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体位保持装置

文档序号:33897213发布日期:2023-04-21 05:44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体位保持装置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具,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体位保持装置。


背景技术:

1、临床工作中,对于大手术后、癌症晚期、icu重症患者、昏迷、镇静治疗、瘫痪及躁动等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存在需要采用垫手枕抬高患者患肢以借助重加快患肢远端血液回流以避免上肢肿胀产生压疮的需要,同时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伤病情况,调整患者的翻身角度,以促进体位引流的有效性。

2、cn215132141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垫手枕,包括垫手枕本体、手臂容纳部和约束装置,其中,手臂容纳部设于垫手枕本体上,手臂容纳部用于手臂的放置,且手臂容纳部倾斜设置,约束装置与垫手枕本体连接,用于对手臂进行约束。

3、cn210991362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上肢体位垫,包括上肢垫,上肢垫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延伸垫,滑槽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挤压块,滑块一侧与挤压块的对应位置固定连接有挤压块,上肢垫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放置槽内腔固定连接有手抓球,上肢垫内部固定连接有恒温电加热板,上肢垫的一侧设有两个弹力绷带,弹力绷带与上肢垫的一侧缝接,且弹力绷带的另一侧和上肢垫的另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相互扣接的子母扣,延伸垫内腔固定连接有气囊。

4、cn212879946u公开了一种上肢抬高垫与约束带结合的功能垫,至少包括:功能垫本体、约束带,功能垫本体承托手臂的一面设置有凹槽,凹槽顶部承托手掌部分设置有指套和支撑球,功能垫本体底部承托肘部的位置和顶部承托手掌的位置均设置有约束带,约束带均含有子母贴,功能垫本体包含上腔体和下腔体两部分,上腔体内设置有上芯体,上芯体上设置有u形槽,u形槽内设置冰袋,下腔体内设置有调节垫。

5、现有的专利技术中,没有满足既保持患者抬高上肢的情况下,又兼顾协助患者侧卧的体位垫。现有技术既需要提供翻身垫的同时,再寻找物品进行抬高患者,医务人员操作繁琐、复杂;也没有考虑到患者的舒适透气度,使患者皮肤处于闷热的状态。其次,现有技术未考虑伴有躁动的患者患肢通常无法处于稳定位置,长方体垫体时常会倾斜,导致体位的偏离,失去原有减轻水肿的作用。此外,现有垫手枕是通常固定的,其能抬高患肢的角度也无法调整,当患者的翻身角度改变后,现有的医用垫手枕对患肢的抬高角度就无法再满足临床需求。

6、现目前,由于护理机器人的发展,相关用于术后患者护理的机器人已经在研究甚至投入使用,但是这些护理机器人仍较为原始,其仅能够做到将患者抬上床或者抬下床、简单调整患者体位等动作,但是对于患者肢体的固定,尤其是手部的精确固定,以防止患者手部充血、压疮、躁动等功能是难以做到的,因此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配合执行上述相关功能的自动装置以实现更加细节化的无人看护模式。

7、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临床工作的多功能体位保持装置,为大手术后、癌症晚期、icu重症患者、昏迷、镇静治疗、瘫痪及躁动等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提供患肢垫高功能,并对躁动患者的患肢进行约束,以防止体位变化,旨在促进患者上肢血液循坏,减轻多种情况造成的上肢肿胀、压疮成形等情况。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体位保持装置,包括:

3、基座;

4、垫体,嵌合于基座,并具有水平垫面和斜向垫面部分,水平垫面和斜向垫面构造有用于承托手臂的容置部。

5、优选地,容置部包括:

6、第一容置部,由垫体的水平垫面和斜向垫面的部分以第一深度凹陷形成第一形态;第二容置部,由垫体的斜向垫面的其余部分以第二深度凹陷形成第二形态,其中,第一容置部贯通垫体的第一端,且第一容置部的另一端朝向垫体第二端一体凹陷形成将第二端闭合的第二容置部。本发明中,第一容置部将垫体靠近患者躯干的一端贯通,使患者手臂能够更为容易地进入容置部中以便被约束。并且为适应患者手臂形态,第一容置部具有将患者手臂近乎完全包覆的第一深度,该第一深度减少了患者手臂于垫体容置部外的移动风险,尤其降低躁动患者手臂针管的脱落风险。第二容置部将垫体靠近患者手掌的一端闭合,并且为适应患者手掌形态,第二容置部构造为球窝形,该球窝形的第二容置部具有相比于第一容置部更大的第二深度,使得第二容置部能够更好地适应患者手掌自然垂落时的状态,并提供患者手掌充足的活动空间。

7、优选地,第一容置部在朝向第二容置部延伸方向上的容置宽度鉴于第一容置部与第二容置部轴向间距的变化而不同。本发明中,第一容置部具有变化的宽度,使得第一容置部能够更好地适应于患者大臂至小臂部分的尺寸变化,以有效约束患者上肢,从而避免患者改变体位时,手臂在第一容置部中产生预期外的位移。

8、优选地,第一容置部在朝向第二容置部延伸方向上的容置宽度是鉴于第一容置部与第二容置部轴向间距的减小而减小的。

9、优选地,第一容置部和/或第二容置部具有一个或多个贯通垫体的气孔。由于患者手臂长期置于垫体上可能产生闷热感甚至出现热疹,增加气孔可以增加垫体的透气性,减轻患者长时间卧床、高热产生的闷热感。

10、优选地,本发明中,多功能体位保持装置还可包括:一组或多组约束装置,用于手臂的约束固定,其中,

11、至少一组约束装置布设于第一容置部靠近水平垫面的一端,至少另一组约束装置布设于第一容置部靠近于第二容置部的一端。本发明中,采用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约束结构,通过一组或多组该约束装置可以从多个方位增强对患者手臂的约束力度,同时减轻对患者手臂的压力损伤。

12、优选地,本发明中,基座包括设置于垫体底部的底座和关于垫体和/或底座对称的侧座,垫体嵌合于侧座之间。

13、优选地,侧座具有与垫体相交的斜面,使得侧座围合底座和垫体以形成梯形截面结构。本发明中,具有斜面的侧座与底座、垫体结合形成整体呈梯形结构的体位保持装置,梯形结构提供宽且稳的底面,大大增加了整个装置的稳固性,不会轻易倾斜及位移,减少因患者烦躁不安而导致体位变化的情况。

14、优选地,垫体通过设置于底座第一端的转轴活动连接于底座,使得垫体具有角度可调的容置部。

15、优选地,底座的第二端两侧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垫体两侧各自转动连接有一根或多根调节杆,且调节杆的另一端延伸并可移动地连接至滑槽。本发明中,垫体可以为可转动的,使得垫体的斜面高度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和医护人员的操作需求适应性地进行自主调节,以广泛适应院内护理治疗多样化的需求。

16、优选地,第一容置部的第一形态为u形,第二容置部的第二形态为球窝形。

17、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本发明为临床工作中的重症、肢体偏瘫、水肿、镇静昏迷以及躁动病人提供一款侧卧、保持上肢功能位的梯形透气性良好的体位垫,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协助患者翻身侧卧,并且需抬高上肢保持功能位,减轻水肿,促进血液回流。这款垫手枕可方便临床操作,结构简单,减少多种体位垫的使用。同时凹槽放置手臂,采用约束带固定,减少了临床中非计划拔罐的发生,约束同时,也易于医护人员对上肢的治疗操作。梯形体位垫稳固,且接触皮肤处采用医用硅胶材质,增加摩擦力,最大程度保持了体位,减少位移的发生。本体位垫在接触皮肤处都增加了透气孔,皮肤闷热感大大降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