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压迫止血装置、止血方法、承载床以及信号传输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5681434发布日期:2023-10-08 20:15阅读:37来源:国知局
气囊压迫止血装置、止血方法、承载床以及信号传输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气囊压迫止血装置、止血方法、承载床以及信号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医疗器材的设计、生产与使用,逐渐成为了目前社会所关注的重点方向之一,在血管介入技术的广泛普及,很多的患者因血管介入手术而获益,穿刺血管并建立血管入路是介入技术的首要措施。

2、桡动脉为最常见的血管入路之一,术后为了止血,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压迫动脉已达到止血的目的(一般止血时间控制在3h左右),目前本领域常用的血管止血方式是通过在患者待止血部位处缠绕无菌绑缚带(纱布或无纺布),在无菌绑缚带缠绕患者手部或手臂数圈后,以此勒紧状态下的无菌绑缚带,来达到对患者止血的目的。

3、然而上述传统压迫止血操作,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且该弊端的出现导致传统的压迫止血方法已然无法满足目前本领域的高标准使用需求,现将传统压迫止血方法所存在的弊端进行如下具体说明:

4、传统的压迫止血方法,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由于患者的心理排斥感以及不舒适感,患者容易在非主观意识下,非正常的活动手臂,此状态下的患者并不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5、针对上述,如何能在提醒医护人员,患者存在非正常活动的同时,还可提醒患者,需注意警惕,避免继续非正常活动,则成为了目前本领域另一项工作难题。

6、目前本领域现有技术中,多以如何解决患者在压迫止血过程中的压迫力度为主,例如目前已授权公开的发明专利“一种术后桡动脉用多功能止血器”(cn2020104907719),其具体公开“本术后桡动脉用多功能止血器在使用时,可以将支撑套套设在患者待止血的桡动脉皮肤处,利用压紧带将桡动脉处皮肤压紧,当需要调整压紧力时可以利用张紧组件进行调整,较为方便,且在调整压紧带的过程中维稳组件能够保持压紧带的稳定性,在使用本止血器时,由于湿度检测组件的存在能够检测到皮肤是否出血或有汗渍,能够做到及时进行护理,防止发生继发感染”。该技术方案依然仅对压迫力度及是否存在血渍及汗渍进行检测,其仍然无法达到患者在非正常活动时,能够及时提醒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工作目的。

7、基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全新的气囊压迫止血装置、止血方法、承载床以及信号传输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对于目前本领域来说是迫切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气囊压迫止血装置、止血方法、承载床以及信号传输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患者若在非主观意识下,非正常活动手臂时,能够及时提醒患者及医护人员,以避免患者继续非正常活动的问题。

2、本发明通过以下四个技术方案实现:

3、本发明之一:

4、气囊压迫止血装置,包括用于支撑患者手部的支撑板,该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沿其厚度方向延伸的沉槽,所述支撑板顶部的一侧铰接有盖体,所述支撑板与盖体通过锁紧件相固定,所述盖体的顶部贯穿开设有通口,所述盖体的通口内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杆,该滑杆与盖体的中心线重合,并以磁性材质制作而成,所述滑块的前后两侧开设有与滑杆相适配的活动孔,所述滑块滑动配设于滑杆上,滑块的顶部开设有与其内部相通的两个通孔,两个通孔间隔且平行设置,所述滑块的顶部设置有经该通孔延伸至滑块内部的延伸杆,两个所述延伸杆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与滑杆相卡合的卡体,该卡体为与滑杆磁性相吸的金属材质制作而成,所述滑块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膨胀囊体,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与第一膨胀囊体相连通的微型气泵,所述第一膨胀囊体上设置有与其内部相通的气压传感器;

5、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有牵引绳,该牵引绳背离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套管,所述套管的底部设置有绑缚绳,该套管为顶端敞口的中空结构,所述牵引绳经套管的顶部敞口延伸至套管的内部,所述牵引绳的底端设置有活塞,且该活塞位于套管的内部,所述活塞的底端设置有与套管内部底壁相连接的复位弹簧,该压迫止血装置还包括软胶枕,该软胶枕的顶部沿其厚度方向贯穿开设有安装槽,该安装槽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膨胀囊体,所述套管上设置有与第二膨胀囊体相连通的进气管,所述活塞与套管顶部之间的空腔为注气空腔,当所述活塞向上移动,压缩注气空腔时,注气空腔内部气体通过进气管流动至第二膨胀囊体的内部,所述注气空腔的内部设置有碰撞传感器。

