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医用红外热像仪检测舱的智能喷雾消毒杀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94170发布日期:2023-03-31 15:14阅读:48来源:国知局
用于医用红外热像仪检测舱的智能喷雾消毒杀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人类生活用品,尤其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用于医用红外热像仪检测舱的智能喷雾消毒杀菌装置。


背景技术:

2.医用红外热像仪通过采集人体的各部位温度的分布,来判别人体的健康情况,所以需要被检查人裸露人体部位进行检查,很多医院,体检中心等医疗机构选择了将医用红外热像仪装在一个舱体内,其目的增加被检人员私密性,并且舱体内恒温,给医用红外热像仪提供一个相对良好的使用环境。现有技术中,被检人员需要光脚进入舱体,那么也就带来了舱体内的卫生问题,特别是舱体地面的卫生处理。如果上一个被检人员有脚气,则容易造成下一个被检人员交差感染。如果每一次检测后都让医务人员对地面进行清洁处理的话,则大大增加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费时费力,也直接造成医用红外热像仪的使用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医用红外热像仪检测舱的智能喷雾消毒杀菌装置,所述的这种用于医用红外热像仪检测舱的智能喷雾消毒杀菌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智能杀菌消毒的医用红外热像仪检测舱。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医用红外热像仪检测舱的智能喷雾消毒杀菌装置,包括舱体和控制器,舱体中设置有红外热像仪和喷雾杀菌消毒装置,舱体中的顶部设置有人体感应传感器和第一紫外线杀菌灯,舱体的侧壁底部设置有新风进口,舱体的顶部连接有通风管道的第一端,喷雾杀菌消毒装置的控制端、人体感应传感器的输出端和第一紫外线杀菌灯的控制端均与控制器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的喷雾杀菌消毒装置包括底座,底座设置在舱体内的底面上,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行走机构,行走机构包括电机和行走轮,电机的输出轴与行走轮连接,底座上设置有管体,管体的左侧设置有烘干装置,管体的右侧设置有雾化装置,管体的侧壁中设置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设置在雾化装置和烘干装置之间,所述的烘干装置包括第一风扇,第一风扇设置在管体顶部,第一风扇与第一开口之间的管体中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和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的流向为第一单向阀的左侧流向其右侧,雾化装置包括储液箱,储液箱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管体的右端连接,储液箱与第一开口之间的管体中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的流向为第二单向阀的右侧流向其左侧,储液箱中设置有超声波雾化器和第一液位传感器,储液箱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风扇,储液箱通过水泵连接有消毒液桶,底座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传感器和第二限位传感器。
6.进一步的,所述的底座上在第一开口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紫外线杀菌灯。
7.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紫外线杀菌灯外侧套设有防护罩。
8.进一步的,所述的底座的前侧设置有纠偏传感器。
9.进一步的,所述的通风管道的第二端连接有消毒液回收装置,消毒液回收装置包括制冷装置和回收容器,回收容器与通风管道的另一端连通,制冷装置设置在靠近回收容器的一侧的通风管道中,回收容器中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回收容器顶部设置有排风扇。
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人体感应传感器、喷雾杀菌消毒装置、第一紫外线杀菌灯和控制器等装置的连续协同配合动作,快速高效地一次性实现了从地面到空间的喷雾消毒杀菌,大大降低了被检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也大大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医用红外热像仪检测舱设备使用的效率。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医用红外热像仪检测舱的智能喷雾消毒杀菌装置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医用红外热像仪检测舱的智能喷雾消毒杀菌装置中喷雾杀菌消毒装置的示意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医用红外热像仪检测舱的智能喷雾消毒杀菌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本实施例,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中的上、下、前、后、左、右等方向的使用仅为了描述方便,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限制。
