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协助失能老人翻身的新型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70300发布日期:2023-03-24 15:24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协助失能老人翻身的新型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护理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协助失能老人翻身的新型护理床。


背景技术:

2.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通常被称为失能老人,失能老人在休息时,失能老人的四肢通常不便于活动,所以在失能老人旁边没有护理人员的情况下,失能老人在普通护理床上没有力气翻身,而由于四肢无力,也无法翻身,所以在失能老人长期处于一个姿势的情况下,会阻碍身体正常的血液循环,不利于失能老人的身心健康。
3.现有的护理床通常不具备翻身或协助翻身功能,所以在失能老人需要翻身的情况下,只能依靠护理人员协助失能老人进行翻身或护理人员直接帮助失能老人进行翻身,这无疑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难度。而对失能老人的四肢具备一定力气但需要护理人员协助翻身的老人来说,由于这些失能老人具备一定的翻身能力,但是在平躺状态下无法进行翻身,此时若寻求护理人员帮助,无疑会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且也会影响其他完全丧失翻身能力的老人,而自己又无法独立翻身,从而会对失能老人和护理人员均造成不便。而现有的护理床通常只能对失能老人进行协助失能老人起床坐起,也即是护理床将失能老人的头部和上半身抬高,以便于失能老人起床,但是无法协助失能老人在床上翻身,从而具备很大的局限性。
4.目前,针对现有的护理床无法协助失能老人翻身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协助失能老人翻身的新型护理床,以至少解决现有的护理床无法协助失能老人翻身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协助失能老人翻身的新型护理床,包括:
7.床单元;
8.两第一翻身单元,两所述第一翻身单元相对设置于所述床单元的内部,且所述第一翻身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床单元可转动连接;
9.两第二翻身单元,两所述第二翻身单元可上下滑动地对应设置于两所述第一翻身单元的内部,用于配合对应的所述第一翻身单元协助失能老人进行翻身;
10.两调节单元,两所述调节单元对应且滑动设置于两所述第一翻身单元的底端,且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翻身单元的底端相对应且配合设置,所述调节单元用于调节所述第二翻身单元;
11.安装单元,所述安装单元的顶端与所述床单元的底端连接;
12.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设置于所述安装单元的内部,且所述驱动单元的两端对
应与两所述调节单元的底端啮合连接;
13.两升降单元,两所述升降单元的第一端对应与两所述第一翻身单元连接,两所述升降单元的第二端对应与所述驱动单元的两端啮合连接,且对应穿过所述安装单元位于所述安装单元的下方。
14.进一步地,所述床单元包括:
15.床元件;
16.两第一安装槽元件,两所述第一安装槽元件开设于所述床元件,用于安装所述第一翻身单元;
17.四限位板元件,四所述限位板元件对应设置于两所述第一安装槽元件的两端,用于对所述第一翻身单元进行限位。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翻身单元包括:
19.第一翻身元件,所述第一翻身元件的第一端通过合页转动设置于所述床单元的第一安装槽元件的内部,所述第一翻身元件的第二端的底部与所述升降单元的第一端连接;
20.第二安装槽元件,所述第二安装槽元件开设于所述第一翻身元件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安装槽元件用于安装所述第二翻身单元;
21.两第一滑槽元件,两所述第一滑槽元件开设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元件的两侧壁,并对应与所述第二翻身单元的两端滑动连接;
22.两第二滑槽元件,两所述第二滑槽元件开设于所述第一翻身元件的第一端的底部,并位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元件的两侧,且所述第二滑槽元件与所述调节单元的顶端滑动连接。
2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翻身单元包括:
24.第二翻身元件,所述第二翻身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翻身单元的第二安装槽元件的内部;
