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化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55097发布日期:2023-04-20 02:27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湿化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湿化瓶。


背景技术:

1、临床上主要使用外挂式氧气湿化瓶,在使用过程中,湿化瓶外身会生成冷凝水,滴到患者床头或床头柜,甚至直接滴落到患者的头部。

2、中国专利文件cn202654513u公开了一种湿化瓶,包括设有最低水位刻度线的湿化瓶体,湿化瓶体的下方套有隔音防漏底座,湿化瓶体的底部设有螺杆,隔音防漏底座内设有螺孔,隔音防漏底座通过螺孔、螺杆与湿化瓶体相连。隔音防漏底座可以有效的阻止湿化瓶上冷凝水下滴,但是隔音防漏底座盛接满冷凝水时,需要将隔音防漏底座拆下并倒掉冷凝水,最后,隔音防漏底座再通过螺孔、螺杆与湿化瓶体连接,此操作增加了医护人员工作量。

3、因此,设计一款湿化瓶,不需要将托水盘从湿化瓶中拆卸下来,就可以排掉冷凝水,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湿化瓶,不需要将托水盘从湿化瓶中拆卸下来,就可以排掉冷凝水,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湿化瓶,包括托水盘、瓶体、连接杆和夹持件,托水盘位于瓶体下方且其直径大于瓶体的直径,连接杆一端与托水盘连接,另一端与夹持件连接,夹持件套设于托水盘上;托水盘底部设有排液口和用于密封排液口的橡皮塞。

4、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第一夹持臂的一端与第二夹持臂的一端铰接,第一夹持臂的另一端与第二夹持臂的另一端螺栓连接;第一夹持臂与连接杆连接。利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夹持瓶体,使托水盘固定在瓶体下方。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螺栓连接,实现夹持件可拆卸的目的,便于拆卸清洗。

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6、当托水盘接满冷凝水后,拔开橡皮塞,即可排掉冷凝水。不需要将托水盘拆卸下来,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特征:

1.一种湿化瓶,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水盘(1)、瓶体(2)、连接杆(3)和夹持件(4),托水盘(1)位于瓶体(2)下方且其直径大于瓶体(2)的直径,连接杆(3)一端与托水盘(1)连接,另一端与夹持件(4)连接,夹持件(4)套设于瓶体(2)上;托水盘(1)底部设有排液口和用于密封排液口的橡皮塞(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4)包括第一夹持臂(41)和第二夹持臂(42),第一夹持臂(41)的一端与第二夹持臂(42)的一端铰接,第一夹持臂(41)的另一端与第二夹持臂(42)的另一端螺栓连接;第一夹持臂(41)与连接杆(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41)和第二夹持臂(42)均为内凹的弧形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湿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2)外壁设有第一环形槽(21),第一夹持臂(41)和第二夹持臂(42)均卡入第一环形槽(2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湿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水盘(1)呈高度小于直径的球冠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湿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橡皮塞(5)包括上端盖(51)和固接于上端盖(51)底部的下端盖(52),上端盖(51)插入排液口内,下端盖(52)拦挡于托水盘(1)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湿化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水盘(1)底部设有凸环(11),凸环(11)环绕排液口边缘设置,下端盖(52)设有第二环形槽(53),上端盖(51)插入排液口后,凸环(11)卡入第二环形槽(53)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湿化瓶,包括托水盘、瓶体、连接杆和夹持件,托水盘位于瓶体下方且其直径大于瓶体的直径,连接杆一端与托水盘连接,另一端与夹持件连接,夹持件套设于托水盘上;托水盘底部设有排液口和用于密封排液口的橡皮塞。当托水盘接满冷凝水后,拔开橡皮塞,即可排掉冷凝水。不需要将托水盘拆卸下来,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研发人员:周冲蓓,李梦琳,周海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三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9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