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塞及钉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03137发布日期:2023-01-13 02:09阅读:24来源:国知局
螺塞及钉棒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螺塞及钉棒系统。


背景技术:

2.钉棒系统是一种用于治疗退行性疾病所致脊柱节段性不稳、胸腰椎骨折脱位、脊柱畸形等疾病的医疗器械,通过将钉棒系统的螺钉组件植入患者的锥弓根及椎体内,然后通过连接棒与其余椎体上的螺钉组件连接,并将螺塞与螺钉组件连接,以将连接棒与螺钉组件锁紧,从而通过钉棒系统固定患者的脊柱。
3.但是,现有钉棒系统的螺塞对连接棒的锁紧效果不足,在临床上容易发生连接棒松脱而导致钉棒系统失去固定脊柱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螺塞及钉棒系统,旨在解决钉棒系统的螺塞对连接棒的锁紧效果不足,在临床上容易发生连接棒松脱而导致钉棒系统失去固定脊柱作用的问题。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螺塞,用于脊柱的钉棒系统,所述螺塞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延伸的外周面,所述螺塞的外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螺旋延伸;
6.所述螺塞沿所述第二端至所述第一端方向的一侧具有基准面,及凸出于所述基准面的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用于分别与所述钉棒系统的连接棒的外周面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部环绕所述第一抵接部设置,所述第一抵接部远离所述基准面的一端相对所述基准面的距离为h1,所述第二抵接部远离所述基准面的一端相对所述基准面的距离为h2,其中,h1>h2。
7.在一些实施例中,h1与h2的差值大于或等于0.1mm;h1与h2的差值小于或等于1mm。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部远离所述基准面的一端具有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为平面;或者,所述第一抵接面为曲面。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接部远离所述基准面的一端具有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为平面;或者,所述第二抵接面为曲面。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端至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上,所述第一抵接部在所述螺塞径向上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部具有与所述第一端的基准面连接的连接端;
12.所述连接端在所述螺塞径向上的截面为圆形截面,所述圆形截面的直径大于或等于0.5mm;所述圆形截面的直径小于或等于5mm;或者,
13.所述连接端在所述螺塞径向上的截面面积大于或等于0.15mm2,所述连接端在所述螺塞径向上的截面面积小于或等于20mm2。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部远离所述基准面的一端具有第一抵接面;
15.所述第一抵接面为圆形平面,所述圆形平面的直径大于或等于0.2mm,所述圆形平
面的直径小于或等于1mm;或者,
16.所述第一抵接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0.03mm2,所述第一抵接面的面积小于或等于1mm2。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螺塞的中心轴线上。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抵接部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螺塞的中心轴线同轴。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接部远离所述基准面的一端相对所述基准面的距离h2大于或等于0.05mm;所述第二抵接部远离所述基准面的一端相对所述基准面的距离h2小于或等于1mm。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抵接部沿所述基准面的边缘设置,并环绕所述第一抵接部设置,形成环状结构。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环状结构的内半径与外半径的差值大于或等于0.3mm;所述环状结构的内半径与外半径的差值小于或等于3mm。
