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搏器导线接头固定装置

文档序号:34831355发布日期:2023-07-20 13:05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搏器导线接头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起搏器导线接头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1、人体正常的心脏每分钟搏动60-100次,当心脏搏动每分钟小于60次时,将该类人群称为心跳缓慢患者,心动过缓的类型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阻滞等。心跳过慢可引起全身脏器出现缺血、缺氧的一系列症状,如头昏、乏力、心慌、胸闷、气短、眩晕、黑朦、晕厥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针对该类患者的治疗通常是安装心脏起搏器,起搏器的脉冲发生器会发出电脉冲,经电极导线传到心肌,心肌受到刺激,引起心脏收缩,从而刺激心脏搏动。其次,对于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心律失常为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因此,针对进行了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需要在围术期内时刻对患者的心跳搏动频率进行监测和对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紧急救治,而在围术期内较为有效的处理方式即是为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

2、在临床中,术者会将心肌内起搏电极导线连接器针自患者剑突下腹壁穿出与电极导线连接器相连。若不采用固定装置,连接器悬坠于患者腹壁前或简单使用胶带固定于患者皮肤。容易发生牵拉,发生导联线断开,电极脱出或拉拽患者皮肤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若采用常规的固定装置,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患者起搏器导线和临时起搏器连接处的固定成为了换班时的重点任务。接班的医护人员需打开病人胸带以及包裹不当的纱布,查看起搏器导线连接是否紧密,再重新包裹并用胶带重新固定。这种检查工作在外科围术期的护理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最为重要的是,起搏器导线连接处的固定需要松弛有度:固定过松,会增加导线脱出甚至断开的风险,同时可能造成起搏器线的打折,缩短耗材的寿命;固定过紧,在患者突发病情变化需要更换起搏器时,拆开过紧的固定纱布会延误宝贵的抢救时间;固定的胶带经常会粘在起搏器线上,这不但增加了仪器清洁消毒的工作量,也加快了损耗进度。

3、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213131611u的专利文献所提出的一种术后临时起搏器导联器的固定敷贴,其特征是:包括底部敷贴和左右固定带,所述左右固定带分别通过连接条与底部敷贴左右两侧固定连接呈整体,所述左右固定带中部设有中央固定扣,所述左右固定带上下两端设有固定扣,左右固定带分别向底部敷贴中心折叠并相互搭接通过中央固定扣扣合,左右固定带上下两端固定扣分别与底部敷贴扣合,构成兜状电极导线连接器固定贴。该实用新型可利用敷贴将起搏器导联器妥善固定,降低因外力牵拉而导致的电极脱位,导联线断开等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风险;使用魔术贴固定操作简单,并可反复打开进行位置调节;采用无菌敷料的敷贴,可保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手术切口。

4、该现有技术虽然能够妥善固定住起搏器的导联器(连接接头),但其通过多方位的魔术贴进行粘贴固定,固定过程繁琐,需要多次粘贴,并且在完成粘贴后,导联器(连接接头)在该固定敷贴形成的兜状结构中有发生偏移的可能,发生偏移后需要重新打开魔术贴进行调整,并且对于导联器的状态(例如位置状态或与导线的连接状态)的观察在魔术贴粘连的情况下也十分不方便,不能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5、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实用新型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实用新型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实用新型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之不足,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起搏器导线接头固定装置,所述导线接头固定装置包括用于装载起搏器导线接头的装载层,用于对装载在所述装载层内的导线接头进行贴合性包覆固定的包覆层。

2、优选地,所述包覆层能够贴合包覆在所述装载层远离肌肤的表面,所述装载层贯穿设置有能够放置起搏器导线接头的凹槽,每个所述凹槽都设有一个用于插入连接至电极的插入通道,每个所述凹槽的另一端都设有放置连接至起搏器导线的连接通道,所述插入通道和所述连接通道的口径比所述凹槽的口径小。

3、优选地,在所述凹槽底部缝制有用于防止导线接头与皮肤长时间接触形成压疮的薄纱层。

4、优选地,所述装载层在靠近肌肤的表面设置有能够通过按压粘贴在皮肤上的压敏胶层,在所述压敏胶层远离皮肤的表面设置有对贴合处的肌肤处渗出的汗液进行吸收的汗液吸收层。

5、优选地,所述装载层的侧面设置有连接于所述包覆层的一侧的若干支柱,透明的所述包覆层的另一侧设置有能够连接在所述装载层未连接所述包覆层一侧的若干所述支柱上。

6、优选地,所述汗液吸收层远离所述压敏胶层的表面连接设置透明的固定架层,若干所述支柱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架层的两侧。