6、进一步,所述支撑板沿其厚度方向对称贯穿开设有两个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绑缚带;

7、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滑动配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底部设置有通孔基座。

8、进一步,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有连接板,且该连接板背离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栏;

9、所述支撑板的侧壁设置有通孔板,该通孔板的通孔内侧配设有悬挂绳。

10、进一步,所述支撑板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嵌入槽,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开设有与其嵌入槽相通的限位孔,所述连接板延伸至该嵌入槽的内侧,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与限位孔相卡合的弹性限位键。

11、进一步,所述支撑栏上设置有软胶垫,所述软胶垫的两侧设置有第二绑缚带。

12、本发明之二:

13、止血方法,包括气囊压迫止血装置,具体步骤如下:

14、1)、准备工作;

15、i、患者手部放置于支撑板的上方;

16、ii、转动盖体,并通过锁紧件将支撑板与盖体固定;

17、iii、调节滑块于滑杆上的位置,第一膨胀囊体注气膨胀,以对患者待止血处加压止血;

18、iv、使用绑缚绳将本装置绑缚于病床周边;

19、2)、信号传输,提醒患者及医护人员;

20、i、患者手部非正常活动,牵引绳对活塞施加牵引力,注气空腔的内部气体经进气管注入至第二膨胀囊体,第二膨胀囊体注气膨胀后,于软胶枕处对患者头部进行抵接;

21、ii、活塞上升过程中,触碰碰撞传感器,碰撞传感器将该信号远传至上位终端。

22、进一步,将第一绑缚带穿过活动槽及通孔基座的通孔内侧,以对患者手部进行绑缚限位。

23、进一步,当患者需自理活动时,解开牵引绳与支撑板的连接,将连接板延伸至嵌入槽的内侧,并通过弹性限位键与限位孔相卡合,以将连接板固定;

24、利用第二绑缚带对患者上臂进行绑缚限位。

25、本发明之三:

26、承载床,包括气囊压迫止血装置,以及承载床体,所述承载床体的两侧边缘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防护栏,所述绑缚绳绑缚于防护栏上。

27、本发明之四:

28、信号传输系统,包括气囊压迫止血装置,以及信号发送模块,所述信号发送模块与碰撞传感器通信连接,该信号传输系统还包括信号接收模块,所述信号接收模块与信号发送模块远程信号传输连接,所述信号接收模块连接于终端上位机上。

2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30、该气囊压迫止血装置、止血方法、承载床以及信号传输系统,通过在支撑板的底部设置有牵引绳,以及套管、绑缚绳、活塞、复位弹簧、软胶枕、第二膨胀囊体、进气管和碰撞传感器的配合使用,当患者已将手部放置于支撑板的上方,并在止血带及第一膨胀囊体的作用下压迫止血后,盖体与支撑板呈对患者手部的限位卡合状,当患者手部在非主观意识下,非正常活动手臂时,牵引绳活动,并带动活塞一并位移,患者若处于正常活动范围内时,注气空腔经进气管对第二膨胀囊体进行注气,此时第二膨胀囊体膨胀后,其高度低于软胶枕的最高高度,而当患者手部过度活动时,活塞继续上升,注气空腔对第二膨胀囊体注入大量气体,此时第二膨胀囊体凸起,其高度高于软胶枕的最高高度,以达到从患者头部,提醒患者避免过度活动手部;

31、与此同时,活塞触碰碰撞传感器,可达到信息远传至上位终端,以提醒医护人员,此时患者正处于手部非正常活动的状态,以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对患者进行安全指导。

32、本技术技术方案利用上述连贯而又紧凑的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患者若在非主观意识下,非正常活动手臂时,能够及时提醒患者及医护人员,以避免患者继续非正常活动手臂的问题。

33、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