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瓣膜脱钩机构及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51282发布日期:2023-05-25 02:32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工瓣膜脱钩机构及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人工瓣膜输送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工瓣膜脱钩机构及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1、患者的主动脉瓣环膨胀等生理结构变化会造成主动脉瓣膜无法完全闭合,从而导致反流病变。主动脉瓣膜的瓣叶和瓣环均为柔软结构,而且发生病变后还可能进一步持续扩张,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来固定人工瓣膜产品,因此需要将人工瓣膜的支架膨胀固定至主动脉窦底。通常采用球囊扩张式人工瓣膜或自膨胀式人工瓣膜,其中自膨胀式人工瓣膜的输送装置更加简单,形状保持性能更好,但是对定位的准确性要求更高。

2、为此,申请人的公开号为cn114767334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心脏瓣膜释放机构,通过控制1个导管释放人工瓣膜的近端,再通过控制2个导管使人工瓣膜的近端脱钩;通过控制1个导管释放人工瓣膜的远端,再通过2个导管控制人工瓣膜的远端脱钩,总共需要6个依次套设的导管或导杆来实现人工瓣膜的精准定位、释放和解脱,结构和操作均较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和操作更加简单的人工瓣膜脱钩机构,以及基于该脱钩机构的人工瓣膜输送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人工瓣膜脱钩机构,用于在人工瓣膜输送装置中装载人工瓣膜,并在患者体内使所述人工瓣膜脱钩,所述人工瓣膜为自膨胀式并具有至少1个远端挂钩和至少1个近端挂钩,其特征在于,包括:远端脱钩机构,用于保持所述远端挂钩并使之适时脱钩;近端脱钩机构,适于连接至所述人工瓣膜输送装置的近端释放控制机构,用于保持所述近端挂钩并使之适时脱钩;其中,所述远端脱钩机构包括:引导头,固定连接至所述人工瓣膜输送装置的第一导管;套管,固定连接至所述引导头;远端钩挂件,固定连接至所述人工瓣膜输送装置的第二导管,用于挂设所述远端挂钩;其中,在所述远端脱钩机构的保持状态,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远端钩挂件上,将所述远端挂钩约束于挂设状态,并将所述人工瓣膜远端保持在径向收缩状态;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导管和/或所述第二导管使所述套管相对于所述远端钩挂件向远端移动,使所述套管对所述远端挂钩的约束消失,从而使所述远端挂钩脱钩。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远端钩挂件具有:第一导管过孔,用于滑动穿设所述第一导管;第一环形凹槽,周向设置于外表面;至少1个第一轴向凹槽,轴向设置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的近端,并与所述第一环形凹槽构成t字形凹槽结构,从而适于挂设所述远端挂钩,对挂设状态的所述远端挂钩实现轴向限位。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引导头包括固定连接的引导部、套管连接部、第一导管连接部;所述引导部的径向尺寸从近端向远端单调缩小;所述套管连接部位于所述引导部的近端,具有轴肩结构,所述套管固定至所述轴肩结构;所述第一导管连接部位于近端,包括连接管,适于所述第一导管穿设固定。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套管的近端包括第一引导段,所述第一引导段的孔径自近端向远端单调缩小;所述第一引导段用于所述套管相对于所述远端钩挂件向远端移动时使所述人工瓣膜平稳膨胀和所述远端挂钩平稳脱钩,以及用于所述套管相对于所述远端钩挂件向近端移动时使所述人工瓣膜平稳收缩。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人工瓣膜包括依次连接的瓣膜支架、连接部和定位支架,所述瓣膜支架包括所述远端挂钩,所述定位支架包括所述近端挂钩;所述连接部可变形,使所述瓣膜支架相对于所述定位支架可轴向移动;所述人工瓣膜输送装置将所述人工瓣膜输送到患者体内的目标位置后,所述近端脱钩机构释放所述定位支架,使所述定位支架定位于所述目标位置;所述人工瓣膜输送装置通过控制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使所述瓣膜支架沿轴向移动至设定位置后,所述远端脱钩机构释放所述瓣膜支架。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近端脱钩机构包括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管外的第三导管、第四导管和第五导管,以及第一弯曲爪和第二弯曲爪;所述第一弯曲爪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三导管的远端,所述第二弯曲爪固定连接至所述第四导管的远端;所述第一弯曲爪包括至少2个具有弹性的第一爪臂,所述第二弯曲爪包括至少2个具有弹性的第二爪臂,所述第一爪臂和所述第二爪臂配对设置且其中一个的远端适于挂设所述近端挂钩、另一个的远端适于将所述近端挂钩约束于挂设状态并在所述第三导管和所述第四导管相对滑动时解除约束;在自然状态,所述第一爪臂和所述第二爪臂均具有自近端向远端单调外扩的扩展段,所述第五导管的远端具有第二引导段,所述第二引导段的孔径自远端向近端单调缩小;所述第二引导段用于所述第五导管相对于所述第三导管和所述第四导管向远端移动时使所述第一弯曲爪和所述第二弯曲爪平稳收缩至第五导管内,以及用于所述第五导管相对于所述第三导管和所述第四导管向近端移动时使所述第一弯曲爪和所述第二弯曲爪平稳扩张。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近端脱钩机构包括依次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管外的第三导管和第五导管;所述第三导管的远端具有周向设置于外表面的第二环形凹槽,和至少1个第二轴向凹槽,所述第二轴向凹槽轴向设置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的远端,并与所述第二环形凹槽构成t字形凹槽结构,从而适于挂设所述近端挂钩,对挂设状态的所述近端挂钩实现轴向限位;所述第五导管的远端具有第二引导段,所述第二引导段的孔径自远端向近端单调缩小;所述第二引导段用于所述第五导管相对于所述第三导管向近端移动时使所述定位支架平稳膨胀和所述近端挂钩平稳脱钩,以及用于所述第五导管相对于所述第三导管向远端移动时使所述定位支架平稳收缩。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近端脱钩机构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导管外的第五导管;所述第二导管具有周向设置于外表面的第三环形凹槽,和至少1个第三轴向凹槽,所述第三轴向凹槽轴向设置于所述第三环形凹槽的远端,并与所述第三环形凹槽构成t字形凹槽结构,从而适于挂设所述近端挂钩,对挂设状态的所述近端挂钩实现轴向限位;所述第五导管的远端具有第二引导段,所述第二引导段的孔径自远端向近端单调缩小;所述第二引导段用于所述第五导管相对于所述第二导管向近端移动时使所述定位支架平稳膨胀和所述近端挂钩平稳脱钩,以及用于所述第五导管相对于所述第二导管向远端移动时使所述定位支架平稳收缩。