2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钉棒系统,应用于脊柱,所述钉棒系统包括:
23.螺钉组件,包括螺钉座,及与所述螺钉座连接的螺钉;
24.连接棒,所述连接棒用于穿过所述螺钉座;
25.及如上所述的螺塞,所述螺塞用于与所述螺钉座连接,所述螺塞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以及,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延伸的外周面,所述螺塞的外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在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螺旋延伸;
26.所述螺塞的第一端具有基准面,所述基准面凸设有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环绕所述第一抵接部设置,所述第一抵接部远离所述基准面的一端相对所述基准面的距离为h1,所述第二抵接部远离所述基准面的一端相对所述基准面的距离为h2,其中,h1>h2,所述螺塞的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用于分别与所述连接棒的外周面抵接,以锁紧所述连接棒。
27.由于连接棒具有一定的弯曲弧度,当将连接棒穿过螺钉座,并将螺塞与钉棒系统的螺钉座连接后,螺塞的第一端与连接棒的内弯曲面抵接以锁紧连接棒,其中,在连接棒的长度方向上,螺塞的第一端的基准面与连接棒的内弯曲面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或者,在连接棒的长度方向上,螺塞的第一端的基准面与连接棒的内弯曲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塞通过在其第一端的基准面凸设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并使第一抵接部远离基准面的一端相对基准面的距离h1大于第二抵接部远离基准面的一端相对基准面的距离h2,当螺塞锁紧连接棒时,螺塞的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均能够分别与连接棒的外周面抵接,从而使螺塞与连接棒的外周面之间形成至少两点接触,螺塞能够对连接棒提供较好的轴向把持力和动态稳定性,解决了现有的钉棒系统的螺塞对连接棒的锁紧效果不足,在临床上容易发生连接棒松脱而导致钉棒系统失去固定脊柱作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28.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2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钉棒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钉座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其沿钉棒系统的轴向
进行了剖视;
3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塞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塞与连接棒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3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塞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4.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塞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5.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塞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6.钉棒系统100;螺钉组件110;螺钉座111;螺钉孔1111;插入口1112;穿出口1113;内表面1114;连接槽1115;槽口1116;内螺纹1117;螺钉112;螺钉本体1121;连接棒120;螺塞130;螺塞130a;螺塞130b;螺塞130c;外螺纹131;第一端132;基准面1321;第一抵接部1322;第一抵接部1322a;第一抵接部1322b;第一抵接部1322c;第一抵接面1323;第一抵接面1323a;第一抵接面1323b;第一抵接面1323c;连接端1324;第二抵接部1325;第二抵接部1325a;第二抵接部1325b;第二抵接部1325c;第二抵接面1326;第二抵接面1326a;第二抵接面1326b;第二抵接面1326c;第二端133;端面1331;受力孔1332。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1.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
