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药小车

文档序号:33338237发布日期:2023-03-04 01:4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送药小车

1.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送药小车,属于医药配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医用配送是借助移动器、激光雷达、惯性传感器、里程计等设备,在室内外实时定位移动,从而实现药品的送达,送药小车也是医用配送设备之一,可以大限度的帮助各诊所、医院解决医务人员紧缺,工作量大等问题,提高了医院整体的配送效率,现有技术中送药小车一般由自动移动构件、药舱以及外部框架构成,在使用时,先将多种药品放置到安装到外部框架上的药舱内,然后启动位于外部框架下端的自动移动构件上的驱动设备,进而使药舱进行定位移动,实现送药作业,而药舱一般采用箱体结构,在投药时,将不同患者使用的药品会叠加堆积在药舱内,当药舱到达送药位置时,患者或护理人先在药舱内寻找对应药品,再进行取药操作,这样的方式会出现送错药、拿错药等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送药小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达到准确送药的目的,有效避免发生送错药、拿错药的情况发生。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送药小车,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侧安装用于放置药品的外筒且外筒开口朝上布置,所述外筒与底板之间等距安装呈圆形布置的多个竖向布置的支撑杆,所述外筒内部活动安装内筒,所述内筒内部底端中部安装竖向布置的圆柱,所述圆柱外端等距安装呈圆形布置的多个隔板且隔板设置在内筒内,所述外筒下端中部位置安装第一驱动设备的固定部且第一驱动设备位于支撑杆内侧,所述第一驱动设备的活动部穿过外筒并与内筒连接,所述外筒上端安装用于封堵外筒开口的盖板组件且盖板组件位于内筒上侧,所述盖板组件上端右侧开设用于取药的扇形通槽。
5.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组件包括安装在外筒上端右侧的固定盖板,所述固定盖板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扇形通槽且扇形通槽贯穿固定盖板,所述固定盖板左端贴合活动盖板且活动盖板贴合在外筒上端,所述活动盖板上端右侧安装多个合页的一个页部,且多个合页的另一个页部均设置在固定盖板上端。
6.进一步地,所述内筒下端均匀安装多个滚动构件的固定部且滚动构件位于第一驱动设备外侧,所述滚动构件的滚动部滚动连接在外筒内部底端上。
7.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下端右侧安装移动构件,所述底板下端左侧对称设置两个l型板的横向部且l型板位于移动构件左侧,两个所述l型板相对布置,所述l型板的横向部下端安装第二驱动设备的固定部,所述第二驱动设备的活动部贯穿l型板的竖向部并与全向轮连接,所述全向轮设置在底板外侧。
8.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第一通孔且第一通孔贯穿底板,所述第
一通孔外侧设置支撑杆、l型板以及移动构件。
9.进一步地,所述外筒与底板之间安装安装板,多个所述支撑杆均贯穿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端中间位置设置雷达扫描器且雷达扫描器位于第一驱动设备下侧。
10.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多个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贯穿安装板,多个所述第二通孔呈圆形布置且第二通孔位于支撑杆与雷达扫描器之间。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1、利用多个隔板使内筒内分隔成多个放置药腔,在使用时,利用步进电机,使内筒转动合适角度,此时内筒内放置有相应药品的放置药腔位于固定盖板上的扇形通槽正下方,再通过扇形通槽向内筒内进行取药操作,达到准确送药的目的,有效避免发生送错药、拿错药的情况发生。
13.2、利用两个直流减速电机,驱动两个全向轮进行转动,进而使底板在移动脚轮辅助下进行移动,此外在两个全向轮进行不同速度的同向转动或相对转动运动时,达到对底板进行前行、横移、斜行、旋转等运动轨迹目的,实现24h持续配送药物,缓解夜间紧急送药需求,减少工作量。
14.3、将活动盖板转动打开,使外筒上开口左部暴露出,继而使内筒内一半数量的放置药腔暴露出,可向放置药腔内分类投放药品,再利用步进电机使内筒转动180
°
,将内筒内另一半数量的放置药腔暴露出,并继续进行药品投放,再关闭活动盖板,使活动盖板与固定盖板配合来对外筒的开口进行封堵,实现药品的便捷投放。
附图说明
15.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送药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送药小车仰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送药小车中外筒的剖视图;
19.图4为图3中a-a向剖视图。
