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腹腔镜手术用戳卡孔缝合针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79571发布日期:2023-03-29 16:30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腹腔镜手术用戳卡孔缝合针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缝合针技术领域,更加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腹腔镜手术用戳卡孔缝合针组件。


背景技术:

2.当前,腹腔镜技术的微创、术后快速恢复等已得到共识,众所周知,腹腔镜手术过程中,需形成若干戳卡孔以便操作器械进入腹腔内操作,但结束手术时戳卡孔处理不当如缝合不佳可致戳卡孔疝,造成患者痛苦与经济损失。
3.传统对于戳卡孔的缝合,主要靠皮肤与皮下组织对合,最理想状态是所有层次对合紧密,包括最下层的腹膜层与腹膜上的腹壁组织。但实际上,因拔除戳卡后,因腹腔肌紧张原因,腹膜会向两边移动,形成外下内大的梯形结构,传统的缝合针一般不能保证最内层的腹膜组织有效缝合,导致难以缝合全层。这样,易出现戳卡孔疝、肠壁粘连腹膜戳卡处形成严重的肠梗阻。造成患者病痛不适,经济负担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创新地提供了一种腹腔镜手术用戳卡孔缝合针组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戳卡孔缝合不能缝合内层组织,容易出现戳卡孔疝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腹腔镜手术用戳卡孔缝合针组件,包括第一针体、第二针体和钩针,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为弧形针,
6.所述第一针体的侧壁上形成有线槽,所述线槽用于容纳缝合线,
7.所述第二针体为中空结构,所述钩针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针体内,所述钩针的端部形成有线钩,所述线钩用于将所述缝合线从所述线槽内钩出。
8.进一步地,所述线槽包括形成在所述第一针体的径向内壁侧上的第一槽,和形成在所述第一针体的径向外侧壁上的第二槽,
9.所述第一针体靠近针尖的部分设置有过线结构,所述过线结构将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连通。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槽和所述第二槽为槽口宽度小于槽内腔宽度的卡槽结构。
11.进一步地,所述过线结构为形成在所述第一针体上的通孔。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针体上还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与所述第一槽或所述第二槽相交设置,
13.所述钩针上的线钩可伸入到避让槽内钩出所述缝合线。
14.进一步地,所述避让槽在所述第一槽或第二槽的两侧贯通,
15.所述避让槽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槽的轴线或所述第二槽的轴线之间形成锐角夹角。
16.进一步地,所述避让槽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槽的轴线或所述第二槽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0
°‑
60
°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针体为管状结构,所述第二针体的尖端形成有倾斜面。
18.进一步地,所述线钩与所述钩针倾斜设置,所述线钩的倾斜角度与倾斜方向与所述倾斜面相同。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为半圆环形结构,所述第一针体和所述第二针体的直径取值范围为4cm-6cm。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设置成弧形针可以使其可以顺利穿过最内层的腹膜组织进行有效缝合,达到全程缝合的目的,可以有效避免戳卡孔疝、肠壁粘连腹膜戳卡处形成严重的肠梗阻等情况方式,降低患者术后的不适,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附图说明
22.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腹腔镜手术用戳卡孔缝合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针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针体上的避让槽与第一槽夹角示意图;
25.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针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钩针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腹腔镜手术用戳卡孔缝合针组件缝合状态示意图。
28.图中,
29.1、第一针体;11、第一槽;12、第二槽;13、通孔;14、避让槽;2、第二针体;21、倾斜面;3、钩针;31、线钩;4、缝合线;5、腹壁。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腹腔镜手术用戳卡孔缝合针组件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腹腔镜手术用戳卡孔缝合针组件,主要用于对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形成的戳卡孔进行缝合。通过将第一针体和第二针体设置成弧形针可以使其可以顺利穿过最内层的腹膜组织进行有效缝合,达到全程缝合的目的,可以有效避免戳卡孔疝、肠壁粘连腹膜戳卡处形成严重的肠梗阻等情况方式,降低患者术后的不适,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介绍:
3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腹腔镜手术用戳卡孔缝合针组件,如图1、图6所示,包括第一针体1、第二针体2和钩针3,第一针体1和第二针体2为弧形针,第一针体1的侧壁上形成有线槽,线槽用于容纳缝合线4,第二针体2为中空结构,钩针3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针体2内,钩针3的端部形成有线钩31,线钩31用于将缝合线4从线槽内钩出。
33.第一针体1和第二针体2都设置成弧形针,这样第一针体1和第二针体2可以在戳卡孔的两侧距离更远的位置穿入,保证能够穿过最内层的腹膜组织,然后第一针体1尖端和第二针体2的尖端可以在内部接触。第一针体1的线槽内设置缝合线4,并随着第一针体1穿入到组织内部,然后通过第二针体2内的钩针3将第一针体1上的缝合线4钩31出并进行打结完成缝合。
34.可选地,如图2所示,线槽包括形成在第一针体1的径向内壁侧上的第一槽11,和形
成在第一针体1的径向外侧壁上的第二槽12,第一针体1靠近针尖的部分设置有过线结构,过线结构将第一槽11和第二槽12连通。缝合线4可从过线结构穿过,然后在第一针体1的两侧分别嵌入到第一槽11和第二槽12内,这样就可以保证缝合线4与第一针体1同步穿入到组织内部而不会脱落。
3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槽11和第二槽12为槽口宽度小于槽内腔宽度的卡槽结构,例如,第一槽11和第二槽12的内壁为圆弧状,而第一槽11和第二槽12的开宽度小于内部圆弧的直径,从而形成开口宽度小于内腔宽度的卡槽结构,可以将缝合线4限制在槽内。进一步地,第一槽11和第二槽12的槽口的宽度小于缝合线4的直径,缝合线4可以卡入到第一槽11和第二槽12内,没有外力的情况下不容易从第一槽11和第二槽12内脱出,第一槽11和第二槽12对缝合线4起到限位的作用,保证缝合过程中缝合线4始终位于第一槽11和第二槽12内。第一槽11和第二槽12的内径尺寸根据缝合线4的规格设置。
36.在本实施例中,过线结构为形成在第一针体1上的通孔13,通孔13贯穿第一槽11和第二槽12,缝合线4可以通过通孔13从第一槽11内穿入到第二槽12内,然后缝合线4沿着第一槽11和第二槽12延伸到第一针体1的尾端并伸出到第一槽11和第二槽12外部。可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过线结构还可以为形成在第一针体1上的豁口,豁口与第一槽11和第二槽12连通,缝合线4可以从第一槽11和第二槽12内伸出并卡入到豁口内,豁口结构更方便缝合线4的设置,不需要穿孔使用更加方便。
37.可选地,第一针体1上还设置有避让槽14,避让槽14与第一槽11或第二槽12相交设置,避让槽14提供避让空间使钩针3上的线钩31能够伸入到避让槽14内钩出缝合线4。进一步地,避让槽14的内周壁与第二针体2的尖端相同,使第二针体2的尖端可以嵌入到避让槽14内。避让槽14在第一槽11或第二槽12的两侧贯通,钩针3可以从第一槽11或第二槽12内将缝合线4钩31出,在本实施例中,避让槽14与第一槽11相交,钩针3可以将第一槽11内的缝合线4钩31出。
38.可选地,避让槽14的内周壁为圆弧形,避让槽14的轴线与第一槽11的轴线或第二槽12的轴线之间形成锐角夹角,以方便第二针体2的尖端与第一针体1呈一定角度地伸入到避让槽14内,可选地,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避让槽14与第一槽11之间形成夹角,夹角α的取值为30
°‑
60
°
,可选地,夹角α为45
°
。避让槽14与第一槽11或第二槽12之间形成夹角使第二针体2和第一针体1可以相互倾斜较小的角度即可完成钩针3钩取缝合线4的操作,而不需要第一针体1和第二针体2相互垂直操作,这样可以减小第一针体1和第二针体2缝合时占用的空间,方便进行缝合操作。进一步地,避让槽14的内周壁与第二针体2的尖端外周壁形状适配,使第二针体2的尖端可以插入到避让槽14内并与避让槽14的内壁贴合,以更加方便两者的配合,保证钩针3能够顺利将缝合线4钩31出。
39.第二针体2为管状结构,如图4、图5所示,第二针体2的尖端形成有倾斜面21,倾斜面21延伸至第二针体2的尖端,使第二针体2更容易刺透组织,同时,倾斜面21的设置还使第二针体2的尖端的开口更大,这样更容易钩针3的线钩31从第二针体2的尖端。可选地,线钩31与钩针3倾斜设置,线钩31的倾斜角度与倾斜方向与倾斜面21相同。
40.可选地,第一针体1和第二针体2为半圆环形结构,第一针体1和第二针体2的直径取值范围为4cm-6cm,由于腹壁5的厚度一般为4cm-6cm,第一针体1和第二针体2的半径取值4cm-6cm可以保证能够顺利刺穿腹壁5,而又不会应为尺寸过大导致使用不便。进一步地,第
一针体1和第二针体2为不锈钢材质,方便清理和使用,可以在高压蒸汽灭菌后重复使用。
41.本实用新型在进行缝合操作时,第一针体1负责送线,如图6所示,使缝合线4穿入到腹壁5内层,第二针体2负责将缝合线4钩31出,钩针3和第二针体2一起穿入到腹壁5内层,然后钩针3勾住缝合线4并将缝合线4拉出并打结,以完成缝合操作。例如,在腹腔镜直视下,第一针体1由持针器穿过腹壁5或腹壁5内组织直至腹膜下;第二针体2由持针器另一端进入腹膜下,在腹腔镜直视下与第一针体1和第二针体2交接,即第二针体2的尖端穿入到第一针体1的避让槽14内,然后将钩针3的线钩31向前伸出,勾住第一针体1线槽的缝合线4,然后将其拖出,收纳卡紧于第二针体2的尖端,使用持针器拔出第二针体2,同时将缝合线4带出,于腹壁5外侧完成打结,最后在腹腔镜下目视检验效果。
42.第一针体1和第二针体2的圆弧形设计,使第一针体1和第二针体2配合能够保证同时穿透最内层的腹膜组织,不会因为腹膜组织间距变大而不能缝合。可缝合最内层的腹膜组织,在腹腔镜直视下打结,有利于降低术后戳卡孔疝的发生率;针体直径可因临床需要改变,可于皮肤缝合直至腹膜,也可于腹壁5前鞘层进针至腹膜层。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本实施例”、“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4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实质内容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简单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