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4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螺塞及钉棒系统。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43.首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螺塞,该螺塞主要用于脊柱的钉棒系统。
4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钉棒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钉棒系统100包括螺钉组件110、连接棒120及螺塞130,连接棒120用于螺钉组件110连接,螺塞130用于与螺钉组件110连接并将连接棒120锁紧,以将连接棒120和螺钉组件110固定在一起,避免连接棒120相对螺钉组件110活动。其中,当螺塞130未锁紧连接棒120时,连接棒120可以相对螺钉组件110活动。
45.在通过钉棒系统100治疗退行性疾病所致脊柱节段性不稳、胸腰椎骨折脱位、脊柱畸形等疾病,可以将多个螺钉组件110植入患者的不同椎体内,然后将连接棒120与多个螺钉组件110连接,并将各螺钉组件110相对连接棒120调节至合适角度后,在每个螺钉组件110上连接螺塞130,以将每个螺钉组件110与连接棒120锁紧,防止连接棒120相对螺钉组件110活动,从而使与每个螺钉组件110连接的椎体的相对位置保持稳定,以达到固定患者脊柱的目的。
46.如图1及图2,螺钉组件110包括螺钉座111,及与螺钉座111连接的螺钉112,螺钉112用于植入患者的椎弓根或椎体内。连接棒120用于穿过螺钉座111,以使连接棒120与螺钉组件110连接。螺塞130用于与螺钉组件110的螺钉座111连接,且螺塞130的一端与连接棒120的外周面抵接以锁紧连接棒120,将连接棒120与螺钉组件110的螺钉座111和螺钉112固定连接在一起。
47.具体地,如图2所示,螺钉座111上开设有贯穿的螺钉孔1111,该螺钉孔1111的一端具有插入口1112,螺钉孔1111的另一端具有穿出口1113。螺钉112包括具有外螺纹131的螺钉本体1121,以及连接与螺钉本体1121一端的螺钉112头(图中未示出),螺钉本体1121的直径小于螺钉孔1111的直径,以使螺钉本体1121远离螺钉112头的一端能够从螺钉孔1111的插入口1112插入螺钉孔1111内,并从螺钉孔1111的穿出口1113穿出。螺钉112头的直径小于插入口1112的直径且大于穿出口1113的直径,以使螺钉112头能够与螺钉孔1111的内表面1114抵接,防止螺钉112整体从螺钉孔1111的穿出口1113脱出。而且,螺钉112头可以在螺钉孔1111内转动,以调节螺钉本体1121相对螺钉座111的倾斜角度。
48.螺钉座111上还开设有贯穿的连接槽1115,该连接槽1115的延伸方向与螺钉孔1111的延伸方向交叉,且连接槽1115与螺钉孔1111连通。连接棒120沿连接槽1115的延伸方向穿过连接槽1115以使连接棒120与螺钉座111连接。其中,螺钉112的螺钉112头位于连接棒120朝向穿出口1113的一侧。
49.螺塞130自螺钉孔1111的插入口1112插入螺钉孔1111,以使螺塞130与螺钉组件110的螺钉座111连接。而且,螺塞130的一端与连接棒120远离螺钉112头一侧的外周面抵接以锁紧连接棒120。此时,螺塞130的一端会对连接棒120施加推力,使连接棒120与螺钉孔1111的内表面1114夹紧螺钉112头,以防止螺钉112头在螺钉孔1111内转动,从而实现将螺
钉112、螺钉座111及连接棒120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目的。
50.其中,在螺塞130的外周面设有外螺纹131,在螺钉孔1111的内周面设有与螺塞130的外螺纹131配合的内螺纹1117,通过将螺塞130的外螺纹131与螺钉孔1111的内螺纹1117螺纹连接在一起,从而是螺塞130与螺钉座11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当然,螺塞130与螺钉座111之间可以通过卡接或其他方式连接在一起,只需使螺塞130与螺钉座111连接后能够锁紧连接棒120即可。
51.另外,如图2所示,螺钉座111的连接槽1115在螺钉座111开设有插入口1112的一侧表面形成有槽口1116,以便于将连接棒120从连接槽1115的槽口1116放置于连接槽1115内。当然,螺钉座111上的连接槽1115也可以为贯穿螺钉座111的通孔结构,只需使连接棒120能够穿过螺钉座111即可。
