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液体转移进行药物重组的装置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15904发布日期:2024-04-18 17:30阅读:7来源:国知局
通过液体转移进行药物重组的装置和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总体涉及通过负压将第一液体组分和第二固体或液体组分进行组合来重组用于医学或药学应用的药物溶液或药学溶液,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通过负压将储存在容器中的第一液体组分和储存在药瓶中的第二固体或液体组分进行组合的装置。本发明还涉及包括这种装置的系统和包装单元,该系统和包装单元用于储存或包装用于上述用途的小瓶和容器。


背景技术:

1、某些药物优选以粉剂或干燥剂(如冻干剂)提供,并在给患者用药之前需要进行液体重组。例如,冻干药物通常以冻干剂供应,该冻干剂必须与稀释剂混合,以将该物质重组为适于注射的剂型。

2、药物也可以作为多组分体系提供,该多组分体系在给药之前需要先混合。例如,多组分体系可以包括一种或多种液体(例如,可流动的)组分和/或干燥(例如,粉状或颗粒状)组分,它们必须在给药之前进行混合。

3、药物重组有多种设备和方法,其中冻干药物在负压下储存并供应在标准小瓶中。

4、根据第一种方法,用户使用第一注射器将稀释剂从稀释剂小瓶注入含有干燥药物的小瓶中。接下来,用户使用第二注射器从小瓶中取出经过重组的药物。第二注射器用于将经过重组的药物注入患者体内。将注射器与注射针一起使用有可能对用户或患者造成意外伤害。

5、第二种方法通过特别设计的小瓶适配器避免使用带有注射针的注射器,该小瓶适配器具有用于刺穿或戳破小瓶塞子的刺穿心轴。为了实现注射器与小瓶的高效无针或免针连接,us 2017/0143586a1公开了这样的小瓶适配器的示例,该小瓶适配器包括用于注射器鲁尔锁螺纹的外螺纹,用于将注射器尖端拧到小瓶适配器上。

6、在医疗应用中,通常希望防止患者接触到被注射到患者身上或从患者身上提取的流体,并且希望使护士和医生避免接触到可能含有患者血液或废物的液体。

7、通常,用于注射或抽取流体的注射器的凸出部件会在其尖端部残留一些流体,从而给护士和医生带来接触到流体的风险。在断开注射器之前擦掉这种流体是非常可取的。为了能够在这些应用中安全高效地擦掉流体,us 6,651,956 b2公开了一种阀,该阀包括在其端部具有狭缝的阀杆。阀杆位于阀体中,可变形。当注射器的尖端与阀杆中的狭缝接合时,阀杆在阀体中移动,阀杆的顶部向内折叠,狭缝抵靠仪器密封并允许液体流过阀杆,流入或流出仪器。当再次取下注射器尖端时,阀杆表面不会被液体污染。

8、将这样的阀杆集成到上述类型的小瓶适配器中也是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

9、us 6,558,365 b2公开了第三种方法,该方法使用两个小瓶适配器,即第一适配器和第二适配器,第一适配器连接到包含粉末组分的容器,第二适配器可以与第一适配器可移动地互连,并且也可以容易地连接到包含稀释剂等流体的容器,从而允许稀释剂与粉末无菌混合。

10、fr 2293916 a1公开了一种用于将储存在容器中的第一液体组分和储存在小瓶中的第二固体或液体组分进行组合,以便通过液体转移进行药物重组的装置。容纳构件是一个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圆柱形长圆形套筒,其两端开口。在套筒内部横向设置有隔墙,以分隔用于收纳小瓶的两个相邻腔室。该隔墙在径向方向上具有狭槽,用于从套筒的一侧插入双穿孔针以进行安装,并且狭槽终止于稍宽的部分中,双穿孔针将停靠在该稍宽部分中。将两个小瓶插入套筒的开口端后,将小瓶推向隔墙,直到小瓶塞子被双穿孔针刺穿。容纳构件不形成为具有平坦上表面的托盘。

11、us20160296420 a1、us 5445631 a1和jp 405049672a公开了类似的套筒形转移适配器。wo 00/25846a2公开了一种用于注射器和小瓶轴向对准并引导注射器向小瓶轴向滑动运动,以便自我给药的设备。

12、持续需要一种具有更安全和更准确的激活系统的重组设备,该激活系统确保用于注射经过重组的药物溶液的针头机构不会过早暴露或连接,因为这可能导致药物和/或容器污染、药物损失或安全风险。

13、还需要一种更加用户友好的重组设备,减少重组过程中用户出错的可能性。还需要一种布置,该布置允许该设备作为预组装试剂盒提供,其中小瓶和稀释剂容器预先连接以减少用户处理步骤;作为仅连接小瓶的试剂盒提供;和/或作为单独的系统提供,该系统中小瓶和稀释剂容器由用户在使用前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安全可靠的方案,能够通过负压将第一液体组分和第二固体或液体组分进行组合来重组用于医学或药学应用的药物溶液或药学溶液。

