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24373发布日期:2023-09-04 10:54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具,具体涉及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


背景技术:

1、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调整患者平卧角度是临床治疗和护理的一项基本操作内容,可以治疗疾病、减轻症状,进行各种检查、预防并发症、减少疲劳和增进舒适感。

2、《外科学》提示对于休克患者需要休克体位,胃肠引流患者需要头高卧位。《临床使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中休克卧位(中凹卧位)需要患者仰卧,两臂放于体侧,抬高头胸部10°~20°,抬高下肢20°~30°。《成人急性心力衰竭护理实践指南》提示45°卧位可降低中心静脉压,斜坡卧位15°~30°交替进行,每次2小时,呼吸困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上升。《神经外科护理手册》提示对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抬高床头15°~30°;对于某些颅内肿瘤全麻清醒后床头抬高15°~30°,术后1天后以半卧位为主。《临床护理教程》提示静脉曲张手术后卧床时抬高下肢30°。《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护理工作指南》提示腹部术后患者清醒后可抬高床头15°~30°,易于膈肌下降,同时降低腹壁张力,减轻疼痛。

3、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医用床为连续角度调整,如果需要调节到特定角度时,对角度的定量需要人工使用量角器测量,为了达到疾病治疗和护理所需要的角度,则需要进行测量并调整,这样操作非常耗时、耗力,而且变换平卧后,再达到上述角度,仍需要重新测量调整,工作重复费事费力。

4、综上,需要一种可迅速达到临床治疗和护理常用卧位角度的卧位板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旨在提供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

2、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主要包括:支撑板、第一活页板和第二活页板;

4、所述第一活页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一活页板的另一端可以向上抬起,所述第一活页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可卡设于所述支撑板上以实现所述第一活页板的抬起支撑;

5、所述第二活页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二活页板的另一端可以向上抬起,所述第二活页板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可卡设于所述支撑板上以实现所述第二活页板的抬起支撑;

6、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卡合所述第一支撑架的第一凹槽,若干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向相应的端部进行排布,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用于卡合所述第二支撑架的第二凹槽,若干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向相应的端部进行排布。

7、上述的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第一活页板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所述支撑板铰接,所述第二活页板通过第二铰接轴与所述支撑板铰接,所述第一铰接轴与所述第二铰接轴的轴线相平行。

8、上述的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活页板通过铰接轴一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另一端可卡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活页板通过铰接轴二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另一端可卡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铰接轴一、所述铰接轴二、所述第一铰接轴、所述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的轴线均相互平行。

9、上述的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均为方形板。

10、上述的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第一支撑架为“[”字形框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一活页板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架为“[”字形框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活页板铰接。

11、上述的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支撑板的中部设置有凸板,所述第一活页板和所述第二活页板分设于所述凸板的相对两侧。

12、上述的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所述第一活页板和所述第二活页板可翻转至与所述支撑板相平行。

13、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通过合理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位置,使其满足特定的角度,只需要将第一支撑架放入相应的第一凹槽内,第二支撑架放入相应的第二凹槽内即可,不需要测量,非常方便,省时省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第一活页板和第二活页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页板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所述支撑板铰接,所述第二活页板通过第二铰接轴与所述支撑板铰接,所述第一铰接轴与所述第二铰接轴的轴线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活页板通过铰接轴一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另一端可卡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活页板通过铰接轴二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另一端可卡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铰接轴一、所述铰接轴二、所述第一铰接轴、所述第二铰接轴、所述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凹槽的轴线均相互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和所述第二支撑架均为方形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架为“[”字形框架,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一活页板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架为“[”字形框架,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活页板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中部设置有凸板,所述第一活页板和所述第二活页板分设于所述凸板的相对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页板和所述第二活页板可翻转至与所述支撑板相平行。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迅速调整卧位角度的平卧板结构,包括:第一活页板的一端与支撑板的中部铰接,第一活页板的另一端可以向上抬起,第一活页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可卡设于支撑板上以实现第一活页板的抬起支撑;第二活页板的一端与支撑板的中部铰接,第二活页板的另一端可以向上抬起,第二活页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可卡设于支撑板上以实现第二活页板的抬起支撑;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一凹槽,若干第一凹槽沿支撑板的中部向相应的端部进行排布,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凹槽,若干第二凹槽沿支撑板的中部向相应的端部进行排布。该平卧板结构使用非常方便,省时省力。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陈雪妹,许方蕾,孙晓敏,杨秀霞,施海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同济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12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