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救背囊用固定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45978发布日期:2023-03-22 09:54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救背囊用固定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急救背囊辅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急救背囊用固定设备。


背景技术:

2.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突然事件发生时,往往造成大量伤病员,伤病种类复杂,伤病情严重、紧急,救援任务异常繁重,要求救援出动任务要求快速及时,救援人员现场救治技术要全面,急救器材和卫生装备搭配要合理,能否快速组织实施现场急救和紧急救治对挽救伤员生命、降低伤员致残率十分重要,面对复杂的自然环境,救援人员往往将急救用品置于背囊中,方便携带运输,而现有的急救背囊一般采用双肩背挎式,解放双手,但在救援行动中,由于环境复杂且救援人员需要高强度运动,仅仅依靠双肩背挎式容易产生背包脱离的现象,影响救援行动正常进行,因此需设计一种新型固定设备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救背囊用固定设备,具备防脱保护和可调长度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急救背囊一般采用双肩背挎式,解放双手,但在救援行动中,由于环境复杂且救援人员需要高强度运动,仅仅依靠双肩背挎式容易产生背包脱离的现象,影响救援行动正常进行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救背囊用固定设备,包括背囊肩带和套壳,所述背囊肩带的右侧贯穿镶嵌有金属环,所述背囊肩带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套设安装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安装座,所述套壳内腔的后侧安装有第二转杆,所述套壳内腔的前侧安装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表面的中心处均固定套设有齿轮,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套设有套辊,所述套辊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束带,所述第一转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轮,所述防滑轮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安装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辅助套。
5.优选的,所述背囊肩带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束带的数量为四个,所述束带远离套辊的一端贯穿套壳并与安装座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安装座表面的左侧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第一夹板,所述安装座表面的右侧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的右侧贯穿安装有拉杆,所述拉杆的表面套设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左端与第二夹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弹簧的右端与拉杆的连接处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背囊肩带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套设有尼龙封边,所述套壳的正表面和背表面均安装有与束带配合使用的导向辊。
8.优选的,所述第一转杆与套壳的连接处、第二转杆与套壳的连接处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两个齿轮啮合。
9.优选的,所述辅助套的底部与防滑轮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防滑轮的顶部且位于辅助套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套壳底
部的前侧以第一转杆为圆心环绕开设有与限位杆配合使用的限位孔,限位孔的数量为若干个。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本实用新型通过束带、第一夹板、安装座、第二夹板、连接弹簧、拉杆、套壳、金属环、防滑轮、第一转杆、齿轮、套辊、限位杆、支撑弹簧、辅助套和第二转杆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急救背囊一般采用双肩背挎式,解放双手,但在救援行动中,由于环境复杂且救援人员需要高强度运动,仅仅依靠双肩背挎式容易产生背包脱离的现象,影响救援行动正常进行的问题。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囊肩带结构立体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束带安装时立体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定位组件分离时立体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剖视立体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套壳剖视立体图;
