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输药缓冲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58832发布日期:2023-07-05 01:03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麻醉输药缓冲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麻醉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麻醉输药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1、硬膜外麻醉是通过穿刺针穿入硬膜外腔后将硬膜外导管引入,再通过硬膜外导管进行麻药输送实现局部麻醉。硬膜外麻醉采用镇痛泵进行注药,医生将配置好的镇痛泵通过输送管与硬膜外导管连接,进行镇痛。在手术和分娩中,尤其分娩产生的疼痛都是起伏的,在发生剧烈的疼痛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爆发痛”,镇痛泵内局部麻醉药物浓度已无法满足镇痛的需求,而需要医生另外重新配置更高浓度的局部麻醉药物通过硬膜外导管注入患者椎管内来达到镇痛的目的。

2、医生重新配置的局麻药物注入患者椎管内时,首先需要将硬膜外导管接头与镇痛泵输送管的连接处脱离,才能从硬膜外导管接头处把局麻药物注入,加完药后还需要重新连接和固定。在平均长达12小时的分娩过程中,个别产妇会出现反复的剧烈疼痛,医生需要多次进行局麻药物的追加来缓解疼痛。造成硬膜外导管接头与镇痛泵输送管连接处的反复脱离、连接与固定,不但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而且在产房非无菌的环境中,可能使得外界的病原微生物更容易从硬膜外导管进入椎管内,大大增加感染的概率。硬膜外导管穿入人体的位置会通过医用胶带进行固定,但多次的补充麻药剂量的动作也会造成硬膜外导管移位的问题,造成麻醉效果降低,引发意外事故。医生还需要在进行补充麻药时进行回抽检查,通过回抽观察硬膜外导管中是否向外渗血,了解硬膜外导管的位置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麻醉输药缓冲结构,以三通管替代输送管与硬膜外导管连接,让三通管的一个通道和镇痛泵连接,另一个用于临时补充麻药以及回抽检查;同时围绕三通管安装缓冲固定件通过对三通管进行固定,作为医生操作动作的缓冲减少硬膜外导管偏移。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硬膜外麻醉需要不定时的补充麻药剂量进行镇痛是切换输液管容易造成感染以及触发硬膜外导管移位的问题。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4、一种麻醉输药缓冲结构,包括硬膜外导管和三通管,所述硬膜外导管用于穿入硬膜硬膜外腔中进行输送麻药,所述三通管用于和镇痛泵连接用于向硬膜外导管输送麻药;

5、还包括缓冲固定件;

6、所述三通管一端通过密封件与硬膜外导管连接,所述三通管另外两端分别穿过缓冲固定件并与其滑动配合,

7、所述缓冲固定件固定于床体上,所述缓冲固定件用于控制三通管的开闭,控制持续供药和间歇供药的交替和同步进行。

8、优选的,所述三通管由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组合,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相互连通一体成型设置,

9、所述第一管道与硬膜外导管连接,用于向硬膜外导管输送麻药;

10、所述第二管道与镇痛泵连接,用于持续轻量的麻药注射;

11、所述第三管道常闭,用于临时大剂量的麻药注射。

12、优选的,所述三通管由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组合,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相互连通一体成型设置,

13、所述第一管道与硬膜外导管连接,用于向硬膜外导管输送麻药;

14、所述第二管道与镇痛泵连接,用于持续轻量的麻药注射;

15、所述第三管道常闭,用于临时大剂量的麻药注射。

16、优选的,所述缓冲固定件包括壳体、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固定于壳体一侧用于和床体连接固定;

17、所述壳体中部设有腔室,所述腔室两侧设有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贯穿壳体用于第二管道和第三管道穿过。

18、优选的,所述第一通道侧边开设有与腔室连通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内部滑动安装有限流件。

19、优选的,所述壳体内部安装有限流控制组件,所述限流控制组件与限流件连接用于控制其在第二管道内移动;

20、所述壳体表面安装有穿入腔室的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与限流控制组件连接。

21、优选的,所述限流控制组件包括旋转轮、支撑轮、驱动轮,所述旋转轮水平设置其上下端偏心位置与限流件活动连接,所述支撑轮与驱动轮均平行设于旋转轮侧边,所述支撑轮由侧边与旋转轮转动配合并对其支撑,所述驱动轮由侧边与旋转轮齿传动配合控制旋转轮旋转。

22、优选的,所述限流控制组件包括转轴、转向架、弹性件,所述转轴转动设于腔室内部,所述驱动轮套接与转轴上,所述转轴穿过转向架并与其滑动配合;

23、所述转动件中部有环形波纹槽,所述转轴一端固定有穿入环形保温槽的限位凸杆;

