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间融合器

文档序号:34563230发布日期:2023-06-28 10:30阅读:33来源:国知局
关节间融合器

本申请涉及手术医疗器械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关节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1、脊柱融合往往采用背外侧植骨融合,需要去除脊柱侧方关节表面皮质骨,制备植骨床,并大量植骨。但由于无压应力刺激,所植松质骨会被吸收,因此植骨融合率低。

2、理论上,可以在脊柱关节间隙内放置融合器以提高植骨融合成功率,并对关节间隙进行适度撑开,从而改善椎管狭窄。现有技术中,椎体间融合器是脊柱外科领域常用的植入器械。使用时,将椎体间融合器放置在脊椎椎体间隙处,起到支撑和稳定前柱、撑开椎间隙、恢复锥间孔的高度等作用,但脊椎椎体间隙相比脊柱关节间隙而言较大,椎体间融合器很难放入脊柱关节间隙。

3、类似的,在腰椎关节间隙中植入适于腰椎椎体间的椎体间隙融合器也存在较大的难度。

4、因此,如何提供适于植入关节间隙的融合器成为本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关节间融合器,以适于植入关节间隙。

2、根据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关节间融合器,其中,所述关节间融合器包括支撑部和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两端的头部和尾部,所述头部从所述支撑部沿所述支撑部的支撑高度方向渐缩并在末端形成尖端结构。

3、可选地,所述头部具有对称倾斜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为平面。

4、可选地,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呈25°-35°夹角α;和/或,所述尖端结构的尖端具有圆滑表面。

5、可选地,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宽度和所述支撑部的与所述头部连接处的宽度相同;和/或,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宽度为6mm-10mm。

6、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沿所述支撑高度方向相对的支撑顶面和支撑底面,所述支撑顶面和支撑底面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粗糙结构。

7、可选地,所述支撑顶面和支撑底面沿从所述头部到所述尾部的方向彼此靠近地对称倾斜,所述支撑顶面和支撑底面的夹角为10°-20°。

8、可选地,所述关节间融合器为一体件并包括沿所述支撑高度方向相对的顶面、底面以及连接所述顶面与底面的侧面,所述关节间融合器具有中空结构,其中:所述顶面和底面设置有连通至所述中空结构内的第一通孔p1,所述侧面设置有连通至所述中空结构内的第二通孔p2;和/或,所述顶面和/或底面设置有插孔p3。

9、可选地,所述尾部包括沿所述支撑高度方向相对的尾部顶面和尾部底面,所述尾部顶面和尾部底面沿从所述头部到所述尾部的方向彼此靠近地延伸,所述尾部顶面和尾部底面的最小夹角β不超过20°。

10、可选地,所述尾部包括后端面,所述后端面设置有用于连接输送工具的连接结构。

11、可选地,所述关节间融合器的总长度为9mm-15mm,宽度为7mm-9mm,高度为2mm-10mm,所述头部占所述关节间融合器的总长度的1/3至1/2。

12、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头部的尖端结构引导关节间融合器进入间隙较小的关节间隙,提高植入操作的便利性,降低手术难度。

13、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关节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间融合器(100)包括支撑部(10)和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部(10)两端的头部(20)和尾部(30),所述头部(20)从所述支撑部(10)沿所述支撑部(10)的支撑高度方向渐缩并在末端形成尖端结构(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节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20)具有对称倾斜的上表面(22)和下表面(23),所述上表面(22)和所述下表面(23)为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关节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22)和下表面(23)呈25°-35°夹角α;和/或,所述尖端结构(21)的尖端具有圆滑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关节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22)和下表面(23)的宽度和所述支撑部(10)的与所述头部(20)连接处的宽度相同;和/或,所述上表面(22)和下表面(23)的宽度为6mm-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节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0)包括沿所述支撑高度方向相对的支撑顶面(11)和支撑底面(12),所述支撑顶面(11)和支撑底面(12)设置有用于增加摩擦力的粗糙结构(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关节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顶面(11)和支撑底面(12)沿从所述头部(20)到所述尾部(30)的方向彼此靠近地对称倾斜,所述支撑顶面(11)和支撑底面(12)的夹角为10°-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节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间融合器为一体件并包括沿所述支撑高度方向相对的顶面、底面以及连接所述顶面与底面的侧面,所述关节间融合器具有中空结构,其中:所述顶面和底面设置有连通至所述中空结构内的第一通孔p1,所述侧面设置有连通至所述中空结构内的第二通孔p2;和/或,所述顶面和/或底面设置有插孔p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节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30)包括沿所述支撑高度方向相对的尾部顶面(31)和尾部底面(32),所述尾部顶面(31)和尾部底面(32)沿从所述头部(20)到所述尾部(30)的方向彼此靠近地延伸,所述尾部顶面(31)和尾部底面(32)的最小夹角β不超过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节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30)包括后端面,所述后端面设置有用于连接输送工具的连接结构(33)。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关节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间融合器的总长度为9mm-15mm,宽度为7mm-9mm,高度为2mm-10mm,所述头部(20)占所述关节间融合器的总长度的1/3至1/2。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关节间融合器,其中,所述关节间融合器包括支撑部(10)和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部(10)两端的头部(20)和尾部(30),所述头部(20)从所述支撑部(10)沿所述支撑部(10)的支撑高度方向渐缩并在末端形成尖端结构(21)。可以通过头部的尖端结构引导关节间融合器进入间隙较小的关节间隙,提高植入操作的便利性,降低手术难度。

技术研发人员:陈赞,段婉茹,杜越崎,张璨,辛宗,张博彦,戚茂杨,孟洪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109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