5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螺塞13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32和第二端133,以及,在第一端132与第二端133之间延伸的外周面,螺塞130的外周面设有外螺纹131,外螺纹131在第一端132和第二端133之间螺旋延伸。
53.螺塞130的第一端132可以用于与连接棒120的外周面抵接。具体地,螺塞130沿第二端133至第一端132方向的一侧具有基准面1321,及凸出于基准面1321的第一抵接部1322和第二抵接部1325,当将螺塞130与螺钉组件110的螺钉座111连接时,螺塞130的第一抵接部1322和第二抵接部1325用于分别与钉棒系统100的连接棒120的外周面抵接,以锁紧连接棒120。
54.螺塞130的第二端133可以用于接收外部施加的作用力,使螺塞130与螺钉座111固定连接。具体地,螺塞130的第二端133具有端面1331,该端面1331开设有非圆形的受力孔1332,通过将工具插入到受力孔1332内并旋转工具,以带动螺塞130旋转,从而使螺塞130旋入螺钉座111的螺钉孔1111内。
55.其中,第二抵接部1325环绕第一抵接部1322设置。第一抵接部1322远离基准面1321的一端相对基准面1321的距离为h1,第二抵接部1325远离基准面1321的一端相对基准面1321的距离为h2,其中,h1>h2。
56.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连接棒120具有一定的弯曲弧度,当将连接棒120穿过螺钉座111,并将螺塞130与钉棒系统100的螺钉座111连接后,螺塞130的第一端132与连接棒120的内弯曲面抵接以锁紧连接棒120,其中,在连接棒120的长度方向上,螺塞130的第一端132的基准面1321与连接棒120的内弯曲面之间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或者,在连接棒120的长度方向上,螺塞130的第一端132的基准面1321与连接棒120的内弯曲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5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螺塞130通过在第一端132设置凸出于基准面1321的第一抵接部1322和第二抵接部1325,使第二抵接部1325环绕第一抵接部1322设置,并使第一抵接部1322远离基准面1321的一端相对基准面1321的距离h1大于第二抵接部1325远离基准面1321的一端相对基准面1321的距离h2,当螺塞130锁紧连接棒120时,螺塞130的第一抵接部1322和第二抵接部1325均能够与连接棒120的外周面抵接,从而使螺塞130与连接棒120的外周面之间形成至少两点接触,螺塞130能够对连接棒120提供较好的轴向把持力和动态稳定性,解决了现有的钉棒系统100的螺塞130对连接棒120的锁紧效果不足,在临床上容易发生连接棒120松脱而导致钉棒系统100失去固定脊柱作用的问题。
58.需要说明的是,螺塞130与连接棒120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的接触数量具体可根据连
接棒120与螺塞130抵接处的形状而定,例如:当螺塞130的第一端132的基准面1321与连接棒120的内弯曲面之间的距离在连接棒120的长度方向上逐渐增大时,螺塞130的第一抵接部1322与连接棒120抵接,螺塞130的第二抵接部1325存在一个点与连接棒120接触,此时,螺塞130与连接棒120的外周面之间为两点接触;当螺塞130的第一端132的基准面1321与连接棒120的内弯曲面之间的距离在连接棒120的长度方向上先增大后减小时,螺塞130的第二抵接部1325可能存在两个点同时与连接棒120接触,此时,螺塞130与连接棒120的外周面之间为三点接触。
59.另外,第二抵接部1325环绕第一抵接部1322设置,可以是第二抵接部1325包括多个凸设于螺塞130的第一端132的基准面1321的抵接凸起,且多个抵接凸起环绕第一抵接部1322设置。或者,也可以是第二抵接部1325为环绕第一抵接部1322的弧形凸起结构或环形凸起结构。只需使螺塞130的第一抵接部1322和第二抵接部1325能够同时与连接棒120的外周面抵接即可。
6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部1322远离基准面1321的一端相对基准面1321的距离h1与第二抵接部1325远离基准面1321的一端相对基准面1321的距离h2的差值大于或等于0.1mm,以避免螺塞130的第一抵接部1322和第二抵接部1325与连接棒120的弯曲弧度较大的位置抵接时,由于第一抵接部1322相对第二抵接部1325凸出的高度不足,而导致只有第二抵接部1325与连接棒120的外周面抵接,而第一抵接部1322与未与连接棒120的外周面抵接,或第一抵接部1322与连接棒120的外周面接触但对连接棒120的外周面施加的锁紧力过小,进而导致螺塞130多连接棒120的锁紧效果不足的问题。
