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模组和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14388发布日期:2023-09-02 17:52阅读:17来源:国知局
按摩模组和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健康按摩,特别涉及一种按摩模组和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1、相关技术中,按摩模组包括扁平状的柔性支撑件和具有硬质盒的功能件,柔性支撑件由两个柔性片在边缘处通过胶水粘接形成,柔性支撑件具有多个装配腔,装配腔内设置有硬质盒体。这样,柔性支撑件在弯折时,会在相邻两装配腔之间的柔性支撑件发生形变,使得该处周缘容易出现开胶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按摩模组,旨在防止柔性支撑件出现开胶现象。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按摩模组,包括:

3、柔性支撑件,所述柔性支撑件包括胶接部、柔性的第一片体和柔性的第二片体,所述胶接部连接所述第一片体的边部与所述第二片体的边部;所述第一片体和/或所述第二片体局部隆起,以使所述柔性支撑件形成多个功能段,以及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功能段的连接段,其中,所述功能段具有由所述第一片体和/或所述第二片体局部隆起形成的隆起部;所述多个功能段和所述连接段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连接段在所述柔性支撑件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均形成有防折弯结构;

4、功能模组,所述功能模组安装于所述功能段,并对应所述隆起部设置。

5、可选地,所述防弯折结构包括配合连接的连接凸部和连接凹槽;

6、所述第一片体具有面向所述第二片体的第一贴合侧壁,所述连接凸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贴合侧壁,所述第二片体具有面向所述第一片体的第二贴合侧壁,所述连接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二贴合侧壁;和/或,

7、所述第一片体具有面向所述第二片体的第一贴合侧壁,所述连接凹槽形成于所述第一贴合侧壁,所述第二片体具有面向所述第一片体的第二贴合侧壁,所述连接凸部形成于所述第二贴合侧壁。

8、所述连接凸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连接凹槽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两个连接凸部间隔排布于所述连接段在柔性支撑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两个连接凹槽间隔排布于所述连接段在柔性支撑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所述连接凸部与所述连接凹槽配合胶接;和/或,

9、所述功能段和所述连接段的连接处形成有连接交线,所述连接凸部邻近所述连接交线设置。

10、可选地,所述连接凸部邻近第一贴合侧壁的边部,所述连接凹槽邻近所述第二贴合侧壁的边部;和/或,

11、所述连接凹槽邻近第一贴合侧壁的边部,所述连接凸部邻近所述第二贴合侧壁的边部。

12、可选地,所述隆起部的整体外形呈腰形设置,所述隆起部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宽度方向延伸;相邻两所述隆起部的边缘,以及所述第一片体或者第二片体的边缘围合形成类三角区域,所述连接凸部和/或所述连接凹槽位于所述类三角区域内。

13、可选地,所述连接凸部的横截面呈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矩形,以及腰形中的任意一种;和/或,

14、所述连接凸部的高度为0.8-1.5mm;和/或,

15、所述连接凸部的径向尺寸为2-4mm;和/或,

16、所述第一贴合侧壁或者第二贴合侧壁的边缘设置有胶接凸起,所述连接凸部与所述胶接凸起之间的距离为1-2.5mm;和/或,

17、所述连接凸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两个所述连接凸部间隔排布,两个所述连接凸部之间的距离为9-13mm。

18、可选地,所述柔性支撑件对应所述隆起部的位置形成有装配腔,所述功能模组装配于所述装配腔;

19、所述第一贴合侧壁和/或所述第二贴合侧壁上开设有走线槽,所述走线槽连通相邻的两个所述装配腔,以供所述功能模组的导线通过。

20、可选地,所述第一贴合侧壁和/或所述第二贴合侧壁上邻近所述走线槽的位置形成有限位凸部,所述限位凸部延伸至所述走线槽内用以限位走线槽内的导线;所述第二贴合侧壁和/或所述第一贴合侧壁上对应所述限位凸部形成有避让凹槽,所述限位凸部与所述避让凹槽配合。

21、可选地,所述第一贴合侧壁上对应所述隆起部的边缘形成有粘接槽,所述第二贴合侧壁上对应所述粘接槽形成有粘接凸起,所述粘接凸起与所述粘接槽通过粘胶连接;和/或,

22、所述第一贴合侧壁上对应所述隆起部的边缘形成有粘接凸起,所述第二贴合侧壁上对应所述粘接槽形成有粘接槽,所述粘接凸起与所述粘接槽通过粘胶连接。

23、可选地,所述隆起部上设置有电刺激按摩片,所述隆起部的外表面具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沿所述电刺激按摩片的周向延伸。

24、可选地,所述环形凹槽包括多个径向尺寸不同的环形子槽,所述多个环形子槽按照其径向尺寸由小到大的顺序、自所述隆起部的中部向边缘依次环套排布;和/或,

25、所述环形凹槽的槽深为0.15-0.3mm;和/或,

26、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宽为0.4-0.6mm。

27、可选地,所述隆起部的高度自其边缘向中部逐渐增加,以使所述多个环形子槽在高度方向呈阶梯分布。

28、可选地,所述隆起部包括环形支撑部和安装部,所述环形支撑部自所述第一片体的近肤侧面向远离所述第二片体的方向凸出延伸,所述安装部自所述环形支撑部的自由端向所述环形支撑部所围成区域的中部延伸,以在所述安装部和所述环形支撑部的连接处形成弯折部;

29、所述按摩模组还包括支撑筋,所述支撑筋设置于所述弯折部面向所述第二片体的一侧,以使所述支撑筋同时与所述环形支撑部和所述安装部连接。

30、可选地,所述支撑筋自所述环形支撑部向所述隆起部的中部延伸至所述安装部;和/或,所述支撑筋呈片状;和/或,

31、所述支撑筋的整体外形呈类三角形;和/或,

32、所述支撑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筋沿所述环形支撑部的周向间隔排布;和/或,所述支撑筋的厚度为0.6~2mm;和/或,

33、所述安装部的近肤侧具有安装插槽,所述按摩模组包括电刺激按摩片,所述电刺激按摩片的边缘插设于所述安装插槽。

34、可选地,所述安装部的背肤侧向所述第二片体的方向凸出延伸形成补强凸台,以在所述补强凸台和所述环形支撑部的内侧壁之间形成环形的连接槽,所述支撑筋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连接槽内。

3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按摩装置,所述按摩装置包括穿戴件和按摩模组,所述按摩模组与所述穿戴件连接,所述穿戴件用于供人体穿戴;

36、其中,所述按摩模组包括柔性支撑件,所述柔性支撑件包括胶接部、柔性的第一片体和柔性的第二片体,所述胶接部连接所述第一片体的边部与所述第二片体的边部;所述第一片体和/或所述第二片体局部隆起,以使所述柔性支撑件形成多个功能段,以及连接相邻两个所述功能段的连接段,其中,所述功能段具有由所述第一片体和/或所述第二片体局部隆起形成的隆起部;所述多个功能段和所述连接段沿所述柔性支撑件的长度方向排布;所述连接段在所述柔性支撑件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均形成有防折弯结构;功能模组,所述功能模组对应所述隆起部安装于所述功能段。

3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片体的边部和第二片体的边部之间设置胶接部,使得第一片体的边部和第二片体的边部得以胶粘连接,同时在柔性支撑件的连接段设置防折弯结构,以增加连接段的抗变形能力,如此,当柔性支撑件在弯折时,在连接段的位置发生弯折,连接段的两端因为防折弯结构的设置可避免发生弯折或发生小幅度弯折,从而可降低柔性支撑件在连接段两端边缘处发生开胶的风险,有利于提高柔性支撑件的连接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