25.两第一滑块元件,两所述第一滑块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翻身元件的两端,并对应与所述第一翻身单元的两第二滑槽元件滑动连接;
26.调节槽元件,所述调节槽元件开设于所述第二翻身元件的底端,并与所述调节单元相配合设置;
27.调节元件,所述调节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翻身元件的底端中部,所述调节元件的顶端与所述第二翻身元件的底端连接,所述调节元件的底端设置为第一斜面,并与对应的所述调节单元相对应且配合连接。
28.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单元包括:
29.第二滑块元件,所述第二滑块元件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翻身单元的下方,所述第二滑块元件的顶端设置为第二斜面,且所述第二滑块元件的顶端与所述第二翻身单元的调节元件底端相对应且配合连接;
30.连接元件,所述连接元件的顶端与所述第二滑块元件的底端连接,且所述连接元件的两端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一翻身单元的两第二滑槽元件的下方;
31.两第三滑块元件,两所述第三滑块元件设置于所述连接元件的两端,所述第三滑块元件的底端与所述连接元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滑块元件的顶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滑槽元件滑动连接;
32.第一齿条元件,所述第一齿条元件的顶端与所述连接元件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一齿条元件的底端与所述驱动单元的一端啮合连接;
33.第一单向限位元件,所述第一单向限位元件设置于所述连接元件的底端,并位于所述第一齿条元件的侧部,用于在与所述驱动单元的一端啮合连接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齿条元件进行单向限位。
3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单向限位元件包括:
35.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设置于所述连接元件底端开设的第一限位槽的内部;
36.第一限位弹簧,所述第一限位弹簧套设所述第一限位杆设置;
37.第一限位齿牙,所述第一限位齿牙的顶端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杆设置,所述第一限位齿牙用于与所述驱动单元的一端啮合连接。
38.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单元包括:
39.安装板元件,所述安装板元件设置于所述床单元的下方;
40.四立柱元件,四所述立柱元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板元件的顶端的四角位置,所述立柱元件的底端与所述安装板元件的一角连接,所述立柱元件的顶端与所述床单元连接;
41.两穿孔元件,两所述穿孔元件开设于所述安装板元件的两端,并与两所述升降单元的底端配合连接。
42.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43.电机元件,所述电机元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单元的安装板元件的顶端,所述电机元件的两输出轴位于两所述第一翻身单元的下方;
44.两第一齿轮元件,两所述第一齿轮元件对应套设于所述电机元件的两输出轴,并对应与两所述调节单元的第一齿条元件啮合连接;
45.两第二齿轮元件,两所述第二齿轮元件对应套设于所述电机元件的两输出轴,并对应与两所述升降单元啮合连接;
46.两支撑元件,两所述支撑元件对应设置于所述床单元的两侧,所述支撑元件的顶端与所述床单元连接,所述支撑元件的底端可转动套设于所述电机元件的输出轴设置。
47.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单元包括:
48.支撑杆元件,所述支撑杆元件的顶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翻身单元的第二端的底部连接;
49.第二齿条元件,所述第二齿条元件竖直设置于所述支撑杆元件的底端,所述第二齿条元件的顶端与所述支撑杆元件的底端连接;
50.第二单向限位元件,所述第二单向限位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齿条元件的侧壁开设的第二限位槽的内部,用于在与所述驱动单元的一端啮合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二齿条元件进行限位。
5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单向限位元件包括:
52.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二限位杆设置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部;
