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凝胶面部埋植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49318发布日期:2023-08-27 08:07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凝胶面部埋植线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凝胶面部埋植线。


背景技术:

1、在医美领域的微创美容手术中,面部埋植线/提拉线得到广泛应用,其在微创缝合、肌体提拉等方面效果良好,可刺激皮肤胶原蛋白的生成,起到紧致肌肤改善质感的效果。面部埋植线一般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术后无需拆线过程,埋植线可在肌肤中自然降解,深得使用者欢迎。

2、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美容提拉线,提拉线包括拉线及其两端连接的针头;所述拉线上对称设置两组提升件,所述提升件为喇叭形;所述拉线将两组所述提升件串起,所述两组提升件对称分布在所述拉线中段的两侧,其有益效果是增加提升件,提高提拉效果,刺激皮肤胶原蛋白的新生,达到完美面部抗衰效果。

3、但该方案还存在以下缺点:该技术方案中,提升件为喇叭体,喇叭体的横截面积较大,在植入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在面部开的创口较大,而且植入后整个喇叭体经过的路径中面部组织都会被损伤,引起面部肿胀;另一方面,该方案中的喇叭体为中空结构,容易导致组织液渗入堆积在喇叭体中,使组织液堆积,造成感染或组织过渡增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凝胶面部埋植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面部埋植线植入时创口损伤大,且植入后容易导致组织液堆积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凝胶面部埋植线,包括线体、固定在所述线体两端的两个针头、以及至少一个提拉组件;所述提拉组件包括穿设于所述线体上的柔性膜,并且所述柔性膜围合形成一具有开孔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中填充有水凝胶颗粒,所述水凝胶颗粒的尺寸大于所述开孔的尺寸;所述水凝胶颗粒吸收液体可膨胀以撑开所述柔性膜。

3、进一步的,所述柔性膜与所述线体之间具有一间隙,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孔包括所述间隙。

4、进一步的,所述柔性膜的表面具有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通孔,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孔包括所述通孔。

5、进一步的,所述水凝胶颗粒的杨氏模量为10-10000pa。

6、进一步的,所述水凝胶颗粒和/或所述柔性膜采用的材料选自聚l-丙交酯-己内酯、聚左旋乳酸、聚乙醇酸、聚对二氧环己酮、乙交酯与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乙交酯与丙交酯共聚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聚己内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7、进一步的,所述容置空间中的水凝胶颗粒吸收液体膨胀后,所述容置空间的体积为v,所有所述水凝胶颗粒吸收液体膨胀前的总体积为v1,所述水凝胶颗粒溶胀前后的体积变化倍数为n,v1/v为1/2n-1/n。

8、进一步的,所述水凝胶面部埋植线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线体上的至少两个限位结构,所述提拉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结构,位于所述提拉组件两侧的限位结构用于将所述提拉组件限定在对应的两个所述限位结构之间。

9、进一步的,所述容置空间中的水凝胶颗粒吸收液体膨胀后,所述限位结构突出所述线体表面的最大高度大于所述柔性膜突出所述线体表面的最小高度。

10、进一步的,所述容置空间中的水凝胶颗粒吸收液体膨胀后,被撑开后的所述柔性膜为锥形、t形、或x形。

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水凝胶面部埋植线,包括线体、固定在所述线体两端的两个针头、以及穿设于所述线体上的至少一个水凝胶块;所述水凝胶块吸收液体可膨胀。

12、进一步的,所述水凝胶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线体上。

13、进一步的,水凝胶面部埋植线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线体上的至少两个限位结构,所述水凝胶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结构,位于所述水凝胶块两侧的限位结构用于将所述水凝胶块限定在对应的两个所述限位结构之间。