6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部1322远离基准面1321的一端相对基准面1321的距离h1与第二抵接部1325远离基准面1321的一端相对基准面1321的距离h2的差值小于或等于1mm,以避免螺塞130的第一抵接部1322和第二抵接部1325与连接棒120的弯曲弧度较小的位置抵接时,由于第一抵接部1322相对第二抵接部1325凸出的高度过大,导致只有第一抵接部1322与连接棒120的外周面抵接,而第二抵接部1325与未与连接棒120的外周面抵接,或第二抵接部1325与连接棒120的外周面接触但对连接棒120的外周面施加的锁紧力过小,而导致螺塞130多连接棒120的锁紧效果不足的问题。
62.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可以使第一抵接部1322远离基准面1321的一端相对基准面1321的距离h1与第二抵接部1325远离基准面1321的一端相对基准面1321的距离h2的差值大于或等于0.1mm,且小于或等于1mm,以使螺塞130在与连接棒120具有不同弯曲弧度的位置抵接时,螺塞130的第一抵接部1322和第二抵接部1325均能够与连接棒120抵接,并对连接棒120具有较好的锁紧效果,以提高螺塞130的适用性。
63.其中,第一抵接部1322远离基准面1321的一端相对基准面1321的距离h1与第二抵接部1325远离基准面1321的一端相对基准面1321的距离h2的差值可以为0.2mm、0.4mm、0.5mm、0.7mm、0.9mm等等,具体可根据第一抵接部1322和第二抵接部1325的结构及位置而定。
64.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第一抵接部1322远离基准面1321的一端相对基准面1321的距离h1与第二抵接部1325远离基准面1321的一端相对基准面1321的距离h2的差值小于0.1mm,则可以将螺塞130与连接棒120的弯曲弧度非常小的位置抵接,以使螺塞130锁紧连接棒120。
65.或者,也可以使第一抵接部1322远离基准面1321的一端相对基准面1321的距离h1与第二抵接部1325远离基准面1321的一端相对基准面1321的距离h2的差值大于1mm,则可以将螺塞130与连接棒120的弯曲弧度非常大的位置抵接,以使螺塞130锁紧连接棒120。
66.如图3所示,第一抵接部1322远离基准面1321的一端具有第一抵接面1323。当将螺塞130与螺钉组件110连接后,第一抵接部1322的第一抵接面1323与连接棒120的外周面抵接,以对连接棒120施加作用力,防止连接棒120相对螺钉组件110活动。
67.其中,螺塞130的第一抵接部1322的第一抵接面1323为平面。由此,当螺塞130的第一抵接部1322的第一抵接面1323与连接棒120的外周面抵接时,第一抵接面1323的边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嵌入连接棒120的外周面,从而提高第一抵接部1322对连接棒120的轴向把持力和动态稳定性,进而提高螺塞130对连接棒120的锁紧效果。
6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部1322的第一抵接面1323为圆形平面,该圆形平面的直径大于或等于0.2mm,以使第一抵接部1322远离螺塞130的基准面1321的一端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嵌入连接棒120。其中,圆形平面的直径可以为0.3mm、0.5mm、0.8mm等等,具体可根据螺塞130的尺寸及连接棒120弯曲弧度而定。
69.另外,第一抵接部1322上圆形平面的直径小于或等于1mm,以避免第一抵接部1322上的圆形平面直径过大,而导致第一抵接部1322与连接棒120抵接后,环绕第一抵接部1322设置的第二抵接部1325无法与连接棒120抵接。其中,圆形平面的直径可以为0.8mm、0.5mm、0.4mm、0.3mm、0.1mm等等,具体可根据螺塞130的尺寸及连接棒120弯曲弧度而定。
70.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部1322上圆形平面的直径大于或等于0.2mm,且小于或等于1mm,则能够使第一抵接部1322和第二抵接部1325均能够与连接棒120抵接,并对连接棒120具有较好的限位效果。
71.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部1322上第一抵接面1323的面积大于或等于0.03mm2,以使第一抵接部1322远离螺塞130的基准面1321的一端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嵌入连接棒120。其中,第一抵接面1323可以为圆形、矩形、三角形、椭圆形、环形等等,此处不作限制。第一抵接面1323的面积可以为0.05mm2、0.1mm2、0.2mm2、0.3mm2等等,具体可根据螺塞130的尺寸及连接棒120弯曲弧度而定。
72.另外,第一抵接部1322上第一抵接面1323的面积小于或等于1mm2,以避免第一抵接部1322上的第一抵接面1323直径过大,而导致第一抵接部1322与连接棒120抵接后,环绕第一抵接部1322设置的第二抵接部1325无法与连接棒120抵接。其中,第一抵接面1323的面积可以为0.8mm2、0.5mm2、0.2mm2、0.15mm2、0.1mm2、0.05mm2、0.1mm2等等,具体可根据螺塞130的尺寸及连接棒120弯曲弧度而定。
