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外科康复护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33727113发布日期:2023-04-06 01:00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胸外科康复护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康复护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胸外科康复护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目前胸外科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优越性,病人在进行胸外科手术过后需要在床上进行一段时间的休养,但是长时间的休养可能会造成病人身体出现一些后遗症,对病人的生活造成一定的不便,因此需要通过康复装置对身体机能进行恢复;

2、但术后因创面疼痛又抑制了上肢活动,一般在休养前期只能够通过对下肢进行锻炼从而保证病人的身体机能,在创面恢复一点后才能够进行上肢锻炼;

3、但是现有的部分康复装置在胸外科病人对其进行使用时,在休养前期由于病人上身无法大幅度移动,长时间的保持一个姿势进行下肢运动容易导致局部抽筋现象,一般需要人工进行按摩舒缓,而康复装置无法对病人锻炼后的下肢进行按摩,导致后期护理工作强度大,从而增加人力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外科康复护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胸外科康复护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床体,其一侧设置有床头调节机构;

3、所述床体的顶端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的内部设置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连接有康复护理机构;

4、所述康复护理机构包括有第一弹性组件、动力组件和按摩锻炼组件,所述动力组件设置于床体的底端,所述调节块的顶端开设有两个通槽,所述第一弹性组件位于通槽的内部,所述按摩锻炼组件设置于调节块的顶端。

5、优选的,所述调节槽的内壁转动穿插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调节块螺纹穿插连接。

6、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包括有第一滑杆、第一滑块和第一压缩弹簧,所述第一滑杆的两端均与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杆滑动穿插连接,所述第一压缩弹簧套设于第一滑杆的外部,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通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7、优选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有支撑架、滑座、电机、偏心轮和挤压杆,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于床体的底端,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座固定连接于调节块的底端,所述滑座与滑槽的内腔滑动穿插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安装于滑座的内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偏心轮传动连接,所述挤压杆固定连接于两个第一滑块的底端,所述偏心轮与挤压杆相互配合。

8、优选的,所述按摩锻炼组件包括有安装块、移动块、绑带、按摩辊和第二弹性组件,所述安装块与两个第一滑块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的顶端开设有两个凹槽,所述移动块位于凹槽的内部,所述绑带设置于移动块的顶端,所述移动块与凹槽内壁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按摩槽,所述按摩辊通过转轴与按摩槽的内腔转动穿插连接,所述凹槽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弹性槽,所述第二弹性组件位于弹性槽的内部。

9、优选的,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包括有第二滑杆、第二滑块和第二压缩弹簧,所述第二滑杆的两端均与弹性槽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分别固定连接于移动块的两侧,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杆滑动穿插连接,所述第二压缩弹簧套设于第二滑杆的外部,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一端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压缩弹簧的一端与弹性槽的内壁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绑带包括有带体、毛面魔术贴和勾面魔术贴,两个所述带体均固定连接于移动块的顶端,所述毛面魔术贴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带体的顶端,所述勾面魔术贴固定连接于另一个带体的底端,所述毛面魔术贴与勾面魔术贴相互配合。

11、优选的,所述调节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调节槽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与限位槽的内腔滑动穿插连接。

12、优选的,所述床头调节机构包括有床头板和支撑板,所述床体的顶端开设有收纳槽,所述床头板通过转轴与收纳槽的内腔转动穿插连接,所述床头板的底端开设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板通过转轴与支撑槽的内腔转动穿插连接,所述收纳槽内壁的底端开设有多个定位槽,所述支撑板与定位槽的内腔相互配合。

1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胸外科康复护理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具体使用步骤:

14、步骤一:病人躺在床体上,可根据自身需要通过支撑板插入不同的定位槽的内部,从而调节床头板的倾斜角度,从而可使得病人上半身处于一个较为舒适的状态;

15、步骤二:躺好后可根据病人的身高,转动螺纹杆,螺纹杆带动调节块通过限位块在调节槽的内部进行移动,从而使得康复护理机构处于病人的小腿处;

16、步骤三:将小腿跟腱处放置在移动块顶端所开设的放置槽的内部,并通过毛面魔术贴与勾面魔术贴使得两个带体将小腿处绑好;

17、步骤四:可通过外接的开关启动电机,电机带动偏心轮进行转动,偏心轮在转动时会挤压挤压杆,从而挤压两个第一滑块,使得两个第一滑块分别在两个通槽的内部沿着第一滑杆进行移动,并挤压第一压缩弹簧,在第一压缩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下将会在偏心轮不再挤压挤压杆时,使得挤压杆进行复位,从而使得第一滑块在通槽的内腔之中进行水平的往复运动,从而带动安装块进行水平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患者的腿部进行轻微的往复拉伸运动,从而锻炼身体机能;

18、步骤五:在进行锻炼后,可停止电机,此时可拉动移动块通过第二滑块进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从而带动其中一个按摩辊上升,从而可将锻炼后的腿部放置在两个按摩辊之间,并在第二压缩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下,使得按摩辊在按摩时始终能够贴合着腿部的表面,再次启动电机,可带动两个按摩辊对腿部进行充分按摩。

19、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20、(1)本发明利用第一弹性组件、动力组件和按摩锻炼组件相配合的设置方式,通过动力组件带动按摩锻炼组件进行锻炼的同时也具有对腿部进行按摩的功能,使得腿部锻炼保证病人身体机能的同时,减少了后期的护理工作的强度,从而减轻了人力负担;

21、(2)本发明利用螺纹杆和调节块相配合的设置方式,通过螺纹杆转动带动调节块在调节槽的内部进行滑动,从而调节了整个康复护理机构进行移动,从而可适用于不同身高的病人;

22、(3)本发明利用第一弹性组件和动力组件相配合的设置方式,通过电机带动偏心轮进行转动,使得偏心轮通过挤压挤压板,带动第一滑块在通槽的内部之中滑动,并在第一压缩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下进行复位,从而使得第一滑块带动整个按摩锻炼组件进行来回往复移动,从而带动病人的腿部进行锻炼的同时,能够带动按摩辊对锻炼后的腿部进行按摩,加快病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并且使得病人轻微排汗,以及药物在病人体内的吸收,有利于病人的康复,装置结构简单,适用于在家内进行康复疗养,操作方便;

23、(4)本发明利用安装块、移动块、绑带、按摩辊和第二弹性组件相配合的设置方式,通过将病人的腿部放置在移动块的顶端,并通过绑带绑住小腿跟腱处,可通过安装块的往复运动带动病人的下肢进行锻炼,并在锻炼后可将移动块拉伸,并将小腿放置在两个按摩辊之间,利于第二弹性组件的弹性作用力,使得两个按摩辊对下肢进行按摩操作,防止长时间的保持一个姿势运动导致局部抽筋现象,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