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切针的短针尖式针头结构及旋切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10109发布日期:2023-07-07 13:57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切针的短针尖式针头结构及旋切针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旋切针的短针尖式针头结构及旋切针。


背景技术:

1、旋切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广泛应用于乳腺病灶、静脉曲张等的治疗过程中。现有针对超声引导下乳腺真空微创旋切手术需要旋切针能够满足较为浅表层的手术任务要求。

2、经过检索发现:

3、公开号为cn1062361553a的中国发明专利中涉及一种旋切针,但其针头和切割口的轴向尺寸较长,对于较浅层病灶组织的切除不能很好的完成,如甲状腺处结节等。

4、公开号为cn21602236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多功能负压吸引旋切针装置,但其也是设计为了乳腺和肺结核等手术,针头和切割口尺寸较长,与上述发明专利具有同样问题。

5、公开号为cn21330994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旋切针管结构,但其针头和切割窗口仍然具有尺寸过大的问题,只适用于皮肤较为深层的手术,对于浅表层手术的适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切针的短针尖式针头结构及旋切针,以解决传统旋切针由于针头和切割长度较长等原因,不能很好地完成较为浅表层的手术任务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旋切针的短针尖式针头结构,该短针尖式针头结构包括:

4、针尖外套管,所述针尖外套管的端部设有用于旋转穿刺的针尖;

5、内层切割套管,设于所述针尖外套管内形成嵌套结构,所述内层切割套管的端部设有用于旋转切割的刀头;

6、所述针尖外套管上开设有切割通孔,所述切割通孔暴露出所述刀头;所述针尖的尾部与所述切割通孔之间的距离为1~2mm。

7、进一步地,所述针尖采用直接加工的方式形成于所述针尖外套管的端部。

8、进一步地,所述刀头为锯齿状刀头。

9、进一步地,所述刀头采用弧形刃口结构。

10、进一步地,所述内层切割套管上位于所述刀头后端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气孔。

11、进一步地,所述气孔为圆形孔;多个所述气孔均匀间隔设置。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旋切针,该旋切针包括操作手柄和上述的旋切针的短针尖式针头结构;所述操作手柄的内部设有齿轮减速器,所述针尖外套管与所述齿轮减速器的外壳连接,所述内层切割套管与所述齿轮减速器的输出轴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手柄内部设有电控系统和马达,所述电控系统控制所述马达连接齿轮减速器,进而控制所述内层切割套管的转动。

14、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手柄还分别连接旋切针工作时所需的负压泵、电源和电控系统。

15、进一步地,所述操作手柄通过底端的线缆分别与所述负压泵、所述电源和所述电控系统连接。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至少之一的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的旋切针的短针尖式针头结构及旋切针,缩短了针尖的尾部与切割通孔之间的距离,这种短针尖式针头结构可以满足对浅表层微创旋切手术工具的要求,避免了浅表层手术对皮肤等结构的切割,减小了创口的面积。



技术特征:

1.一种旋切针的短针尖式针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切针的短针尖式针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采用直接加工的方式形成于所述针尖外套管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切针的短针尖式针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为锯齿状刀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切针的短针尖式针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采用弧形刃口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切针的短针尖式针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切割套管上位于所述刀头后端的侧壁上设有多个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切针的短针尖式针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孔为圆形孔;多个所述气孔均匀间隔设置。

7.一种旋切针,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手柄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旋切针的短针尖式针头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切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内部设有电控系统和马达,所述电控系统控制所述马达连接所述齿轮减速器,进而控制所述内层切割套管的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切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还分别连接旋切针工作时所需的负压泵和电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切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手柄通过底端的线缆分别与所述负压泵、所述电源和所述电控系统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旋切针的短针尖式针头结构及旋切针,所述旋切针的短针尖式针头结构包括:针尖外套管,所述针尖外套管的端部设有用于旋转穿刺的针尖;内层切割套管,设于所述针尖外套管内形成嵌套结构,所述内层切割套管的端部设有用于旋转切割的刀头;所述针尖外套管上开设有切割通孔,所述切割通孔暴露出所述刀头;所述针尖的尾部与所述切割通孔之间的距离为1~2mm。本技术中针尖的尾部与切割通孔之间的距离较小,可以满足微创穿刺手术中对于浅表层的病理组织的穿刺取样和切除等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费健,付庄,费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费健
技术研发日:2022110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