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吸液型聚氨酯固定贴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38806发布日期:2023-03-22 08:55阅读:71来源:国知局
高吸液型聚氨酯固定贴膜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医疗贴膜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吸液型聚氨酯固定贴膜。


背景技术:

2.聚氨酯,全名为聚氨基甲酸酯,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用于覆盖保护伤口及将器械固定在皮肤上。性能要求:1.无菌医用聚氨酯贴膜的湿气透过率应不低于500g/m2/24hr。2.无菌医用聚氨酯贴膜的拉伸强度应不小于5n/cm2。3.无菌医用聚氨酯贴膜的的伸长量应不大于5%。4.无菌医用聚氨酯贴膜的剥离强度应不低于1.0n/cm2。5.无菌医用聚氨酯贴膜的持粘性应小于2.5mm。6.无菌医用聚氨酯贴膜在37℃条件下放置30min后应无残留粘性物质。7.无菌医用聚氨酯贴膜的阻水性应无渗水透过。8.无菌医用聚氨酯贴膜应经co60辐照有效灭菌过程而确保产品无菌。
3.然而现有技术中大多数的聚氨酯固定贴膜吸液效果比较有限,导致防渗透效果较差,导致患者伤口渗出来的淤血或者脓液渗透附着在患者的衣裤上,影响患者伤口恢复。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吸液型聚氨酯固定贴膜,它可有效的解决现有大多数的聚氨酯固定贴膜防渗透的效果较差,导致患者伤口渗出来的淤血或者脓液渗透附着在患者的衣裤上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高吸液型聚氨酯固定贴膜,包括贴膜本体,所述贴膜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胶层,所述胶层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敷料,所述贴膜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吸液层,所述吸液层位于敷料的上方设置,所述贴膜本体远离胶层的一侧设置有储液盒,所述储液盒与敷料的位置对应,所述储液盒延伸至吸液层设置。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患者伤口渗出来的淤血或者脓液经过吸液层输送至储液盒的内部进行储存,尽量防止渗透整块贴膜本体,导致淤血渗透附着在患者的衣裤上。
8.可选的,所述储液盒的内部设置有半透膜层,所述半透膜层位于吸液层的上方设置。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液盒采用透明的塑料材质,配合半透膜层增加防渗透效果。
10.可选的,所述吸液层的上方设置有抑菌层,所述抑菌层与吸液层之间固定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抑菌层采用纺丝级抗菌技术把抗菌剂直接做到化学纤维里面,另一种是后处理技术即通过面料后续定型工艺加进去,抗菌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它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保持织物清洁。
12.可选的,所述抑菌层的上方设置有聚氨酯层。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氨酯提升贴膜本体的整体强度。
14.可选的,所述聚氨酯层的上方设置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与聚氨酯层之间固定连
接,所述透气层中开设有若干透气孔。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贴膜本体可通过透气层保证透气性。
16.可选的,所述透气层的上方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包括经线与纬线,所述经线与纬线相互倾斜交错密闭缠绕。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层通过经线与纬线的配合加强防水性能,尽量防止外界的水渍渗透至贴膜本体的内部。
18.可选的,所述胶层的内部塑形条,所述塑形条沿贴膜本体的一周设置。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形条采用易发生形变的金属材质制成,通过塑形条可保证贴膜本体更好的贴合黏贴处,尽量避免贴膜本体发生褶皱,导致胶层的粘贴效果降低。
20.可选的,所述胶层的表面粘合有离型层,所述离型层的一侧设置有易撕条。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离型层对胶层起到保护的作用,通过易撕条便于使用时将离型层撕下使用。
