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理用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82458发布日期:2023-09-16 21:06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护理用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心血管内科,具体涉及一种护理用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1、心血管内科是医院为了诊疗心血管疾病而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随着现代饮食的精细化、高脂肪高蛋白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中老年人。心血管系统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主要包括心脏、血管,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在患者得了心血管疾病后需要进行康复性锻炼恢复。

2、心脏是人体极为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脏病的病因十分复杂,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在心脏病患者手术治疗后,要想快速地恢复,就必须要进行心脏病的康复训练,这是不可缺少的,一个好的康复训练将会大大促进病情的好转,对病人体质的增强也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对于心脏病患者手术过后需要进行肢体康复训练。

3、根据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2022203073.4)提出的一种老年人心脏康复训练器械,该专利文件包括支撑底座、车架和第一支撑柱,支撑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车架,车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杆,车架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脚蹬,车架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活动轨,活动轨规定运动的圆周轨道,放置架可以放置物品,提高老年人心脏康复训练器械的实用性,束脚带能够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的康复训练的效率,提高器械的安全性,坐垫提高康复训练器械的舒适性,康复训练机构可以刺激代谢和心血管功能,不会容易产生肌肉与骨、关节损伤,并且对于老年人方便掌握,调节机构提高器械的适用性,适用于心脏康复的使用,在未来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但是对于胳膊的恢复锻炼大都是病人自主性锻炼,例如体操瑜伽等需要病人自主运动,有些病人会感觉到有点疼痛就不会继续锻炼,进而会影响后期恢复效果,且在恢复训练过程中不便于进行心率检测以及氧气供给,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护理用康复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护理用康复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护理用康复训练装置功能不完善,对于胳膊的恢复锻炼大都是病人自主性锻炼,例如体操瑜伽等需要病人自主运动,有些病人会感觉到有点疼痛就不会继续锻炼,进而会影响后期恢复效果,且在恢复训练过程中不便于进行心率检测以及氧气供给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护理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护理椅主体,所述护理椅主体包括护理椅座以及安装在护理椅座上表面的护理椅背,所述护理椅背的上表面开设有两个调节腔且调节腔内滑动安装有延伸板,所述护理椅背内部开设有空腔且空腔内设置有用于驱使两个延伸板进行上下运动的上下运动机构,所述延伸板的顶端滑动延伸出护理椅背并固定有支臂,所述支臂上开设有通道且通道内壁转动安装有摆臂,所述摆臂的顶端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内壁转动安装有轮轴且轮轴外表面固定有齿轮,所述摆臂的顶端侧面固定有输出轴与轮轴相连接的马达,所述支臂的上表面安装有与齿轮相啮合使用的弧形内齿条,所述弧形内齿条上设置有两个摆动限位器,所述护理椅背的侧面安装有报警器、心率检测仪以及控制器,所述护理椅座上设置有安装机构且通过安装机构安装有氧气罐,所述氧气罐上连通安装有输氧管,所述输氧管上安装有电控阀,所述输氧管的端部穿过支臂上安装的穿管环并连通安装有吸氧面罩,所述报警器、心率检测仪以及电控阀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3、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摆臂配合支臂使用,利用弹性带和魔术贴将病人胳膊绑定,利用马达驱使齿轮配合弧形内齿条运动,且利用抵触杆配合接触开关使用,可以使得摆臂带动病人胳膊摆动,进而可以进行被动式摆动康复训练,有效提升康复训练效果,且u形卡座可以在弧形内齿条上进行位置调节,可以根据病人自身恢复需要进行摆动最大角度的调节使用,适用范围广,进一步提升康复训练效果,通过设置心率检测仪来对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心率进行感应检测,并在达到上限值时通过控制器进行报警器报警,报警灯和报警喇叭组成报警器进行声光预警,有效提醒医护人员,同时利用氧气罐配合电控阀使用,在训练过程中心率较高时控制器通过控制电控阀打开较大幅度来提升氧气供氧,进而能够确保训练过程中病人的呼吸效果稳定性,通过设置上下运动机构配合护理椅背和延伸板使用,利用丝杠转动驱使移动板上下运动,可以驱使连接杆一带动延伸板上下运动,进而带动支臂上下运动,从而可以根据病人坐下后肩部的高度位置进行适应性调节使用,满足不同身高的病人坐下使用,完善功能多样性。