73.在其他实施中,如图5所示,螺塞130a的第一抵接部1322a的第一抵接面1323a为曲面。其中,第一抵接面1323a为凸曲面。由此,当螺塞130a的第一抵接部1322a的第一抵接面1323a与连接棒120的外周面抵接时,第一抵接面1323a的凸出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嵌入连接棒120的外周面,从而提高第一抵接部1322a对连接棒120的轴向把持力和动态稳定性,进而提高螺塞130a对连接棒120的锁紧效果。
74.当然,螺塞130a的第一抵接部1322a的第一抵接面1323a也可以为凹曲面。由此,当螺塞130a的第一抵接部1322a的第一抵接面1323a与连接棒120的外周面抵接时,第一抵接面1323a的边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嵌入连接棒120的外周面,从而提高第一抵接部1322a对
连接棒120的轴向把持力和动态稳定性,进而提高螺塞130对连接棒120的锁紧效果。
75.需要说明的是,螺塞130a的第一抵接部1322a的第一抵接面1323a为曲面时,该曲面可以为球面,也可以为抛物面或其它形状的曲面,此处不作限制。
76.相比于螺塞130a的第一抵接部1322a的第一抵接面1323a为曲面的情况,当螺塞130的第一抵接部1322的第一抵接面1323为平面时,第一抵接面1323的边缘更容易的嵌入到连接棒120的外周面,从而使螺塞130对连接棒120具有更好的锁紧效果。
77.继续参照图4,第二抵接部1325远离基准面1321的一端具有第二抵接面1326。当将螺塞130与螺钉组件110连接后,第二抵接部1325的第二抵接面1326与连接棒120的外周面抵接,以对连接棒120施加作用力,防止连接棒120相对螺钉组件110活动。
78.其中,螺塞130的第二抵接部1325的第二抵接面1326为平面。由此,当螺塞130的第二抵接部1325的第二抵接面1326与连接棒120的外周面抵接时,第二抵接面1326的边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嵌入连接棒120的外周面,从而提高第二抵接部1325对连接棒120轴向把持力和动态稳定性,进而提高螺塞130对连接棒120的锁紧效果。
79.在其他实施中,如图5所示,螺塞130a的第二抵接部1325a的第二抵接面1326a为曲面。其中,第二抵接面1326a为凸曲面。由此,当螺塞130a的第二抵接部1325a的第二抵接面1326a与连接棒120的外周面抵接时,第二抵接面1326a的凸出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嵌入连接棒120的外周面,从而提高第二抵接部1325a对连接棒120的限位效果,进而提高螺塞130a对连接棒120的锁紧效果。
80.当然,螺塞130a的第二抵接部1325a的第二抵接面1326a也可以为凹曲面。由此,当螺塞130a的第二抵接部1325a的第二抵接面1326a与连接棒120的外周面抵接时,第二抵接面1326a的边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嵌入连接棒120的外周面,从而提高第二抵接部1325a对连接棒120的轴向把持力和动态稳定性,进而提高螺塞130a对连接棒120的锁紧效果。
81.需要说明的是,螺塞130a的第二抵接部1325a的第一抵接面1323为曲面时,该曲面可以为球面,也可以为抛物面或其它形状的曲面,此处不作限制。
82.相比于螺塞130a的第二抵接部1325a的第二抵接面1326a为曲面的情况,螺塞130的第二抵接部1325的第二抵接面1326为平面时,第二抵接面1326的边缘更容易的嵌入到连接棒120的外周面,从而使螺塞130对连接棒120具有更好的锁紧效果。
83.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面1323的形状和第二抵接面1326的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具体例如:如图3所示,螺塞130的第一抵接部1322的第一抵接面1323为平面,第二抵接部1325的第二抵接面1326为平面;如图5所示,螺塞130a的第一抵接部1322a的第一抵接面1323a为曲面,第二抵接部1325a的第二抵接面1326a为曲面;如图6所示,螺塞130b的第一抵接部1322b的第一抵接面1323b为平面,第二抵接部1325b的第二抵接面1326b为曲面;如图7所示,螺塞130c的第一抵接部1322c的第一抵接面1323c为曲面,第二抵接部1325c的第二抵接面1326c为平面。
84.当然,第一抵接面1323和第二抵接面1326还可以是其它形状,具体例如:可以在第一抵接面1323或第二抵接面1326上设置多个凸点以形成凹凸面结构,通过使第一抵接面1323或第二抵接面1326上的多个凸点与连接棒120的外周面抵接,以提高螺塞130对连接棒120的锁紧效果。
