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床检测报警系统及装置

文档序号:34291931发布日期:2023-05-27 21:53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离床检测报警系统及装置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设备,涉及一种检测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离床检测报警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1、目前我国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仍然面临着老年人口持续增加、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的问题,并且老年人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数量较大。尤其对于无法离床的失能或半失能老人,由于家庭子女需要工作,难以时刻注意到老人的方方面面,而请护工所需费用对于普通家庭而言也是难以承受的。近年来,社会上出现许多由于无法及时发现老年人绊倒、跌倒或坠床而导致其身体出现严重损害甚至死亡的社会问题。此外,对于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脊柱骨折患者、脑出血患者等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的患者,其可能不遵守或未完全遵守医嘱而自行改变医生要求的卧床状态甚至自行离床。由于家属、护理人员、护士或医生等不可能随时监控患者的实际卧床状态,而被要求卧床的患者可能发生坠床、意外跌倒或其他活动而出现严重的身体损伤,若不能及时被发现并做及时抢救,就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2、市场上已出现许多监测类商品用以监控患者情况,如采用视频监控获取患者的活动情况,但是视频监控范围极其有限且效果不佳,若患者发生危急情况而又处于视频监控范围以外,会导致救护不及时而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如公开号为cn216352724u的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病人离床报警装置,其安装在病床侧边的栏杆上,通过按键压力检测模块采集病床侧边栏杆上的栏杆调节机构中的按键的受力信息,同时通过转动检测模块对病床侧边栏杆的转动信息进行采集,控制模块根据受力信息和转动信息确定栏杆被放下,同时通过通讯模块向护士中心发送报警信息,通知医护人员及时进行反应和处置,该装置只能对患者下床时的动作进行监控,而患者、家属或护理人员等可能由于误触按键而发送错误警报,医护人员接到警报来到相应病床,浪费了医疗资源。公开号为cn107170198b的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床检测报警装置,包括:控制模块、采集信息单元、主节点、网络节点,该装置能够检测到的待检测人员的状态包括:躺卧、坐起、坐在床边、站立、疑似坠床、坠床和离床,该发明工作时检测的离床/回床过程特征动作状态是待检测人员在离床/回床过程中出现的若干个典型动作状态,可通过节点单元组合工作检测,提取这些特征动作状态有助于判断待检测人员的当前的身体状态,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度。该发明虽然能够监测待检测人员的不同状态,但是无法判断处于不同状态的患者是否有危险,且无法判断是否有必要发送警报提醒医护人员到相应病床检查患者状态。

3、不同的患者类型,其离床或卧床要求不同,现有技术提供的离床装置或离床检测装置无法根据不同的患者类型和对应的离床要求来判断是否需要发送警报以及发送什么等级的警报的问题,并且多存在发送错误报警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不可离床的行为往往针对完全不可离床的患者,然而在实际的病房中,不可离床的患者会因为如瘫痪、手术等原因本身无法起身,而更多的离床患者的身体足以支撑其自身离床,并因为缺乏常识而选择离床,实施违反医嘱的行为,例如患者烟瘾较大而自行离床吸烟、有的患者处于自身羞耻性认知的原因,当患者未插尿管但需要短期在床上进行排尿时,其会选择离床上厕所;这些违反医嘱的行为对于患者的健康而言具有十分大的威胁,例如肺结核合并大咯血患者前期必须保持绝对卧床状态,但有的肺结核合并大咯血患者认为短暂活动对身体不会有太大影响,会进行下床上厕所的行为,医护人员不能时刻注意该患者的状态,而家属也缺乏常识性的思维而不阻止患者,患者在上厕所的过程中会经历蹲下和起立的活动,容易引起咯血,有窒息的危险。

4、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申请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离床检测报警系统及装置。这些具有自主行为意识的患者因其不同的生理状态和疾病状态,例如针对肺结核合并咯血患者、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消化道出血患者、脑出血(急性期)等有不同的医嘱,本发明基于与患者的历史病历数据库的共享而自动生成与患者当前行为状态符合的检测程序,使得患者在出现意外或异常情况时,医护人员能够采取及时的抢救措施,以减少患者的死亡率。

2、本发明提供一种离床检测报警系统及装置,包括:用于检测患者对床体的压力和压力位点并生成压力信号的第一检测单元,其包含分布于床体多个位置以能够检测患者与床体之间形成的多个接触点的压力值的压力检测组件。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压力检测组件能够为压力传感器阵列。压力检测组件能够检测到患者对床体上各个点的压力值,压力传感器阵列与处理器通讯连接,压力传感器阵列将采集的数据传送至处理器。所述系统包括第二检测单元,第二检测单元包含用于检测患者的离床距离并生成距离信号的距离检测组件和用于监测患者生理状态的生理指标检测组件。优选地,距离检测组件能够为红外探测器。红外探测器用于检测患者的离床距离。红外探测器与处理器通讯连接,以将采集的患者离床距离信息传送至处理器。优选地,生理指标检测组件能够为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与处理器通讯连接以将判断的生理指标结果传送至处理器。