4、上述方案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马达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所述报警器具体为报警喇叭和报警灯。

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下运动机构包括两端均固定有转轴且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空腔内壁的丝杠以及安装在上方转转轴端部的手轮,所述丝杠的外表面螺纹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端部固定有连接杆一,所述护理椅背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空腔和调节腔的贯穿孔,所述连接杆一远离移动板的一端穿过贯穿孔并与延伸板的底端固定连接。

6、采用上述方案,利用手轮带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丝杠转动,进而可以带动移动板进行上下运动,从而通过连接杆一来带动延伸板上下运动,从而可以根据病人坐下后肩部高度进行适应性调节支臂的高度,适用范围广,操作调节便捷。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空腔内壁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导杆,所述移动板滑动安装在导杆的外表面。

8、采用上述方案,利用导杆可以对移动板进行支撑,移动板在丝杠的转动作用下进行上下运动时稳定性更好,且不易出现倾斜晃动的现象。

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摆臂的侧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弹性带,若干个弹性带两两一组相对布设,所述弹性带的侧面安装有魔术贴。

10、采用上述方案,利用弹性带配合魔术贴使用,可以在病人胳膊贴在摆臂上后,利用弹性带绕过胳膊并配合魔术贴进行绑定,使得摆臂转动时可以带动病人胳膊同步运动,进而保证康复锻炼的顺利进行,且便于操作使用。

11、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摆动限位器包括活动安装在弧形内齿条上的u形卡座,所述u形卡座的侧面安装有与马达电性连接的接触开关,所述摆臂的顶端固定有连接杆二且连接杆二的另一端固定有抵触杆。

12、采用上述方案,利用u形卡座卡接在弧形内齿条上,利用抵触杆配合连接杆二跟随摆臂同步转动,使得摆臂转动过程中抵触杆触碰到接触开关时会驱使马达反转,进而使得摆臂可以在合适的角度范围下进行自主摆动,提升康复训练效果。

13、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u形卡座上开设有圆形孔一,且圆形孔一内设置有螺钉,所述弧形内齿条上开设有若干个圆形孔二,所述螺钉的端部穿过圆形孔一以及其中一个圆形孔二并螺纹安装有螺母。

14、采用上述方案,利用螺钉穿过圆形孔一和不同位置处的圆形孔二并配合螺母固定,可以根据病人的自身恢复效果来选择摆臂转动的最大角度,使用便捷度大大提升,且便于操作调节使用。

1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安装在护理椅座上的若干个下固定座以及布设在下固定座上方的上固定座,所述氧气罐位于相对的下固定座和上固定座之间,所述下固定座以及上固定座之间通过螺栓螺纹连接。

16、采用上述方案,利用下固定座和上固定座配合螺栓使用,可以对氧气罐进行有效固定安装,固定结构简单,固定稳定性好,不易松动,且便于后期拆装操作使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该护理用康复训练装置通过设置摆臂配合支臂使用,利用弹性带和魔术贴将病人胳膊绑定,利用马达驱使齿轮配合弧形内齿条运动,且利用抵触杆配合接触开关使用,可以使得摆臂带动病人胳膊摆动,进而可以进行被动式摆动康复训练,有效提升康复训练效果,且u形卡座可以在弧形内齿条上进行位置调节,可以根据病人自身恢复需要进行摆动最大角度的调节使用,适用范围广,进一步提升康复训练效果;

19、该护理用康复训练装置,通过设置心率检测仪来对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心率进行感应检测,并在达到上限值时通过控制器进行报警器报警,报警灯和报警喇叭组成报警器进行声光预警,有效提醒医护人员,同时利用氧气罐配合电控阀使用,在训练过程中心率较高时控制器通过控制电控阀打开较大幅度来提升氧气供氧效果,进而能够确保训练过程中病人的呼吸效果稳定性。

20、该护理用康复训练装置通过设置上下运动机构配合护理椅背和延伸板使用,利用丝杠转动驱使移动板上下运动,可以驱使连接杆一带动延伸板上下运动,进而带动支臂上下运动,从而可以根据病人坐下后肩部的高度位置进行适应性调节使用,满足不同身高的病人坐下使用,完善功能多样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