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368208发布日期:2023-06-04 23:42阅读:48来源:国知局
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撕脱性骨折常发生于股骨大转子、股骨小转子、肱骨内、外上髁以及膝关节等处,撕脱出的骨折块一般附着于关节囊或韧带等重要组织上。目前治疗撕脱性骨折时,一般采用空心螺钉、钢丝、克氏针等对撕脱骨块进行辅助固定。一方面撕脱骨块一般小而薄,使用空心螺钉、钢丝、克氏针或类似的固定装置固定撕脱骨块时容易使得骨块碎裂,容易引起二次损伤。另一方面使用这些固定装置时,若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腘窝血管神经束多,手术风险大,若建立双胫骨通道,手术操作复杂,不利于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能够为撕脱骨块提供便捷稳定的固定。

2、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固定撕脱性骨折中的撕脱骨块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线、送线器以及第一垫片。第一固定线包括第一卡接部以及连接部,第一卡接部连接于连接部一端,且与连接部交叉布置。送线器包括针管以及位于针管内的推杆,卡接部能够容纳于针管,且第一固定线容纳于针管后,连接部连接第一卡接部的端部弯折至使第一卡接部平行于连接部,推杆能够将针管内的第一卡接部推出针管的管口。第一垫片具有位于第一侧的第一壁面以及位于第二侧的第二壁面,第一垫片设有贯通第一壁面以及第二壁面的通孔。其中,位于第一侧的管口能够穿过通孔而穿设至第二侧,推杆将针管内的第一卡接部推出位于第二侧的管口后,第一卡接部能够卡接于第二壁面。

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线包括第二卡接部,第二卡接部连接于连接部背离第一卡接部一端,且与连接部交叉布置。

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壁面设有卡槽,卡槽用于容纳第一卡接部,通孔与卡槽连通。

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垫片上具有多个通孔。

6、在一些实施例中,送线器包括弹性连接部以及推动基座,所述推动基座设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推动基座包括穿设于第一通道的推杆,弹性连接部设于容纳腔内,弹性连接部一端所述推动部连接,另一端与穿过第二通道的推杆连接,针管与推动基座连接,送线器包括送线杆,送线杆穿设于容纳腔以及所述针管管内。

7、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连接部配置为弹簧。

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垫片配置为环状垫片。

9、在一些实施例中,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垫片以及第二固定线。第二垫片具有位于第一侧的第三壁面以及位于第二侧的第四壁面,第二垫片设有贯通第三壁面以及第四壁面的通孔,第一壁面、第二壁面、第三壁面以及第四壁面均为扇环形壁面,且各对应圆心角均大于180度。第一垫片与第二垫片连接组成环状垫片,环形垫片内孔直径大于前交叉韧带直径。第一垫片与第二垫片两端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第二垫片与第一垫片的两端的连接处分别设有第三通孔以及第四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一一对应,第二通孔与第四通孔一一对应。第一固定线穿过第一通孔以及第三通孔,第二固定线穿过第二通孔以及第四通孔,且第一固定线以及第二固定线的卡接部均能够卡接于环形垫片的同一侧。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垫片与第二垫片连接处具有台阶状搭接部,第二垫片与第一垫片连接两端具有台阶状搭接部,第一垫片与第二垫片通过台阶状搭接部拼接成环形垫片。

11、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另一种用于固定撕脱性骨折中的撕脱骨块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线、送线器以及第一垫片。第一固定线,第一固定线包括卡接部以及连接部,卡接部连接于连接部一端,且与连接部交叉布置。送线器包括针管以及位于针管内的推杆,针管设有贯通针管周壁的线轨孔,卡接部能够容纳于针管,且卡接部容纳于针管后,连接部通过线轨孔穿出针管,推杆能够将针管内的卡接部推出针管的管口。第一垫片,第一垫片具有位于第一侧的第一壁面以及位于第二侧的第二壁面,第一垫片设有贯通第一壁面以及第二壁面的通孔。其中,位于第一侧的管口能够穿过通孔而穿设至第二侧,推杆将针管内的卡接部推出位于第二侧的管口后,卡接部能够卡接于第二壁面。

12、有益效果:

13、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线、送线器以及第一垫片。第一固定线具有交叉布置且可以弯折的第一连接部和卡接部,卡接部使得第一固定线可以与第一垫片固定。第一垫片具有通孔,第一卡接部能够穿过通孔卡接于第一垫片上。送线器具有针管以及位于管内的推杆,针管可以将固定线送入体内,管口穿过第一通孔后,推杆将针管内的第一卡接部推出,使得第一卡接部能够卡接于第二壁面。由于第一卡接部卡接于垫片,而连接部连接卡接部且穿过垫片通孔、撕脱骨块以及胫骨,因此连接部远离撕脱骨块一端被拉紧固定后,固定线即可以为撕脱骨块提供向胫骨回复的持续拉力,使得撕脱骨块被拉回原位且能够稳定的与胫骨贴合。本发明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避免了建立复杂的手术通道,仅使用垫片以及固定线便可完成对撕脱骨块的固定,简化了整个撕脱性骨折的手术过程,降低了手术风险,使得撕脱性骨折的修复在关节镜下更易实现。



技术特征:

1.一种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撕脱性骨折中的撕脱骨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线包括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第一卡接部一端,且与所述连接部交叉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壁面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卡接部,所述通孔与所述卡槽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片上具有多个所述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线器包括弹性连接部以及推动基座,所述推动基座设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所述推动基座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一通道的推动部,所述弹性连接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弹性连接部一端所述推动部连接,另一端与穿过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推杆连接,所述针管与所述推动基座连接,所述送线器包括送线杆,所述送线杆穿设于所述容纳腔以及所述针管管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部配置为弹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片配置为环状垫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二垫片以及第二固定线,所述第二固定线包括第二卡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一端,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交叉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连接处具有台阶状搭接部,所述第二垫片与所述第一垫片连接两端具有台阶状搭接部,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二垫片通过所述搭接部拼接成环形垫片。

10.一种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撕脱性骨折中的撕脱骨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用于固定撕脱性骨折中的撕脱骨块,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线、送线器以及第一垫片。第一固定线包括第一卡接部以及连接部,第一卡接部连接于连接部一端,且与连接部交叉布置。送线器包括针管以及位于针管内的推杆,卡接部能够容纳于针管,推杆能够将针管内的第一卡接部推出针管的管口。第一垫片具有通孔。其中,位于第一侧的管口能够穿过通孔而穿设至第二侧,推杆将针管内的卡接部推出位于第二侧的管口后,卡接部能够卡接于第二壁面。本发明避免了建立复杂的手术通道,简化了整个撕脱性骨折的手术过程,使得撕脱性骨折的修复在关节镜下更易实现。

技术研发人员:潘晓华,苏伟彬,潘卓恒,庄腾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