8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沿螺塞130的第二端133至第一端132的方向上,第一
抵接部1322在螺塞130径向上的截面面积逐渐减小。由此,能够使第一抵接部1322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还能够使第一抵接部1322远离基准面1321的一端与连接棒120的外周面抵接后更容易嵌入到连接棒120内,以提高第一抵接部1322对连接棒120的锁紧效果。
86.如图3所示,第一抵接部1322具有与螺塞130的第一端132的基准面1321连接的连接端1324。第一抵接部1322的连接端1324在螺塞130径向上的截面为圆形截面,该圆形截面的直径大于或等于0.5mm,从而使第一抵接部1322在连接端1324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其中,第一抵接部1322的连接端1324在螺塞130径向上的圆形截面的直径可以为0.7mm、0.9mm、1.5mm、3mm等等,具体可根据螺塞130的大小及连接棒120的直径而定。
87.另外,第一抵接部1322的连接端1324在螺塞130径向上的圆形截面的直径小于或等于5mm,以避免第一抵接部1322的结构强度过高,而导致第一抵接部1322与连接棒120的外周面抵接时形变量过小,使第一抵接部1322与连接棒120的接触面积过小,导致第一抵接部1322对连接棒120的锁紧效果降低。而且,还能够避免第一抵接部1322远离基准面1321的一端的截面直径与第一抵接部1322的连接端1324的截面直径差值过大,而导致第一抵接部1322远离基准面1321的一端比较钝,不易嵌入连接棒120。其中,第一抵接部1322的连接端1324在螺塞130径向上的圆形截面的直径可以为4.5mm、4mm、3mm、1mm等等,具体可根据螺塞130的大小及连接棒120的直径而定。
88.在其他实施例中,螺塞130的连接端1324在螺塞130径向上的截面面积大于或等于0.15mm2,以使第一抵接部1322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使第一抵接部1322远离基准面1321的一端能够嵌入连接棒120。其中,螺塞130的连接端1324在螺塞130径向上的截面面积具体可以为0.2mm2、0.5mm2、1mm2、5mm2、10mm2等等。螺塞130的连接端1324在螺塞130径向上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环形或其它形状。
89.另外,螺塞130的连接端1324在螺塞130径向上的截面面积小于或等于20mm2,以避免第一抵接部1322的结构强度过高,而导致第一抵接部1322与连接棒120的外周面抵接时形变量过小,使第一抵接部1322与连接棒120的接触面积过小,导致第一抵接部1322对锁紧效果降低。而且,还能够避免第一抵接部1322远离基准面1321的一端的截面面积与第一抵接部1322的连接端1324的截面面积差值过大,而导致第一抵接部1322远离基准面1321的一端比较钝,不易嵌入连接棒120。其中,第一抵接部1322的连接端1324在螺塞130径向上的圆形截面的直径可以为18mm2、15mm2、10mm2、5mm2等等,具体可根据螺塞130的大小及连接棒120的直径而定。
90.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可以使螺塞130的连接端1324在螺塞130径向上的截面面积大于或等于0.1mm2,且小于或等于20mm2。此时,第一抵接部1322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使第一抵接部1322远离基准面1321的一端能够嵌入连接棒120的同时,第一抵接部1322能够产生一定的形变,以增大第一抵接部1322与连接棒120的接触面积,提高第一抵接部1322对连接棒120的限位效果。
91.如图3所示,第一抵接部1322至少部分位于螺塞130的中心轴线x上。具体地,第一抵接部1322在螺塞130径向上的截面为圆形截面,圆形截面的圆心位于螺塞130的中心轴线x上,且沿螺塞130的第二端133至第一端132的方向上第一抵接部1322在螺塞130径向上的圆形截面直径逐渐减小。
92.可以理解的是,在螺塞130旋入螺钉座111的螺钉孔1111的过程中,螺塞130上的第
一抵接部1322和第二抵接部1325会随着螺塞130一起绕螺塞130的中心轴线x转动,通过使第一抵接部1322至少部分位于螺塞130的中心轴线x上,则第一抵接部1322始终会有一部分保持在螺塞130的中心轴线x上,且第二抵接部1325会环绕螺塞130的中心轴线x设置,不管螺塞130旋转多少角度,第一抵接部1322和第二抵接部1325在螺塞130径向上的偏移比较小,尤其是第一抵接部1322在螺塞130径向上的截面为圆形截面,且圆形截面的圆心位于螺塞130的中心轴线x上时,第一抵接部1322和第二抵接部1325均能够稳定的与连接棒120的外周面靠近螺塞130的区域抵接,以使第一抵接部1322和第二抵接部1325对连接棒120具有较好的轴向把持力和动态稳定性。
