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睑板腺开口阻塞的清洁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76726发布日期:2023-08-20 10:35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睑板腺开口阻塞的清洁镊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眼科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睑板腺开口阻塞的清洁镊。


背景技术:

1、睑板腺是一种在眼睑周围以及睑板内的特殊皮脂腺,主要的功能是分泌油脂层以延缓眼表泪膜水液层的蒸发,且油脂层同时可维持泪液膜的表面张力。当睑板腺分泌的脂质质或量发生改变,会导致其脂质的黏度增加,熔点升高,从而阻塞睑板腺分泌脂质的导管,这种疾病就叫睑板腺功能障碍,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眼病。当患者的睑板腺功能障碍进一步发展时,睑板腺会产生有黄色的粘液样分泌物,若炎症持续多年可能造成睑板腺进一步的萎缩。

2、目前,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除了使用药物治疗外,还有热敷及按摩两种治疗手段。然而,在实际临床检查时,睑板腺开口处常常有黄白色角质蛋白阻塞形成的突起物,该突起物无法直接利用棉签擦除,需在裂隙灯下先用锐器刺破表面脂状膜后再使用棉签擦除。另外,在通过睑板腺按摩以排出阻塞于睑板腺导管内的分泌物时,一般是通过棉签和金属按摩器等工具上下挤压睑缘来实现,但这些现有的工具在实际操作上准确性差,且操作起来十分不便,容易引起眼部损伤,同时患者也易出现明显的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睑板腺开口阻塞的清洁镊,包括:固定部、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端均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另一端可操作地相互靠近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另一端均具有一端板部,所述端板部的两侧分别内凹形成有两弧形凹口。

2、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端板部呈板体结构设置。

3、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端板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或所述第二延伸部为一体式结构。

4、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端板部的外缘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边部、第二边部、第三边部和第四边部,所述第一边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或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所述第二边部和所述第四边部上分别设置有两所述弧形凹口。

5、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凹口靠近所述第三边部设置。

6、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凹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边部的一端之间形成有一圆角。

7、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摩擦增强结构。

8、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凹口的弧形直径为5mm。

9、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提供了一种便于医护人员对睑板腺进行分泌物清洁以及按摩治疗的清洁镊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操作简便,有利于减少患者的痛苦,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睑板腺开口阻塞的清洁镊,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端均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另一端可操作地相互靠近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另一端均具有一端板部,所述端板部的两侧分别内凹形成有两弧形凹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睑板腺开口阻塞的清洁镊,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部呈板体结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睑板腺开口阻塞的清洁镊,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或所述第二延伸部为一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睑板腺开口阻塞的清洁镊,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部的外缘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边部、第二边部、第三边部和第四边部,所述第一边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或所述第二延伸部连接,所述第二边部和所述第四边部上分别设置有两所述弧形凹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睑板腺开口阻塞的清洁镊,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口靠近所述第三边部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睑板腺开口阻塞的清洁镊,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边部的一端之间形成有一圆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睑板腺开口阻塞的清洁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上设置有摩擦增强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睑板腺开口阻塞的清洁镊,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凹口的弧形直径为5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睑板腺开口阻塞的清洁镊,包括:固定部、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一端均与所述固定部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另一端可操作地相互靠近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另一端均具有一端板部,所述端板部的两侧分别内凹形成有两弧形凹口。通过对本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种便于医护人员对睑板腺进行分泌物清洁以及按摩治疗的清洁镊结构,本技术结构简单,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操作简便,有利于减少患者的痛苦,从而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林明玥,毕燕龙,韩雯婷,王之悦,李厚硕,牛耘丽,徐玉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同济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01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