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粉接入结构及透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97590发布日期:2023-06-17 23:58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粉接入结构及透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干粉接入结构及透析装置。


背景技术:

1、血液透析过程中,透析液是由反渗水和a、b两种浓溶液根据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的。而b浓溶液ph值为微碱性,比较适合细菌繁殖,因此b浓溶液与透析液的细菌和内毒素超标有着直接关系。透析液中的内毒素、碎片等有害物质可穿过透析膜进入到患者体内,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可见,保证透析液的质量是现代血液透析的基本要求。

2、现有血液透析机供b浓缩液的方式有两种:直接提供液体浓缩液和联机干粉在线溶解成液体浓缩液。目前,联机干粉在线溶解的方式是公认的b浓缩液最佳供液方式。其优点为:溶解后可马上使用,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细菌繁殖几率,保证最终透析液的微生物质量。联机干粉在血液透析机上的使用需要干粉桶支架支撑。病人在血液净化设备的干粉透析模式下进行治疗时,需要将干粉桶固定于血液净化设备上,并通入反渗水将干粉溶解成饱和透析溶液,饱和透析溶液随后流回设备用于患者治疗。

3、目前现有的干粉桶支架通常是在病人完成透析治疗后不能收起,仍固定连接于透析仪器上,占用了空间,容易受到污染,同时会影响仪器上其他部件的操作。且即使是将支架收起,其支架也是凸出于壳体表面,仍然会占用较多空间,且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干粉接入结构,用于解决干粉桶的支架在不使用时占用空间大且不美观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干粉接入结构,包括:

3、基座,所述基座设有朝背侧凹限的安装腔;

4、一对张开臂,所述张开臂包括嵌入部,所述嵌入部的一端与所述基座形成转动相连;

5、传输管路,设置在所述张开臂内,所述传输管路的一端在所述嵌入部远离与基座相连的一端形成第一接口,另一端穿过所述基座与外部连通;

6、带控制开关的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设置在所述张开臂内且所述控制开关设置在所述张开臂的外侧面上;

7、所述张开臂向所述基座的背侧收拢,与所述安装腔配合,所述嵌入部容纳在所述安装腔内。

8、所述张开臂向所述基座的面侧展开,两张开臂相互配合,两张开臂的第一接口相互对应。

9、张开臂是可以在基座上旋转展开或者收拢的部件,张开臂的嵌入部是在其收拢状态时嵌入安装腔的部分。

10、两个张开臂上的传输管路分别是液体与干粉混合前后的传输通道;第一接口用于连接干粉桶,作为将液体从传输管路传入和传出干粉桶的接口,在张开臂展开时,两个张开臂上的第一接口呈正对关系;锁紧组件用于在张开臂收拢时将其固定;控制开关是打开锁紧组件从而将张开臂展开和收拢的控制部件。

11、具体使用中,按住控制开关,将两个展开臂向基座的面侧旋转拉出,使其展开,将干粉桶连接于第一接口上。使用完毕后拆出干粉桶,按住控制开关,将两个展开臂向基座的背侧旋转压回,使其收拢。

12、在本技术方案中,当所述干粉接入结构使用完毕后,其张开臂可收拢进基座的安装腔,节省了空间,也避免了干粉接入结构的安装仪器上其他部件操作时受到干扰,同时也使其更加美观。

13、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成对设置且位于同一轴线上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一端从所述安装腔外与所述基座相连,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安装腔内的同一对固定柱之间留有安装间隔;所述固定柱与所述张开臂形成转动连接,所述基座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对固定柱。

14、所述固定柱是固连于基座内的柱体,对传输管路起固定作用;其与基座连接的一端设于所述安装腔外,其另一端延伸至安装腔内,其延伸至安装腔内的固定柱部分和张开臂形成转动连接,如此设计可减小安装腔的空间,从而减小张开臂的体积,节省材料,同时使整体结构更加美观。同一对固定柱之间留出安装间隔为传输管路提供空间;固定柱成对设置可使其与张开臂的连接更加牢固,基座两端的固定柱分别与两个张开臂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柱设有贯穿所述固定柱两端的安装通道,所述基座的侧面设有开孔,所述安装腔通过所述安装通道从所述开孔连通所述基座外,所述传输管路通过所述安装间隔和所述安装通道延伸至所述基座外。

