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阴宫颈环扎手术专用的缝合针线

文档序号:36287768发布日期:2023-12-07 01:38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经阴宫颈环扎手术专用的缝合针线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具体涉及一种经阴宫颈环扎手术专用的缝合针线。


背景技术:

1、宫颈环扎术主要用于宫颈机能不全患者抗中期妊娠丢失和抗早产。实施宫颈环扎术的目的在于修复并建立正常的宫颈内口形态和功能,使妊娠能够维持至足月或胎儿能够存活,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2、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宫颈环扎术可分为经腹和经阴环扎两大类,经腹环扎(包括开腹和腹腔镜下)多用于患者宫颈解剖条件较差,难以实施经阴环扎或经阴环扎失败者,环扎缝线主要以慕斯林带比较常见。经阴宫颈环扎在临床上更为常见,现有的经阴宫颈环扎手术用缝合针线,多是在手术开始前用非可吸收线双股或者三股编织成带,然后将编织好的缝线穿过缝合针的尾端,然后利用将缝合线打结或者留回头线的形式固定,而缝线线结或者回头线导致缝合线头端明显增粗,增粗的缝线在手术时不断的穿插宫颈组织造成宫颈组织的二次损伤,使围术期出血、宫颈裂伤、环扎线切割移位等风险明显增加,不利于妊娠的继续维持。

3、中国专利文献cn202589622u公开了一种用于宫颈环扎术的缝扎线带,包括丝线,其中丝线为3根,3根丝线往下编织延伸形成相互交叉叠压结构,其相互交叉叠压结构是,左侧的丝线往前方翻折至缝扎线带的右下方,且交叉叠压在距其右边最近的丝线上,而右侧的丝线则往前方翻折至缝扎线带的左下方,且也交叉叠压在距其左边最近的丝线上。该专利文献公开的缝扎线带,即是发明人指出的三股编织带。

4、中国专利文献cn216090716u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宫颈环扎线,包括缝针本体、缝线本体,所述缝针本体一端顶部为针尖,另一端顶部则开设有针孔,所述缝线本体一端为环套区,另一端则设有结块,缝线本体为多股棉线组合、交织搓成,且缝线本体搓成后为细长状并具有弹力。该专利文献公开的环扎线与发明人指出的双股线类似,区别在于,其采用的缝线本体为多股棉线,在搓成线之前,需要将多股棉线穿过缝针本体的针眼,操作难度较大,效率很低。

5、鉴于现有技术中的环扎线,或者容易造成宫颈组织的二次损伤,或者多股线穿针效率低的技术缺陷,设计了一种专门针对经阴宫颈环扎手术的缝合针线。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环扎线或者容易造成宫颈组织的二次损伤,或者多股线穿针效率低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专门针对经阴宫颈环扎手术的缝合针线。

2、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阴宫颈环扎手术专用的缝合针线,包括:

3、缝针,所述缝针的一端为针尖,另一端为针眼;

4、第一缝合线,从所述针眼穿过,拉至首端与尾端基本平齐,形成第一支线和第二支线;

5、第二缝合线,从所述针眼穿过,拉至首端与尾端基本平齐,形成第三支线和第四支线;

6、所述第一支线从上方越过所述第三支线和所述第四支线,搭至所述第四支线和所述第二支线之间,并从所述第四支线下方穿回至所述第三支线和所述第四支线之间;

7、所述第二支线从上方越过所述第一支线和所述第四支线,搭至所述第一支线和所述第三支线之间,并从所述第一支线下方穿回至所述第一支线和所述第四支线之间;

8、所述第三支线从上方越过所述第一支线和所述第二支线,搭至第二支线和第四支线之间,并从第二支线下方穿回至第一支线和所述第二支线之间;

9、所述第四支线从上方越过所述第二支线和所述第三支线,搭至第一支线和所述第三支线之间,并从第三支线下方穿至第三支线和所述第二支线之间;

10、所述第一支线从上方越过所述第三支线和所述第四支线,搭至所述第四支线和所述第二支线之间,并从所述第四支线下方穿至第三支线和所述第四支线之间;如此循环,编织形成缝合线;最后打结。

11、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缝合线不从所述针眼穿过,中部直接靠在所述针眼位置,两端拉直,形成所述第三支线和所述第四支线。

12、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缝针的针体为弧形针。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阴宫颈环扎手术专用的缝合针线,包括:

14、缝针,所述缝针的一端为针尖,另一端为针眼;

15、第一缝合线,从所述针眼穿过,拉至首端与尾端基本平齐,形成第一支线和第二支线;