3、所述系统包括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生成的压力信号和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生成的距离信号及患者的生理状态信号,并对所述压力信号、距离信号和生理状态信号进行分析判断,进而生成报警指令。响应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提供的与患者肢端全部脱离床体相关的压力值发生变化以及发生压力值变化的所述压力检测组件的区域变化,所述处理器判断患者当前姿态;当处理器判断患者处于遵医嘱的离床状态时,第二检测单元开启工作以监测患者的生理状态和离床距离,所述处理器根据患者的生理状态和离床距离判断是否需要生成报警指令。

4、根据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包括:

5、与患者病历数据库通讯连接的信息输入单元,用于获取患者的病历信息和所处科室信息,进而使得所述系统根据患者的实时病历信息改变判断程序;

6、第一判断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生成的压力信号并判断床体压力是否处于预设的压力范围;

7、第二判断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生成的距离信号和生理状态信号并判断离床距离和生理指标是否处于预设的距离范围;

8、时间设定单元,用于对使用者的离床时间进行计时并判断离床时间是否处于预设的时间范围;

9、分析单元,用于接收和分析所述第一判断单元、所述第二判断单元和所述时间设定单元的判断结果并生成报警指令。

10、优选地,所述第一判断单元设置有第一压力预设范围、第二压力值和第一压力基准位点以判断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生成的压力信号是否处于预设的压力范围,进而判断患者是否处于医嘱要求的卧姿。

11、优选地,所述第二判断单元设置有第一距离阈值、第二距离阈值和第三距离阈值以判断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生成的距离信号是否处于预设的距离范围,进而判断患者的离床状态。

12、优选地,所述时间设定单元设置有第一时间阈值、第二时间阈值和第三时间阈值,用于判断使用者的离床时间是否处于预设的时间范围。

13、优选地,所述系统包括用于接收所述处理器生成的报警指令并生成相应警报的报警单元。

14、优选地,所述报警单元的报警类型包括一级警报、二级警报和三级警报,以使得使用者能够根据报警类型判断患者状态的危险程度。

15、优选地,所述第一压力预设范围设置为使用者自身体重对床体的压力范围。

16、优选地,所述第一压力预设范围设置为使用者自身体重上下浮动3kg对床体的压力范围。

17、优选地,所述第二压力值设置为患者未处于床体上时的压力值。所述第一压力预设范围和所述第二压力值用于判断患者身体是否处于床体上。所述第一压力基准位点设置为使用者按照医嘱卧床时对床体产生的各压力位点以判断使用者在床体上的活动。

18、优选地,所述第一距离阈值设置为医嘱允许的最佳离床距离。

19、优选地,第二距离阈值设置为医嘱允许的最远离床距离。

20、优选地,第三距离阈值设置为红外探测器能够探测的最远距离,以判断使用者的离床距离是否处于预设的距离范围。

21、优选地,所述第一时间阈值设置为医嘱允许的最佳离床的时间值的一半。

22、优选地,第二时间阈值设置为医嘱允许的最佳离床的时间值。

23、优选地,第三时间阈值设置为医嘱提示的离床时间的上限,以判断使用者的离床时间是否处于预设的时间范围。

24、优选地,所述第一检测单元与所述处理器通讯连接,以使得所述处理器能够接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生成的压力信号。

25、优选地,所述第二检测单元与所述处理器通讯连接,以使得所述处理器能够接收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生成的距离信号和生理状态信号。

26、优选地,所述报警单元与所述处理器通讯连接,以使得所述报警单元接收所述处理器生成的报警指令并生成相应的警报。

2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离床检测报警系统及装置基于与患者的历史病历数据库的共享而自动生成与患者当前行为状态符合的检测程序,以符合患者在不同治疗时期的医嘱要求;本发明通过压力检测组件获得患者对床体的压力信号,以分析患者在床体上的活动或卧姿是否违反医嘱规定,当违反医嘱时,本发明提供的系统能够发出警报以提醒患者恢复医嘱要求的卧姿,避免出现由于患者姿态不对而使得病情加重的情况;同时,本发明结合距离检测组件的生成的距离信息和生理指标检测组件生成的生理参数生成分析程序,以判断患者当前的身体状况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且以患者当前的身体状态能否自行回到病床,若患者当前的状态不能自行回到病床,则报警单元发出警报通知医护人员来帮助该患者返回病床,并及时对该患者进行身体检查或急救措施,以降低患者死亡概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