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颌窦内提升术辅助用窦底黏膜剥离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92728发布日期:2023-06-17 22:55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颌窦内提升术辅助用窦底黏膜剥离器械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口腔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上颌窦内提升术辅助用窦底黏膜剥离器械。


背景技术:

1、上颌窦内提升术,也称经牙槽嵴顶入路式上颌窦底黏膜提升术,是临床中上颌骨后牙区骨量不足时,进行口腔种植牙操作前常常采用的骨增量术之一。1994年,summers设计出一套骨挤压骨凿,提出了骨凿冲顶式上颌窦内提升术,即骨凿冲顶窦底使局部骨板折裂,从而将所连窦底黏膜抬升,至今仍是被广泛应用的经典方法。不过,受限于骨凿冲顶端直径的大小,它的提升范围有限。之后有学者发明了液压提升式上颌窦内提升术,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剥离的范围,但是,由于液体的重力作用及窦底黏膜与骨面的附着力不同,导致被施压的液体容易流向黏膜容易被剥离的地方,从而使被剥离的黏膜偏离目标位置。为了解决上述两大主流方法的弊端,我们提出了一种内提升术辅助用上颌窦底黏膜剥离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上颌窦内提升术辅助用窦底黏膜剥离器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骨凿冲顶法因受限于骨凿端直径大小导致提升范围有限,液压提升法中因液体的重力作用及窦底黏膜与骨面的附着力不同,导致被施压的液体容易流向黏膜容易被剥离的地方,从而使被剥离的黏膜偏离目标位置。为了解决上述两大主流方法的弊端,我们提出了一种内提升术辅助用上颌窦底黏膜剥离器械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上颌窦内提升术辅助用窦底黏膜剥离器械,包括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中部外侧套装固定有筒状的手柄,所述连接体的两侧端均间隔设置若干个位置相邻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部卡合连接有剥离头,

3、所述剥离头包括条形主体,所述条形主体的一端为相对弯折的工作端,所述条形主体与所述工作端邻接的一端上部设有刻度标记,所述工作端位于上颌骨的内部;

4、所述连接体内部一侧设置有固定道,所述固定道内插装有用于限定所述剥离头位置的限位栓。

5、优选的,所述条形主体的另一端设有圆形固定孔。

6、优选的,所述工作端与所述条形主体的一端之间设有三种可弯折的角度。

7、优选的,所述连接体的每一端的所述限位槽均包括两个,一个是垂直于连接体长轴,另一个与连接体长轴呈四十五度。

8、优选的,所述手柄外侧固定设置有防滑层,所述防滑层外侧设置有防滑纹。

9、优选的,所述限位槽为条形槽,与所述条形主体的尺寸相互适配。

10、优选的,所述限位栓为“t”字形,包括栓帽和栓体,所述栓体插入所述圆形固定孔内,所述栓体的外圆周面与所述固定道之间为螺纹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工作端的末端为扁圆形。

12、优选的,所述工作端相对于所述条形主体的可弯折的角度为90°、120°和150°三种不同的角度。

13、优选的,所述手柄、连接体、剥离头均为钛合金材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颌窦内提升术辅助用窦底黏膜剥离器械,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手柄和连接体,使用时,手柄为长圆柱体,表面粗糙化处理,方便术者握持,手柄固定套装在连接体外侧,连接体为直径比手柄细的长圆柱体,连接体的两侧端均间隔设置若干个位置相邻的限位槽,以及一个可分离的限位栓,限位槽一个是垂直于连接体长轴,另一个与连接体长轴呈45°,可用于插入不同规格的剥离头,以满足术者针对患者不同张口度,不同牙位,窦底不同形态、不同角度的多样化需求。限位栓为“t”字形,分为栓帽和栓体两部分,均为粗细不同的圆柱体,可插入在连接体的固位道内,并与两个限位槽相通和剥离头的固位孔相通,在剥离头固位端插入限位槽后,栓体可穿过固定道,及剥离头上圆形固位孔,将之固定在连接体上,以保证手术中剥离操作的稳定性;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剥离头,剥离头一端为工作端,设有三种角度一端为固位端,头身设计为扁长方体状,方便加工时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可以更薄,利于工作端更易进入种植窝洞及实现更大范围的剥离,工作端的末端为扁圆形,宽度为2.5mm,长度设有2.5mm、3.0mm、3.8mm、4.3mm四种规格,每种规格下均设有90°、120°、150°三种不同角度,以满足临床不同种植体系统、不同直径种植体及不同窦底形态的多样化需求。在工作端还设有刻度标记,每隔2mm为一条,并将6mm与8mm之间做特殊标记,以便在术中容易识别,另一端为固位端,设有一个圆形固定孔,插入连接体的限位槽后可被限位栓固定,在常规骨凿冲顶法应用后,或在液压提升法实施过程中,窦底折裂骨板及所连黏膜被初步抬起,此时,可选择合适角度与长度的剥离头,逐步深入窝洞内,从近远中、颊舌侧不同方向全方位进一步充分剥离黏膜,从而加大剥离范围。

17、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技术特征:

1.一种上颌窦内提升术辅助用窦底黏膜剥离器械,包括连接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2)的中部外侧套装固定有筒状的手柄(1),所述连接体(2)的两侧端均间隔设置若干个位置相邻的限位槽(3),所述限位槽(3)内部卡合连接有剥离头(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颌窦内提升术辅助用窦底黏膜剥离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主体(504)的另一端设有圆形固定孔(5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颌窦内提升术辅助用窦底黏膜剥离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端(501)与所述条形主体(504)的一端之间设有三种可弯折的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颌窦内提升术辅助用窦底黏膜剥离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2)的每一端的所述限位槽(3)均包括两个,一个是垂直于连接体(2)长轴,另一个与连接体(2)长轴呈四十五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颌窦内提升术辅助用窦底黏膜剥离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外侧固定设置有防滑层(9),所述防滑层(9)外侧设置有防滑纹(1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上颌窦内提升术辅助用窦底黏膜剥离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3)为条形槽,与所述条形主体(504)的尺寸相互适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颌窦内提升术辅助用窦底黏膜剥离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栓(4)为“t”字形,包括栓帽(401)和栓体(402),所述栓体(402)插入所述圆形固定孔(503)内,所述栓体(402)的外圆周面与所述固定道(6)之间为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上颌窦内提升术辅助用窦底黏膜剥离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端(501)的末端为扁圆形。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上颌窦内提升术辅助用窦底黏膜剥离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端(501)相对于所述条形主体(504)的可弯折的角度为90°、120°和150°三种不同的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颌窦内提升术辅助用窦底黏膜剥离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连接体(2)、剥离头(5)均为钛合金材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上颌窦内提升术辅助用窦底黏膜剥离器械,包括连接体,连接体的中部外侧套装固定有筒状的手柄,连接体的两侧端均间隔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内部卡合连接有剥离头,剥离头包括条形主体,条形主体的一端为相对弯折的工作端,条形主体与工作端邻接的一端上部设有刻度标记,工作端位于上颌骨的内部;连接体内部一侧设置有固定道,固定道内插装有用于限定所述剥离头位置的限位栓。本技术,在常规骨凿冲顶法应用后,或在液压提升法实施过程中,窦底折裂骨板及所连黏膜被初步抬起时,可选择合适角度与长度的剥离头,逐步深入窝洞内,从近远中、颊舌侧不同方向全方位进一步充分剥离黏膜,从而加大剥离范围。

技术研发人员:吕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七三一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