16、第二缝合线,从所述针眼穿过,拉至首端与尾端基本平齐,形成第三支线和第四支线;

17、所述第一支线从上方越过所述第三支线和所述第四支线,搭至所述第四支线和所述第二支线之间,从所述第二支线下方穿过;

18、所述第三支线从下方穿过所述第四支线和所述第二支线,绕至所述第二支线和所述第一支线之间,所述第一支线从所述第三支线下方绕至所述第二支线和所述第三支线之间;

19、所述第四支线从上方越过所述第二支线和所述第一支线,搭至所述第一支线和所述第三支线之间,所述第三支线从所述第四支线上方绕至所述第一支线和所述第四支线之间;

20、所述第二支线从下方穿过所述第一支线和所述第三支线,绕至所述第三支线和所述第四支线之间,所述第四支线从所述第二支线下方绕至所述第二支线和所述第三支线之间;

21、所述第一支线从上方越过所述第三支线,搭至所述第四支线和所述第二支线之间,所述第二支线从所述第一支线上方绕至所述第四支线和所述第一支线之间;

22、此时第三支线位于最左侧,从所述第三支线开始重复以上步骤,编织成缝合线;最后打结。

23、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缝合线不从所述针眼穿过,中部直接靠在所述针眼位置,两端拉直,形成所述第三支线和所述第四支线。

24、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缝针的针体为弧形针。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26、1.本实用新型的经阴宫颈环扎手术专用的缝合针线,包括缝针,以及穿设在缝针针眼位置的第一缝合线和第二缝合线;第一缝合线从针眼穿过后,拉至首端与尾端基本平齐,形成第一支线和第二支线;第二缝合线也从针眼穿过,拉至首端和尾端基本平齐,形成第三支线和第四支线;第一支线、第二支线、第三支线和第四支线按照本技术的编织方法,编织形成复合缝合线;该复合缝合线相当于是将四条支线编织成一条,增加了线径,在手术时能够更好地柔性承托人体组织,不易割伤人体组织;本技术的缝合针线,编织后的复合缝合线直接将缝针编织固定在中间位置,无需再采用在针后打结或留回头线的方式,因而穿插宫颈组织时,仅有一根编织好的复合编织线,不易造成宫颈组织的二次损伤,降低了围术期出血、宫颈裂伤、环扎线切割移位等风险,有利于维持妊娠的正常进行;本技术的缝合针线,只需将两条缝合线穿过针眼,按照本技术的方式编织形成复合编织线,即可在避免打结或回头线的情况下实现缝针的位置固定、增加复合编织线的线径以避免割伤人体组织的技术效果。

27、作为改进技术方案,还可以是仅将第一缝合线穿过缝合针的针眼,而将第二缝合线的中部靠在针眼位置,两端拉直,形成第三支线和第四支线,而第一支线、第二支线、第三支线和第四支线同样采用本技术的编织方法编织形成复合缝合线,与上述的技术方案相比,由于仅需将一根缝合线穿过针眼,因而效率更高。

28、本技术的经阴宫颈环扎手术专用的缝合针线,可以在手术前由医务人员提前编织,也可以由生产厂家直接生产,将编织完成的缝合针线无菌密封,医务人员在使用时直接拆封即可使用。

29、2.本实用新型的经阴宫颈环扎手术专用的缝合针线,包括缝针,以及穿过缝针针眼的第一缝合线和第二缝合线;第一缝合线和第二缝合线均拉至首端和尾端平齐,形成第一支线、第二支线、第三支线和第四支线;将这四条支线按照本技术的编织方法编织形成复合编织线,该种编织方法编织而成的复合编织线的外形基本为圆形,除了具有增加线径、在避免打结或留回头线的情况下实现缝针的位置固定的技术效果以外,使用缝合针穿过人体组织时,圆形外径的复合编织线对于人体组织的拉伤更小,对人体的损伤更小。

30、作为改进技术方案,还可以是仅将第一缝合线穿过缝合针的针眼,而将第二缝合线的中部靠在针眼位置,两端拉直,形成第三支线和第四支线,而第一支线、第二支线、第三支线和第四支线同样采用本技术的编织方法编织形成复合缝合线,与上述的技术方案相比,由于仅需将一根缝合线穿过针眼,因而效率更高。

31、本技术的经阴宫颈环扎手术专用的缝合针线,可以在手术前由医务人员提前编织,也可以由生产厂家直接生产,将编织完成的缝合针线无菌密封,医务人员在使用时直接拆封即可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