22.综上所述,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23.1.贴膜本体通过胶层进行粘贴,贴膜本体通过敷料粘贴至伤者的伤口处,可缓解患者伤口带来的疼痛,贴膜本体通过吸液层保证吸液效率,患者伤口渗出来的淤血或者脓液经过吸液层输送至储液盒的内部进行储存,尽量防止渗透整块贴膜本体,导致淤血渗透附着在患者的衣裤上,储液盒采用透明的塑料材质,配合半透膜层增加防渗透效果。
24.2.抑菌层采用纺丝级抗菌技术把抗菌剂直接做到化学纤维里面,另一种是后处理技术即通过面料后续定型工艺加进去,抗菌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它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保持织物清洁,贴膜本体可通过透气层保证透气性,防水层通过经线与纬线的配合加强防水性能,尽量防止外界的水渍渗透至贴膜本体的内部。
25.3.塑形条采用易发生形变的金属材质制成,通过塑形条可保证贴膜本体更好的贴合黏贴处,尽量避免贴膜本体发生褶皱,导致胶层的粘贴效果降低。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中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中的离型层结构立体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中的贴膜本体整体结构侧剖示意图。
29.图4是本技术中的塑形条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贴膜本体;2、离型层;3、易撕条;4、储液盒;5、胶层;6、敷料;7、吸液层;8、抑菌层;9、聚氨酯层;10、透气层;101、透气孔;11、半透膜层;12、防水层;121、经线;122、纬线;13、塑形条。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4.请参阅图1-4,高吸液型聚氨酯固定贴膜,包括贴膜本体1,贴膜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胶层5,贴膜本体1通过胶层5进行粘贴,胶层5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敷料6,贴膜本体1通过敷料6粘贴至伤者的伤口处,可缓解患者的伤口带来的疼痛,贴膜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吸液层7,吸液层7采用无捻棉毛材质,吸液层7位于敷料6的上方设置,贴膜本体1通过吸液层7保证吸液效率,贴膜本体1远离胶层5的一侧设置有储液盒4,储液盒4与敷料6的位置对应,储液盒4的内部设置有半透膜层11,半透膜层11位于吸液层7的上方设置,患者伤口渗出来的淤血或者脓液经过吸液层7输送至储液盒4的内部进行储存,尽量防止渗透整块贴膜本体1,导致淤血渗透附着在患者的衣裤上,储液盒4采用透明的塑料材质,防渗透,配合半透膜层11增加防渗透效果。
35.请参阅图3,吸液层7的上方设置有抑菌层8,抑菌层8与吸液层7之间固定连接,抑菌层8采用纺丝级抗菌技术把抗菌剂直接做到化学纤维里面,另一种是后处理技术即通过面料后续定型工艺加进去,抑菌层8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它能防止细菌再生和繁殖,保持织物清洁。
36.请参阅图3,抑菌层8的上方设置有聚氨酯层9,聚氨酯层9用于增加贴膜本体1的抗拉性,聚氨酯提升贴膜本体1的整体强度。
37.请参阅图3,聚氨酯层9的上方设置有透气层10,透气层10与聚氨酯层9之间固定连接,透气层10中开设有若干透气孔101,贴膜本体1可通过透气层10保证透气性。
38.请参阅图3,透气层10的上方设置有防水层12,防水层12包括经线121与纬线122,经线121与纬线122相互倾斜交错密闭缠绕,经线121与纬线122均采用无捻棉毛材质,外涂有纳米防水涂层,防水性能好,防水层12通过经线121与纬线122的配合加强防水性能,尽量防止外界的水渍渗透至贴膜本体1的内部。
39.请参阅图4,胶层5的内部塑形条13,塑形条13沿贴膜本体1的一周设置,塑形条13用于增加胶层5的粘合效果,塑形条13采用易发生形变的金属材质制成,通过塑形条13可保证贴膜本体1更好的贴合黏贴处,尽量避免贴膜本体1发生褶皱,导致胶层5的粘贴效果降低。
40.请参阅图2,胶层5的表面粘合有离型层2,离型层2对胶层5起到保护的作用,离型层2的一侧设置有易撕条3,通过易撕条3便于使用时将离型层2撕下使用。
41.工作原理:
42.使用时,通过易撕条3便于使用时将离型层2撕下,通过敷料6粘贴至伤者的伤口处,可缓解患者伤口带来的疼痛,胶层5则粘贴在伤口周围的皮肤上固定整体贴膜本体1,贴膜本体1通过吸液层7保证吸液效率,患者伤口渗出来的淤血或者脓液经过吸液层7输送至储液盒4的内部进行储存,尽量防止渗透整块贴膜本体1,导致淤血渗透附着在患者的衣裤上,储液盒4采用透明的塑料材质,配合半透膜层11增加防渗透效果。
4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