20.图中:1-外筒、2-支撑杆、3-底板、4-全向轮、5-l型板、6-移动脚轮、7-直流减速电机、11-步进电机、12-固定盖板、13-扇形通槽、14-活动盖板、15-内筒、16-牛眼球、17-圆柱、18-隔板、21-安装板、22-雷达扫描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2.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送药小车,包括底板3,在呈圆形结构的底板3下端右侧安装移动构件,通过移动构件对底板3进行托举,移动构件可采用移动脚轮6,将两个l型板5的横向部对称安装到底板3下端左侧,使l型板5位于移动构件左侧,并使两个l型板5相对布置,再将第二驱动设备的固定部安装到l型板5的横向部下端,通过l型板5为第二驱动设备提供安装载体,使第二驱动设备的活动部贯穿l型板5的竖向部并与全向轮4连接,通过第二驱动设备驱动全向轮4转动,第二驱动设备可采用带霍尔编码
器的直流减速电机7,并将全向轮4设置在底板3外侧,移动构件与两个全向轮4配合使用,实现移动作业,全向轮4可采用麦克姆轮,在底板3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贯穿底板3的第一通孔,使第一通孔位于支撑杆2、l型板5以及移动构件内侧,利用第一通孔减少底板3的生产料量。
23.具体地,可启动两个直流减速电机7,从而驱动两个全向轮4转动,进而使底板3在移动脚轮6辅助下进行移动,此外在两个全向轮4进行不同速度的同向转动或相对转动运动时,达到对底板3进行前行、横移、斜行、旋转等运动轨迹目的,实现24h持续配送药物,缓解夜间紧急送药需求,减少工作量。
24.如图1所示,将放置药品的外筒1设置到底板3上侧,并使外筒1开口朝上布置,再将呈圆形布置的多个竖向布置的支撑杆2安装到外筒1与底板3之间,使底板3与外筒1之间连接,实现对外筒1进行托举,同时将呈圆形结构的安装板21设置到外筒1与底板3之间,使多个支撑杆2均贯穿安装板21,在安装板21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多个贯穿安装板21的第二通孔,通过第二通孔有效减少安装板21的生产料量,再将位于第一驱动设备下侧的雷达扫描器22安装到安装板21上端中间位置,通过安装板21为雷达扫描器22提供安装载体,多个第二通孔呈圆形布置且第二通孔位于支撑杆2与雷达扫描器22之间,雷达扫描器22采用思岚a1雷达,其测量范围半径达到12m,测量频率为8000次/秒。
25.具体地,在底板3以及外筒1等部件进行送药过程中,启动雷达扫描器22,雷达扫描器22中发射部产出一个固定频率的电磁波,此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当其遇到阻碍物后,电磁波被回弹反射,反射信号被雷达扫描器22中接收部进行接收,并处理为电信号,从而可以获得阻碍物的距离、方位和形状等参数,实现对周围环境进行360度扫描,以加强机器人对环境的工作适应性。
26.如图3和图4所示,将呈圆形结构的内筒15活动安装到外筒1内,采用双层结构,加强对药品的保护,将竖向布置的圆柱17安装到内筒15内部底端中部,再将圆柱17外端等距安装呈圆形布置的多个呈矩形结构的隔板18且隔板18设置在内筒15内,通过圆柱17为隔板18提供安装载体,并且在内筒15内设置多个隔板18,实现将内筒15内分隔成多个放置药腔,将位于支撑杆2内的第一驱动设备固定部安装到外筒1下端中部位置,并使第一驱动设备的活动部穿过外筒1与内筒15连接,通过第一驱动设备驱动内筒15转动,第一驱动设备可采用drv882步进电机11,将多个位于第一驱动设备外侧的滚动构件的固定部均匀安装到内筒15下端,并使滚动构件的滚动部滚动连接在外筒1内部底端上,通过滚动构件可对内筒15进行托举,并对内筒15的转动进行辅助,滚动构件可采用牛眼球16。
27.具体地,在内筒15内设置多个隔板18,从而将内筒15内部空间分隔呈多个放置药腔,在使用时,先将不同患者使用的药品分类投放到不同放置药腔内,然后利用全向轮4以及移动脚轮6进行移动作业,实现送药作业,当移动到病床位置后,在外筒1外端安装有摄像头,并在病床上标示有患者信息等,利用摄像头采集病床上患者信息,并将患者信息传输到plc上,利用plc对患者信息进行分析和计算,然后控制步进电机11启动,进而驱动内筒15转动,从而使多个放置药腔进行同步转动,进而将放置有相应药品的放置药腔转动到取药位置,达到准确送药的目的,有效避免发生送错药、拿错药的情况发生,药品全程可追溯管理,增强医院的药品管控能力。
28.如图1和图3所示,将位于内筒15上侧的固定盖板12安装到外筒1上端右侧,在固定
盖板12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扇形通槽13且扇形通槽13贯穿固定盖板12,在固定盖板12左端贴合活动盖板14且活动盖板14贴合在外筒1上端,活动盖板14与固定盖板12配合使用,可对外筒1开口进行封堵,活动盖板14上端右侧安装多个合页的一个页部,且多个合页的另一个页部均设置在固定盖板12上端,通过多个合页使活动盖板14与固定盖板12之间转动连接。
29.具体地,先使活动盖板14绕着合页进行转动,从而使外筒1上开口左部暴露出,继而使内筒15内一半数量的放置药腔暴露出,然后向放置药腔内分类投放药品,然后利用步进电机11使内筒15转动180
°
,将内筒15内另一半数量的放置药腔暴露出,然后继续进行药品投放,然后关闭活动盖板14,使活动盖板14与固定盖板12配合来对外筒1的开口进行封堵,实现药品的便捷投放,在取药时,利用步进电机11使内筒15转动到合适角度,进而实现内筒15内相应的一个放置药腔转动到扇形通槽13正下方,然后通过扇形通槽13在内筒15内进行取药操作。
30.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