11、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人工瓣膜输送装置,包括:前述的任一种人工瓣膜脱钩机构;握持部,用于操作者握持;第一控制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导管,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导管相对于所述第二导管轴向滑动;第二控制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导管和所述第一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导管和所述第二导管同时轴向滑动;近端释放控制机构,连接至所述近端脱钩机构,用于控制所述近端脱钩机构释放所述近端挂钩;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机构和所述第二控制机构构成远端释放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远端脱钩机构释放所述远端挂钩,所述近端释放控制机构和所述远端释放控制机构连接至所述握持部。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控制机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一旋钮、第一滑动螺纹件;所述第二控制机构包括第二旋钮、第二滑动螺纹件;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具有轴向延伸的第一腔体和第一凹槽;所述第一旋钮周向旋转设置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部开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一贯通槽,所述第一滑动螺纹件适于沿所述第一贯通槽轴向滑动;所述第一滑动螺纹件和所述第一旋钮分别具有匹配的外螺纹和内螺纹,使所述第一旋钮旋转时驱动所述第一滑动螺纹件轴向滑动;所述第一导管的近端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与所述第一滑动螺纹件固定。

13、所述近端释放控制机构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具有第三腔体,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端轴向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三壳体的近端;所述第三壳体具有第二凹槽或所述第三壳体的近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远端共同构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二旋钮周向旋转设置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开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二贯通槽,所述第二滑动螺纹件适于沿所述第二贯通槽轴向滑动;所述第二滑动螺纹件和所述第二旋钮分别具有匹配的外螺纹和内螺纹,使所述第二旋钮旋转时驱动所述第二滑动螺纹件轴向滑动;所述第二滑动螺纹件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导管的近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滑动螺纹件;所述第三壳体的远端连接至所述握持部的近端。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近端释放控制机构包括第三控制机构;所述第三控制机构包括所述第三壳体、第三旋钮和第三滑动螺纹件,所述第三壳体具有第三腔体和第三凹槽,所述第三旋钮周向旋转设置于所述第三凹槽内,所述第三凹槽的底部开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三贯通槽,所述第三滑动螺纹件和所述第三旋钮分别具有匹配的外螺纹和内螺纹,使所述第三旋钮旋转时驱动所述第三滑动螺纹件轴向滑动;所述近端脱钩机构的第三导管的近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三滑动螺纹件;所述近端脱钩机构的第四导管的近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三壳体。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四控制机构;所述第四控制机构包括第四壳体、第四旋钮和第四滑动螺纹件,所述第四壳体的近端固定连接至所述握持部的远端,所述第四壳体具有第四腔体和第四凹槽,所述第四旋钮周向旋转设置于所述第四凹槽内;所述第四凹槽的底部开设有轴向延伸的第四贯通槽,所述第四滑动螺纹件和所述第四旋钮分别具有匹配的外螺纹和内螺纹,使所述第四旋钮旋转时驱动所述第四滑动螺纹件轴向滑动;所述近端脱钩机构的第五导管的近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四滑动螺纹件。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近端释放控制机构还包括第五控制机构,所述第五控制机构包括第五壳体、第五旋钮和第五滑动螺纹件;所述第五壳体具有第五腔体和第五凹槽,所述第五旋钮周向旋转设置于所述第五凹槽内;所述第五凹槽的底部开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五贯通槽,所述第五滑动螺纹件和所述第五旋钮分别具有匹配的外螺纹和内螺纹,使所述第五旋钮旋转时驱动所述第五滑动螺纹件轴向滑动;所述第五导管为可控弯管,所述第五导管包括控弯拉索,所述控弯拉索的近端连接至所述第五滑动螺纹件,所述控弯拉索的远端连接至所述可控弯管的远端;所述第五壳体的近端固定连接至所述第四滑动螺纹件。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壳体的远端和所述握持部的近端通过螺纹连接,使所述第三壳体和所述第一壳体可整体相对于所述握持部沿轴向旋转。