16、所述安装通道是形状与传输管路相匹配的腔体。若是传输管路直接穿过安装间隔没有做管道折弯设计,或者将折弯方向设计至于基座长边平行,则在每次张开臂展开和收拢的过程中,传输管路均会反复进行弯曲和恢复,容易造成管路损坏。因此在本方案中,所述传输管路穿过安装间隔、安装通道和基座侧面向基座外延伸,即传输管路在安装间隔处向基座的侧面折弯,形成l形状,在安装腔内的传输管路随着张开臂展开转动时,弯向基座侧面的传输管路只是围绕中心轴做旋转运动,不易损坏,降低维修维护成本。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口设置在所述张开臂的背面上,所述张开臂收拢,所述基座遮挡所述第一接口;所述传输管路包括连通的尖刺段和传输段,所述尖刺段通过所述第一接口与外部连通,所述传输段设置在所述张开臂的中部,一端与尖刺段相连通,另一端经过所述安装间隔进入所述安装通道且延伸至所述基座外。

18、所述张开臂的背面是指两个张开臂展开时其相对的一面,当张开臂收拢时,设于背面上的第一接口被收进安装腔内,防止接口暴露在基座外受到污染。所述尖刺段是出口为斜口设计的管段,所述传输段通过所述尖刺段连通第一接口,其斜口设计更加方便液体的流出和进入。

19、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还设有辅助管路,所述辅助管道包括设置在基座背侧外的连接管和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的位置匹配;所述张开臂向所述基座的背侧收拢,与所述安装腔配合,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连通,所述基座和张开臂之间设有磁性组件,所述磁性组件用于检测张开臂是否完全收拢进安装腔内。

20、所述辅助管路用于在张开臂收拢时,将管道里面剩余的液体排出。所述连接管用于连通两个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是与第一接口匹配连通的部件,当张开臂收拢时,传输管路内的残余液体通过上方的第一接口进入上方的第二接口,通过连接管进入下方的第二接口,再进入下方的第一接口后,通过下方张开臂内的传输管路流出。如此可防止液体在传输管路内堆积,造成管道污染和难以清洗的问题。

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口和/或所述第二接口设有引导斜面,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配合,所述第一接口套接在所述第二接口外,所述第二接口套接在所述传输管路的一端外,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设有密封件。

22、所述引导斜面有利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对准连通。所述第二接口内部直接为液体流通的通道内壁,第一接口套接于第二接口外的设计,使得第二接口的口径较小,减少液体粘在管道内壁造成的浪费;第二接口套接在所述传输管路外,从而方便液体的传输。密封件用于密封接口连接处,防止漏液问题的发生。

23、进一步地,所述锁紧组件包括卡合柱,以及驱动所述卡合柱自动复位的复位件;所述固定柱上设有一个以上的锁紧孔,所述卡合柱与所述锁紧孔配合,所述复位件驱动所述卡合柱向所述固定柱移动;所述控制开关驱动所述卡合柱与所述锁紧孔分离。

24、卡合柱是一端连接控制开关,另一端进行卡合的柱体;锁紧孔用于对卡合柱进行限位;当卡合柱卡进锁紧孔时,两者形成稳定连接,张开臂固定;当控制开关驱动卡合柱从锁紧孔抽出时,复位件驱动卡合柱向所述固定柱抵接,当旋转到另一个锁紧孔时,在复位件的作用下卡合柱卡进该锁紧孔,从而再次对张开臂进行固定。

25、进一步地,所述张开臂还包括凸出部,所述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凸出部上,所述凸出部连接于嵌入部远离与基座相连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开关设于所述凸出部远离另一张开臂的一面上,所述凸出部靠近另一张开臂的一面上设有凸出的边沿,两个所述张开臂的凸出部之间留有活动间隔。

26、凸出部是在其收拢状态时凸出基座外的部件;两个所述张开臂在收拢状态下,其凸出部之间留有活动间隔,留出操作空间,方便将其打开。

27、在张开臂收拢时,相比起凸出部相对的一面,所述凸出部远离另一张开臂的一侧有更多的空间,因此将控制开关设于该侧更方便控制开关的按压;凸出的边沿设计进一步方便将张开臂从收拢状态拉出使其展开。

28、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透析装置,包括上述的干粉接入结构,所述干粉接入结构通过一外壳连接至所述透析装置的主机上,所述干粉接入结构通过传输管道跟所述主机连通。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30、(1)本实用新型的干粉接入结构中,张开臂可呈收拢起的状态,且可嵌入基座的安装腔内,节省了空间,避免了接口收到污染,同时更加美观。

31、(2)本实用新型通过辅助管路的设计,将使用完毕后传输管路内的残余液体排出,避免大量的残余液体在管道内堆积,防止造成再次使用时的污染发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