53.第二限位弹簧,所述第二限位弹簧套设所述第二限位杆设置;
54.第二限位齿牙,所述第二限位齿牙的顶端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二限位杆设置,所述第二限位齿牙用于所述驱动单元的一端啮合连接。
55.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56.(1)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护理床,通过驱动单元带动升降单元驱动第一翻身单元向上翻转,驱动单元通过调节单元带动对应的第二翻身单元向下移动,从而对失能老人进行翻转,从而协助失能老人进行翻身,解决了现有的护理床无法协助失能老人进行翻身的问题;
57.(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能够协助具备一定翻身能力但无法独立翻身的失能老人进行翻身,同时能够对完全丧失翻身能力的失能老人进行一定程度的翻身,解决了现有的护理床无法协助失能老人翻身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5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护理床的结构示意图;
5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护理床的仰视图;
6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床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6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翻身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6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翻身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6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节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6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节单元的局部剖面图;
6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装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66.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67.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升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68.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69.100、床单元;110、床元件;120、第一安装槽元件;130、限位板元件;
70.200、第一翻身单元;210、第一翻身元件;220、第二安装槽元件;230、第一滑槽元件;240、第二滑槽元件;
71.300、第二翻身单元;310、第二翻身元件;320、第一滑块元件;330、调节槽元件;340、调节元件;
72.400、调节单元;410、第二滑块元件;420、连接元件;421、第一限位槽;430、第三滑块元件;440、第一齿条元件;450、第一单向限位元件;451、第一限位杆;452、第一限位弹簧;453、第一限位齿牙;
73.500、安装单元;510、安装板元件;520、立柱元件;530、穿孔元件;
74.600、驱动单元;610、电机元件;620、第一齿轮元件;630、第二齿轮元件;640、支撑元件;
75.700、升降单元;710、支撑杆元件;720、第二齿条元件;721、第二限位槽;730、第二单向限位元件;731、第二限位杆;732、第二限位弹簧;733、第二限位齿牙。
具体实施方式
76.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
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77.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协助失能老人翻身的新型护理床,包括床单元100、两第一翻身单元200、两第二翻身单元300、两调节单元400、安装单元500、驱动单元600以及两升降单元700。其中,床单元100水平放置于地面两第一翻身单元200相对设置于床单元100的内部,且第一翻身单元200的第一端与床单元100可转动连接,用于协助失能老人进行翻身;两第二翻身单元300可上下滑动地对应设置于两第一翻身单元200的内部,用于配合对应的第一翻身单元200协助失能老人进行翻身;两调节单元400对应且滑动设置于两第一翻身单元200的底端,且与对应的第二翻身单元300的底端相对应且配合设置,调节单元400用于调节第二翻身单元300的高度,以便于失能老人进行翻身;安装单元500的顶端与床单元100的底端连接,用于安装驱动单元600;驱动单元600设置于安装单元500的内部,且驱动单元600的两端对应与两调节单元400的底端啮合连接,用于驱动调节单元400和升降单元700;两升降单元700的第一端对应与两第一翻身单元200连接,两升降单元700的第二端对应与驱动单元600的两端啮合连接,且对应穿过安装单元500位于安装单元500的下方,用于推动第一翻身单元200进行翻转,以便于失能老人进行翻身。
