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翻身功能的病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67873发布日期:2023-03-24 14:44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翻身功能的病床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病床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具有翻身功能的病床。


背景技术:

2.医疗床,是指使用于人体的器具或者其他物品,其用于人体体表的作用不适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一)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二)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
3.一些患有重症患者的患者,使其在需要翻身时,由于自身无法进行翻身,进而需要借助他人辅助翻身,而在面对一些患者体重较重,护理人员在帮助其患者进行翻身时,则较为吃力。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具有翻身功能的病床。


技术实现要素:

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具有翻身功能的病床用于解决重症患者翻身的问题。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翻身功能的病床,包括床体与调节机构,所述床体顶部的凹槽内与支撑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顶部的滑槽滑动连接u型板,所述u型板侧壁与l型板固定连接,所述l型板侧壁与安装在床体顶部凹槽侧壁的第一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
6.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竖板、第二连接柱、靠板、海绵垫、三角形板、第二电动伸缩杆、第二滑动板和梯形板,所述竖板侧壁的凹槽内与第二连接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柱与靠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靠板的另一端侧壁与三角形板固定连接,所述三角形板的斜面与梯形板侧壁的斜面贴合。
7.进一步地,所述u型板顶部与第一立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立板之间固定连接的侧杆与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另一端与第二立板之间固定连接的侧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立板与转动板底部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床体顶部与转动板铰链,且床体与转动板铰链的合页位于床体顶部与转动板的凹槽内。
9.进一步地,所述床体对称安装有两个转动板。
10.进一步地,所述床体侧壁的储存槽内与放置板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床体顶部的凹槽侧壁与垫板固定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板的凹槽内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柱与第一滑动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板底部设有凹槽。
13.进一步地,所述竖板的凹槽侧壁固定安装的第二电动伸缩杆的伸缩端与第二滑动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板底部与梯形板固定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床体顶部与竖板固定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靠板侧壁的凹槽内填充有海绵垫。
16.通过本技术上述实施例,采用了调节机构,解决了重症患者翻身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实用效果。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床体内部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转动板侧壁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竖板内部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床体;2、支撑板;3、u型板;4、第一立板;5、转动杆;6、第二立板;7、转动板;8、垫板;9、l型板;10、第一电动伸缩杆;11、放置板;12、第一连接柱;13、第一滑动板;14、竖板;15、第二连接柱;16、靠板;17、海绵垫;18、三角形板;19、第二电动伸缩杆;20、第二滑动板;21、梯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4.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5.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6.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7.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9.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具有翻身功能的病床,包括床体1与调节机构,所述床体1顶部的凹槽内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板2顶部的滑槽滑动连接u型板3,所述u型板3侧壁与l型板9固定连接,所述l型板9侧壁与安装在床体1顶部凹槽侧壁的第一电动伸缩杆10的伸缩端固定连接;
30.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竖板14、第二连接柱15、靠板16、海绵垫17、三角形板18、第二电动伸缩杆19、第二滑动板20和梯形板21,所述竖板14侧壁的凹槽内与第二连接柱1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柱15与靠板16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靠板16的另一端侧壁与三角形板18固定连接,所述三角形板18的斜面与梯形板21侧壁的斜面贴合。
31.所述u型板3顶部与第一立板4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立板4之间固定连接的侧杆与转动杆5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5的另一端与第二立板6之间固定连接的侧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立板6与转动板7底部固定连接,便于通过转动杆5的作用,使得转动杆5在转动时,带动转动板7同时转动,所述床体1顶部与转动板7铰链,且床体1与转动板7铰链的合页位于床体1顶部与转动板7的凹槽内,便于通过床体1与转动板7顶部凹槽的作用,使得合页不会凸出,进而便于患者更加舒适的躺在平整的床体1上,所述床体1对称安装有两个转动板7,便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一侧的转动板7,进而便于对患者臀部更好的进行注射药液,所述床体1侧壁的储存槽内与放置板11固定连接,便于通过放置板11的作用,使得陪护家属的生活用品在存放时,十分方便,所述床体1顶部的凹槽侧壁与垫板8固定连接,便于通过垫板8的作用,支撑转动板7,所述转动板7的凹槽内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柱12与第一滑动板1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板13底部设有凹槽,所述竖板14的凹槽侧壁固定安装的第二电动伸缩杆19的伸缩端与第二滑动板20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板20底部与梯形板21固定连接,便于通过梯形板21的滑动,可带动靠板16转动,所述床体1顶部与竖板14固定连接,所述靠板16侧壁的凹槽内填充有海绵垫17,便于患者更舒适的靠在靠板16上。
3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检查整个装置的各个器件是否可以正常工作,在各个器件均可以正常工作时,在患者需要打针时,护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一侧的转动板7,在选择之后,打开相对应的一侧第一电动伸缩杆10,随着第一电动伸缩杆10不断收回,使得u型板3带动第一立板4同时滑动,进而转动杆5随着第一立板4的滑动开始转动,使得转动板7开始转动,在转动板7转动之后,护理人员通过打开两个第一滑动板13,进而打开转动板7的通槽,使得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板7侧壁的通槽对患者臀部注射药液时,十分方便,而在患者需要坐起靠在靠板16上时,随着第二电动伸缩杆19的不断伸出,使得第二滑动板20受力带动梯形板21向下滑动,在三角形板18的作用下,使得向下滑动的梯形板21带动靠板16转动,使得患者更加舒适的靠在靠板16上,由于重症患者住院的时间较长,进而在床体1侧壁的储存槽以及放置板11的作用下,在存放患者的陪护家属的生活用品时,十分方便,且也节省了病房的一定的空间。
33.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34.1.通过两个转动板的设置,在患者需要打针时,护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一侧的转动板,在转动板转动之后,将患者身体一侧翻起之后,通过打开两个第一滑动板,
进而打开转动板的通槽,使得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板侧壁的通槽对患者臀部注射药液时,十分方便;
35.2.通过放置板的设置,由于重症患者住院的时间较长,进而在床体侧壁的储存槽以及放置板的作用下,在存放患者的陪护家属的生活用品时,十分方便,且也节省了病房的一定的空间;
36.3.通过调节机构的设置,在患者需要坐起靠在靠板上时,随着第二滑动板受力带动梯形板向下滑动,在三角形板的作用下,使得向下滑动的梯形板带动靠板转动,使得患者更加舒适的靠在靠板上。
37.涉及到的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3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