14、进一步的,所述水凝胶块吸收液体膨胀后,所述限位结构突出所述线体表面的最大高度大于所述水凝胶块突出所述线体表面的最小高度。

15、进一步的,所述水凝胶块采用的材料选自聚l-丙交酯-己内酯、聚左旋乳酸、聚乙醇酸、聚对二氧环己酮、乙交酯与三亚甲基碳酸酯共聚物、乙交酯与丙交酯共聚物、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聚己内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16、进一步的,所述水凝胶块吸收液体膨胀后的形状为锥形、t形、或x形。

17、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凝胶面部埋植线具有以下优点:

18、本实用新型的面部埋植线在植入面部皮下组织前,水凝胶块或柔性膜内的水凝胶颗粒还未吸收液体膨胀,体积很小,使得整个面部埋植线的径向尺寸较小,如此可以使面部埋植线在植入时,只需要在面部开很小的创口,即可将面部埋植线植入皮下组织,而且,在植入的过程中,对面部皮下组织的损伤也很小。

19、本实用新型的面部埋植线植入后,水凝胶块或柔性膜内的水凝胶颗粒吸收组织液膨胀,使面部埋植线起到提拉作用,而且,水凝胶块或提拉组件的水凝胶颗粒在吸胀时会挤压组织,使得面部埋植线植入后具有多个挤压点位,与组织之间的摩擦力更大,锚固效果更好。

20、另外,无论是柔性膜包裹水凝胶颗粒的结构,还是水凝胶块结构,在吸胀后均为非中空结构,均不会有组织液堆积,降低了感染风险和组织增生的风险,本实用新型的柔性膜或者水凝胶块在降解后,不会发生组织细胞生长速度无法匹配的情况,避免了形成空泡的情况发生。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凝胶面部埋植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线体、固定在所述线体两端的两个针头、以及至少一个提拉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凝胶面部埋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膜与所述线体之间具有一间隙,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孔包括所述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凝胶面部埋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膜的表面具有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的通孔,所述容置空间的开孔包括所述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凝胶面部埋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凝胶颗粒的杨氏模量为10-10000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凝胶面部埋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中的水凝胶颗粒吸收液体膨胀后,所述容置空间的体积为v,所有所述水凝胶颗粒吸收液体膨胀前的总体积为v1,所述水凝胶颗粒溶胀前后的体积变化倍数为n,v1/v为1/2n-1/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凝胶面部埋植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线体上的至少两个限位结构,所述提拉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结构,位于所述提拉组件两侧的限位结构用于将所述提拉组件限定在对应的两个所述限位结构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水凝胶面部埋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中的水凝胶颗粒吸收液体膨胀后,所述限位结构突出所述线体表面的最大高度大于所述柔性膜突出所述线体表面的最小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凝胶面部埋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空间中的水凝胶颗粒吸收液体膨胀后,被撑开后的所述柔性膜为锥形、t形、或x形。

9.一种水凝胶面部埋植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线体、固定在所述线体两端的两个针头、以及穿设于所述线体上的至少一个水凝胶块;所述水凝胶块吸收液体可膨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水凝胶面部埋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凝胶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线体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水凝胶面部埋植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线体上的至少两个限位结构,所述水凝胶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限位结构,位于所述水凝胶块两侧的限位结构用于将所述水凝胶块限定在对应的两个所述限位结构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水凝胶面部埋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凝胶块吸收液体膨胀后,所述限位结构突出所述线体表面的最大高度大于所述水凝胶块突出所述线体表面的最小高度。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水凝胶面部埋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凝胶块吸收液体膨胀后的形状为锥形、t形、或x形。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凝胶面部埋植线,包括线体、固定在所述线体两端的两个针头、以及至少一个提拉组件;所述提拉组件包括穿设于所述线体上的柔性膜,并且所述柔性膜围合形成一具有开孔的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中填充有水凝胶颗粒,所述水凝胶颗粒的尺寸大于所述开孔的尺寸;所述水凝胶颗粒吸收液体可膨胀以撑开所述柔性膜。本技术提供的水凝胶面部埋植线,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面部埋植线植入时创口损伤大,且植入后容易导致组织液堆积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黄楚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微创惟美医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8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