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人体疾病检测与诊断的人工智能健康检测仪

文档序号:34545711发布日期:2023-06-27 20:27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人体疾病检测与诊断的人工智能健康检测仪

本发明涉及健康检测仪,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人体疾病检测与诊断的人工智能健康检测仪。


背景技术:

1、人工智健康检测仪作为人体疾病检测与诊断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利用中医理论和现代生命科学理论,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人体的健康全生命周期、生命特征、个体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等进行疾病检测与综合评估,进而得出人体健康状况,并提出医疗保健的相关建议。该发明能够满足人们对初级医疗保健的迫切需求,可广泛应用于组织机构、社区、家庭。本发明基于对浙江省软科学课题项目研究基础上,发现人体全生命周期中健康的相对稳定性和个体差异性特征,这与我国中医理论对疾病诊断是完全吻合的,而人工智能技术在理论应用中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利用中医诊断疾病方法,将“望、闻、问、切”通过传感器,转变为人工智能技术——利用屏幕对话,“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表情等疾病情况;“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气味;“询问”病人自己所感到的症状,以前所患过的病等;最后,利用机械手诊脉。结合个体所处的生命周期、生命特征、生活方式以及环境等主要特征,可通过程序化模式收集不同个体的疾病或健康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进而对人体的健康状况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

2、现有技术中,在健康检测仪的使用过程中,患者大多手臂是随意展平,但是在切脉过程中,尽可能的需要保证手臂和心脏处于同一水平线,否则影响切脉过程中,诊断的准确性;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用于人体疾病检测与诊断的人工智能健康检测仪。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健康检测仪的设计不能在对患者切脉的时候,保证患者的手臂与心脏处于统一水平面上,从而容易产生切脉失误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用于人体疾病检测与诊断的人工智能健康检测仪,以改善上述问题。

4、本技术具体是这样的:

5、一种用于人体疾病检测与诊断的人工智能健康检测仪,包括检测仓,所述检测仓的内端固定安装有检测椅,还包括:

6、腋下气味检测组件,所述腋下气味检测组件包括用于检测腋下气味的腋下气味检测杆、用于推动腋下气味检测杆前后移动的联动推杆和用于保证腋下气味检测杆左右调节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滑动安装在腋下气味检测杆的后端,所述联动推杆固定安装在连接杆的后端;

7、诊脉调节组件,所述诊脉调节组件包括用于患者坐的座板、用于患者手臂支撑的诊脉板、用于座板上下移动的螺旋杆和用于诊脉板上下移动的转动螺纹杆,所述转动螺纹杆位于诊脉板的一侧,所述座板与螺旋杆之间活动连接;

8、诊脉调控组件,所述诊脉调控组件包括诊脉环和用于推动诊脉环转动的锥齿环,所述锥齿环活动连接在诊脉板的上端。

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联动推杆的一侧设有锥形齿条,所述锥形齿条的外端设有外锥齿轮,所述外锥齿轮的外端设有联动轴。

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联动轴的中央设有皮带,所述皮带的外端设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后端设有主动转轴,所述主动转轴的外端设有马达,所述连接杆与腋下气味检测杆之间设有滑槽。

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槽的内端设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外端设有联动滑块,所述联动滑块的两侧设有联动弹簧。

1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座板的下端设有嵌入杆,所述嵌入杆的外端设有锥槽,所述锥槽嵌入安装在螺旋杆的上端内表面,所述座板与螺旋杆之间通过锥槽和嵌入杆活动连接。

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旋杆的内端设有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内端设有螺纹环,所述螺纹环的下端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下端设有电机,所述螺旋杆的外端设有螺旋环,所述螺旋环的上下两端均设有端板。

14、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旋环与转动螺纹杆之间设有皮条,所述转动螺纹杆的外端设有螺纹滑块,所述螺纹滑块和转动螺纹杆的数量均设置为两组,每组所述螺纹滑块和转动螺纹杆的数量均设置为两个。

1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螺纹滑块与诊脉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诊脉板的数量设置为两组,每组所述诊脉板与相邻两组中位于一侧的螺纹滑块相互固定,所述座板的下端设有滑板,所述滑板固定安装在座板的下端,所述滑板的外端设有滑孔,所述滑孔贯穿于端板的上下两端外表面,所述滑板沿着滑孔上下滑动。。

16、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锥齿环包裹在两组前端的转动螺纹杆的外端,所述转动螺纹杆与锥齿环之间设有滑轨,所述锥齿轮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滑环,所述滑环的外端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嵌入安装在螺纹滑块的上端外表面,所述螺纹滑块与诊脉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锥齿环的外端设有第一内锥齿轮,所述第一内锥齿轮的中央设有连接轴。

1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轴的外端设有定位块,所述连接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内锥齿轮,所述第二内锥齿轮的外端设有锥齿牙,所述锥齿牙等间距固定安装在诊脉环的外端,所述诊脉环的外端设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嵌入安装在诊脉板的上下两端外表面。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9、在本技术的方案中:

20、1、通过设置有腋下气味检测组件,通过马达带动主动齿轮外端通过皮带连接的联动轴沿着保护壳转动,使得联动轴带动两端的外锥齿轮转动,此时外锥齿轮与锥形齿条相互啮合,进而推动与锥形齿条相互固定的联动推杆向前推动,使得腋下气味检测杆推出检测椅外端,此时根据不同的检测人员的腋下位置,利用联动弹簧带动腋下气味检测杆在联动滑块沿着滑槽内的滑动下,进而推动腋下气味检测杆与检测人员的腋下贴合,保证检测稳定性;

21、同时,能够通过诊脉调节组件内的电机带动座板的上下移动,使得检测的患者能够便捷的通过座板的高度调节,腋下部位与腋下气味检测杆相互接触;

22、2、通过设置有诊脉调节组件,通过电机带动坐在座板上的检测人员上升和下降,此时通过螺纹筒和螺纹环相互连接,推动螺旋杆上移或者下降在螺旋杆上移下降的时候,通过座板利用嵌入杆、锥槽连接,保证了座板在滑板和滑孔的连接下,通过螺旋杆推动端板之间的螺旋环转动,进而通过螺旋环的外端利用皮条与转动螺纹杆相互活动,从而保证了转动螺纹杆推动诊脉板连接的螺纹滑块与座板相反方向移动,从而能够便捷的调节患者的手臂与心脏位置保证水平,便于机器诊脉的准确性;

23、通过检测环感应到脉搏的最强感应强度,通过对应的感应器发送信号控制电机的停止运行,进而保证脉搏的检测稳定;

24、3、通过设置有诊脉调控组件,通过锥齿环在滑轨的限定下跟随转动螺纹杆转动,推动第一内锥齿轮和第二内锥齿轮在连接轴和定位块的限位下转动,进而带动诊脉环外端的锥齿牙啮合移动,进而使得诊脉环沿着诊脉板上的贯穿槽滑动,方便了利用诊脉环的弹性结构,保证了能够对不同手腕粗细的人员都能够贴附诊脉,实现机器检测的稳定性;

25、4、通过设置的诊脉调控组件和诊脉调节组件,通过诊脉调节组件给予诊脉调控组件以转动的动力,利用环槽和滑环连接锥齿环,保证了锥齿环与转动螺纹杆进行同步转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