78.其中,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护理床能够对具备一定翻身能力的失能老人进行协助翻身,降低失能老人的翻身难度,同时也能够对完全丧失翻身能力的失能老人进行一定程度的翻身。
79.其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翻身为失能老人从平躺翻身至侧躺或半侧躺。
80.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单元600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用于控制开启驱动单元600或控制驱动单元600进行正转或反转。
81.其中,控制单元可以为电动机控制器。
82.具体地,在对失能老人进行翻身的情况下,失能老人通过控制单元开启驱动单元600,驱动单元600通过调节单元400带动第二翻身单元300向下移动,同时带动与第二翻身单元300相对的升降单元700向上移动,升降单元700带动与第二翻身单元300相对的第一翻身单元200向上翻转,从而第一翻身单元200协助失能老人进行翻身,同时由于第二翻身单元300下降形成凹槽,从而对失能老人的一侧进行限位,从而避免第一翻身单元200推动失能老人滑动。
83.其中,在对失能老人进行翻身的情况下,驱动单元600通过对应的调节单元400降低床单元100一侧的第二翻身单元300,同时通过升降单元700抬高床单元100另一侧的第一翻身单元200,从而实现对失能老人进行翻身或协助失能老人进行翻身。
84.如图3所示,床单元100包括床元件110、两第一安装槽元件120以及四限位板元件130。其中,床元件110水平放置于地面;两第一安装槽元件120开设于床元件110,用于安装第一翻身单元200;四限位板元件130对应设置于两第一安装槽元件120的两端,用于对第一翻身单元200进行限位,避免第一翻身单元200过于向下翻转。
85.其中,床元件110为常见的护理床,其包括床板和四床腿。其中,四床腿设置于床板的底端四角位置。
86.其中,第一安装槽元件120开设于床元件110的床板上。
87.其中,第一安装槽元件120为长方形槽孔。
88.其中,限位板元件130为限位板,其设置于第一安装槽元件120的内部,用于对第一翻身单元200进行限位,避免第一翻身单元200过于向下转动,导致无法对失能老人进行支撑。
89.如图4所示,第一翻身单元200包括第一翻身元件210、第二安装槽元件220、两第一滑槽元件230以及两第二滑槽元件240。其中,第一翻身元件210设置于床单元100的一第一安装槽元件120的内部,第一翻身元件210的第一端通过合页转动设置于第一安装槽元件120的内部,第一翻身元件210的第二端的底部与升降单元700的第一端连接,用于在升降单元700的作用下向上翻转或在升降单元700的作用下向下翻转;第二安装槽元件220开设于第一翻身元件210的第一端,第二安装槽元件220用于安装第二翻身单元300;两第一滑槽元件230开设于第二安装槽元件220的两侧壁,并对应与第二翻身单元300的两端滑动连接;两第二滑槽元件240开设于第一翻身元件210的第一端的底部,并位于第二安装槽元件220的两侧,且第二滑槽元件240与调节单元400的顶端滑动连接。
90.其中,第一翻身元件210为翻身板,其可在第一安装槽元件120的内部进行上下翻转,以协助失能老人进行翻身。
91.其中,第一翻身元件210的第二端的底部与升降单元70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如铰接,从而便于升降单元700推动第一翻身元件210向上翻转。
92.其中,第一翻身元件210的长度在1.5~1.8m之间。
93.其中,第二安装槽元件220为方形凹槽。
94.其中,第一滑槽元件230为方形凹槽。
95.其中,第二滑槽元件240的纵截面设置为凸字形。
96.如图5所示,第二翻身单元300包括第二翻身元件310、两第一滑块元件320、调节槽元件330以及调节元件340。其中,第二翻身元件310设置于第一翻身单元200的第二安装槽元件220的内部,用于在失能老人翻身的情况下,向下移动以便于失能老人进行翻身;两第一滑块元件320设置于第二翻身元件310的两端,并对应与第一翻身单元200的两第二滑槽元件240滑动连接,用于将第二翻身元件310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安装槽元件220的内部;调节槽元件330开设于第二翻身元件310的底端,并与调节单元400相配合设置;调节元件340设置于第二翻身元件310的底端中部,调节元件340的顶端与第二翻身元件310的底端连接,调节元件340的底端设置于为第一斜面,并与对应的调节单元400相对应且配合连接,用于在调节单元400的作用下调节第二翻身元件310的高度。
