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腔或腹腔积液置管引流术后穿刺口渗液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78895发布日期:2023-04-26 22:33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胸腔或腹腔积液置管引流术后穿刺口渗液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胸腔或腹腔积液置管引流术后穿刺口渗液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1、胸、腹腔积液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其产生与多种疾病及因素相关,常见于恶性肿瘤患者、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结核性腹膜炎患者、心衰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积液量较大时可产生相应症状,当胸腔积液量较大时,可压缩肺脏,引起呼吸困难,因此需要积极处理。在临床上,胸、腹腔积液穿刺置管引流是一项基本操作也是一项常见操作,其目的首先是引流积液、缓解症状,其次是对积液进行细胞学检查或实验室检测,以此进行疾病诊断或病情判断。当存在胸壁或腹壁较薄、胸腔或腹腔内压力较大或皮肤穿刺口较大等因素时,在拔除引流管后,穿刺道不能良好闭合,残余的积液或其后仍在持续产生的积液可经穿刺道向体外渗漏,打湿患者的衣裤,严重者即便用大量纸巾、毛巾仍不能吸收这些外漏的液体,导致患者每天需更换数套衣服,影响患者情绪,增加陪护人员工作负担,患者满意度降低,医护人员每天需要多次换药,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这在临床中是很常见的情况,因此处理穿刺口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操作。

2、针对拔除引流管后残余积液或其后持续产生的积液经穿刺道向体外渗漏的情况,目前临床上最主要的处理方法及缺点是:(1)用纱块进行加压包扎,固定物包括弹力绷带、普通胶带等。但是,对于渗漏量较大的患者,液体量会很快超过纱块的饱和吸收能力,继续向外渗漏;(2)先用防水敷贴封闭穿刺口后再用纱块进行加压包扎。但是,防水敷贴本身及其黏胶层均较薄,与皮肤的粘合作用较弱,渗出的液体会很快导致敷贴与皮肤分离,从而继续向外渗漏;(3)其他非手术方法均失败时,在穿刺口处连接造瘘袋,收集外渗的积液。但是,长期持续渗液时,携带造瘘袋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不易护理,而且造瘘袋的使用会增加医疗费用;(4)采用外科方法,缝合穿刺口;但是,穿刺口进行手术缝合时,涉及到的外科操作会加大外科医生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胸腔或腹腔积液置管引流术后穿刺口渗液封堵装置,解决了拔除引流管后残余积液或其后持续产生的积液经穿刺道向体外渗漏的情况,患者舒适度高。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胸腔或腹腔积液置管引流术后穿刺口渗液封堵装置,包括穿刺口封堵器、无菌纱块和弹力绷带,所述穿刺口封堵器包括底座和柱状凸起,所述柱状凸起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中心,所述底座长3cm,宽3.0cm,厚0.2cm,所述柱状凸起长0.5cm,所述柱状凸起与底座连接的一端直径为0.2cm,另一端直径为0.3cm,所述底座和所述柱状凸起均为橡胶,所述无菌纱块长4cm,宽4cm,厚0.5cm,所述弹力绷带的一面设有黏胶涂层。

3、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

4、在使用时,将穿刺口封堵器的柱状凸起从穿刺口插入穿刺道,底座与患者的腹壁或胸壁贴合,底座的黏胶与患者的腹壁或胸壁牢固粘连,然后将无菌纱块覆盖在穿刺口封堵器的表面,最后将弹力绷带覆盖在无菌纱块的表面并粘贴于皮肤上。

5、所述柱状凸起长0.5cm,不影响穿刺口封堵器对穿刺道组织的接触愈合;由于所述柱状凸起与底座连接的一端直径为0.2cm,另一端直径为0.3cm,与临床上用于胸腔或腹腔积液引流的引流管的外径0.20cm-0.33cm相匹配,在拔除引流管后,柱状凸起实现了填塞穿刺道的功能并能有效防止渗液渗出,且与底座连接的一端直径较小,用于填塞穿刺道的另一端直径较大,防止穿刺口封堵器因患者呼吸或腹壁运动等原因而脱落;底座和柱状凸起均为橡胶,橡胶具有无人体毒性、无致敏性、不溶解于水、遇水不膨胀、不易断裂、具有一定硬度、无色素和可经常规方法灭菌处理的特点;无菌纱块用于加压包扎,进一步固定封堵器,且可吸收皮肤蒸发的水分及产生的汗液,保持局部干燥。

6、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与所述柱状凸起连接的一面为磨砂面并设有黏胶涂层。底座与皮肤牢固粘连,不仅可以固定穿刺口封堵器,还可以密封穿刺口,使穿刺口与外部环境隔绝。

7、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和所述柱状凸起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柱状凸起有若干,均为不同的直径。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适当直径的柱状凸起与底座配合使用。

8、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弹力绷带为“十”字型。十字弹力绷带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粘贴固定,牢固固定穿刺口封堵器和无菌纱块。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0、1、一种胸腔或腹腔积液置管引流术后穿刺口渗液封堵装置有效封堵穿刺口,防止残余的胸腔或腹腔积液渗漏至体表污染患者衣物,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11、2、消除医护人员反复尝试使用不同方法去处理穿刺口渗漏液的困扰。

12、3、减少换药次数,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

13、4、不需要外科手术操作,节约人力资源。

14、5、减少医患矛盾,提升患者满意度。



技术特征:

1.一种胸腔或腹腔积液置管引流术后穿刺口渗液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穿刺口封堵器、无菌纱块和弹力绷带,所述穿刺口封堵器包括底座和柱状凸起,所述柱状凸起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中心,所述底座长3cm,宽3cm,厚0.2cm,所述柱状凸起长0.5cm,所述柱状凸起与底座连接的一端直径为0.2cm,另一端直径为0.3cm,所述底座和所述柱状凸起均为橡胶,所述无菌纱块长4cm,宽4cm,厚0.5cm,所述弹力绷带的一面设有黏胶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或腹腔积液置管引流术后穿刺口渗液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柱状凸起连接的一面为磨砂面并设有黏胶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胸腔或腹腔积液置管引流术后穿刺口渗液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和所述柱状凸起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柱状凸起有若干,均为不同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腔或腹腔积液置管引流术后穿刺口渗液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绷带为“十”字型。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胸腔或腹腔积液置管引流术后穿刺口渗液封堵装置,包括穿刺口封堵器、无菌纱块和弹力绷带,所述穿刺口封堵器包括底座和柱状凸起,所述柱状凸起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中心,所述底座长3cm,宽3cm,厚0.2cm,所述柱状凸起长0.5cm,所述柱状凸起与底座连接的一端直径为0.2cm,另一端直径为0.3cm,所述底座和所述柱状凸起均为橡胶,所述无菌纱块长4cm,宽4cm,厚0.5cm,所述弹力绷带的一面设有黏胶涂层,本技术实现了有效封堵穿刺口,防止残余的胸腔或腹腔积液渗漏至体表污染患者衣物,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戴九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省肿瘤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825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