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管固定带

文档序号:34925432发布日期:2023-07-28 04:36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流管固定带

本技术涉及护理用品领域,具体为一种引流管固定带。


背景技术:

1、引流管是放置在人体手术区或体腔并经过皮肤切口穿出体外的一种医疗器械,其利用虹吸或负压吸引原理,将人体组织间或体腔中积聚的脓、血、液体导引至体外,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但是,引流管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缺陷:

2、1.一般引流管是用胶带简易地固定在患者身上,引流管未被贴合的部分容易产生位移,在患者卧床休息时,翻身时容易压迫到引流管,进而导致引流管内部通路被阻断;当患者行走时,引流管未被贴合的部分随意晃动,且引流管容易绊到其他物体,从而导致引流管脱落。

3、2.固定引流管的胶带长期贴合在患者身上,部分患者容易出现皮肤过敏红肿的现象,同时若贴合部位经常活动或患者经常出汗,胶带容易松弛失去对引流管的固定效果。

4、2.部分患者是通过负压球、负压瓶或其他负压引流器进行引流,在引流管端部连接有负压球或其他负压装置。而负压球不易进行固定,在日常使用时随意晃动位移,患者不经意间就会压迫到负压球,进而影响引流效果。

5、目前公开号为cn21467964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预防引流管压力性损伤的引流管固定装置,该专利提出“包括固定胶布1;固定胶布1上方固定连接有一组安装固定座2;安装固定座2上方铰链连接有一组上安装夹3;安装固定座2右侧上方转动连接有一组操作旋钮4;安装固定座2右侧上方内侧转动连接有一组传动丝杠5;安装固定座2右侧上方内侧滑动连接有一组连接滑块6;连接滑块6与传动丝杠5螺纹连接;上安装夹3内侧滑动连接有一组夹紧卡块7;上安装夹3左侧铰链连接有一组固定卡扣8”

6、虽然该专利通过固定装置可以对引流管进行有效的固定,且能避免引流管和皮肤接触时的压疮,但固定装置是通过固定胶布1与皮肤进行贴紧,无法解决胶布使用时易脱落的问题,使用时固定装置和固定胶布1均可能脱离人体,进而拉扯引流管脱离患者,且无法对引流管端部的负压球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引流管固定带,可将引流管稳定地固定于患者身上。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引流管固定带,包括带体、第一对接板和第二对接板,带体包括第一对接端和第二对接端,第一对接板和第一对接端固定连接,第二对接板和第二对接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对接板上设有对接芯,第二对接板上设有对接孔,对接芯嵌入对接孔中完成第一对接板和第二对接板的对接,第一对接板上设有可供引流管放置的管槽。

4、使用时,将带体环绕患者的腰部、腿部或其他可固定部位一周,在使用第一对接板和第二对接板固定带体两端之前,将患者身上的引流管放置在第一对接板的管槽中,使得引流管的位置受到限制,通过第一对接板和第二对接板的对接,实现将带体环绕固定于腰部、腿部或其他可固定部位。

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引流管固定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6、一、第一对接板上设有管槽,能够对引流管的位置进行限制,保证引流管能够跟随本固定带固定设置在患者身上;引流管通过固定带连接于患者身上,固定效果相对于胶带贴合更为稳定。

7、二、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对接板和第二对接板相互固定时,第二对接板覆盖在管槽和引流管上,增加对引流管的固定和保护效果,无需使用胶布或其他固定工具,避免引流管因患者活动而脱落。

8、三、同时可根据引流口的位置以及患者的卧床习惯,灵活调整管槽的方位,有效避免引流管受到患者压迫。

9、优选的,所述第一对接板上设有多个对接芯,对接芯沿带体长度延伸方向依次分布,第二对接板上设有与对接芯数量相同的对接孔,对接孔沿带体长度延伸方向依次分布。患者可根据固定部位的粗细程度和舒适度,自由调节对接芯与对接孔的对接位置,从而调整带体环绕部位的松紧程度,以适用于不同身材的患者。

10、优选的,所述对接芯包括防脱珠和对接杆,所述对接杆与第一对接板固定连接,防脱珠固定设置于对接杆远离第一对接板的一端,所述防脱珠直径大于所述对接杆的直径,所述对接孔内设有柔性材料制成的约束环。当防脱珠位移接触约束环时,约束环内壁将受压产生形变,当防脱珠穿过约束环后,约束环将复位贴合于对接杆外壁,且限制防脱珠向对接杆方向位移,对接芯和对接孔暂时处于锁定状态,从而使第一对接板和第二对接板连接状态更为稳固;穿戴者仅需拉住第二对接板并按动防脱珠,使防脱珠向对接杆方向位移,即可解除对接芯和对接孔的锁定状态,具备操作便捷的特点。