97.其中,第二翻身元件310为翻身板。
98.其中,通过将两第一滑块元件320对应设置于两第一滑槽元件230的内部,从而能
够将第二翻身元件310可上下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安装槽元件220的内部。
99.其中,第一滑块元件320可以为方形滑块。
100.其中,调节元件340为锥形板,如调节元件340为三棱锥型板。
101.具体地,调节单元400能够对调节元件340进行支撑,在调节元件340移动的情况下,调节元件340能够调节调节元件340的高度,继而调节元件340能够调节第二翻身元件310的高度。
102.如图6所示,调节单元400包括第二滑块元件410、连接元件420、两第三滑块元件430、第一齿条元件440以及第一单向限位元件450。第二滑块元件410设置于对应的第二翻身单元300的下方,第二滑块元件410的顶端设置为第二斜面,且第二滑块元件410的顶端与第二翻身单元300的调节元件340的底端相对应且配合连接,第二滑块元件410用于调节第二翻身单元300的高度;连接元件420的顶端与第二滑块元件410的底端连接,且连接元件420的两端对应设置于第一翻身单元200的两第二滑槽元件240的下方;两第三滑块元件430设置于连接元件420的两端,第三滑块元件430的底端与连接元件420的一端连接,第三滑块元件430的顶端与对应的第二滑槽元件240滑动连接;第一齿条元件440的顶端与连接元件420的底端连接,第一齿条元件440的底端与驱动单元600的一端啮合连接,用于在驱动单元600的带动下进行移动;第一单向限位元件450设置于连接元件420的底端,并位于第一齿条元件440的侧部,用于在与驱动单元600的一端啮合连接的情况下,对第一齿条元件440进行单向限位。
103.其中,第二滑块元件410为底端设置为第二斜面的滑块。
104.其中,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配合布置,在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互靠近的情况下,第二滑块元件410能够挤压调节元件340向上移动,在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互远离的情况下,第二滑块元件410不在支撑调节元件340,从而调节元件340会带动第二翻身元件310向下移动。
105.其中,在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相互靠近的情况下,第二滑块元件410移动且调节元件340下降,此时第二滑块元件410能够进入调节槽元件330的内部,从而避免第二滑块元件410抵住第二翻身元件310,导致第二翻身元件310无法向下移动。
106.其中,连接元件420为长条形连接板。
107.其中,第三滑块元件430的纵截面设置为凸字形,第三滑块元件430的顶端滑动设置于第二滑槽元件240的内部。
108.其中,第一齿条元件440为齿条。
109.例如,在驱动单元600正转的情况下,驱动单元600能够带动第一齿条元件440进行移动,第一齿条元件440通过连接元件420带动第二滑块元件410进行移动,继而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相互远离,从而第二滑块元件410降低对调节元件340的支撑面积,在失能老人的压力作用下,第二翻身元件310向下移动,以便于失能老人进行翻身;在驱动单元600反转的情况下,驱动单元600能够通过第一齿条元件440、第一连接元件420以及第二滑块元件410带动调节元件340向上移动,以使第二翻身元件310进行复位。
110.如图7所示,第一单向限位元件450包括第一限位杆451、第一限位弹簧452以及第一限位齿牙453。其中,第一限位杆451设置于连接元件420底端开设的第一限位槽421的内部,用于安装第一限位弹簧452和第一限位齿牙453;第一限位弹簧452套设第一限位杆451
设置,用于使第一限位齿牙453进行复位;第一限位齿牙453的顶端滑动套设于第一限位杆451设置,第一限位齿牙453用于与驱动单元600的啮合连接,并对连接元件420进行进行单向限位。
111.其中,第一限位杆451由两个直径不同的圆柱杆组成。
112.其中,第一限位弹簧452为弹簧。
113.其中,第一限位齿牙453包括连接件和齿牙。其中,连接件可滑动地套设第一限位杆451设置;齿牙设置于连接件的底端。
114.其中,连接件为连接块。
115.其中,齿牙为齿轮齿牙。
116.例如,在驱动单元600正转的情况下,驱动单元600能够挤压第一限位齿牙453,第一限位齿牙453沿第一限位杆451进行滑动,并挤压第一限位弹簧452,并在驱动单元600与第一限位齿牙453分离的情况下,第一限位齿牙453能够在第一限位弹簧452的作用下进行复位,此时第一限位齿牙453不会对驱动单元600进行限位;在驱动单元600反转的情况下,驱动单元600挤压第一限位齿牙453,第一限位齿牙453由于被第一限位杆451进行限位,从而第一限位齿牙453能够带动第一限位杆451进行移动,第一限位杆451带动连接元件420进行移动。
