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部行腹部带蒂皮瓣上肢固定装置

文档序号:34188603发布日期:2023-05-17 14:29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部行腹部带蒂皮瓣上肢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上肢固定,具体为一种手部行腹部带蒂皮瓣上肢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1、工作及生活中手外伤很常见,部分手外伤伴有皮肤缺损,根据皮肤缺损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措施,表浅的皮肤缺损一般性植皮手术可治愈,而伴有肌腱或骨外露的创面常需要皮瓣修复,腹部带蒂皮瓣常用于手部皮肤缺损修复治疗。

2、手部外伤部位行腹部带蒂皮瓣术后,为避免上肢的过度活动导致的皮瓣撕脱或因皮瓣张力大导致的皮瓣缺血坏死,临床中常规将皮瓣包扎好后再行上肢的包扎固定,常需绷带或腹带包扎固定,防止上肢过度活动,而绷带或纱布包扎固定舒适感差,同时影响肩部活动,并有可能导致后期肩部活动受限等并发症。

3、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手机防水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部行腹部带蒂皮瓣上肢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应用绷带或腹带进行包扎,患者舒适感差,并可能引起肩关节活动受限等并发症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部行腹部带蒂皮瓣上肢固定装置,包括躯干固定带,通过其左端设置的凸块与连接板相互贴合,且所述连接板上贴合有拆卸板,并且所述拆卸板共设置有2个,每个所述拆卸板上均安装有连接绳,且每个所述连接绳分别与上臂固定带和前臂固定带相互连接;

3、还包括:

4、调节带,与所述躯干固定带的外表面相互连接,且所述调节带内部设置有密集小挂钩;

5、固定魔术贴,与所述调节带构成粘合连接,且所述固定魔术贴上设置有机密细小绒毛;

6、固定螺钉,贯穿于所述连接板,且所述固定螺钉通过所述躯干固定带上开设的螺纹孔洞与躯干固定带相互连接;

7、保护海绵,共设置2个,且2个保护海绵分别设置在上臂固定带和前臂固定带的内部,并且所述上臂固定带与前臂固定带上均设置有弹力带;

8、第二贴合层,安装在所述保护海绵的内部,且所述第二贴合层设置为具有吸汗功能的材质。

9、优选的,所述躯干固定带上安装有固定套筒,且所述固定套筒内部安装有挤压弹簧,并且所述挤压弹簧与支撑杆相互连接,通过上述结构,便于通过挤压弹簧可实现对支撑杆进行推动。

10、优选的,所述支撑杆上对称设置有移动滑块,且所述移动滑块通过所述固定套筒上开设的凹槽与所述固定套筒构成滑动连接,并且所述移动滑块外表面设置为光滑,通过上述结构,便于通过移动滑块对支撑杆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

11、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对称安装在承接板上,且所述承接板与保护气囊相互连接,并且所述保护气囊内部充设有用于保护的氮气,通过上述结构,便于通过保护气囊达到缓冲以及便于贴合人体的目的。

12、优选的,所述保护气囊与第一贴合层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一贴合层设置为外表面为雾面的橡胶材质,通过上述结构,便于增加第一贴合层与人体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使用时,第一贴合层出现轻易滑落的情况。

13、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上贯穿有拉动杆,且所述拉动杆通过所述拆卸板上开设的凹槽与所述拆卸板构成卡合连接,并且所述拉动杆通过拉动弹簧与所述连接板构成弹性连接,通过上述结构,便于通过拉动杆对拆卸板进行卡合固定。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该手部行腹部带蒂皮瓣上肢固定装置,设置有躯干固定带、连接绳、上臂固定带、前臂固定带、调节带、固定魔术贴、保护海绵、第二贴合层和弹力带,此时灵活调节躯干固定带,便于不同体型的患者使用,且连接绳在保证上肢安全活动的情况下,增加上肢的活动度,改善患者体验,并减少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

16、(2)该手部行腹部带蒂皮瓣上肢固定装置,设置有固定套筒、挤压弹簧、支撑杆、移动滑块、承接板、保护气囊、第一贴合层、拆卸板、拉动杆和拉动弹簧,此时通过承接板和保护气囊可使第一贴合层与患者的身体紧密贴合,从而避免躯干固定带出现滑落的情况,且通过将拆卸板设置为可拆卸结构,便于对上臂固定带或前臂固定带进行单独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手部行腹部带蒂皮瓣上肢固定装置,包括躯干固定带(1),通过其左端设置的凸块与连接板(2)相互贴合,且所述连接板(2)上贴合有拆卸板(19),并且所述拆卸板(19)共设置有2个,每个所述拆卸板(19)上均安装有连接绳(3),且每个所述连接绳(3)分别与上臂固定带(4)和前臂固定带(5)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部行腹部带蒂皮瓣上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躯干固定带(1)上安装有固定套筒(8),且所述固定套筒(8)内部安装有挤压弹簧(9),并且所述挤压弹簧(9)与支撑杆(10)相互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部行腹部带蒂皮瓣上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0)上对称设置有移动滑块(11),且所述移动滑块(11)通过所述固定套筒(8)上开设的凹槽与所述固定套筒(8)构成滑动连接,并且所述移动滑块(11)外表面设置为光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部行腹部带蒂皮瓣上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0)对称安装在承接板(12)上,且所述承接板(12)与保护气囊(13)相互连接,并且所述保护气囊(13)内部充设有用于保护的氮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部行腹部带蒂皮瓣上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气囊(13)与第一贴合层(14)相互连接,且所述第一贴合层(14)设置为外表面为雾面的橡胶材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部行腹部带蒂皮瓣上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上贯穿有拉动杆(20),且所述拉动杆(20)通过所述拆卸板(19)上开设的凹槽与所述拆卸板(19)构成卡合连接,并且所述拉动杆(20)通过拉动弹簧(21)与所述连接板(2)构成弹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手部行腹部带蒂皮瓣上肢固定装置,包括躯干固定带,通过其左端设置的凸块与连接板相互贴合,且所述连接板上贴合有拆卸板;还包括:调节带,与所述躯干固定带的外表面相互连接;固定魔术贴,与所述调节带构成粘合连接,且所述固定魔术贴上设置有机密细小绒毛。该手部行腹部带蒂皮瓣上肢固定装置,灵活调节躯干固定带,便于不同体型的患者使用,且连接绳在保证上肢安全活动的情况下,增加上肢的活动度,改善患者体验,并减少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承接板和保护气囊可使第一贴合层与患者的身体紧密贴合,避免躯干固定带出现滑落的情况,且通过将拆卸板设置为可拆卸结构,便于对上臂固定带或前臂固定带进行单独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李吉良,范友芬,崔胜勇,晋国营,虞耀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909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