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94735发布日期:2023-05-17 16:04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脊柱外科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


背景技术:

1、脊柱椎间融合术是治疗脊柱退变性疾病的一种成熟术式,具有高融合率与低并发症等优点。术中植入椎间融合器或同种异体骨块以重建椎体序列,能有效地恢复椎间隙高度与椎间孔容积,有利于分散承重应力、降低植骨所受压力。

2、植入物的选择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手术疗效。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植入物为聚醚醚酮(poly ether-ether-ketone,peek)融合器。它有效解决了传统自体骨移植所带来的手术时间长、供骨区疼痛等问题,从而被临床医师所接受。

3、但是,理想的椎间融合器其结构设计应与椎体组织的解剖结构相吻合,操作简便,以保持椎间隙充分撑开,促进椎间隙植骨融合。而现有的聚醚醚酮融合器规格少,很难同时与患者的椎间隙高度以及椎体终板(包括上终板和下终板)形态相匹配,容易形成应力集中,进而导致椎间隙撑开不充分、融合器下沉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

2、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用于植入两个终板之间,所述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

4、所述第一模块背向所述第二模块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终板吻合,所述第二模块背向所述第一模块的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终板吻合;

5、所述第一模块朝向所述第二模块的一端设有卡槽,所述第二模块朝向所述第一模块的一端对应设有卡块,所述卡槽与所述卡块过盈配合;

6、所述第一模块朝向所述第二模块的一端设有定位块,所述第二模块朝向所述第一模块的一端对应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块嵌于所述定位槽内。

7、作为对所述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卡槽和所述定位块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卡槽沿所述第一模块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所述定位块沿所述第一模块的周向均匀分布。

8、作为对所述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模块朝向所述第二模块的一端设有所述卡块和所述定位槽,所述第二模块朝向所述第一模块的一端设有所述卡槽和所述定位块;

9、位于所述第一模块上的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数量相等,并关于所述第一模块的中心对称设置,位于所述第一模块上的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块数量相等,并关于所述第一模块的中心对称设置;

10、位于所述第二模块上的所述卡块与所述卡槽数量相等,并关于所述第二模块的中心对称设置,位于所述第二模块上的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块数量相等,并关于所述第二模块的中心对称设置。

11、作为对所述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模块上设有第一植骨窗口,所述第二模块上设有第二植骨窗口,所述第二植骨窗口与所述第一植骨窗口连通。

12、作为对所述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模块朝向所述第二模块的一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模块朝向所述第一模块的一端对应设有第二凹槽。

13、作为对所述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相同,且为三角形、方形和半圆形当中的一种。

14、作为对所述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模块背向所述第二模块的一端设有第一防滑齿。

15、作为对所述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二模块背向所述第一模块的一端设有第二防滑齿。

16、作为对所述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模块背向所述第二模块一端的端面相对于所述第二模块背向所述第一模块一端的端面倾斜设置。

17、作为对所述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的进一步可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为多孔结构,且孔隙率为50-90%。

1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上述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由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组装而成,其中,定位块与定位槽嵌合,对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进行定位,卡块与卡槽卡合,利用摩擦力使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固定。采用组合式结构,可灵活根据患者椎间隙高度以及椎体终板形态选择合适的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能够更好地与患者椎间隙高度以及椎体终板形态相匹配,避免椎间隙撑开不充分、融合器下沉等问题。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技术特征:

1.一种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植入两个终板之间,所述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和所述定位块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卡槽沿所述第一模块的周向均匀分布,多个所述定位块沿所述第一模块的周向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朝向所述第二模块的一端设有所述卡块和所述定位槽,所述第二模块朝向所述第一模块的一端设有所述卡槽和所述定位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上设有第一植骨窗口,所述第二模块上设有第二植骨窗口,所述第二植骨窗口与所述第一植骨窗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朝向所述第二模块的一端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模块朝向所述第一模块的一端对应设有第二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截面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相同,且为三角形、方形和半圆形当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背向所述第二模块的一端设有第一防滑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块背向所述第一模块的一端设有第二防滑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背向所述第二模块一端的端面相对于所述第二模块背向所述第一模块一端的端面倾斜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为多孔结构,且孔隙率为50-90%。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涉及脊柱外科医疗器械领域。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包括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第一模块背向第二模块的一端与其中一个终板吻合,第二模块背向第一模块的一端与另一个终板吻合;第一模块朝向第二模块的一端设有卡槽和定位块,第二模块朝向第一模块的一端对应设有卡块和定位槽,卡槽与卡块过盈配合,定位块嵌于对应的定位槽内。上述组合式椎间融合器装置采用组合式结构,可灵活根据患者椎间隙高度以及椎体终板形态选择合适的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能够更好地与患者椎间隙高度以及椎体终板形态相匹配,避免椎间隙撑开不充分、融合器下沉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军,晏怡果,浣溢帆,王程,刘祥和,李熙阳,李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南金斯派医疗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0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