抵接部脱离患者眼部后,再松开按压部,造成操作不便且存在一定程度的危险性。

15、设置单向阀后,对按压部进行按压前,需要先封堵透气孔,将抵接部微微向下倾斜,将抵接部定位后,挤压按压部,将储液腔中的滴眼液挤入出液管路中,出液管路内液压增大,使得单向阀开启。当滴眼液完成一次输送后,出液管路内液压恢复稳定,此时单向阀关闭。单向阀关闭后,即使松开按压部,出液管路也不会对结膜囊产生较大的吸力,从而减小了出液管路将结膜囊内的液体吸出的可能性。按压结束后开启透气孔,空气进入瓶身内,按压部依靠弹性复位。

16、从而,单向阀的设置,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17、可选的,所述瓶身上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透气孔的封堵塞。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按压部进行按压前,利用封堵塞对透气孔进行封堵,从而不必用手对透气孔进行封堵,进一步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

19、可选的,所述瓶身包括第一瓶体、第二瓶体,所述第一瓶体与所述第二瓶体相连,所述按压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瓶体上,所述第一瓶体内设置有气压腔,所述储液腔为所述第二瓶体的内腔;

20、所述第二瓶体内设置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的一端连通于所述气压腔,另一端连通于所述储液腔;所述导向套内滑动穿设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能够插设至所述出液口中。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滴眼液时,挤压第一瓶体上的按压部,使得第一瓶体中的气压腔压缩,从而驱动推杆朝向出液口移动,当推杆插入出液口时,推杆对出液口进行封堵。接着推杆继续移动,从而使得出液管路中的滴眼液产生较大的液压进而冲开单向阀。当按压部触碰到限位部时,推杆移动至终点位置。一次送液完成后,出液管路内液压恢复常压,单向阀关闭。滴眼液输送完成后,松开按压部,按压部依靠自身弹性复位,使得气压腔的压力减小,进而使得推杆移动并脱离出液口。

22、从而,通过第一瓶体、第二瓶体、导向套、推杆的相互配合,在使用滴眼液时,省去了封堵透气孔的操作,从而操作更加便捷。

23、可选的,所述第二瓶体位于所述第一瓶体的内部,所述限位部为所述第二瓶体的外壁;所述第一瓶体与所述第二瓶体之间连接有透气管,所述透气管的一端连通于所述储液腔,另一端穿设至所述第一瓶体的外侧,所述透气孔为所述透气管的内腔;所述气压腔为所述第一瓶体的内壁与所述第二瓶体的外壁之间的空腔。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瓶体设置在第一瓶体的内部,从而可将第二瓶体的外壁充当限位部。在挤压按压部后,按压部抵触于第二瓶体的外壁,即表示一次送液结束。简化了输液瓶的结构,节省了瓶身的占用空间,更便于携带。

25、可选的,所述第二瓶体位于所述第一瓶体的外侧,所述限位部连接在所述第一瓶体内,所述气压腔为所述第一瓶体的内腔,所述透气孔开设在所述第二瓶体上,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瓶体上。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挤压按压部时,不必封堵透气孔,简化了操作,且由于第二瓶体位于第一瓶体的外侧,使得瓶身整体的体积较大,便于手持。

27、可选的,所述储液腔内滑动设置有气液分隔板,所述气液分隔板位于所述透气孔与所述出液口之间。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气液分隔板朝向出液口一侧的储液腔内盛装滴眼液,并将气液分隔板与单向阀之间的空气排净,使得气液分隔板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始终贴合于滴眼液的液面,从而在储液腔内的滴眼液液量不发生变化时,气液分隔板位置保持不变。

29、因此滴眼液在每次使用过后,都会自动往出液管路中补充滴眼液而不受重力的影响。从而,在使用滴眼液时,当滴眼液余量较少,不必将瓶身倾斜,只需将透气孔保持敞开状态即可,更加便于操作。