117.如图8所示,安装单元500包括安装板元件510、四立柱元件520以及两穿孔元件530。其中,安装板元件510设置于床单元100的下方,用于安装驱动单元600;四立柱元件520设置于安装板元件510的顶端的四角位置,立柱元件520的底端与安装板元件510的一角连接,立柱元件520的顶端与床单元100连接,用于将安装板元件510固定于床单元100的下方;两穿孔元件530开设于安装板元件510的两端,并与两升降单元700的底端配合连接,用于便于升降单元700上下移动。
118.其中,安装板元件510可以为金属板。
119.其中,立柱元件520可以为金属立柱。
120.其中,穿孔元件530为方形穿孔。
121.如图9所示,驱动单元600包括电机元件610、两第一齿轮元件620、两第二齿轮元件630以及两支撑元件640。其中,电机元件610设置于安装单元500的安装板元件510的顶端,电机元件610的两输出轴位于两第一翻身单元200的下方,用于带动第一齿轮元件620进行转动;两第一齿轮元件620对应套设于电机元件610的两输出轴,并对应与两调节单元400的第一齿条元件440啮合连接,用于带动第一齿条元件440进行移动;两第二齿轮元件630对应套设于电机元件610的两输出轴,并对应与两升降单元700啮合连接,用于带动升降单元700进行移动;两支撑元件640对应设置于床单元100的两侧,支撑元件640的顶端与床单元100连接,支撑元件640的底端可转动套设于电机元件610的输出轴设置,用于对电机元件610的两输出轴进行连接。
122.其中,电机元件610包括驱动电机和两传动轴。其中,驱动电机的量输出端通过两联轴器与两传动轴同轴连接。
123.其中,第一齿轮元件620、第二齿轮元件630以及两支撑元件640均套设传动轴设置。
124.其中,第一齿轮元件620、第二齿轮元件630为金属齿轮。
125.其中,支撑元件640可以为轴承座。
126.具体地,电机元件610能够通过第一齿轮元件620带动第一齿条元件440进行移动,第一齿条元件440通过连接连接元件420带动第一滑块元件320进行移动,以使第一滑块元件320降低对调节元件340的支撑高度,继而能够使第二翻身元件310向下移动;电机元件610还能够通过第二齿轮元件630带动升降单元700向上或向下移动,从而升降单元700带动第一翻身元件210进行向上或向下翻转。
127.如图10所示,升降单元700包括支撑杆元件710、第二齿条元件720以及第二单向限位元件730。其中,支撑杆元件710的顶端与对应的第一翻身单元200的第二端的底部连接,用于支撑第二翻身单元300;第二齿条元件720竖直设置于支撑杆元件710的底端,第二齿条元件720的的顶端与支撑杆元件710的底端连接,且第二齿条元件720与驱动单元600的一端啮合连接,用于在驱动单元600的带动下上下移动;第二单向限位元件730设置于第二齿条元件720的侧壁开设的第二限位槽721的内部,用于在与驱动单元600的一端啮合连接的情况下,对第二齿条元件720进行单向限位。
128.具体地,支撑杆元件710与第一翻身元件210的第二端可转动连接,如铰接。
129.具体地,第二齿条元件720与第二齿轮元件630啮合连接。
130.具体地,在第二齿轮元件630转动的情况下,第二齿轮元件630能够带动第二齿条元件720上下移动,继而第二齿条元件720带动支撑杆元件710上下移动。
131.第二单向限位元件730包括第二限位杆731、第二限位弹簧732以及第二限位齿牙733。其中,第二限位杆731设置于第二限位槽721的内部,用于安装第二限位弹簧732和第二限位齿牙733;第二限位弹簧732套设第二限位杆731设置,用于对第二限位齿牙733进行复位;第二限位齿牙733的顶端滑动套设于第二限位杆731设置,第二限位齿牙733的底端与驱动单元600的一端啮合连接。
132.其中,第二单向限位元件730的工作原理与第一单向限位元件450的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在赘述。
1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134.在对失能老人进行翻身的情况下,失能老人通过控制单元开启电机元件610,电机元件610带动第一齿轮元件620和第二齿轮元件630进行转动,继而一第二齿轮元件630转动带动床单元100一侧的第二齿条元件720向上移动,第二齿条元件720带动支撑杆元件710向上移动,继而支撑杆元件710带动第一翻身元件210向上翻转;
135.同时,在另一第二齿轮元件630设置于电机元件610的另一侧,所以在电机元件610转动的情况下,另一第二齿轮元件630带动第二限位齿牙733进行移动,但在第二限位齿牙733与第二齿轮元件630分离的情况下,第二限位齿牙733能够在第二限位弹簧732的作用下进行复位,从而另一第二齿轮元件630不会带动另一第二齿条元件720向下移动;
136.同时,电机元件610带动两第一齿轮元件620进行转动,一第一齿轮元件620带动一第一齿条元件440进行移动,第一齿条元件440能够通过连接元件420带动第二滑块元件410进行移动,继而第二滑块元件410降低对调节元件340的支撑高度,调节元件340能够随第二翻身元件310向下移动,以便于失能老人翻身;
137.同时,另一第一齿轮元件620与第一限位齿牙453啮合连接,且另一第一齿轮元件620在转动的情况下不会通过第一限位齿牙453带动连接元件420进行移动,继而不会带动
另一第二滑块元件410进行移动。
138.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39.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