18.图7为本实用新型限位组件分离时立体示意图。
19.图中:1背囊肩带、2束带、3定位组件、31第一夹板、32安装座、33第二夹板、34连接弹簧、35拉杆、4套壳、5尼龙封边、6金属环、7防滑轮、8导向辊、9第一转杆、10齿轮、11套辊、12限位组件、121限位杆、122支撑弹簧、123辅助套、13第二转杆。
具体实施方式
20.请参阅图1-图7,一种急救背囊用固定设备,包括背囊肩带1和套壳4,背囊肩带1的右侧贯穿镶嵌有金属环6,通过设置金属环6,能够满足拉杆35贯穿空间需求,背囊肩带1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套设安装有定位组件3,定位组件3包括安装座32,套壳4内腔的后侧安装有第二转杆13,套壳4内腔的前侧安装有第一转杆9,第一转杆9和第二转杆13表面的中心处均固定套设有齿轮10,第一转杆9和第二转杆13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套设有套辊11,套辊1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束带2,通过设置束带2和套壳4,能够在安装状态下,与背囊肩带1定位连接,进而能够束缚安装在救援人员身体前侧,且不影响救援人员正常行动,第一转杆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轮7,通过设置防滑轮7,能够方便救援人员驱动第一转杆9进行转动,防滑轮7顶部的前后两侧均安装有限位组件12,限位组件12包括辅助套123;
21.背囊肩带1的数量为两个,束带2的数量为四个,束带2远离套辊11的一端贯穿套壳4并与安装座32固定连接;
22.安装座32表面的左侧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第一夹板31,安装座32表面的右侧通过转轴活动安装有第二夹板33,通过设置第一夹板31、安装座32和第二夹板33,能够在转动闭合时对背囊肩带1进行夹持,第二夹板33的右侧贯穿安装有拉杆35,拉杆35的表面套设有连接弹簧34,连接弹簧34的左端与第二夹板33的右侧固定连接,连接弹簧34的右端与拉杆35的连接处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连接弹簧34和拉杆35,能够在安装状态,由拉杆35贯穿第二夹板33、金属环6和第一夹板31,进而避免第一夹板31与第二夹板33随意转动,且防止定位组
件3在背囊肩带1表面上下位移;
23.背囊肩带1表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套设有尼龙封边5,通过设置尼龙封边5,能够增加背囊肩带1侧边耐磨性能,套壳4的正表面和背表面均安装有与束带2配合使用的导向辊8,通过设置导向辊8,能够对束带2传输进行引导,提高束带2位移稳定性;
24.第一转杆9与套壳4的连接处、第二转杆13与套壳4的连接处均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两个齿轮10啮合,通过设置齿轮10,能够起到啮合传动的作用,可使得第一转杆9和第二转杆13同时向内或向外转动;
25.辅助套123的底部与防滑轮7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辅助套123,能够对满足支撑弹簧122收纳空间,且满足限位杆121稳定滑动需求,防滑轮7的顶部且位于辅助套123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122,支撑弹簧12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21,通过设置支撑弹簧122,能够对限位杆121进行弹性支撑,避免限位杆121随意上下位移,套壳4底部的前侧以第一转杆9为圆心环绕开设有与限位杆121配合使用的限位孔,限位孔的数量为若干个。
26.使用时,各部件均处于初始状态,背囊肩带1被预先固定缝合在急救背囊上,供急救人员双肩背挎,首先拉动拉杆35脱离第一夹板31,连接弹簧34被拉伸,然后转动第一夹板31和第二夹板33,将第一夹板31和第二夹板33套设安装在背囊肩带1上,并调整拉杆35所在位置,使得拉杆35与金属环6对齐,将第一夹板31和第二夹板33闭合接触,松开拉杆35,在连接弹簧34弹性支撑下,使得拉杆35复位穿过第二夹板33、金属环6和第一夹板31,实现快速定位安装,此时套壳4位于急救人员身体前侧,可根据实际需求,双指扣压限位杆121缩入辅助套123内,支撑弹簧122被压缩,并转动防滑轮7,带动第一转杆9转动,在齿轮10啮合传动下,使得第二转杆13同步转动,进而使得四个套辊11同时向内转动,将束带2卷绕在套辊11上,使得束带2对急救人员前侧束缚,调整完成后,则松开限位杆121,在支撑弹簧122弹性支撑下,则使得限位杆121复位上移进入套壳4内限位孔,此时第一转杆9和第二转杆13无法进行转动,实现快速限位调整。
27.综上所述:该急救背囊用固定设备,通过束带2、第一夹板31、安装座32、第二夹板33、连接弹簧34、拉杆35、套壳4、金属环6、防滑轮7、第一转杆9、齿轮10、套辊11、限位杆121、支撑弹簧122、辅助套123和第二转杆13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急救背囊一般采用双肩背挎式,解放双手,但在救援行动中,由于环境复杂且救援人员需要高强度运动,仅仅依靠双肩背挎式容易产生背包脱离的现象,影响救援行动正常进行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