2、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负压将储存在容器中的第一液体组分和储存在小瓶中的第二固体或液体组分进行组合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托盘,该托盘具有用于容纳小瓶的至少一部分的小瓶腔和用于容纳容器的至少一部分的容器腔;以及转移针,该转移针具有第一针尖、与第一针尖相对的第二针尖和管腔,用于在转移位置经由转移针的管腔在小瓶与容器之间建立流体连通,在所述转移位置,第一针尖与小瓶接合,第二针尖与容器接合。根据本发明,转移针在设置在小瓶腔与容器腔之间的中间针保持部分处被固定地保持或固定在托盘上,其中小瓶腔用于引导小瓶沿轴向从中间位置朝向所述转移位置移动,在该中间位置,第一针尖不与小瓶接合,并且容器腔用于引导容器沿轴向从中间位置朝向所述转移位置移动,在该中间位置,第二针尖不与容器接合。

3、因此,托盘可用作夹具、量规或口径,以限定小瓶与容器在中间位置或储存位置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在小瓶和容器从相应的中间位置移动到转移位置期间引导它们。从中间位置开始,转移位置可以通过小瓶和稀释剂容器的简单轴向位移来实现,即通过主要在轴向上的位移来实现。在转移位置,转移针的两个相对的针端分别与小瓶和稀释剂容器接合,即小瓶的橡胶塞和稀释剂容器的底部分别被转移针的针端刺穿,以使液体能够从稀释剂容器转移到小瓶中,例如,用于将储存在小瓶中的第二固体或液体组分与通过小瓶内的负压经由转移针从容器转移到小瓶中的稀释剂进行混合来重组小瓶中的液体药物溶液。

4、中间位置可以与小瓶和稀释剂容器在托盘中储存较长时间的储存位置相同。然而,根据另一实施例,储存位置不同于中间位置,并且还认为托盘不用于小瓶和稀释剂容器的长时间储存,而是仅用于在实现小瓶和稀释剂容器从中间位置到转移位置的轴向位移之前的短时间内将小瓶和稀释剂容器相对于彼此定位。

5、在中间位置,小瓶和稀释剂容器可以定位成彼此轴向对准,这意味着小瓶和稀释剂容器的轴向中心线通常是圆柱形的,通常是重合的。当然,在中间位置可能存在小瓶和稀释剂容器之间的完美轴向对准的微小偏差,并且最重要的是,小瓶和稀释剂容器的轴向位移通过以下方式被引导:转移针端在其中心处开始分别刺穿或戳破小瓶塞子和容器底部,并且在小瓶和稀释剂容器从中间位置到转移位置的进一步位移期间转移针的针端保持居中。因此,托盘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足够的居中效果,使得转移针端在中心位置刺穿或戳破小瓶塞子和容器底部,以便建立流体连通。

6、当然,在从中间位置到转移位置的过程中,“保持小瓶和稀释剂容器的轴向对准”应允许小瓶和稀释剂容器有一定的横向位移,只要托盘能够实现足够的居中效果,使得小瓶塞子和稀释剂容器的底部在其中心位置处被刺穿或戳破即可。

7、优选地,托盘构件具有平坦上表面,其中小瓶腔和容器腔各自朝向托盘构件的平坦上表面开口。因此,如果需要的话,两个腔体都可以很容易地密封,例如通过将包装箔粘合在托盘构件的平坦上表面上。托盘构件的平坦上表面优选地包围两个腔体,即小瓶腔和容器腔,使得在需要时两个腔体可以在环境中无菌密封,并且托盘可以用于小瓶和容器的长期储存。

8、优选地,托盘构件的腔体足够深,使得当小瓶适配器和稀释剂容器分别容纳在小瓶腔和容器腔内时,小瓶和稀释剂容器均不伸出托盘的上表面,使得例如包装箔可以粘合到托盘的上表面以提供包装单元。两个腔体通常可以为圆柱形,并且优选地分别对应于小瓶和稀释剂容器的外轮廓。优选地,容器腔足够大以在中间位置完全容纳稀释剂容器,而小瓶的一部分可以在中间位置延伸超过小瓶腔的前端,例如暴露在小瓶腔与针头包装之间的中间腔体中,使得用户的手指或机器人的夹持器能够接触小瓶主体以驱动小瓶的轴向位移。

