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动脉覆膜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86235发布日期:2023-05-27 19:13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主动脉覆膜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主动脉覆膜支架。


背景技术:

1、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主动脉疾病如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溃疡、血肿、假性动脉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汽车普及,外伤性主动脉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多。传统的主动脉疾病治疗方法是通过外科开放手术对主动脉病灶处切除后缝合人工血管。由于外科手术风险高、创伤大、住院时间长,有些患者不适合此类手术。腔内隔绝技术的推广,显著地降低了主动脉疾病的治疗风险,成为主动脉疾病的治疗首选。对于主动脉疾病腔内隔绝治疗最主要的方式是在病灶处放置覆膜支架,由覆膜支架隔绝病灶处血管,重建血流通道。其机理是将覆膜支架通过特制的输送系统送入病变部位,然后使覆膜支架张开,实现微创治疗主动脉疾病。

2、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进步。但还存在人体主动脉血管直径随年龄增长缓慢扩张,或尺寸测量错误容易造成主动脉腔内隔绝术远期内漏,对锚定区解剖结构要求过严,分支容易打折引起分支血管闭塞等问题。

3、现有技术中,血管随年龄增长扩张,特别是支架锚定区的血管扩张容易造成远期ⅰ型内漏;部分支解剖结构复杂,血管脉动等容易导致血管真实管腔直径测量容易出现偏差,当支架选择过小时,容易形成远端ⅰ型内漏;锚定区存在附壁血栓时,由于通过影像学或造影测量的血管直径失真,测量的数值较实际尺寸偏细,支架植入后也容易出现ⅰ型内漏。

4、此外,现在覆膜支架产品对对锚定区解剖结构要求限制太多,使得部分患者因锚定区解剖结构限制而无法选择腔内隔绝治疗,即现有的覆膜支架适用范围有限,无法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动脉覆膜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主动脉覆膜支架存在的ⅰ型内漏问题,近端锚定区较长、结构扭曲导致支架要求过高等问题,提高主动脉覆膜支架的可靠性和适用范围。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主动脉覆膜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包覆在所述支架主体上的覆膜主动脉覆膜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包覆在所述支架主体上的覆膜,所述支架主体包括靠近其端部设置的第一锚定部,所述覆膜包括包覆在所述第一锚定部的第一覆膜,所述第一覆膜能够径向扩张以与血管壁连接,所述第一覆膜的外侧沿其周向方向设有至少一排第一锚定件,以使所述第一覆膜与所述血管壁固定,所述第一锚定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近端位置。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脉覆膜支架还包括与所述支架主体的近端连接的裸支架,所述裸支架上靠近所述支架主体的位置沿其周向方向设有多个第二锚定件,所述第二锚定件朝向所述支架主体延伸。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锚定件和所述第二锚定件沿所述支架主体的周向方向错开设置。

6、在一些实施例中于,所述第一锚定件和所述第二锚定件位于所述支架主体的轴向方向的不同位置。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裸支架的用于与所述支架主体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示标。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主体的远端连接有分叉支架,所述分叉支架的远端用于与髂肢支架的近端连接,所述髂肢支架的远端设有第二锚定部,所述第二锚定部的外侧包覆有第二覆膜,所述第二覆膜能够径向扩张以与血管壁连接。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髂肢支架的近端的外侧沿其周向方向设有第四锚定件。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叉支架的分叉腿靠近所述髂肢支架的位置设有第一单丝螺旋支架,所述髂肢支架靠近所述分叉支架的位置设有第二单丝螺旋支架。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包覆在所述第一锚定部的所述第一覆膜的覆膜密度大于包覆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其他部位的覆膜的覆膜密度。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覆膜采用可拉伸纱线编织形成,所述第一锚定件在所述第一覆膜的外侧缝合绕制形成。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动脉覆膜支架通过将包覆在靠近支架主体的端部的锚定部的外周的覆膜设置为可扩张结构,在覆膜支架第一次自扩张以与血管壁贴合后,能够在后续手术中,根据需要再次扩大覆膜支架的直径,使得覆膜始终与血管壁紧贴,有效防止i型内漏风险,提高覆膜支架的可靠性;同时,通过在支架主体的近端的覆膜外侧设置至少一排第一锚定件使得覆膜与血管壁紧贴固定,能够进一步有效防止i型内漏风险,提高覆膜支架的可靠性,且通过至少一排第一锚定件锚定在血管壁上,能够有效降低支架对覆膜与血管壁配合的锚定区长度和角度等结构的限制,提高支架产品的适应范围。另外,将锚定区的覆膜设置为可扩张结构及将第一锚定件分多排设置,没有显著增加支架产品的压缩直径,便于植入体内,且适用范围广。



技术特征:

1.一种主动脉覆膜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包覆在所述支架主体上的覆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包括靠近其端部设置的第一锚定部,所述覆膜包括包覆在所述第一锚定部的第一覆膜,所述第一覆膜能够径向扩张以与血管壁连接,所述第一覆膜的外侧沿其周向方向设有至少一排第一锚定件,以使所述第一覆膜与所述血管壁固定,所述第一锚定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近端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脉覆膜支架还包括与所述支架主体的近端连接的裸支架,所述裸支架上靠近所述支架主体的位置沿其周向方向设有多个第二锚定件,所述第二锚定件朝向所述支架主体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脉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定件和所述第二锚定件沿所述支架主体的周向方向错开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脉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定件和所述第二锚定件位于所述支架主体的轴向方向的不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脉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裸支架的用于与所述支架主体连接的一端设有第一示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的远端连接有分叉支架,所述分叉支架的远端用于与髂肢支架的近端连接,所述髂肢支架的远端设有第二锚定部,所述第二锚定部的外侧包覆有第二覆膜,所述第二覆膜能够径向扩张以与血管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动脉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髂肢支架的近端的外侧沿其周向方向设有第四锚定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动脉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叉支架的分叉腿靠近所述髂肢支架的位置设有第一单丝螺旋支架,所述髂肢支架靠近所述分叉支架的位置设有第二单丝螺旋支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动脉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包覆在所述第一锚定部的所述第一覆膜的覆膜密度大于包覆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其他部位的覆膜的覆膜密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主动脉覆膜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覆膜采用可拉伸纱线编织形成,所述第一锚定件在所述第一覆膜的外侧缝合绕制形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主动脉覆膜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和包覆在所述支架主体上的覆膜,所述支架主体包括靠近其端部设置的第一锚定部,所述覆膜包括包覆在所述第一锚定部的第一覆膜,所述第一覆膜能够径向扩张以与血管壁连接,所述第一覆膜的外侧沿其周向方向设有至少一排第一锚定件,以使所述第一覆膜与所述血管壁固定,所述第一锚定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近端位置。本技术通过将包覆在靠近支架主体的端部的锚定部的外周的覆膜设置为可扩张结构,能够有效防止I型内漏风险,提高覆膜支架的可靠性;且通过设置在第一覆膜的外侧的至少一排第一锚定件,进一步防止I型内漏风险的同时,降低支架对锚定区长度要求和解剖结构限制,提高支架的适用范围。

技术研发人员:舒畅,邱宇晨,傅泽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埃普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16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