7、优选地,所述包覆层未连接在所述固定架层的若干所述支柱的一侧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固定架层另一侧的若干所述支柱可拆卸连接的连接件。

8、优选地,所述包覆层的两端连接至所述固定架层的两端的所述支柱,所述包覆层贴合在所述凹槽远离所述薄纱层的表面,从而对所述凹槽内放置的导线接头进行固定。

9、优选地,所述包覆层未连接在所述固定架层的两侧超出所述装载层预设距离。

10、优选地,所述包覆层的超出所述装载层的部分将导线接头的两端的线路贴合在皮肤上,利用医用胶布将超出部分的所述包覆层固定粘贴在所述肌肤上。

11、优选地,所述包覆层和所述装载层上均设置有贯穿自身的气孔。

12、本申请的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3、本实用新型通过装载层的固定架层将装载层内设置的用于放置导线接头的凹槽的形状进行固定,保证导线接头在装载层的凹槽内不会发生相对于装载层的偏移,装载层的底部设置有能够与肌肤粘连的压敏胶层,能够将整个装载层粘贴在肌肤上。

14、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架层上还连接有透明的包覆层,包覆层能够对装载层凹槽内的导线接头进行封锁,透明的包覆层有利于观察导线接头的位置状态和与导线的连接状态。包覆层超出装载层的部分可以用医用胶布进行固定,进一步对导线接头和导线接头两端的导线进行固定。利用包覆层对导线进行固定避免了具有粘性的胶布等与导线直接接触,在拆解时能够快速拆解,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调整。



技术特征:

1.一种起搏器导线接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接头固定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搏器导线接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槽(112)底部缝制有用于防止导线接头与皮肤长时间接触形成压疮的薄纱层(1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搏器导线接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层(100)在靠近肌肤的表面设置有能够通过按压粘贴在皮肤上的压敏胶层(104),在所述压敏胶层(104)远离皮肤的表面设置有对贴合处的肌肤处渗出的汗液进行吸收的汗液吸收层(1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搏器导线接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层(100)的侧面设置有连接于所述包覆层(200)的一侧的若干支柱(101),透明的所述包覆层(200)的另一侧设置有能够连接在所述装载层(100)未连接所述包覆层(200)一侧的若干所述支柱(10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起搏器导线接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汗液吸收层(103)远离所述压敏胶层(104)的表面连接设置透明的固定架层(102),若干所述支柱(101)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架层(102)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起搏器导线接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200)未连接在所述固定架层(102)的若干所述支柱(101)的一侧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固定架层(102)另一侧的若干所述支柱(101)可拆卸连接的连接件(20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搏器导线接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200)的两端连接至所述固定架层(102)的两端的所述支柱(101),所述包覆层(200)贴合在所述凹槽(112)远离薄纱层(105)的表面,从而对所述凹槽(112)内放置的导线接头进行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起搏器导线接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200)未连接在所述固定架层(102)的两侧超出所述装载层(100)预设距离,透过所述包覆层(200)能够观察所述装载层(100)内的起搏器导线接头的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起搏器导线接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200)的超出所述装载层(100)的部分将导线接头的两端的线路贴合在皮肤上,利用医用胶布将超出部分的所述包覆层(200)固定粘贴在所述肌肤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起搏器导线接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200)和所述装载层(100)上均设置有贯穿自身的气孔(106)。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起搏器导线接头固定装置,该导线接头固定装置包括用于装载起搏器导线接头的装载层,用于对装载在装载层内的导线接头进行贴合性包覆固定的包覆层。包覆层能够贴合包覆在装载层远离肌肤的表面,装载层贯穿设置有能够放置起搏器导线接头的凹槽,每个凹槽都设有一个用于插入连接至电极的插入通道,每个凹槽的另一端都设有放置连接至起搏器导线的连接通道,在凹槽底部缝制有用于防止导线接头与皮肤长时间接触形成压疮的薄纱层。本技术通过凹槽保证导线接头在装载层的凹槽内不会发生相对于装载层的偏移,装载层的压敏胶层能够将整个装载层粘贴在肌肤上。透明的包覆层对凹槽内的导线接头进行封锁,并利于观察导线接头的状态。

技术研发人员:郑宇晨,顾明,孙淑颖,张辰,王媛,白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10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