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科术后患者用下床活动辅助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01565发布日期:2023-06-08 14:29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科术后患者用下床活动辅助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辅助器具,特别涉及一种外科术后患者用下床活动辅助器具,属于活动辅助器具。


背景技术:

1、外科是研究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的科学,是以手术切除、修补为主要治病手段的专业科室,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外科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各医院外科的专科设置原则与内科类同,通常与内科相对应。外科疾病分为五大类:创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功能障碍;

2、其中申请号为“cn202021367636.7”所公开的“一种头部引流患者下床活动辅助器具”也是日益成熟的技术,其“包括座椅和设置在座椅一侧的靠背、固定在靠背两侧的推动把手,所述靠背顶部滑动连接有两个可以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的夹持板,且靠背上固定有能辅助夹持板运动的驱动引流装置,此头部引流患者下床活动辅助器具,通过设置的驱动引流装置实现对患者头部进行支撑固定,使患者在下床活动时头部的活动范围也被限制,避免患者在活动时头部运动程度过大牵扯到引流管从而给患者造成损害,且在使用的过程中驱动引流装置还可以根据患者的自身身高来调解引流袋悬挂的高度,适合不同的患者使用,使用效果更好”,但是该装置在实际使用时还存在以下缺陷。

3、1)每种外科疾病前期康复都需要卧床康复,长期卧床会导致患者下肢退化,影响行走能力,但现有的辅助器具,不适用于一定范围内身高不同的人进行使用,影响使用效果和活动质量;

4、2)且在活动后需要休息时,不便于随时停随时休息,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科术后患者用下床活动辅助器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辅助器具,不适用于一定范围内身高不同的人进行使用,影响使用效果和活动质量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外科术后患者用下床活动辅助器具,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端固定设有桌板,所述箱体的一侧设有器具组件,所述箱体的另一侧设有休息组件,所述器具组件包括两个第一电动液压缸,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液压缸分别固定设置在箱体内壁顶端一侧的两边,所述箱体的底部活动穿插设有u型支撑架,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液压缸的输出端分别与u型支撑架顶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u型支撑架的底端固定设有四个带轮刹的万向轮,所述箱体一侧的中部固定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设有滑块。

3、优选的,所述滑槽底端的中部固定设有第二电动液压缸,所述第二电动液压缸的输出端与滑块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一端固定设有连接杆。

4、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固定设有l型把手,两个所述l型把手的中部固定设有软包垫。

5、优选的,所述休息组件包括第三电动液压缸,所述第三电动液压缸固定设置在箱体内壁顶端另一侧的中部,所述箱体底部的另一侧活动设有坐垫板,所述坐垫板顶端一侧的中部与第三电动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坐垫板底端另一侧的两角均固定设有支撑腿,两个所述支撑腿的底端均固定设有吸盘。

7、优选的,所述箱体内壁一侧的中部固定设有蓄电池。

8、优选的,所述箱体边侧的一角固定设有开关面板,所述开关面板的表面分别安装有第一电动液压缸开关、第二电动液压缸开关和第三电动液压缸开关,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液压缸均通过第一电动液压缸开关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液压缸和第三电动液压缸分别通过第二电动液压缸开关和第三电动液压缸开关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9、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外科术后患者用下床活动辅助器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0、1、通过器具组件中设置的第一电动液压缸带动u型支撑架伸缩移动,使箱体与u型支撑架之间的距离缩短,将设备整体的高度升高或缩短,第二电动液压缸带动滑块在滑槽的内部使连接杆带动l型把手上下移动,调节至适当位置时患者手握l型把手将胳膊肘放置在软包垫上,推动万向轮移动帮助患者行走,适用于一定范围内身高不同的人进行使用,便于提高使用效果和活动质量;

11、2、通过休息组件中设置的第三电动液压缸带动坐垫板向下移动,移动至吸盘与地面接触,坐垫板底端的一侧与u型支撑架的顶部相接触,使其形成座椅,便于随时停随时休息,有利于休息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外科术后患者用下床活动辅助器具,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顶端固定设有桌板(2),所述箱体(1)的一侧设有器具组件(3),所述箱体(1)的另一侧设有休息组件(5),所述器具组件(3)包括两个第一电动液压缸(31),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液压缸(31)分别固定设置在箱体(1)内壁顶端一侧的两边,所述箱体(1)的底部活动穿插设有u型支撑架(32),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液压缸(31)的输出端分别与u型支撑架(32)顶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u型支撑架(32)的底端固定设有四个带轮刹的万向轮(33),所述箱体(1)一侧的中部固定设有滑槽(34),所述滑槽(34)的内部滑动设有滑块(3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术后患者用下床活动辅助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34)底端的中部固定设有第二电动液压缸(36),所述第二电动液压缸(36)的输出端与滑块(35)底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块(35)的一端固定设有连接杆(3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科术后患者用下床活动辅助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7)的两端均固定设有l型把手(38),两个所述l型把手(38)的中部固定设有软包垫(3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科术后患者用下床活动辅助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休息组件(5)包括第三电动液压缸(51),所述第三电动液压缸(51)固定设置在箱体(1)内壁顶端另一侧的中部,所述箱体(1)底部的另一侧活动设有坐垫板(52),所述坐垫板(52)顶端一侧的中部与第三电动液压缸(5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外科术后患者用下床活动辅助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板(52)底端另一侧的两角均固定设有支撑腿(53),两个所述支撑腿(53)的底端均固定设有吸盘(5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科术后患者用下床活动辅助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壁一侧的中部固定设有蓄电池(4)。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外科术后患者用下床活动辅助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边侧的一角固定设有开关面板(6),所述开关面板(6)的表面分别安装有第一电动液压缸开关、第二电动液压缸开关和第三电动液压缸开关,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液压缸(31)均通过第一电动液压缸开关与蓄电池(4)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液压缸(36)和第三电动液压缸(51)分别通过第二电动液压缸开关和第三电动液压缸开关与蓄电池(4)电性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外科术后患者用下床活动辅助器具,涉及活动辅助器具技术领域,包括箱体,箱体的顶端固定设有桌板,箱体的一侧设有器具组件,箱体的另一侧设有休息组件,器具组件包括两个第一电动液压缸,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器具组件中设置的第一电动液压缸带动U型支撑架伸缩移动,使箱体与U型支撑架之间的距离缩短,将设备整体的高度升高或缩短,第二电动液压缸带动滑块在滑槽的内部使连接杆带动L型把手上下移动,调节至适当位置时患者手握L型把手将胳膊肘放置在软包垫上,推动万向轮移动帮助患者行走,适用于一定范围内身高不同的人进行使用,便于提高使用效果和活动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刘现利,邱红丽,曹艳,张琳,任玉雪,韩晓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胸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205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