15.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医用红外热像仪检测舱的智能喷雾消毒杀菌装置,包括舱体1和控制器34,舱体1中设置有红外热像仪(图中未示)和喷雾杀菌消毒装置3,舱体1中的顶部设置有人体感应传感器5和第一紫外线杀菌灯6,舱体1的侧壁底部设置有新风进口7,舱体1的顶部连接有通风管道8的第一端,喷雾杀菌消毒装置3的控制端、人体感应传感器5的输出端和第一紫外线杀菌灯6的控制端均与控制器34连接。
16.进一步的,所述的喷雾杀菌消毒装置3包括底座9,底座9设置在舱体1内的底面上,底座9的底部设置有行走机构,行走机构包括电机10和行走轮11,电机10的输出轴与行走轮11连接,底座9上设置有管体12,管体12的左侧设置有烘干装置,管体12的右侧设置有雾化装置,管体12的侧壁中设置有第一开口14,第一开口14设置在雾化装置和烘干装置之间,所述的烘干装置包括第一风扇15,第一风扇15设置在管体12顶部,第一风扇15与第一开口14之间的管体12中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加热器16、温度传感器17和第一单向阀18,第一单向阀18的流向为第一单向阀18的左侧流向其右侧,雾化装置包括储液箱19,储液箱19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管体12的右端连接,储液箱19与第一开口14之间的管体12中设置有第二单向阀20,第二单向阀20的流向为第二单向阀20的右侧流向其左侧,储液箱19中设置有超声波雾化器21和第一液位传感器22,储液箱19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风扇23,储液箱19通过水泵24连接有消毒液桶,底座9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传感器25和第二限位传感器26。
17.进一步的,所述的底座9上在第一开口14的外侧设置有第二紫外线杀菌灯27。
18.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二紫外线杀菌灯27外侧套设有防护罩28。
19.进一步的,所述的底座9的前侧设置有纠偏传感器29。
20.进一步的,所述的通风管道8的第二端连接有消毒液回收装置,消毒液回收装置包括制冷装置30和回收容器31,回收容器31与通风管道8的另一端连通,制冷装置30设置在靠近回收容器31的一侧的通风管道8中,回收容器31中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32,回收容器31顶部设置有排风扇33。
21.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人体感应传感器5、第一紫外线杀菌灯6、第一风扇15、行走机构、加热器16、温度传感器17、第一单向阀18、超声波雾化器21、第一液位传感器22、纠偏传感器29、制冷装置30等均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公知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已了解,在此不再赘述。
22.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23.本实用新型根据舱体1的实际分布,在舱体1的内测安装喷雾杀菌消毒装置3,当被检人员检查结束,走出舱体1后,人体感应传感器5检测到舱体1为无人状态时,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喷雾杀菌消毒装置3启动,超声波雾化器21将储液箱19中的消毒液雾化,由第二风扇23将消毒液从第一开口14吹出管体12,并经过第二紫外线杀菌灯27的杀菌后送入舱体1中对地面进行杀菌消毒,同时打开第一紫外线杀菌灯6,对地面和空间进行全面照射杀菌。同时,由电机10驱动行走轮11,带动喷雾消毒杀菌装置3沿舱体1的前后方向移动,进行移动喷雾,当喷雾消毒杀菌装置3从后侧移动至前侧时,当第一限位传感器25检测到喷雾消毒杀菌装置3已经移动到前侧时,发送信号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喷雾消毒杀菌装置3停止移动和喷雾,并打开烘干装置,第一风扇15将由加热器16加热的空气从第一开口14吹出,将地面烘干。采用食品消毒行业的消毒液,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雾化后的消毒液在高温加热作用下,布满整个舱体1,通过顶部的通风管道8经排风扇33将舱内空气和消毒液排出舱内,再通过制冷装置30将空气中的消毒液进行回收至回收容器31中,第二液位传感器发送检测信号给控制器用于控制回收容器31的液位。
24.水泵24从消毒液桶中为储液箱19提供消毒液,第一液位传感器22发送检测信号给控制器34,用于控制储液箱19中的液位。纠偏传感器29将检测信号发送给控制器34,控制器34再控制行走机构,从而控制喷雾杀菌消毒装置3的移动方向和速度。
25.本实用新型通过人体感应传感器5、喷雾杀菌消毒装置3、第一紫外线杀菌灯6和控制器34等装置的连续协同配合动作,快速高效地一次性实现了从地面到空间的喷雾消毒杀菌,大大降低了被检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也大大减少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医用红外热像仪检测舱设备使用的效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