11、优选的,所述管槽的槽壁设有防滑层,所述防滑层由柔性材料制成。引流管位于管槽时,防滑层与引流管之间形成较大的摩擦力,有效增加管槽对引流管的限制效果,防止引流管在管槽内转动或者沿着引流管的长度方向发生滑动,避免引流管发生拔管或者旋转弯折的情况。

12、优选的,第一对接板和第二对接板设有多个,所有第一对接板沿第一对接端边缘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所有第二对接板沿第二对接端边缘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在患者肢体弯曲时,处于不同位置的第一对接板和第二对接板将跟随肢体弯曲程度,适应性地转换方位,避免第一对接板或第二对接板卡位压迫到固定部位。

13、相互扣合的一个第一对接板和第二对接板为一组对接板,对接板设有多组,在实际使用时,能够根据引流管的长度、位置以及引流管需要固定的长度,选择性使用一组或者多组对接板上的管槽对引流管进行固定,实现在不影响引流效果的情况下对引流管进行有效固定,以适用于不同疾病的引流管。

14、优选的,所述带体上设有固定环带,固定环带一端与带体固定连接,固定环带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带体或固定环带上。通过固定环带可将负压球端部进行固定,防止负压球自主位移,且通过对负压球位置的限制,可有效避免其受到患者肢体压迫。

15、优选的,所述固定环带远离带体的一端表面设有粘贴面,通过粘贴的方式即可将负压球上的挂环进行固定,方便医护人员或患者操作。

16、本案中,固定负压球的方式除了通过上述固定环带对挂环进行粘贴固定,还可对负压球本体进行固定,优选的,所述带体上设有至少一个放置袋,所述放置袋的一侧表面与带体固定连接。通过将负压球整体置于放置袋中,实现对负压球的固定目的。

17、优选的,所述带体为网状结构,带体缠绕固定于患者肢体时,具备良好的透气效果,避免带体长期压迫皮肤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



技术特征:

1.一种引流管固定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带体(1)、第一对接板(2)和第二对接板(3),带体(1)包括第一对接端(10)和第二对接端(11),第一对接板(2)和第一对接端(10)固定连接,第二对接板(3)和第二对接端(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对接板(2)上设有对接芯(20),第二对接板(3)上设有对接孔(30),对接芯(20)嵌入对接孔(30)中完成第一对接板(2)和第二对接板(3)的对接,第一对接板(2)上设有可供引流管放置的管槽(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板(2)上设有多个对接芯(20),对接芯(20)沿带体(1)长度延伸方向依次分布,第二对接板(3)上设有与对接芯(20)数量相同的对接孔(30),对接孔(30)沿带体(1)长度延伸方向依次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芯(20)包括防脱珠(200)和对接杆(201),所述对接杆(201)与第一对接板(2)固定连接,防脱珠(200)固定设置于对接杆(201)远离第一对接板(2)的一端,所述防脱珠(200)直径大于所述对接杆(201)的直径,所述对接孔(30)内设有柔性材料制成的约束环(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槽(21)的槽壁设有防滑层(210),所述防滑层(210)由柔性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固定带,其特征在于:第一对接板(2)和第二对接板(3)设有多个,所有第一对接板(2)沿第一对接端(10)边缘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所有第二对接板(3)沿第二对接端(11)边缘方向均匀间隔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1)上设有固定环带(4),固定环带(4)一端与带体(1)固定连接,固定环带(4)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带体(1)或固定环带(4)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流管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带(4)远离带体(1)的一端表面设有粘贴面(4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管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1)上设有至少一个放置袋(12),所述放置袋(12)的一侧表面与带体(1)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引流管固定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1)为网状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引流管固定带,可将引流管稳定地固定于患者身上。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带体、第一对接板和第二对接板,带体包括第一对接端和第二对接端,第一对接板和第一对接端固定连接,第二对接板和第二对接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对接板上设有对接芯,第二对接板上设有对接孔,对接芯嵌入对接孔中完成第一对接板和第二对接板的对接,第一对接板上设有可供引流管放置的管槽。管槽对引流管的位置进行限制,保证引流管能够跟随本固定带固定设置在患者身上,固定效果相对于胶带贴合更为稳定。第二对接板覆盖在管槽和引流管上,增加对引流管的固定和保护效果,避免引流管因患者活动而脱落;且可灵活调整管槽的方位,避免引流管受到患者压迫。

技术研发人员:施凤双,唐晓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02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