18、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人工瓣膜定位方法,用于通过人工瓣膜输送装置将自膨胀式的人工瓣膜输送并释放至患者的主动脉窦底,所述人工瓣膜包括依次连接的瓣膜支架、连接部和定位支架,所述瓣膜支架包括远端挂钩,所述定位支架包括近端挂钩;所述连接部可变形,使所述瓣膜支架相对于所述定位支架可轴向移动;所述人工瓣膜输送装置包括前述的任一种人工瓣膜脱钩机构。

19、定位方法包括步骤:将所述近端挂钩挂设并保持至所述近端脱钩机构,将所述远端挂钩挂设并保持至所述远端脱钩机构,使所述人工瓣膜径向收缩保持于所述人工瓣膜脱钩机构;在影像导航下通过动脉入路将所述人工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窦底;控制所述人工瓣膜脱钩机构整体沿轴向旋转,使所述人工瓣膜和患者的原生瓣膜周向位置匹配;定位支架释放步骤,通过控制所述近端脱钩机构将所述定位支架释放,从而使之径向膨胀定位至主动脉窦底;控制所述瓣膜支架向近端移动,使之到达膨胀后的定位支架内部的设定位置,使所述原生瓣膜位于所述瓣膜支架和所述定位支架之间;瓣膜支架释放步骤,通过控制所述套管向远端移动,将所述瓣膜支架释放并脱钩,从而使之径向膨胀定位至所述定位支架内,并将所述原生瓣膜压紧至所述定位支架;控制所述近端脱钩机构将定位支架脱钩;将所述远端脱钩机构从膨胀后的瓣膜支架内向近端移动收回。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人工瓣膜输送装置的人工瓣膜脱钩机构包括第一弯曲爪和第二弯曲爪;在所述定位支架释放步骤中,如果释放后的定位支架的位置不合适,则通过控制所述第五导管向远端移动,将所述定位支架径向压缩回收至所述第五导管内,并将所述定位支架调整位置后重新释放;在所述瓣膜支架释放步骤中,如果释放过程中的瓣膜支架的位置不合适,则通过控制所述套管向近端移动,将所述瓣膜支架径向压缩回收至所述套管内,并将所述瓣膜支架调整位置后重新释放。

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支架包括倒刺,所述瓣膜支架将所述原生瓣膜压紧至所述定位支架后,所述倒刺刺入所述原生瓣膜。

22、本技术的各个实施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中的至少一种:

23、1.通过将远端脱钩机构的套管固定至引导头,并套设至人工瓣膜的远端和远端钩挂件之外,从而在套管向远端移动时同时用于释放人工瓣膜的远端和远端挂钩的脱钩,简化了远端脱钩机构,可将现有技术中的6个导管或导杆减少至5个;

24、2.通过在近端脱钩机构采用类似于远端脱钩机构的t形槽等结构,并将第五导管同时用于释放人工瓣膜的近端和近端挂钩的脱钩,简化了远端脱钩机构,可将现有技术中的6个导管或导杆减少至4个或者3个;

25、3.通过在套管和第五导管设置引导段,使人工瓣膜可以更加平稳地收缩、膨胀和脱钩;

26、4.通过人工瓣膜的近端和远端的可回收设置,使人工瓣膜的定位可以更加精确;

27、5.通过旋钮控制各个导管的移动,使输送装置结构紧凑、操作方便,使人工瓣膜的定位更加精确、释放和脱钩更加平稳;

28、6.通过类似的结构设置输送装置的多个控制机构,使各个控制机构可以使用多个相同的零件,降低了输送装置的总体成本;

29、7.通过首先将人工瓣膜的定位支架准确定位,再移动瓣膜支架至定位支架内部,将原生瓣膜夹紧于定位支架和瓣膜支架之间,保证了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