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针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78558发布日期:2023-05-27 13:13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针灸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针灸,具体为一种多功能针灸。


背景技术:

1、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针是针灸疗法中重要的治疗工具。

2、现有针灸针在进行治疗时,具有各自规格的类型,但针对带有脓液的患处,需要通过针灸进行放液时,需要手动挤压施力进行放液,还容易使患处创口扩大,不便后续进行恢复。

3、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出一种多功能针灸,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针灸,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针灸,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外侧处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主体包括外针管、内针件、握杆和螺纹壁,所述外针管的内侧处嵌合设置有内针件,所述内针件的外壁一端设置有握杆,且内针件的一端外壁设置有螺纹壁,所述外针管的一端外壁设置有防滑棱纹。

3、进一步的,所述外针管和内针件之间构成抽拉结构,且外针管和内针件之间呈同心圆状分布。

4、进一步的,所述内针件和握杆之间呈一体结构,且握杆和外针管径口尺寸相配合。

5、进一步的,所述外针管通过螺纹壁和内针件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

6、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隔热壳体、圆槽口、电池板、电加热板和充电端,所述隔热壳体的中端处设置有圆槽口,所述隔热壳体的内侧四周设置有电池板,且电池板的内侧处设置有电加热板,所述隔热壳体的外壁一端设置有充电端。

7、进一步的,所述电加热板通过槽口和外针管之间构成固定连接,且电加热板和外针管之间相互贴合。

8、进一步的,所述隔热壳体、电池板和电加热板之间构成包裹连接,且电池板、电加热板和充电端之间构成电性连接。

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针灸,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采用同心圆配合的两组针件,利用内侧针件可便于破开肌肤,在满足正常针灸作业的状态下,可通过抽拉出内侧针件,形成负压空间,逐渐将液体进行抽取,并随着整个针灸针的逐渐拔出,形成一个完整的排液通道,便于将积液卸出。

11、1、本实用新型,采用外针管和内针件作为主要结构,其采用同心圆的方式进行嵌合放置,并利用螺纹壁可形成一个整体,内针件采用末端尖锐状,便于破开肌肤,在满足正常针灸作业的状态下,可通过抽拉出内侧针件,形成负压空间,逐渐将液体进行抽取,并随着整个主体针灸针的逐渐拔出,形成一个完整的排液通道,便于将积液卸出,使整个针灸针适应范围较广。

12、2、本实用新型,采用固定式分布,将带有电加热板的隔热壳体,固定于外针管的外壁处,可利用电加热板对外针管进行加热,随着热量的传递,使整个针灸针处于高温,免去间断灼烧的时长,提升治疗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针灸,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的外侧处设置有加热组件(2),所述主体(1)包括外针管(101)、内针件(102)、握杆(103)和螺纹壁(104),所述外针管(101)的内侧处嵌合设置有内针件(102),所述内针件(102)的外壁一端设置有握杆(103),且内针件(102)的一端外壁设置有螺纹壁(104),所述外针管(101)的一端外壁设置有防滑棱纹(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针灸,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针管(101)和内针件(102)之间构成抽拉结构,且外针管(101)和内针件(102)之间呈同心圆状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针灸,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针件(102)和握杆(103)之间呈一体结构,且握杆(103)和外针管(101)径口尺寸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针灸,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针管(101)通过螺纹壁(104)和内针件(102)之间构成可拆卸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针灸,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2)包括隔热壳体(201)、圆槽口(202)、电池板(203)、电加热板(204)和充电端(205),所述隔热壳体(201)的中端处设置有圆槽口(202),所述隔热壳体(201)的内侧四周设置有电池板(203),且电池板(203)的内侧处设置有电加热板(204),所述隔热壳体(201)的外壁一端设置有充电端(2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针灸,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板(204)通过槽口(202)和外针管(101)之间构成固定连接,且电加热板(204)和外针管(101)之间相互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针灸,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壳体(201)、电池板(203)和电加热板(204)之间构成包裹连接,且电池板(203)、电加热板(204)和充电端(205)之间构成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针灸,包括主体的外侧处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主体包括外针管、内针件、握杆和螺纹壁,所述外针管的内侧处嵌合设置有内针件,所述内针件的外壁一端设置有握杆,且内针件的一端外壁设置有螺纹壁,所述外针管的一端外壁设置有防滑棱纹。该多功能针灸,采用外针管和内针件作为主要结构,其采用同心圆的方式进行嵌合放置,并利用螺纹壁可形成一个整体,内针件采用末端尖锐状,便于破开肌肤,在满足正常针灸作业的状态下,可通过抽拉出内侧针件,形成负压空间,逐渐将液体进行抽取,并随着整个主体针灸针的逐渐拔出,形成一个完整的排液通道,便于将积液卸出,使整个针灸针适应范围较广。

技术研发人员:靳军强,佟恒博,李光春,罗美,杨先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靳军强
技术研发日:2022110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