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头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30991发布日期:2023-01-20 20:48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气头套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是一种充气头套结构。


背景技术:

2.在患者进行俯卧位手术时,通常是在手术床上形成一个用于供患者的头部安放的头部安放孔位。然而这样需要特别加工手术床以形成头部安放孔位,不能通用;并且患者在俯卧位时,由于患者的头部处于完全镂空的孔位内,头部与躯干的高度不一致,头部没有着力点,需要依靠颈部的力量,而长时间俯卧位,会对患者的颈部负担较重。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气头套结构,能进行升降以匹配不同高度的手术床,并且患者俯卧时,对患者的头部形成支撑,减轻对患者颈部的负担,提高舒适性。
4.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充气头套结构,包括充气套体以及用于托载充气套体的升降机构,充气套体包括支撑套体和处于支撑套体上方的面部套体,支撑套体腔和面部套体的气腔相连通,气腔连通有充气管道,充气管道连通有充放气机构;面部套体上形成眼部孔位、鼻部孔位和嘴部孔位;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托载平台、与托载平台连接的升降驱动组件以及处于升降驱动组件下方的底座,托载平台上设有用于安放支撑套体的安放腔。
6.优选地,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两组设置在托载平台底部的升降架,每组升降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臂和第二连臂,以及相互铰接的第三连臂和第四连臂;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首端部上的插销分别插入托载平台底部的限位条形槽和铰接孔内,第三连臂和第四连臂底端部上的插销分别插入底座的限位条形槽和铰接孔内,第一连臂的底端部和第三连臂的首端部通过第一连杆连接,第二连臂的底端部和第四连接臂的首端部的通过第二连杆连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都设有螺座,螺座配合有螺杆,螺杆连接有把手。
7.更优选地,所述螺杆上分别与两个螺座配合的螺纹方向相反。
8.更优选地,所述螺杆的尾端部安装有转盘,把手设置在转盘上。
9.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两个固定座,两个固定座上设有分别用于供螺杆的首尾端穿过的通孔。
10.更优选地,所述充气管道还连通有检测管,检测管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检测管通过连接头与压力检测装置连接。
11.更优选地,所述支撑套体上形成开口。
12.优选地,所述支撑套体上还设有用于供患者头部伸入的弹性头帽。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气头套结构,可通过升降机构调整充气套体的高度,与普通手术床配合使用,通用性增强,并且患者在俯卧时,患者面部完全处于面部套体上,鼻部、眼部和嘴部分别从对应孔位穿出,患者面
部受力均匀,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气头套结构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气头套结构的爆炸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气头套结构中充气套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做具体说明。
18.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气头套结构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该充气头套结构包括充气套体10以及用于托载充气套体的升降机构20,充气套体10包括支撑套体11和处于支撑套体上方的面部套体12,支撑套体腔和面部套体的气腔相连通,气腔连通有充气管道13,充气管道连通有充放气机构;面部套体12上形成眼部孔位1201、鼻部孔位1202和嘴部孔位1203;所述升降机构20包括托载平台21、与托载平台连接的升降驱动组件22以及处于升降驱动组件下方的底座23,托载平台21上设有用于安放支撑套体的安放腔211,这样在进行使用时,先将充气头套结构置入床头位置,依据高度需要调节升降机构20的高度,患者俯卧在充气套体10上,患者面部完全处于面部套体上,眼部、鼻部和嘴部分别从眼部孔位1201、鼻部孔位1202和嘴部孔位1203穿出,患者的额头、下巴和面颊都处于面部套体上受力,受力均匀,提高患者的舒适性。
19.所述升降驱动组件22包括两组设置在托载平台底部的升降架221,每组升降架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连臂2211和第二连臂2212,以及相互铰接的第三连臂2213和第四连臂2214;第一连接臂2211和第二连接臂2212首端部上的插销分别插入托载平台21底部的限位条形槽2101和铰接孔2102内,第三连臂2213和第四连臂2214底端部上的插销分别插入底座23的限位条形槽2301和铰接孔2302内,第一连接臂2211的底端部和第三连接臂2213的首端部通过第一连杆222连接,第二连臂2212的底端部和第四连臂2214的首端部的通过第二连杆223连接,第一连杆222和第二连杆223上都设有螺座224,螺座224配合有螺杆225,螺杆225连接有把手226,在需要调节高度时,转动把手226,带动螺杆225转动,螺杆225上的螺座224相对移动;在螺杆225正向转动时,螺杆225上两螺座224相对靠近移动,这样带动第一连臂2211、第二连臂2212、第三连臂2213和第四连臂2214向上顶起托载平台21;在螺杆225正向转动时,螺杆225上两螺座224相对远离移动,这样带动第一连臂2211、第二连臂2212、第三连臂2213和第四连臂2214带动托载平台21下降;从而实现充气套体10的升降,以适应不同高度的床体。
20.所述螺杆225上分别与两个螺座配合的螺纹方向相反,这样在螺杆225转动时,可带动两个螺座相向移动。所述螺杆225的尾端部安装有转盘227,把手226设置在转盘上。
21.值得注意的是,该底座23的上表面形成可反射面,这样在患者俯卧时,医护人员可通过底座23上的可反射面观察患者的情况,简单方便。该底座23可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底座23的上表面打磨形成可反射面。
22.所述充气管道13还连通有检测管14,检测管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检测管通过连接头与压力检测装置连接,这样可监控气腔内的压力状况,方便医护人员监控。
23.所述支撑套体11上形成开口111,这样在患者俯卧位时,患者的鼻部穿过鼻部孔位1202后,可方便进行穿插呼吸管道。
24.所述支撑套体11上还连接有设有用于供患者头部伸入的弹性头帽15,在患者俯卧位时,患者的面部处于面部套体12上,患者头部处于弹性头帽15内,避免患者出现移位。
25.该充气头套结构的具体使用过程为:1) 先将充气头套结构置入床头位置,转动把手226,带动螺杆225转动,螺杆225上的螺座224相对移动,根据床的高度,调节托载平台21至合适位置;2)采用充放气机构对充气套体10进行充气,确保充气套体10内支撑套体11和面部套体12都处于合适状态,充气套体10处于托载平台21的安放腔211内;3)患者俯卧位处于病床上,患者的面部提盒面部套体12,眼部、鼻部和嘴部分别从眼部孔位1201、鼻部孔位1202和嘴部孔位1203穿出,患者的额头、下巴和面颊都处于面部套体上受力,受力均匀,提高患者的舒适性。
2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充分有效的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功能原理都已经在实施例中得到充分的验证,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及目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切在专利申请范围中所提到范围内的所有替换内容,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所作的等效变化,皆属本案申请的专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