30、可选的,所述出液管路的出液端朝向与所述出液口的朝向交叉,所述瓶身与所述出液头部组合呈l形。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l形状的储液瓶便于使用者手持,进而方便患者采用舒服的姿势使用滴眼液。

32、可选的,所述出液头部与所述瓶身可拆卸连接。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瓶身中的滴眼液使用完后,需要补液时,此时将出液头部与瓶身拆开,即可便于往瓶身中补充滴眼液。最后将瓶身与出液头部安装在一起后,气液分隔板与单向阀之间存在少量的气体,此时需要排气。

34、排气的步骤为:需要将出液口朝上设置,此时液体因重力作用下落,使得储液腔中的气体上升至出液管路中,此时需要推动气液分隔板向上移动,可以采用往气液分隔板朝向透气孔的一侧充气的方式或者采用一根长细杆穿过透气孔后抵接气液分隔板的方式,来驱动气液分隔板朝上移动,从而给滴眼液加压并冲开单向阀,直至将出液管路中的空气排干净后停止推动气液分隔板。此时气液分隔板受大气压的压力作用,位置保持稳定。从而,达到了便于往瓶身中补液的效果。

35、可选的,所述出液管路的出液端朝向与所述出液口的朝向交叉,所述瓶身与所述出液头部组合呈l形。

3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液头部与瓶身组合形成l形状的储液瓶,从而便于使用者手持。并且在使用滴眼液时,当滴眼液余量较少,将瓶身保持竖直朝上即可使得滴眼液靠重力作用充满出液管路,从而不必将瓶身倾斜,达到了简化操作的目的。

37、可选的,所述限位部为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固定于所述瓶身,所述按压部受压后抵触于所述限位板。

3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板对按压部的变形程度进行限位,从而便于控制每次滴眼液的挤出量。

39、可选的,所述出液头部上罩设有密封盖。

4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盖对出液头部进行防护,从而在滴眼液存放时,提高了出液头部的洁净度。

41、可选的,所述密封盖内填塞有消毒海绵块。

4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消毒海绵块可以对出液头部进行消毒,进一步提高了出液头部的洁净度,减小了患者在使用滴眼液时发生眼部感染的风险。

43、可选的,所述出液管路的弯曲段呈螺旋状或蛇形状。

4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挤出滴眼液时,螺旋状或蛇形状的出液管路便于对滴眼液进行缓冲,从而减缓滴眼液挤出时的流速,便于将滴眼液输送至患者结膜囊内。

45、可选的,所述出液管路为银制管路。

4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银具有杀菌功能,从而滴眼液在不使用时,出液管路可以对滴眼液进行储存并杀菌。

47、可选的,所述出液管路的出液端内径沿滴眼液的挤出方向逐渐缩小。

4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缩小滴眼液的流出口径,从而便于将滴眼液输送至患者结膜囊内。

4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50、1.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瓶身、按压部、限位部、具有弯曲段的出液管路、出液头部的相互配合,达到了较为准确地控制每次滴眼液的挤出量和挤出速度的效果,从而使得患者在使用滴眼液时能够保持闭眼且不必仰头,减小了患者在使用滴眼液时的恐惧感,提高了患者使用滴眼液时的舒适性和便捷性;

51、2.设置弧形的抵接部,便于将出液头部定位在患者内眦部;

52、3.设置单向阀,当挤压按压部实现一次送液后,单向阀关闭,即使松开按压部,出液管路也不会对结膜囊产生较大的吸力,从而减小了出液管路将结膜囊内的液体吸出的可能性,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53、4.通过第一瓶体、第二瓶体、导向套、推杆的相互配合,在使用滴眼液时,始终保持透气孔敞开即可,省去了对透气孔封堵的操作,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

54、5.设置气液分隔板,在使用滴眼液时,储液腔中的滴眼液往出液管内补充液体只需依靠大气压对气液分隔板的推力作用即可,无需考虑重力的影响,从而不必在滴眼液余量不足时将瓶身倾斜,更加便于操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