93.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部1322的中心轴线与螺塞130的中心轴线x同轴。由此,第二抵接部1325的第二抵接面1326的中心位于螺塞130的中心轴线x上,当螺塞130旋转时,第二抵接部1325的第二抵接面1326不会在螺塞130的径向上产生较大偏移,尤其是第二抵接部1325的第二抵接面1326为圆形平面时,能够使第二抵接部1325的第二抵接面1326能够稳定的与连接棒120的外周面抵接。
94.继续参照图3,第二抵接部1325远离螺塞130基准面1321的一端相对基准面1321的距离h2大于或等于0.05mm。由此,能够避免第二抵接部1325远离螺塞130基准面1321的一端相对基准面1321的距离h2过小,而导致第二抵接部1325与连接棒120抵接后,第二抵接部1325不容易产生形变,而导致第二抵接部1325与连接棒120的接触面积较小,进而导致第二抵接部1325无法对连接棒120有效的锁紧。其中,第二抵接部1325远离螺塞130基准面1321的一端相对基准面1321的距离h2具体可以为0.06mm、0.08mm、1mm、3mm、5mm、7mm等等。
95.另外,第二抵接部1325远离基准面1321的一端相对基准面1321的距离h2小于或等于1mm,以避免第二抵接部1325与连接棒120抵接后形变量过大,而导致第二抵接部1325无法对连接棒120施加有效的作用力,导致第二抵接部1325对连接棒120的限位效果减弱。其中,第二抵接部1325远离基准面1321的一端相对基准面1321的距离h2具体可以为0.8mm、0.7mm、0.6mm、0.5mm、0.1mm等等。
96.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可以使第二抵接部1325远离基准面1321的一端相对基准面1321的距离h2大于或等于0.05mm,且小于或等于1mm,以使第二抵接部1325的强度适中,第二抵接部1325与连接棒120抵接后,对连接棒120具有较好的锁紧效果。
9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抵接部1325沿螺塞130的基准面1321的边缘设置。通过将第二抵接部1325靠近螺塞130的基准面1321设置,能够尽可能的增大第一抵接部1322和第二抵接部1325之间的距离,当第一抵接部1322和第二抵接部1325分别与连接棒120抵接后,从而增大第一抵接部1322抵接连接棒120的位置与第二抵接部1325抵接连接棒120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以提高螺塞130对连接棒120的锁紧效果。
98.其中,第二抵接部1325环绕第一抵接部1322设置,形成环状结构。由此,不管螺塞130相对螺钉座111旋转多少角度,第二抵接部1325均能够与连接棒120抵接。其中,第二抵接部1325可以为圆环结构,也可以为方形环结构、椭圆形环装结构或其他环状结构。
99.继续参照图3,环状结构的第二抵接部1325的内半径与外半径的差值为d,第二抵接部1325对连接棒120的锁紧效果也会受到环状结构的第二抵接部1325的内半径与外半径的差值d的影响。
100.在一些实施例中,环状结构的第二抵接部1325的内半径与外半径的差值d大于或
等于0.3mm,以避免环装结构的第二抵接部1325的强度不足,第二抵接部1325与连接棒120抵接后第二抵接部1325形变量过大,而导致第二抵接部1325无法有效锁紧连接棒120的问题。
101.另外,环状结构的第二抵接部1325的内半径与外半径的差值d小于或等于3mm,以避免环装结构的第二抵接部1325宽度过宽,当第二抵接部1325与连接棒120抵接后,第二抵接部1325不易嵌入连接棒120,而导致第二抵接部1325对连接棒120锁紧效果减弱的问题。
102.在一较佳的实施例中,可以使环状结构的第二抵接部1325的内半径与外半径的差值d大于或等于0.3mm,且小于或等于3mm,以使第二抵接部1325对连接棒120具有较好的锁紧效果。其中,环状结构的第二抵接部1325的内半径与外半径的差值d具体可以为0.5mm、0.8mm、1mm、1.5mm、2mm等等。
10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一种钉棒系统,该钉棒系统应用于脊柱,包括螺塞,该螺塞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钉棒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104.其中,钉棒系统100包括螺钉组件110、连接棒120及螺塞130,螺钉组件110包括螺钉座111,及与螺钉座111连接的螺钉112;连接棒120用于穿过螺钉座111;螺塞130用于与螺钉座111连接,螺塞130的第一抵接部1322和第二抵接部1325用于分别与连接棒120的外周面抵接,以锁紧连接棒120。
105.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106.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螺塞及钉棒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