9、根据另一实施例,小瓶腔或小瓶腔和容器腔均可包括保持构件,该保持构件用于将小瓶和稀释剂容器分别定位在中间位置并且平行于腔体的轴向。每个保持构件都可以简单地由小瓶腔的底部和容器腔本身形成。然后,腔体的底部可用于在中间位置处建立小瓶与稀释剂容器之间的轴向对准,并在从中间位置到转移位置期间保持该轴向对准。在从中间位置转移到转移位置的过程中,腔体的底部也将用于引导小瓶和稀释剂容器的轴向位移。优选地,至少小瓶腔的底部对应于小瓶的外轮廓弯曲。

10、根据另一实施例,保持构件可包括分别形成在小瓶腔和容器腔的相对侧壁上的成对突起,该突起用于分别接触小瓶和容器的侧面,以将小瓶和容器定位在相应的腔体中。保持构件可用于防止小瓶和稀释剂容器沿垂直于轴向的方向移动。当然,保持构件还可以用于分别引导小瓶和稀释剂容器从中间位置到转移位置的轴向位移。

11、根据另一实施例,保持构件可包括分别形成在小瓶腔和容器腔的相对侧壁上的成对突起,该突起用于分别接触小瓶和稀释剂容器的侧面,以便定位小瓶和稀释剂容器。通过分别接触小瓶和稀释剂容器的侧面,该突起可以分别控制和保持小瓶和稀释剂容器在从中间位置转移到转移位置的过程中在托盘的腔体中的水平不变,另外还可以用于分别引导小瓶和容器沿着轴向的轴向移动。保持构件,尤其是突起,可以通过正配合的方式将小瓶和小瓶适配器分别保持在小瓶腔和小瓶适配器腔中。这种正配合也足以将小瓶和容器的轴向位置分别固定在中间位置。当小瓶和容器沿轴向移动,以便从中间位置转移到转移位置时,保持构件与小瓶/容器之间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摩擦。然而,这样的摩擦力足够低,使得小瓶/容器在不施加较大轴向力的情况下从中间位置滑动到转移位置。

12、根据另一实施例,突起与小瓶和稀释剂容器的侧面的接触区域在小瓶腔和容器腔的底部上方的高度可以分别大于小瓶和稀释剂容器的中心线在小瓶腔和容器腔的底部上方的高度。因此,突起可用于分别沿与小瓶和稀释剂容器的轴向垂直的方向限定小瓶和稀释剂容器的水平位置,以防止小瓶和稀释剂容器在从中间位置转移到转移位置的过程中分别沿与其轴向垂直的方向发生显著的横向位移,从而保持小瓶和稀释剂容器的对准,并确保小瓶塞子和容器底部的适当刺穿,如上文所概述。

13、根据另一实施例,在其上形成突起的相对侧壁均可以为直立的平坦侧壁。因此,小瓶和稀释剂容器均可容纳在相应腔体的底部与相关突起之间形成的圆柱形容积中。优选地,直立的平坦侧壁略有柔性,使得当小瓶和稀释剂容器从上方插入相应的腔体时,突起能够稍微向外移动。优选地,一旦小瓶和稀释剂容器已经从上方插入相应的腔体中,直立的平坦侧壁将会弯曲回到其初始位置,以分别确保小瓶和稀释剂容器的水平位置。

14、根据另一实施例,小瓶腔可以包括形成在小瓶腔的相对侧壁上的至少两对突起,并且当转移针的第一端刺穿小瓶的橡胶塞时,至少一对突起可以在转移位置中仍然与小瓶的侧面接触。然后,该至少一对突起可以用于引导小瓶朝向转移位置的轴向位移,并且即使在从中间位置转移到转移位置的最后阶段也保持居中效果。

15、根据另一实施例,小瓶腔的底部可以弯曲,其曲率半径对应于小瓶的瓶体的外半径,并且容器腔的底部轮廓可以对应于稀释剂容器的外轮廓,使得腔体的底部能够直接用作保持构件,如上所述。

16、根据另一实施例,小瓶腔还可以包括轴向位置限制构件,该轴向位置限制构件用于在储存位置或中间位置限定小瓶在小瓶腔内的轴向移动。因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精确地限定小瓶的轴向位置,以确保小瓶在中间位置与转移针的第一端间隔开。这些轴向位置限制构件可以形成为小瓶腔的底部和/或侧壁上的突起。优选地,轴向位置限制构件可以与小瓶腔的底部和/或侧壁一体成型。

17、根据另一实施例,轴向位置限制构件比小瓶腔的保持构件更具柔性。当小瓶在从中间位置转移到转移位置的过程中在轴向位置限制构件上滑动时,轴向位置限制构件将因此不会导致小瓶在与小瓶的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发生显著位移。

18、根据另一实施例,小瓶腔和容器腔均可包括止动表面,该止动表面用于通过分别与小瓶的前端和容器的底部抵接来限定小瓶和容器的轴向位移。因此,小瓶和稀释剂容器的转移位置可以通过小瓶的前端和稀释剂容器底部分别与托盘的相关腔体的底部抵接来精确地限定。