24、所述弹性件设于转向架底部并被转轴穿过;

25、所述腔室内部安装被转轴穿过的隔板,所述弹性件设于隔板上并支撑转向架。

26、优选的,所述控制按钮穿入腔室后转动架连接固定,所述控制按钮中部为空心结构可让转轴向其内部延伸。

27、优选的,所述限流控制组件包括识色板、支架,所述识色板固定于支架端部并周向均布与转轴侧边,多个所述识色板顶面涂有不同颜色,所述壳体表面开设有朝向其中一个识色板的通孔,所述转轴通过支架控制识色板旋转。

28、优选的,所述限流件由密封活塞和连接杆组成,所述密封活塞滑动设于第二通道内部,所述连接杆一端与密封活塞活动连接、另一端连接与旋转轮上,所述旋转轮通过连接杆控制密封活塞移动。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0、本发明提供一种麻醉输药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固定件,用于输送麻药的三通管穿过后进行固定,使在麻药补充以及回抽检查等操作时,减少硬膜外导管的抖动,降低硬膜外导管移位。

31、本发明设计提供一种三通管用于和硬膜外导管连接,可让持续麻药输送和临时补充剂量同时进行,更方便于回抽检查;同时缓冲固定件不仅用于固定三通管还便于控制三通管的的畅通与密封,提供麻药补充以及回抽检查操作的方便性。

32、本发明中缓冲固定件用于对三通管的其中两个管道的畅通与密封进行控制并设计识别标识,避免两个管道的畅通与密封状态出现混淆。



技术特征:

1.一种麻醉输药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硬膜外导管(1)和三通管(2),所述硬膜外导管(1)用于穿入硬膜外腔中进行输送麻药,所述三通管(2)用于和镇痛泵连接用于向硬膜外导管(1)输送麻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麻醉输药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管(2)由第一管道(21)、第二管道(22)、第三管道(23)组合,所述第一管道(21)、第二管道(22)和第三管道(23)相互连通一体成型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麻醉输药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固定件(3)包括壳体(31)、连接件(32),所述连接件(32)固定于壳体(31)一侧用于和床体连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麻醉输药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34)侧边开设有与腔室(33)连通的第二通道(35),所述第二通道(35)内部滑动安装有限流件(3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麻醉输药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31)内部安装有限流控制组件(37),所述限流控制组件(37)与限流件(36)连接用于控制其在第二管道(22)内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麻醉输药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控制组件(37)包括旋转轮(371)、支撑轮(372)、驱动轮(373),所述旋转轮(371)水平设置其上下端偏心位置与限流件(36)活动连接,所述支撑轮(372)与驱动轮(373)均平行设于旋转轮(371)侧边,所述支撑轮(372)由侧边与旋转轮(371)转动配合并对其支撑,所述驱动轮(373)由侧边与旋转轮(371)齿传动配合控制旋转轮(371)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麻醉输药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控制组件(37)包括转轴(374)、转向架(375)、弹性件(376),所述转轴(374)转动设于腔室(33)内部,所述驱动轮(373)套接与转轴(374)上,所述转轴(374)穿过转向架(375)并与其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麻醉输药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按钮(38)穿入腔室(33)后转向架(375)连接固定,所述控制按钮(38)中部为空心结构可让转轴(374)向其内部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麻醉输药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控制组件(37)包括识色板(379)、支架,所述识色板(379)固定于支架端部并周向均布与转轴(374)侧边,多个所述识色板(379)顶面涂有不同颜色,所述壳体(31)表面开设有朝向其中一个识色板(379)的通孔,所述转轴(374)通过支架控制识色板(379)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麻醉输药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件(36)由密封活塞和连接杆组成,所述密封活塞滑动设于第二通道(35)内部,所述连接杆一端与密封活塞活动连接、另一端连接到旋转轮(371)上,所述旋转轮(371)通过连接杆控制密封活塞移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麻醉输药缓冲结构,属于麻醉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硬膜外导管、三通管、缓冲固定件,所述硬膜外导管用于穿入硬膜硬膜外腔中进行输送麻药,所述三通管用于和镇痛泵连接用于向硬膜外导管输送麻药,所述三通管一端通过密封件与硬膜外导管连接,所述三通管另外两端分别穿过缓冲固定件并与其滑动配合,所述缓冲固定件固定于床体上,所述缓冲固定件用于控制三通管的开闭,控制持续供药和间歇供药的交替和同步进行;本发明的缓冲固定件用于输送麻药的三通管穿过后进行固定,使在麻药补充以及回抽检查等操作时,减少硬膜外导管的抖动,降低硬膜外导管移位的事故。

技术研发人员:郭清韵,张合茂,杨盛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合茂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