19、根据另一实施例,小瓶腔还可以包括足够宽的部分,以便能够通过用户的手指或通过处于中间位置的机器人的夹持器等接触小瓶的瓶体,以便驱动小瓶的轴向位移,和/或通过用户的手指或机器人的夹持器将小瓶从托盘构件移除。

20、根据另一实施例,托盘构件还可以包括后端腔,其中小瓶的底部充分暴露以使得用户的手指或机器人的操纵构件能够接触底部,以便驱动小瓶从中间位置到转移位置的轴向位移。

21、根据另一实施例,托盘可以包括由塑料材料制成的托盘构件,尤其是通过塑料片的真空热成型或压力热成型或通过塑料注射成型。托盘构件也可以由纸或纸板制成,且在小瓶适配器腔和小瓶腔的内表面上布置有塑料或生物塑料薄膜。托盘构件也可以简单地由纸或纸板制成,但在小瓶适配器腔和小瓶腔的内表面上没有布置塑料或生物塑料薄膜。优选地,保持构件与托盘构件一体成型。

22、根据另一实施例,托盘可以包括第一托盘构件和第二托盘构件,第一托盘构件具有用于长时间储存小瓶的小瓶腔,优选地在无菌条件下长时间储存小瓶,第二托盘构件包括用于长时间储存稀释剂容器的容器腔,优选地在无菌条件下长时间储存稀释剂容器。

23、两个托盘构件可以相互连接以形成用于药物重组的医疗装置的托盘,使得两个托盘构件可以单独储存或递送,并且仅在执行药物溶液的重组过程之前不久才相互连接。

24、根据另一实施例,托盘可包括第一托盘构件和第二托盘构件,第一托盘构件包括小瓶腔并具有平坦上表面,第二托盘构件包括容器腔并具有平坦上表面,其中在第一托盘构件与第二托盘构件之间设置有薄膜铰链,使得第一托盘构件和第二托盘构件能够经由薄膜铰链相对于彼此枢转。因此,药物重组托盘可以以相当紧凑的构造储存和/或递送,其中第一托盘构件枢转到第二托盘构件上,使得两个托盘构件通常一个堆叠在另一个之上,并且药物重组托盘的总长度比转移位置的总长度短得多,高达50%。然后,这种折叠的药物重组托盘也可以容易地用塑料箔包裹,或者包装在简单的塑料袋中,以便储存或递送。优选地,小瓶和容器均容纳在第一托盘构件和第二托盘构件的相应腔体中。然后,托盘仅出于药物重组目的从该紧凑构造而展开到延伸或打开构造,其中第二托盘构件的平坦上表面与第一托盘构件的平坦上表面基本对准或齐平,并且小瓶腔和容器腔分别沿轴向对准。

25、根据另一实施例,薄膜铰链可以是双稳态塑料薄膜铰链,该双稳态塑料薄膜铰链被预张紧至上述延伸或打开构造中,其中药物重组托盘被展开。这可以有助于自动保持小瓶腔和容器腔彼此对准,而无需操作者在支撑板或底座上向下推动一个(或两个)托盘部分。这显著地简化了通过该装置对药物溶液的重组,因为操作者可以更好地集中精力对小瓶和容器进行适当的移位,以通过转移针建立流体转移。

26、根据另一实施例,转移针的中心部分容纳在针头包装中,该针头包装被固定地保持或固定在托盘上的中间针保持部分处。此外,针尖可以被盖构件覆盖,使得转移针可以在无菌条件下被包装,尤其还是在托盘本身的剩余内部容积中。在药物重组托盘的上述展开或对准位置,当两个托盘构件的腔体彼此对准时,针尖分别突出到小瓶腔和容器腔中。端盖可以被配置为从针头包装移除或者被打开,以使用针尖进行流体转移。

27、根据另一实施例,针头包装可以通过摩擦或粘合以正配合的方式保持在托盘的中间针保持部分处。

2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负压将储存在容器中的第一液体组分和储存在小瓶中的第二固体或液体组分进行组合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装置,其中,小瓶容纳在托盘的小瓶腔中的中间位置,朝向转移位置,在该中间位置,第一针尖不与小瓶接合;容器容纳在容器腔中的中间位置,朝向转移位置,在该中间位置,第二针尖不与容器接合。

29、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储存第二固体或液体组分的小瓶与储存第一液体组分的容器一起包装的包装单元,该包装单元包括如前段所述的系统和包装箔,其中托盘或至少小瓶腔通过包装箔在环境中密封。包装单元可用于无菌包装小瓶和稀释剂容器。

30、根据另一实施例,托盘可以包括平坦上表面,并且包装箔可以粘合到托盘的上表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